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爾球:分形幾何最偉大的突破之一,視覺盛宴

2021-01-08 老胡說科學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了為了生成分形而迭代複數的歷史和基礎知識。從朱莉婭集合開始,我們通過定義和繪製曼德布羅特集合到達分形幾何的心臟。

我們最初的好奇心確實得到了滿足,就像數學中的許多發現一樣,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發現只會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問題領域,分形是否存在於不同的數系中?更具體地說,曼德爾布羅特集的三維對等物是什麼?

序言

魯迪·洛克一個叫魯迪·洛克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科幻小說作家,也是賽博朋克文化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他一直走在STEM世界的前沿(STEM是一門課程,其思想是通過跨學科和應用的方法對四個特定學科(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學生進行教育)。因此,在伯努瓦最初發表之後,他就敏銳地意識到了曼德爾布羅特集。富有創造力的洛克欣賞曼德爾布羅特集合,但是他的小說想像力將他推進到下一個步驟:存在一個數學上等價的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3D結構。

不幸的是,洛克了解硬體的計算極限(80年代),知道所需的數十億次計算可能是不可能的。受當時技術的限制,洛克做了他最擅長的事:他把它寫下來。1987年,洛克以一篇題為《如上所述,如下所述》的短篇小說首次以3D的形式寫出了尋找聖杯(數學上等價的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3D結構)的證據,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篇小說中,他想像了曼德爾布羅特地發現,並將其命名為:曼德爾球。

早期的嘗試

尋找三維等價物的關鍵在於數字系統中的不確定性。曼德爾布羅特集適合二維空間,因為複數有兩個分量。我們能在三維空間中找到類似的數字系統嗎?

數字系統問題

遍歷的曼德爾布羅特公式 (Z^2 + C)涉及兩個操作:求和和複數的平方。創建一個可以進行加法運算的n元數組是很簡單的,這就是線性代數中的向量空間。

但是,由於曼德爾布羅特公式還涉及到對數字進行平方,這需要在向量空間上使用乘法運算符(向量積),因此就產生了複雜性。具有向量乘積的向量空間稱為域上的代數。為了了解為什麼三維數字系統會有問題,讓我們嘗試創建一個。

我們從複數開始並引入第三個分量j。接下來,我們需要保證複數和實數的某些性質也適用於我們的新數字系統;因為我們需要加法和乘法,所以我們特別關注保持結合律(a(b+c)=(ab)+(ac))和交換律(ab=ba)不變。

我們已經知道在向量空間中進行加法時分配律是成立的,所以我們只需要明確三個分量的單位是如何相乘的(我們會用乘法表來說明這一點)。當乘以1時,這兩個性質意味著一致性,這意味著我們的矩陣必須是對稱的:

對於任何泛函數系統,任何數乘以1仍然是1,如果我們現在要求實虛分量以一種特定的方式表現,我們只剩下三個分量——上面矩陣中的問號。

很遺憾,我們上面的系統顯然沒有關聯性,這可以從方程 i(ij)=(ii)jix=j看出,無論我們如何選擇x,它都不能滿足。

四維四元數

以上強調了在三維中創建一致的數字系統的最大障礙。然而,第一個突破在邏輯上繞過了這裡列出的問題,利用了一個幾十年前的定理:赫維茨定理。赫維茨定理是一個複雜的技術術語大雜燴,針對複雜性進行了優化:

該定理指出,如果二次形式在代數的非零部分將同態定義為正實數,那麼代數必須與實數、複數、四元數或八元數同構。

上面簡單的翻譯為:對於我們的數字系統有某些操作(乘法/除法),他們必須在四個數學空間中的一個:實數(1D),複數(2D),四元數(4D)和八元數(8D)。

沒有3維系統。

因此,基於這個理論,一個名叫艾倫·諾頓的人試圖用四元數(4D)系統找到3D曼德爾布羅特等價。他的論文(發表於1982年)展示了通過展示4D空間的3D「切片」而完全實現的四元數朱莉婭集,這裡有一個四元數朱莉婭分形的例子:

四維四元朱莉婭集自然地,為了使一個四維物體形象化,你必須進行某種形式的維度縮減。最常見的方法是製作一個三維橫截面,只需將四個元素中的一個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值。不幸的是,雖然上面設置的四維朱莉婭集確實很吸引人,但在搜索四維曼德爾布羅特時,將四個分量中的一個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值會造成二階問題。通過強制元素保持固定,任何曼德爾布羅特創建的四元數都會自動在至少一個軸上對稱:

曼德爾球

在接下來的20年裡,幾乎沒有什麼表現。因此,對3D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搜索直到2007年才有進展,當時一位名叫丹尼爾·懷特的業餘數學家在參考體系中提出了一個深刻的轉變。

懷特的洞察力,他的貢獻,是從幾何學上解釋了曼德爾布羅特的定義——這使得在3D中工作更加實用。他沒有像在2D曼德爾布羅特中那樣繞著圓旋轉,而是在三維球坐標(x,y,z)中繞著φ和θ旋轉。

回想一下,曼德爾布羅特集強調了轉義行為,即從變化複雜常量開始並遍歷Z^2 + C。懷特的目的是複製這種幾何的邊界—極限關係。與曼德爾布羅特一樣,在概念上,懷特設想將一個超級複雜的點(Z)平方以得到一個新的點,然後添加剩下的常數(C)。實際上,它有點複雜,因為平方增加了量級或到新點的距離;然而,在加C之前這個新點的方向是什麼?

2007年11月,丹尼爾·懷特在網上首次發布了以下著名公式:

下面,我們將提供一種視覺效果,希望能幫助你直觀地理解懷特的方法。之後,我們將逐步遍歷上面代碼的邏輯。我們試圖在函數Z中擬合一組超複數 Z + C。從第一原理出發,讓我們畫出一個3D平面並隨機選擇一個點(x,y,z)

double r= sqrt (x*x + y*y + z*z);double yAng = atan2 (sqrt(x*x + y*y), z);doubnt zAng = atan2 (y , x);

在(r)上方的起始線,就是3D中的距離公式。在分形世界中,這是原始公式Z的第一步。另一種看待這個的方法是r是向量的大小,它是舊點和新點之間的距離。然而,如上所述,這使我們缺乏方向——我們不知道這個新點在什麼方向上。

這就是為什麼接下來的兩條線著重於提取角度。在上面的圖中,yAng映射到φ,它是高度角;zAng映射到θ,作為x和y方向的夾角。

newX = (r*r) * sin( yAng*2 + 0.5*pi ) * cos(zAng*2 +pi);newY = (r*r) * sin( yAng*2 + 0.5*pi ) * sin(zAng*2 +pi);newZ = (r*r) * cos( yAng*2 + 0.5*pi );

接下來的內容要抽象得多。似乎每一行都是為了在二維複平面中再現曼德爾布羅特迭代的動力學,特別是使角度加倍。為什麼這些三角恆等式有一半的偏移?儘管差異是一致的機制的3D數字系統,這意味著可能有整個家族的三維分形,取決於角度係數和偏移量的選擇。

幸運的是,代碼的其餘部分非常簡單,因為它包含了將常數(x,y,z)添加到新點(xNew,yNew,zNew);這是到達最後一點的簡單添加,然後我們將使用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輸入。

正如上面所示,懷特沒有用複雜的數學方法,而是用幾何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理論上,這種方法可能生成難以捉摸的3D曼德爾布羅特,然而,當它最終渲染時,最初的結果是令人失望的:

從上面可以看到,懷特方法的輸出與添加了軸的曼德爾布羅特集非常相似。就像2D的任務一樣,我們很難判斷我們到底在尋找什麼,這意味著很難判斷什麼是正確的。合理地說,我們期望3D-曼德爾布羅特在多個方向上包含極端的細節和對稱。懷特確實有正確的公式,但他沒有在正確的維度上進行搜索。

最初在分形幾何中使用的公式,曼德爾布羅特、朱莉婭和法圖集的關鍵,被定義為: Z + C。我們假設這個完全相同的公式會在不同的數字系統中產生相似的結果。另一個名叫保羅·尼蘭德的狂熱分子對懷特的邏輯很有信心,但對令人失望的輸出結果感到失望,於是決定進行試驗,將Z提高到不同的冪次。

經過多次嘗試和極其緩慢的渲染,尼蘭德和懷特終於偶然發現了今天被稱為曼德爾球的東西。由於沒有明顯的客觀原因,了這一對相信這是最接近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等效物之外,沒有明顯的客觀原因,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公式是:Z^8 + C。

結論

我們終於取得了分形幾何領域自1980年曼德布羅特首次發表他的集合以來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突破:曼德爾球。它是用更新的公式(Z + C)在三維空間中生成的,它確實包含了曼德爾布羅特集合中所展示的許多屬性。它無可爭議的視覺魅力和極其詳細的細節,正如許多視頻所顯示的,它還包含了無限的複雜性,就像曼德爾布羅特集一樣。

不可否認,它值得分形界的讚美和慶祝,但仍有很大的懷疑,這是否是聖杯?事實上,就連懷特也承認,這很可能只是漫長旅途中的又一步。

相關焦點

  • 曼德爾球:分形幾何最偉大的突破之一,視覺盛宴
    從朱莉婭集合開始,我們通過定義和繪製曼德布羅特集合到達分形幾何的心臟。受當時技術的限制,洛克做了他最擅長的事:他把它寫下來。1987年,洛克以一篇題為《如上所述,如下所述》的短篇小說首次以3D的形式寫出了尋找聖杯(數學上等價的曼德爾布羅特集合的3D結構)的證據,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篇小說中,他想像了曼德爾布羅特的發現,並將其命名為:曼德爾球。
  • 分形藝術圖案視頻 宏大宇宙感你能承受嗎?
    豆瓣網友@黃金熊毛毬十分痴迷這樣的「分形圖案」視頻:「我管這玩意叫math porn,可以看一晚上,好爽,根本不需要什麼動作片。」 這種圖案變幻方式被稱作「分形圖案」(Fractal),學名:非整數維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小編是百度的,求不要為難……),是由法國數學家曼德爾勃羅特(Mandelbrot)於1973年提出的概念。據說最經典的分形圖案曼德爾球就長這樣:
  • 分形幾何:從寶塔菜花說起
    它的結構屬於分形幾何,蘊含著自相似性,由於這一特殊性質,讓很多科學家為之著迷。分形幾何創立於20世紀70年代,研究的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沒有特徵尺度卻有自相似結構的複雜形狀和現象,與旨在研究人為設計的直線、圓、正方體等規則幾何形體的傳統歐氏幾何不同。在自然界中,「雲彩不是球體、山嶺不是錐體、海岸線不是圓周」,分形幾何無疑是一門頗有發展前途的數學新分支學科。
  • 48思維模型:分形理論一非線性科學三大理論前沿之一
    (Mandelbrot)所以, 一般地可把「分形」看作大小碎片聚集的狀態,是沒有特徵長度的圖形和構造以及現象的總稱。描述分形的幾何,稱為分形幾何。 分形幾何也是目前最前沿的學科。我們知道,經典幾何研究規則圖形,平面解析幾何研究一次和二次曲線,微分幾何研究光滑的曲線和曲面,分形幾何是研究自然界大量存在的不規則形體。
  • 分形的世界
    ——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美國物理學家、物理學思想家和物理學教育家,1933年獲得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是為數不多的同時對量子論和(廣義)相對論有深入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
  • 大自然的幾何——分形中的數列與迭代
    今天的主題是幾何,大自然的幾何,一說到幾何,大家肯定不陌生,三角形,正方形,圓等,但是自然界中的形狀都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嗎,並不是,經典幾何學所描繪的都是由直線或曲線,平面或曲面所構成的各種幾何形狀,他們是顯示世界中物體形狀的高度抽象。伽利略說:大自然的語言是數學,它的標誌是三角形、圓和其他圖形。但是對於了解大自然的複雜性來講,歐幾裡得幾何學是一種不充分、不具有普遍性的抽象。
  • 幾何學有8大分支:歐氏幾何2000餘歲,分形幾何不足100歲
    分形幾何1975年曼德布羅特在其《自然界中的分形幾何》一書中正式引入了分形概念,認為分形具有4個特點:結構的精細性:分形圖形具有無限精細的結構。自相似性:部分與整體的比例的相似性。維數的非整數性:一般來講分形圖形的分數維大於它的拓撲維數。生成的迭代性:可以由非常簡單的方法定義,並由遞歸、迭代產生。其中前兩項說明分形在結構上的內在規律性,其中自相似性是分形的靈魂:任何一個片段都包含了整個分形的信息。
  • 17本必讀的數學、幾何書籍——淺顯易懂,受益終生
    我列了一張我最喜歡的書的清單。我希望你也喜歡他們。奧利弗·伯恩:《歐幾裡得原理》的前六部歐幾裡得的邏輯-視覺思維方式,看他是如何有條不紊地證明的。歐幾裡得的所有證明和構造均以彩色插圖進行了展示。這是一本華麗的書黃金比例:數學的神聖之美學習數學、設計和建築的人會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將使您的眼睛和心靈陶醉,因為它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神聖力量。
  • 什麼是分形 | 集智百科
    作為集智俱樂部的開源科學項目,集智百科希望打造複雜性科學領域最全面的百科全書,歡迎對複雜性科學感興趣、熱愛知識整理和分享的朋友加入!本文是對集智百科中「分形幾何」詞條的摘錄,參考資料及相關詞條請參閱百科詞條原文。本詞條由集智俱樂部眾包生產,難免存在紕漏和問題,歡迎大家留言反饋或者前往對應的百科詞條頁面進行修改,一經修改,可以獲得對應的積分獎勵噢!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分形幾何就是研究無限複雜而具有特定意義下的自相似圖形和結構的幾何學,自相似就是局部的形態與整體形態的相似,分形具有兩大特徵:自相似性和空間填充性(即分數維)。所謂分形天線,是指幾何屬性上具有分形特徵的天線。
  • 和諧幾何,分形之美——數學與自然的相映成輝
    分形,一個幾何學專用名詞,乍一看很高級,實際上,我們都能領略它的美麗。首先,什麼是分形呢?我們來看圖1,這是網絡上的一張分形圖,遠看可能只是幾個螺旋,但是,走進了看,你會發現有大螺旋,還有各種小螺旋。更有趣的是,這些螺旋雖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狀都是一樣的,連整個圖形的輪廓也有這個形狀。數學上稱之為相似。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 程式設計師們利用計算機展開試驗,使用簡單的程序代碼生成非同一般、異乎尋常的視覺藝術作品。這就是用計算機生成的最經典的分形案例之一 —— 曼德博集合[2](Mandelbrot set)。這樣的分形圖像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生成的。那麼,計算機生成的這些分形圖像算得上是藝術嗎?[2]. 曼德博集合是一種在複平面上組成分形的點的集合,以數學家本華·曼德博的名字命名。曼德博集合與朱利亞集合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使用相同的復二次多項式進行迭代。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其形態似雪花, 又稱科赫雪花, 上圖為生成過程自從內斯使用計算機繪製出由代碼生成的繪畫開始,在隨後的幾十年裡, 程式設計師們利用計算機展開試驗,使用簡單的程序代碼生成非同一般、異乎尋常的視覺藝術作品。這就是用計算機生成的最經典的分形案例之一 —— 曼德博集合[2](Mandelbrot set)。這樣的分形圖像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生成的。那麼,計算機生成的這些分形圖像算得上是藝術嗎?[2]. 曼德博集合是一種在複平面上組成分形的點的集合,以數學家本華·曼德博的名字命名。曼德博集合與朱利亞集合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使用相同的復二次多項式進行迭代。
  • 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的分形理論
    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認為:分形幾何不僅展示了數學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質,還改變了人們理解自然奧秘的方式;可以說分形幾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對它的研究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疆域。「分形幾何學」常被稱為「大自然的幾何學」,非線性科學三大理論前沿之一,有時也被稱為「混沌幾何學」,用它來說明混沌運動和複雜性現象特別有效。
  • 【史上今日】「分形幾何之父」本華·曼德博逝世6周年
    曼德博的研究範圍廣泛,從數學物理到金融數學,但他最大的成就則是創立了分形幾何。他創造了「分形」這個名詞,並且描述了曼德博集合。1935年,布爾巴基第一次會議在Besse-en-Chandessen召開。
  • 地球最震撼天然分形圖案 從鹽沼到雲團
    分形(一種幾何形狀,被以越來越小的比例反覆摺疊而產生不能被標準幾何所定義的不標準的形狀和表面)是由混沌方程組成,它包含通過放大會變的越來越複雜的自相似圖案。要是把一個分形圖案分成幾小部分,結果會得到一個尺寸縮小,但形狀跟整個圖案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分形的數學之美,是利用相對簡單的等式形成無限複雜的圖案。它通過多次重複分形生成等式,形成美麗的圖案。
  • 如何利用分形理論測量海岸線的長度
    雖然曼德博沒有用「分形」這個詞彙,但這些曲線都是分形的。在論文的第一部分,曼德博討論了理查森對海岸線與其他自然地理邊界的測量出來的長度如何依賴測量尺度的研究。理查森觀察到,不同國家邊界測量出來的長度L(G)是測量尺度G的一個冪律函數。曼德博將此結果詮釋成顯示海岸線和其他地理邊界可有統計自相似的性質。
  • 新媒體藝術|你知道什麼是分形世界嗎?
    通過定義自然生發的網絡和分層說明(layered instruction),他定義了一塊獨一無二的構建在具象藝術、觀念藝術、實驗動畫和繪畫之上的視覺體驗的區域。動態和生成的軟體一向是他創作的核心媒介,同時他也運用列印、物件、裝置和表演等從他的視覺系統中物化而來的多變的媒介。
  • 那些偉大的數學家,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圖自:Hulton Archive / Getty Images艾薩克·牛頓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許多學科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是微積分的創造者之一、他研製了第一臺反射式望遠鏡、將白光分解成其顏色的光、並開創了運動三定律
  • 世界最神奇的蔬菜之一-羅馬花椰菜
    它的神奇在於其規則和獨特的外形,已經成為著名的分形幾何模型。它以一種特定的指數式螺旋結構生長,而且所有部位都是相似體,這與分形幾何中不規則碎片形所包含的簡單數學原理相似。因此吸引了無數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加以研究。中國是在1991年由華中農大引進種植的。它看上去有點像西蘭花,綠油油的,在口感上,較花菜爽甜,口感豐富,難得的蔬菜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