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娛評人譚飛:賈宏聲列儂之子

2020-12-05 搜狐網

  有人在賈宏聲家裡看到過一幅巨大的列儂照片,賈在照片下驕傲地喃喃自語:「我是列儂的孩子。」

  一九八零年的某天,查普曼掏出手槍,用一本《麥田守望者》蓋在上面,向二十碼外的列儂開了五槍。四槍打在列儂背部和左肩處。列儂趔趄著走向大廈入口,倒下,鮮血從他的嘴裡湧出。二零一零年的某天,賈宏聲用一種飛翔的姿態,從七樓躍下,砸在一輛北京牌照黑色帕薩特上,鮮血從他全身汩汩而出。

  43歲的賈宏聲一直沒等到他命運的查普曼,在萬念俱灰中,他把自己變成查普曼,用自戕的方式結束了生命,終於「零距離」到了心靈之父。這個曾經被稱為「中國最有才華、最帥男演員」的四十多歲中年頹廢男人,在列儂式Imagine(《想像》)以及MindGames(《心理遊戲》)雙重困擾下,用最殘酷的方式尋找到解脫。

  庸俗的評論和輿論集體回憶了他的吸毒,他的精神分裂,資料翔實,如同一場事先預設的大戲。他們總在試圖尋找社會之外的肇因,但我覺得把賈宏聲之殤完全歸咎於個體悲劇,是在推諉責任,一如某些先知先覺們常常愛做的那樣。他們往往設定這樣的邏輯:因為吸毒,染上精神病,沒戲拍,潦倒,自殺……賈宏聲在一片驚嘆中,被定式思維塑造成:巨大的吸毒犧牲品。

  巨大犧牲品賈宏聲曾經遙望過列儂,他患病後也演過電影,演過話劇,在略帶文藝病態氣質的傾瀉中,卻被迫成了社會輿論和主流的異數。走到哪裡,都有一堆對他歷史對他情史了如指掌的好事者。他似乎早就成了娛樂圈的某種反面教材,一提到他,無數人都會指指點點,一、二、三、四……這個社會好像從來沒做好寬容他的準備。我不是指親朋好友,而是那些現實的、逼人的、非人性的陰霾,總籠罩著他,讓他艱於呼吸視聽。不勞拿列儂說事,賈宏聲其實應該是演員中的食指,有才華的病人、詩人、藝人,應該在那些安靜的地方接受治療,接受親情慰藉、友誼安撫,而不是繼續投身演藝,在高壓下體味背後閒扯、人世蒼涼。

  我猜想,這次絕不是狗屁的「維特效應」,少年維特的煩惱在中年賈宏聲身上早消失得像UFO那樣一乾二淨,幾乎同一緯度的國度藝人自殺了十好幾個也不大可能傳染得那麼快。賈宏聲在這個炎熱夏天死於中年危機、事業凋零、病情加重、人言可畏,他在想像中的天國,可能安靜無比,適合藝術創作,適合重新出發,開始一段純潔而奇妙的旅程。但顯然,在現在的環境中,他永遠是一個被拋棄、被挽救、被可憐者,在既無法治好疾病,也無法治好心病的痛楚中循環往復;在每次舉例說明娛樂圈害人不淺的新聞中接踵出現;在需要被消費的時候,被當成毒品可怕的加害者啜泣、呻吟。

  30年前歇斯底裡的大野洋子在列儂身邊跪了下去,泣不成聲;30年後賈宏聲身邊沒有大野洋子,也無周迅,孑然一身,唯老父老母白髮悲戚。(□譚飛/資深娛評人)

(責任編輯:薄荷)

相關焦點

  • 約翰·列儂之子邁阿密舉辦攝影展 作品展現公路和自然
    蜂鳥網首頁 > 大師作品 > 影展 活動 > 正文 約翰·列儂之子邁阿密舉辦攝影展
  • 《精品》:約翰·列儂 一個理想主義的織夢者
    不像現在那些沒有作品卻硬要充大牌的明星,足夠強大的列儂從不願意主動為自己加上任何神秘或榮耀的光環,正如沈黎暉所言:「對我而言,列儂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他也有脾氣,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他很有才華,但在我心裡,他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這應該是列儂想要的評價。他希望眾生平等,希望人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崇拜,即使是崇拜他也會讓他感到失望。
  • 列儂之子朱利安稱不會與同父異母弟弟合作
    朱利安-列儂(Julian Lennon)肖恩-列儂(Sean Lennon)>  約翰-列儂(JohnLennon)的兒子朱利安列儂(JulianLennon)今天在他的MySpace上明確表示,關於他和同父異母的弟弟肖恩列儂(SeanLennon)即將合作演出的報導純屬無稽之談。
  • 約翰·列儂之子:爸爸口中的「愛與和平」,從未進過家門找我
    也是1970年,列儂發布了《塑膠小野樂團》專輯,要當著千萬人的面親手打破那個神話。馬世芳形容說,「三十歲的列儂是一個憤世嫉俗的青年,急於在一片混亂中重新定位自我,甚至不惜自虐自毀……」到了1980年,「四十歲的列儂則是一個顧家的父親,對未來充滿樂觀和希望,回顧披頭四時代的種種,也有了更多包容和自信。」但就在那年的今天,約翰·列儂遇難身亡。
  • 披頭四成員約翰·列儂星光大道獎章遭惡意破壞
    昨日是一代搖滾樂巨匠、披頭四樂隊成員約翰·列儂73歲誕辰,就在歌迷們準備像往年一樣聚集好萊塢星光大道等地集體緬懷偶像前夕,列儂在星光大道上的專屬星形獎章卻被發現遭人惡意塗鴉破壞。幸好工作人員及時進行了修復,歌迷們為偶像舉行的緬懷活動才得以順利舉行。
  • 約翰-列儂前妻病逝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
    約翰-列儂前妻病逝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2015-04-03 09:15:22 來源:  新浪娛樂肖恩-列儂、小野洋子、辛西婭-列儂、朱利安-列儂    著名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已故成員約翰-列儂(John Lennon),其前妻辛西婭-列儂(Cynthia Lennon)昨日因癌症於西班牙家中病逝,享年75歲。
  • 白日夢 約翰·列儂
    2月7日,布萊恩率領披頭四一行人抵達美國紐約的甘迺迪機場披頭四的到來,使整個美國為之震撼了 The Beatles 展開了第一次美國巡迴表演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列儂 成為樂隊中第一個吸毒的人他還鼓勵其他人和他一樣學習瑜伽
  • 約翰·列儂將大兒子踢出遺囑,原因耐人尋味
    披頭四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生前育有兩子,但為什麼他的長子「被排除在遺囑外」?繼約翰.列儂與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共同發行實驗性專輯,此後便徹底拋棄了他的披頭四形象。而且疏遠了他與前妻和兒子們的距離,但列儂在離世後仍留給他們極大打擊。
  • 2020環球趨勢大會在京舉辦 三七互娛獲評「年度優秀案例」
    與此同時,趨勢大會重要活動之一的「2020環球趨勢優秀案例推薦」正式發布,其中三七互娛憑藉著在社會公益、未成年人保護、員工權益等多角度社會責任踐行的舉措,獲評「年度責任踐行優秀案例」。向善而行 一直以來,三七互娛在實現經營目標的同時,將企業企業責任的踐行放在優先位置,向善而行。
  • 新世紀周刊:約翰-列儂的華裔情人(圖)
    在龐鳳儀的鏡頭裡,約翰·列儂不再是一個文化符號,而僅僅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父親,一個她深愛的男人。  「披頭四」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是搖滾樂壇有史以來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被槍殺28年後。
  • 《回憶約翰·列儂》,71個人的記憶
    相反,小野洋子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列儂歌迷、家人、朋友,其中不乏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最偉大的藝術家,來追憶曾是夢想家、音樂家、表演家和政治活動家的列儂。  受邀的70多人用他們自己的詞語、畫、詩歌和照片追憶了列儂從孩提到成為著名藝術家的時光。美國著名攝影師安妮·萊布維茨在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最後一次歷史性會面時拍攝的照片也首次被展示。
  • 約翰·列儂第一任妻子去世,一生未走出「披頭四」陰影
    約翰·列儂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辛西婭·列儂  網絡圖片       英國當地時間4月1日,約翰·列儂(John Lennon)的第一任妻子辛西婭·列儂(Cynthia Lennon)死於西班牙的家中,享年75歲。列儂的兒子朱利安在自己的網站上寫道:「母親在與癌症短暫而勇敢的搏鬥後走了」。
  • 列儂華裔情人出書說往事 一起度過事業低潮(圖)
    在列儂陷入事業與情感低潮的「失落周末」中,如影相隨陪伴在這位歌壇巨星身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龐鳳儀。  在龐鳳儀拍攝的照片中:有列儂籤署文件正式宣布披頭四樂隊解散的珍貴鏡頭,有迄今為止已知的與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的最後一張合影,也有列儂與四年未見的兒子朱利安(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合影。  龐鳳儀出生在美國一個華裔移民家庭,家裡除了父母外還有一個領養的弟弟。
  • 終身未婚 約翰-列儂明星情人阿爾瑪近日被揭
    對於有人說阿爾瑪和約翰·列儂是一對戀人的傳聞,她近日才首次打破沉默:「我當然知道阿爾瑪和約翰間的關係。因為約翰是有婦之夫,所以沒有人承認那段戀情。我們是在非常嚴厲的猶太式教育中長大的,我媽媽絕對不會同意阿爾瑪和一個結過婚的男人在一起。」
  • 約翰·列儂被槍殺原因之謎,你信哪種?
    1980年12月8日晚上10點49分,約翰·列儂在紐約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據稱患有精神病的美國狂熱男性歌迷馬克·查普曼槍殺,年僅40歲。約翰·列儂為何會被人槍殺?這背後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再也不是以前的小人物了,因為至少有許多人非常恨我。」3、被人催眠說在各式各樣對暗殺背後原因的揣測中,一位名叫芬頓·布雷斯勒的英國記者提出的「陰謀論」十分引人注目。
  • 約翰·列儂:一個孩子,一個夢想家,一個搖滾音樂家!
    如果列儂沒有因為槍擊案去世,那麼今天將是他78歲的生日。約翰·列儂之死標誌著一個搖滾時代結束,自從1980年12月8日列儂遇害之後,他生前居住的達科塔公寓每天都會有人來追悼和祈禱,人們對於這個沉迷於愛與和平的夢想家始終念念不忘。列儂所留下的音樂,他和洋子身體力行的和平宣言依舊影響著整個世界。
  • 披頭四樂隊的成員:約翰·列儂
    ,著名創作型歌手約翰·列儂出生。當他四歲的時候,列儂的父母分居了,最後他和他的阿姨住在一起。列儂的父親是一名商船船員。他兒子出生時他不在場,小時候也沒怎麼見到他兒子。列儂的母親朱莉婭再婚了,但她經常去看望他。她教列儂彈班卓琴和鋼琴,還買了第一把吉他。1958年7月,當茱莉亞被一名下班警察駕駛的汽車撞死時,列儂傷心欲絕。
  • 看完這個,也許你就能理解約翰•列儂為什麼要背叛家庭
    此後列儂與洋子的結婚蜜月生產養育等所有私密個人活動,幾乎全都曝光在媒體的眾目睽睽之下,在攝影機和話筒前,列儂坦然地歡迎著這種透明生活方式,洋子個人性格中的大膽和直接,在她與列儂結合的那一時刻,全數輸進了列儂的血液中。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Beatlemania「披頭四狂熱」「我們將會成為『人上人』。」早在樂隊還只是一個勉強維持的酒吧樂隊之時,約翰·列儂便向其他隊員保證。的確,他們做到了。樂隊的巔峰來臨,而這裡,卻只是約翰·列儂個人的起點。平靜中醞釀的風暴和年輕人們曾經夢想的榮譽與輝煌共同到來的是現實中的分歧和矛盾。音樂版權的紛爭、樂隊中的話語權掌握、還有對音樂不同的追求目標,都一起撕扯著這個樂隊。保羅·麥卡特尼是個掌控欲很強的人。約翰·列儂的行事風格卻率性不拘。兩個人頻繁的爭吵讓每個成員都以為自己是樂隊裡被孤立的一個。此時,樂隊已有分崩離析之勢。
  • 約翰·列儂與辛西婭的校園戀愛
    在利物浦藝術學院裡,她給人的印象是害羞而矜持,一本正經,穿著老式的兩件套裝。一開始,他們處於不同的社交圈子。直到1958 年秋季學期,兩人一起上字體課的時候才正式認識。辛西婭對約翰的第一印象「糟糕極了」,覺得他說話聲音太大,邋裡邋遢,梳著阿飛頭,穿著緊身褲。約翰則稱辛西婭為「假正經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