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發展能夠直接與m6A修飾進行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以此實現在細胞水平上特異性識別m6A修飾並且進行選擇性調控,更加精確地描繪RNA的修飾動態過程及其效應,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和應用價值。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以m6A修飾為核心內容的表觀轉錄學研究尚處於早期階段。發現高質量化學探針,靶向性幹預m6A修飾,不但可以加速表觀轉錄學基礎研究,同時將推動m6A調控蛋白質的靶標成藥性確證,在生命科學和新藥發現領域同時展現重要科學意義。 2011年,FTO(脂肪組織與肥胖相關蛋白質)被確證為調控RNA甲基化修飾的去甲基化酶。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相比於磷酸化乙醯化等早已被人熟知的修飾類型,賴氨酸巴豆醯化(Lysine Crotonylation, Kcr)可以算是修飾領域的"晚輩",其在2011年才由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刊發於頂級期刊Cell雜誌,並被Cell雜誌評選為2011年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亮點。
-
Nature:RNA 修飾研究有助表觀轉錄組學進一步發展
近五年來,學界掀起了一股研究 RNA 表觀遺傳學修飾的熱潮,很多課題組都將目光集中在 N6 - 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這個核酸分子上。大家都在研究全轉錄組水平上的這種化學修飾,以及該修飾與人體健康和疾病的關係。
-
【綜述】胰島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而1940年Waddington最早引入了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概念來描述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認為表觀遺傳可以作為基因遺傳的補充甚至比基因更具備遺傳優勢,參與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過程的表型調控。
-
年終盤點:2018蛋白質修飾研究的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醯化等。蛋白質表達受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的調控,並且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PTM研究至關重要。下面讓我們看看2018年蛋白質修飾領域有哪些重要研究。
-
口腔鱗狀細胞癌的表觀遺傳學研究現狀和進展
目前研究證實,口腔癌的發生涉及眾多基因表達的改變,導致細胞內分子代謝紊亂、信號通路傳導異常、細胞結構或生理功能改變等問題。最終導致細胞異常增殖並形成惡性腫瘤。其中易感基因的遺傳背景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共同導致OSCC的發病,其遺傳因素主要包括基因變異及表觀遺傳修飾異常等,基因遺傳變異主要包括DNA序列發生不可逆的缺失、擴增、突變等改變,進而導致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
-
多篇重要文章解析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白血病細胞或會通過表觀遺傳學改變轉分化為非癌變細胞!doi:10.1038/s41375-019-0643-1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Leukemia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Josep Carreras白血病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白血病細胞或能通過表觀遺傳學改變轉化稱為非癌變細胞。
-
醫藥界新寵:表觀遺傳學藥物
作者:葉楓紅表觀遺傳學藥物是近年來醫藥界崛起的一個新領域。表觀遺傳在上世紀50年代由英國發育生物學家Conrad Waddington提出,用於描述在發育過程中,基因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從而調控並決定組織器官的最終命運。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可遺傳的變化。
-
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細胞》(Cell)雜誌上。
-
RNA修飾在癌症發生和進展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生物性分子的特定修飾是調節分子功能的有效方法,大量的下遊信號通路會受到DNA和蛋白質修飾的影響,很多負責調節蛋白質和DNA修飾的酶類都是當前癌症療法的關鍵靶點,RNA的表觀轉錄組學(即對RNA修飾的研究)就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儘管真核生物的RNA修飾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已經被人們所熟知,但直到最近十年,研究者才發現,它們大多是在轉移RNA和核糖體RNA上被識別和鑑定的,研究人員就能對所識別的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識別研究獲進展
組蛋白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其中關於甲基化的識別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甲基化識別蛋白是表觀遺傳信號的執行者,它們特異地識別不同位點、不同形式的甲基化修飾,把信號傳遞給下遊與其相互作用的分子,行使表觀遺傳的生物學功能。
-
研究發現一種表觀遺傳學損傷會導致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PEBC)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表觀遺傳學損傷導致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方式。這篇文章發表在Leukemia雜誌(血液學領域頂級雜誌)上,它將表觀遺傳學損傷與一個強悍的致癌基因的激活聯繫在一起,該致癌基因的激活可以使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癌變導致這種疾病。每兩分鐘就有一個病人被確診患有血癌——白血病、淋巴瘤或者骨髓瘤,而血癌病例佔每年確診癌症患者的11%。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T-ALL)會導致負責對抗機體感染的T淋巴細胞正常發育過程發生改變。
-
Cell: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美國NIH癌症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
-
表觀遺傳大牛張元豪繼Cell、Science後,在表觀遺傳領域取得新成果(系統總結!)
1Nature communications:表觀遺傳學大牛張元豪揭示表觀基因組異質性環境調節方式細胞間變異是影響正常發育和人類疾病的普遍特徵。雖然最近單細胞研究的進展提高了我們記錄細胞表型變異的能力,但是從相同DNA序列產生變異性的基本機制仍然是難以捉摸的。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綜述:基於表觀遺傳學的抗腫瘤藥物
甲基化較複雜,對染色質狀態有不同效果,具體取決於修飾殘基:在一些位點(如H3K9),甲基化與染色質抑制狀態相關;在另外一些位點(如H3K4),甲基化與基因轉錄相關。 為了對調節染色質的700多種蛋白質的功能分類,調節組蛋白翻譯後表觀遺傳修飾的酶被細分為書寫器(writer)、擦除器(eraser)、閱讀器(reader)和移動器(mover)。
-
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被揭開
以基因組DNA和組蛋白的共價修飾為主要標誌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已成為生命科學前沿快速發展的熱點領域,其中組蛋白甲基化對於基因的轉錄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相關甲基化修飾酶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多種遺傳疾病和癌症
-
白血病幹細胞相關研究進展——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
研究白血病幹細胞的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特性以及它們的異質性,對於AML的靶向治療及改善AML的預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將從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表型特徵以及白血病幹細胞免疫表型、細胞代謝、表觀遺傳調節和細胞微環境相關的靶向治療進行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