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預警|分形是什麼?為何分形有如此迷人的魅力?

2020-12-03 姿勢分子knowledge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誰不知道熵概念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將來誰不知道分形概念,也不能稱為有知識。——物理學家惠勒

雖然惠勒的這句話目前並沒有達到標準,但是可以看得出,分形在他心中有著多麼崇高的地位。

所謂的分形,就是下面這些圖片的模樣。

分形不僅美,能引起「極度的舒適感」,而且蘊藏著高深的數學奧秘。今天,咱們來研究研究,到底什麼是分形。

分形的最早研究

20世紀初,英國數學家劉易斯·弗萊·理德查森(Lewis Fry Richardson)在研究英國海岸線的時候,第一次發現了分形的奧秘。他發現,一條海岸線的長度不是絕對的,它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尺子來測量。考慮到海岸線被衝刷成的不規則圖形,你採用的測量儀器越精細,這條海岸線就越長。

舉個例子:當你用一隻快艇繞島環形,測量出島的周長就是快艇行進的距離。但是,如果你用尺子去測量,就會發現島嶼的邊緣被海水侵蝕而凹陷,那麼就要把凹陷的長度算進去。如果你看得更加精細,發現即使是一個拳頭那麼大的巖石也有不規則形狀的凹陷,那麼還要計算這部分凹陷的長度。而且,當你把海邊的一塊巖石放大到足夠大,會發現它的邊緣和整座島的邊緣是那麼的相似!不考慮量子領域的問題,那麼如果測量得足夠精細,這座島的海岸線將是無限長的。這是一個悖論:有限的面積,卻有著無限的周長。

他的這個發現,和1904年是瑞典數學家科赫(Helge von Koch)提出的一個悖論。他提出:取一個三角形(雖然沒有規定,但通常默認為是正三角形),在每一條邊的兩個三等分點之間,接上一個邊長只有其三分之一的小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這就是著名的科赫三角形,或者叫科赫曲線。如此無限循環,最終可以得到雪花的形狀。

和科赫三角形正好相反,波蘭數學家謝爾賓斯基在1915年提出的謝爾賓斯基三角形,則是將小三角形放在了內部。具體作圖過程我們不介紹了,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在更早的1883年,德國數學家格奧爾格·康託爾提出了著名的康託爾集(最終和其他理論一起導致了第三次數學危機),也是一個分形。通過將一根線段三等分、刪掉其中一段,然後對新的兩根線段進行無限的重複操作就可以得到:

不過,直到1973年,芒德布羅(B.B.Mandelbrot)在法蘭西學院講課時,才首次提出了分形的設想。

什麼是分形

所謂的分形,通常的定義是「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

就像剛才說的海岸線的巖石,當你看得足夠細微時,它的每一個稜角都像是一座小島的海岸線。又如科赫三角形,你看到的每一個小三角形都附著在一個更大的、同形狀的三角形上,同時又被更小的三角形以同樣的方式附著。這種現象,被稱作自相似性

實際上,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一種分形——黃金分割

想一想,黃金分割點的定義是什麼?是將一個整體分割的比例,使其分割後較小部分和較大部分的比值,等於較大部分和整體的比值。以下面的線段為例,C為黃金分割點,則BC:AC=AC:AB。黃金分割比例,大約是0.618。

想像一下,AC之間也有黃金分割點,BC之間也有黃金分割點,它們被分割後出現的新線段也有黃金分割點,可以無限分割下去。不僅僅是線段,長方形的寬和長的比也可以達到黃金分割比例。黃金分割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被認為是最優美的比例。

生活中的分形

實際上,分形不僅僅是數學家們一時興起畫出來的。在自然界中,分形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比如我們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很多都是典型的分形結構。比如經常在介紹分形的文章中被提及的羅馬花椰菜——

還有我們常吃的菜花、西藍花,也都是分形的結構。

再比如葉脈,從主脈上分出了大量的側脈(或者叫粗脈),每一根粗脈上又會分出許多細脈。

又或者我們常見的樹木,從樹幹分出了樹枝,而每一根樹枝上又會分出大量的枝椏。如果你單獨觀察一根枝椏的話,你很難搞清楚它到底是「第幾級」的枝椏。

除了植物以外,分形在其他自然物質中也非常常見。比如剛才提到的科赫三角形,被認為無限延伸就會很像雪花。實際上,雪花也是一個分形。

遠古生物菊石,殼上的每一個腔體基本上都是前一個腔體的碳複製品,只不過比前一個小一點。

或者你乾脆拿出兩面鏡子,相對而立,你就會在任意一面鏡子裡看到無限的分形世界。

由此可見,分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藝術中的分形

眾所周知,達·文西是在創作過程中最注重內涵的畫家,其中經常會涉及到黃金分割點,比如下面這樣著名的作品——

1820年,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創作了 《神奈川沖浪裏》,這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海浪圖,海浪的頂部斷裂成越來越小的(自相似的)海浪,同樣是分形的完美展現。

甚至在你想像不到音樂裡,也有分形的藝術。在莫扎特、巴赫等人的音樂作品裡,人們都曾經找到過分形的痕跡。這種類型的音域的特點是,在不同的音域中同時以不同的節奏在不同的音域中重複出現的旋律或節奏主題。當然,音樂裡的分形不會像圖形裡一樣是無限的,但是在有限的循環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關於音樂和科學的關係,有機會我們會單獨來聊~

分形的減壓能力

分形的圖片看起來不僅美觀精緻,而且還有神奇的解壓效果,也就是網絡上常說的用語:「引起極大舒適感。」

當分形動起來,其引起人腦的放鬆狀態,甚至可以達到催眠的效果

分形的減壓效果不是憑空說的,還真有科學家做過相關的研究。他們給受試者觀看分形的圖片,然後對其腦部進行核磁共振的掃描,結果顯示:在合適的分維下(分形的維度,這裡不做介紹了),受試者負責調解情緒的海馬旁回區域會被激活。而這個部位,在聽音樂的時候也會被激活。

分形中的自然奧秘

如果你以為分形的出現只是為了讓你看著舒服,那就大錯特錯了。除了藝術和植物方面,分形還在經濟、醫學、地球物理學甚至哲學方面,給我們以深深的指導。

1978年,在分形的概念剛剛被提出後不久,就有人利用這個原理,在計算機上從三角形開始分形,最終創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逼真的山脈圖像。

20世紀90年代,內森·科恩(Nathan Cohen)受到科赫三角形的啟發,僅僅用一根鐵絲和一把鉗子就製作出了一個更緊湊的無線電天線。如今我們的手機裡,也有類似的結構。

從經濟學家角度說,人類的經濟始終處於一個波動的狀態,每一次波動和以往的波動圖像都很相似,可以看作是一種分形。這告訴我們:循環往複本就是經濟的常態,它不可能永遠持續走高。

這也是很多哲學家所信奉的準則:世界本就是在循環之中,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給我們以巨大的啟示。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老子》中的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類對於自然界的深奧智慧早就有了深刻的思考,分形也不例外。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人類都能感受到分形之美,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除了分形之外,大自然暗示給我們的深奧智慧還有很多。以人類的智力來看,我們恐怕還需要探求很久吧!

相關焦點

  • 分形的世界
    誰不知道熵概念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將來誰不知道分形概念,也不能稱為有知識。
  • 什麼是分形 | 集智百科
    曼德布洛特自己將分形總結為:「美麗、(研究起來)極其困難但又非常地有用,這就是分形」。1982 年曼德布洛特提出了更正式的定義:「分形是一種其豪斯多夫維數 Hausdorff–Besicovitch Dimension 嚴格大於拓撲維數的集合」。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什麼是分形?「分維和分形的設想」最早由本華·曼德博(Benoit B. Mandelbrot)於 1973 年在法蘭西學院講課時提出,但人類在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早已發現了分形現象。如果沒有計算機的幫助,從無限複雜的圖形中發現分形幾乎是不可能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因為分形圖像的自相似性, 我們是無法判斷我們所觀察的這一部分在圖中的所在位置以及放大倍數的。相信所有去過迪廳或夜總會的人,都會被 DJ 身後大屏幕上奇幻的畫面所吸引。
  • 奇妙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什麼是分形?「分維和分形的設想」最早由本華·曼德博(Benoit B. Mandelbrot)於 1973 年在法蘭西學院講課時提出,但人類在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前早已發現了分形現象。如果沒有計算機的幫助,從無限複雜的圖形中發現分形幾乎是不可能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因為分形圖像的自相似性, 我們是無法判斷我們所觀察的這一部分在圖中的所在位置以及放大倍數的。相信所有去過迪廳或夜總會的人,都會被 DJ 身後大屏幕上奇幻的畫面所吸引。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將分形應用於天線的設計主要是用來實現天線小型化和天線的多頻特性,分形天線解決了傳統天線的兩個局限性:(1) 通常天線的性能都依賴於天線的電尺寸。這就意味著對於固定的天線尺寸,主要天線參數(增益、輸入阻抗、方向圖和副瓣電平等)將隨著工作頻率的改變而改變。 分形的自相似性使分形天線有多頻和寬頻特性。
  • 和諧幾何,分形之美——數學與自然的相映成輝
    分形,一個幾何學專用名詞,乍一看很高級,實際上,我們都能領略它的美麗。首先,什麼是分形呢?我們來看圖1,這是網絡上的一張分形圖,遠看可能只是幾個螺旋,但是,走進了看,你會發現有大螺旋,還有各種小螺旋。更有趣的是,這些螺旋雖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狀都是一樣的,連整個圖形的輪廓也有這個形狀。數學上稱之為相似。
  • 分形幾何:從寶塔菜花說起
    寶塔菜花分形幾何藝術圖寶塔菜花(也稱「羅馬花椰菜」)是一種長相奇特的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具有強身健體之功效,並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有趣的是,寶塔菜花由很多螺旋形小花組成,並以花球中心對稱成對排列,十分具有對稱美。
  • 分形世界(上)
    嗯,今天我們來聊聊分形問題。
  • 牛頓分形——數值計算的藝術
    什麼是分形?分形是一個數學概念。一個分形可以理解為歐幾裡得空間中一個自相似的子集。什麼又是自相似?自相似,顧名思義便是和自身相似——局部放大便可得到整體,整體縮小便可得到局部。以下就是一些分形的圖片。分形的圖片固然有一定審美價值
  • 大自然的幾何——分形中的數列與迭代
    在 Mandelbrot 1975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中,有這麼幾句話:「雲不只是球體,山不只是圓錐,海岸線不是圓形,樹皮不是那麼光滑,閃電傳播的路徑更不是直線。它們是什麼呢?它們都是簡單而又複雜的『分形』……」分形的提出是為了更好的去描述、解釋真實的大自然。也正因為此,Mandelbrot被稱為「分形之父」。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
    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數來描述自然:從常見的自然數到負數,從有理數到無理數,從孤獨的質數到不同的無窮大。每一個數都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數都不可思議。比如,說到1.26時你會想到什麼?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
  • 數學大師曼德爾布羅與漂亮的分形幾何學(圖)
    《美國數學會會志》今年連續在9月號和10月號上刊發憶述文章,回憶了美籍法國數學大師、「分形幾何學之父」伯努瓦·曼德爾布羅的奮鬥歷程,並高度評價他為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由計算機按照分形幾何學的算法生成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分形圖案。
  • 分形流暢性:人類大腦天生會因分形而愉悅
    這被稱為「分形流暢性」。原理大概是重複的視覺元素可以降低大腦處理視覺信息時所用到的運算資源,所以會令人感到輕鬆愉悅。對幼兒的新研究表明,這一反應並非是通過後天環境暴露習得的——3歲幼兒的大腦就已對分形圖案有所響應。它甚至可能是寫在DNA底層的。
  • 2020寒假數學科普閱讀:《分形之科赫雪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數學科普閱讀故事是《分形之科赫雪花》。 故事分享 分形,具有以非整數維形式充填空間的形態特徵。通常被定義為「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質。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展卷
    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數來描述自然:從常見的自然數到負數,從有理數到無理數,從孤獨的質數到不同的無窮大。每一個數都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數都不可思議。比如,說到1.26時你會想到什麼?這是曲曲折折的雪花曲線的維數!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
  • 人物 | 曼德博——分形之父
    曼德博的研究範圍廣泛,從數學物理到金融數學,但他最大的成就則是創立了分形幾何。他創造了「分形」這個名詞,並且描述了曼德博集合。下圖為曼德博集合,只要計算的點足夠多,不管放大多少倍,都能顯示出更加複雜的局部圖案。這些局部既與整體不同,又有某種相似的地方。曾被稱為「上帝的指紋」。
  • Light: 楊兆舉 | 拓撲分形光子學
    圖片來源: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近日,以色列理工學院楊兆舉博士與Mordechai Segev教授提出了拓撲分形光子學的概念,文章發表於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
  • 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的分形理論
    分形理論太可怕了,如果你稍微認真一點了解這個理論,就有一種細思恐極的感覺,仿佛自己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分形理論(Fractal Theory)是當今十分風靡和活躍的新理論、新學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數學家本華·曼德博首先提出的。1967年他在美國權威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著名論文。
  • 黑洞裡有無限個分形宇宙?
    在這個宇宙中,沒有什麼天體比黑洞更加詭異了。
  • 龍港二小第六屆數學節——分形的世界
    分形(一種幾何形狀,被以越來越小的比例反覆摺疊而產生不能被標準幾何所定義的不標準的形狀和表面)是由混沌方程組成,它包含通過放大會變的越來越複雜的自相似圖案。要是把一個分形圖案分成幾小部分,結果會得到一個尺寸縮小,但形狀跟整個圖案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分形的數學之美,是利用相對簡單的等式形成無限複雜的圖案。它通過多次重複分形生成等式,形成美麗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