大自然的幾何——分形中的數列與迭代

2021-01-08 遇見數學

[遇見數學創作小組] 作者徐琳,數學教師。

今天的主題是幾何,大自然的幾何,一說到幾何,大家肯定不陌生,三角形,正方形,圓等,但是自然界中的形狀都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嗎,並不是,經典幾何學所描繪的都是由直線或曲線,平面或曲面所構成的各種幾何形狀,他們是顯示世界中物體形狀的高度抽象。伽利略說:大自然的語言是數學,它的標誌是三角形、圓和其他圖形。但是對於了解大自然的複雜性來講,歐幾裡得幾何學是一種不充分、不具有普遍性的抽象。

在 Mandelbrot 1975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中,有這麼幾句話:「雲不只是球體,山不只是圓錐,海岸線不是圓形,樹皮不是那麼光滑,閃電傳播的路徑更不是直線。它們是什麼呢?它們都是簡單而又複雜的『分形』……」分形的提出是為了更好的去描述、解釋真實的大自然。也正因為此,Mandelbrot被稱為「分形之父」。

最著名的分形問題是海岸線到底有多長,Mandelbrot給出的答案是:海岸線的長度是不確定的!海岸線的長度取決於測量時的尺度,就好比同樣是一段路,大象和螞蟻測量的步數絕對差很多,這是因為大象忽略了細節,而螞蟻的路程遠大於大象,這好像又給龜兔賽跑一個更合理的理論依據。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這幾幅圖,你會很快總結出來分形的特徵,那就是具有自相似性;具有無窮多的層次;和通常可以由一個簡單的,遞歸、迭代的方法產生出來。

簡單的、遞歸、迭代,只要你稍微熟悉些高中數學好像對這些定義就不陌生,沒錯!數列!如果說上面是圖形的迭代讓人很有距離感,那麼數字的迭代就會很親切。

第一次介紹分形是在高一講授數列極限的時候,我是以這樣一個問題引入:是否存在這樣一個圖形,具有有限的面積卻擁有無限的周長?當學生找不到答案的時候,此時我會帶著學生從一個正三角形(邊長為 l )開始,根據下列規則進行構造:

步驟 1: 將其每邊三等分;

步驟 2: 以中間的 l/3 段為邊向外作正三角形;

步驟 3: 將第二步中的 l/3 邊長去掉,得到一個新的多邊形。

然後把這個過程無限繼續下去.

接下來,計算一下無限次後的圖形周長和面積。

第1次分形後周長

第2次分形後周長

第3次分形後周長

……

第 n 次分形後周長

同理可得,第 n 次分形後面積

當n趨向無窮次周長與面積:

所以我們得到了無限次後的圖形周長是無窮大的,但是面積確是有限的。像這樣的圖形還有很多,我們把這類圖形叫做Koch曲線。同時可以得到數列極限的收斂與發散的條件。

上面邊兩張圖分別是公比 r>1, r<-1。

上面兩圖公比為 0<r<1, -1<r<0。

因此,我們總結出對於等比數列,當 |r|<1,數列收斂,lim a_n=Constant;當 |r|>1,數列發散,lim a_n=∞。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種迭代過程,下面會通過數據和圖形給大家一個直觀的感受。

分別選擇幾種常見的函數,作為迭代公式,在給定一個初始值的情況下,我們看一下迭代 10 次後的一個效果。

對於一次函數,如果係數大於1,則迭代結果越來越大,反之,對於

不管初始值在哪裡,10 次迭代後都接近 10,如果類比上面的等比數列,一次函數的斜率可近似看做等比數列的公比,這裡注意,一次函數中如果有常數項,則不是等比數列。但我們仍可以近似理解為比例,因為當 xn 無窮大時,常數項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當 |r|<1,收斂;|r|>1,發散,似乎仍然有效。

但是當迭代包含平方,根式,分式等關係時,我們仍發現結果存在發散和收斂的情況。當我們觀察的函數不局限等比等差這種規範的關係時,給出任意非線性函數,以及不同的初始值,發現在某些情況下,不斷迭代的結果會趨向於一個定值,而這個值我們在數值分析中稱為不動點,不動點迭代(Fixed point iteration)指的是:選擇適當的初始值 x0,按照如下的迭代格式計算,

n=0,1,2...,如果數列 {xn} 有極限

則稱迭代是收斂的,x^* 是非線性方程的根和 φ(x) 的不動點。

那麼對於不同的函數,什麼樣的情況下收斂,我們可以通過迭代回形圖試著尋找一下。

以上兩種情況是收斂的,我們發現 φ(x) 在 x^* 附近較平緩;

以上兩種情況是發散的,我們發現 φ(x) 在 x^* 附近較陡峭。

如果結合我們之前總結的等比數列當公比,則數列有極限,類比到一般函數,此時的

,結合導數定義,因此我們可以聯想到或許當 |φ'(x^*)| <1時,函數 φ(x) 收斂且有不動點。

在得到不動點結論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嚴格的證明,更多的是一步步探索發現和總結,如何從問題的表向到本質,再從本質到外化,即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理論到應用,這應該是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學習的自然過程。

最後再回到分形,「分形不僅展示了數學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質,還改變了人們理解自然奧秘的方式。」在分形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如果給你這樣一幅畫,你會不會以為這是出自哪個抽象派畫家之手,但實際上這個形狀僅僅出自一個純數學的練習。Mandelbrot在TED演講中曾介紹過分形和混沌,他總結的最後一句話。

Bottomless wonders spring from simple rules,which are repeated without end. - Benoit Mandelbrot無邊的奇蹟源於簡單規則的無限重複。——本華·曼德博

相關焦點

  • 分形幾何:從寶塔菜花說起
    它的結構屬於分形幾何,蘊含著自相似性,由於這一特殊性質,讓很多科學家為之著迷。分形幾何創立於20世紀70年代,研究的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沒有特徵尺度卻有自相似結構的複雜形狀和現象,與旨在研究人為設計的直線、圓、正方體等規則幾何形體的傳統歐氏幾何不同。在自然界中,「雲彩不是球體、山嶺不是錐體、海岸線不是圓周」,分形幾何無疑是一門頗有發展前途的數學新分支學科。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研究發現,將分形幾何應用到天線工 程中,可設計出尺寸和頻帶指標更好的分形天線。2 分形天線「分形」這一概念是由法國 數學家B.Mandelbrot 於1975年首次提出的,「分形(Fracta1)」這個名詞即拉丁文的「破碎」。
  • 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的分形理論
    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認為:分形幾何不僅展示了數學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質,還改變了人們理解自然奧秘的方式;可以說分形幾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對它的研究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疆域。線性分形又稱為自相似分形。自相似原則和迭代生成原則是分形理論的重要原則。它表徵分形在通常的幾何變換下具有不變性,即標度無關性。由自相似性是從不同尺度的對稱出發,也就意味著遞歸。分形形體中的自相似性可以是完全相同,也可以是統計意義上的相似。
  • 西蘭花中的分形及西蘭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
    分形幾何學是一門以非規則幾何形態為研究對象的集合學。由於不規則(非線性)現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幾何又稱為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分形幾何建立後,很快就引起了許多學科的關注,這是由於它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用上都具有重要價值。如Cantor集的初始元是長度等於1的線段。
  • 幾何學有8大分支:歐氏幾何2000餘歲,分形幾何不足100歲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的基礎教育階段要麼學習的幾何,要麼是歐式幾何,要麼是解析幾何。其中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中的幾何知識大多來自2000多年前的歐氏幾何,而包含二次曲線在內的解析幾何是17世紀發展起來的,要知道,在這兩個幾何學科誕生的時間點之間沒有其他的幾何產生。但是,幾何家族在近現代的發展迅速,不同的幾何學科出現在了數學家的視野裡。
  • 什麼是分形 | 集智百科
    直觀而粗略地說,這些對象都是分形。之後,曼德布洛特將分形的概念從理論上的分形維數拓展到自然界中的幾何圖形。在數學中,分形的生成是基於一個不斷迭代的方程,即一種基於遞歸的反饋系統。分形有幾種類型,可以分別依據表現出的精確自相似性、半自相似性和統計自相似性來定義。如何良好地定義分形這一概念,權威學者之間仍有爭論。
  • 你的專屬幾何壁紙,只需輸入數字就能實現 – 分形的奧秘 #iOS
    就像參考答案中的「可證」、「易得」一樣,數學老師口中的「數學之美」仿佛只存在於他自己和學霸的眼中。不過,今天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要推薦的 app「分形的奧秘」終於將這種美直觀地展示出來,讓你感受數學的奇妙。
  • 17本必讀的數學、幾何書籍——淺顯易懂,受益終生
    大自然的分形幾何這本書對分形和混沌是至關重要的。我就是喜歡這本書,因為它與眾不同。這的確是一部經典之作。如果你正在尋找分形的好例子,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很多靈感。曼德勃羅為數學家和設計師寫了一篇完美的文章。他完美地解釋了大自然的複雜性。分形、混沌、冪律:無限天堂的時光這不是一本教科書或流行的科學書籍,所以它是非常可讀的。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1904 年,瑞典數學家科赫(Helge von Koch)首次發表了雪花圖案的結構—科赫曲線(又稱雪花曲線),它被認為是一種數學怪胎,一種奇怪的人工構造(但實際上並不是,自然界中到處都是以分形結構存在著的圖形)。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1]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1904 年,瑞典數學家科赫(Helge von Koch)首次發表了雪花圖案的結構—科赫曲線(又稱雪花曲線),它被認為是一種數學怪胎,一種奇怪的人工構造(但實際上並不是,自然界中到處都是以分形結構存在著的圖形)。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1]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
  • 曼德爾球:分形幾何最偉大的突破之一,視覺盛宴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了為了生成分形而迭代複數的歷史和基礎知識從朱莉婭集合開始,我們通過定義和繪製曼德布羅特集合到達分形幾何的心臟。,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發現只會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問題領域,分形是否存在於不同的數系中?
  • 曼德爾球:分形幾何最偉大的突破之一,視覺盛宴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了為了生成分形而迭代複數的歷史和基礎知識。從朱莉婭集合開始,我們通過定義和繪製曼德布羅特集合到達分形幾何的心臟。我們最初的好奇心確實得到了滿足,就像數學中的許多發現一樣,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發現只會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問題領域,分形是否存在於不同的數系中?更具體地說,曼德爾布羅特集的三維對等物是什麼?
  • 和諧幾何,分形之美——數學與自然的相映成輝
    研究分形,我們還需要引入一個概念,那就是豪斯多夫維數(Hausdorff dimension)。維度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點為 0 維,線為 1 維,平面 2 維,空間 3 維。大多數人能認知的大概有這麼 4 個,而且這 4 個維度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存在。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維度是怎麼定義的呢?其實維度是過一個點能作多少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平面上,過一個點能做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如圖2。
  • 把數學領域中的分形理論應用在金融市場裡面,就變成了波浪理論
    分形理論的創始人芒德勃羅在研究分形理論的時候,發現股票市場的變化也符合分形理論中的自相似性,而自相似性其實就是波浪理論中的大浪套小浪。所以波浪理論和分形理論他們其實是一個東西,在熟練的運用波浪理論之前,必須對分形理論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科學的目的總是為了把世界的複雜性還原成簡單的規則。
  • 混沌(Chaos)世界——無序中的數學之美
    這需要涉及到與混沌緊密相關的另一個名詞——分形(Fractal)。說到分形,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一個圖形——法國數學家伯努瓦·曼德博和他的曼德博集合(Mandelbrot Set)。讓我們一起看一看20世紀數學皇冠上最閃耀的寶石:曼德博集合,被譽為「上帝的指紋」,不僅僅是人類有史以來做出的最奇異,最瑰麗的幾何圖形,也不僅僅是最具代表性的分形圖案,更是一個由及其簡單的數學規則誕生的幾何奇蹟。
  • 神聖幾何的真相:能量、頻率、通道、意識的進化合一!
    從顯微鏡下的晶體,到自然界中的花瓣乃至颶風星系,所有的事物都清晰秩序的呈現幾何結構。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斐波那契數列螺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一個黃金比例螺旋,從花朵到鸚鵡螺乃至颶風和星系。斐波那契數列是三維世界裡的黃金比例數列,它無限的向黃金比例靠近。
  • 大自然是個數學家—數學中那些讓人窒息的美
    確實,當你觀察大自然的時候,會嘆服造物主的神奇。上帝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數學家,嚴格的按照數學定律創造了世界萬物。 這話看似是一句幽默的語言,其實是對宇宙的深刻的洞察。我們可以把宇宙理解為上帝,因為宇宙產創造了萬物。宇宙的確是一個大計算、大製造的智能系統。
  • 如何用TensorFlow生成令人驚豔的分形圖案
    今天來介紹一個小項目:在TensorFlow中生成分形圖案。分形本身只是一個數學概念,與機器學習並無太大關係,但是通過分形的生成,我們可以了解怎麼在TensorFlow中進行數學計算,以及如何進行基本的流程控制,是學習TensorFlow的一個非常好的練手項目。
  • 48思維模型:分形理論一非線性科學三大理論前沿之一
    (Mandelbrot)所以, 一般地可把「分形」看作大小碎片聚集的狀態,是沒有特徵長度的圖形和構造以及現象的總稱。描述分形的幾何,稱為分形幾何。 分形幾何也是目前最前沿的學科。我們知道,經典幾何研究規則圖形,平面解析幾何研究一次和二次曲線,微分幾何研究光滑的曲線和曲面,分形幾何是研究自然界大量存在的不規則形體。
  • 大自然中最美的幾何圖形:斐波那契數列,這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公式
    23:55:21 來源: 三樂大掌柜 舉報   世界之大無所不有,然而在這個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