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一種表觀遺傳學損傷會導致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2020-11-23 生物谷


2017年4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由bellvige生物醫學調查研究所(IDIBELL)的Manel Esteller博士領導的表觀遺傳學和腫瘤生物學項目組(PEBC)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表觀遺傳學損傷導致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方式。這篇文章發表在Leukemia雜誌(血液學領域頂級雜誌)上,它將表觀遺傳學損傷與一個強悍的致癌基因的激活聯繫在一起,該致癌基因的激活可以使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癌變導致這種疾病。

每兩分鐘就有一個病人被確診患有血癌——白血病、淋巴瘤或者骨髓瘤,而血癌病例佔每年確診癌症患者的11%。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T-ALL)會導致負責對抗機體感染的T淋巴細胞正常發育過程發生改變。這種白血病可以發生在兒童及成年人身上,惡性程度較高。儘管已經發現基因突變造成了約1/3的病例,但是餘下病例涉及的分子改變並不清楚。

「我們發現60%的急性T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的T細胞中一個叫做NUDT16的基因失活,該基因的正常功能是降解其他潛在的危險基因。NUDT16基因的缺失導致一個著名的致癌基因-C-MYC自由表達,從而將這些正常的T淋巴細胞轉變成了癌細胞。」ICREA研究人員、巴塞隆納大學遺傳學教授Esteller博士解釋道。

「有意思的是NUDT16基因並不是在遺傳物質水平缺失,因此可以通過現有用於其他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的表觀遺傳學藥物再度激活該基因。因此也值得檢測一下這些高度依賴於C-MYC基因的白血病是否對靶向NUDT16這個蛋白的藥物更敏感。」他補充道。

這項研究由Esteller等人與巴塞隆納聖保羅醫院、巴達洛納的德國Trias i Pujol醫院及約瑟卡雷拉斯白血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 app.

原文出處:

C Anadón et al, Epigenetic loss of the RNA decapping enzyme NUDT16 mediates C-MYC activation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Leukemia (2017). DOI: 10.1038/leu.2017.99

相關焦點

  • 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子遺傳學改變和靶向治療新進展
    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T-ALL)是一種高度進展性惡性血液腫瘤,預後差,復發率高,尤其是在成年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究竟是怎麼引起的?
    淋巴細胞白血病究竟是怎麼引起的?現如今的生活當中疾病發生的種類是越來越多了,白血病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血液疾病了,給患者朋友們的生命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威脅,為此我們大家對於白血病的發生應該及時的去進行治療的,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急性淋巴細胞引起的原因。
  • 談癌色變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眾所周知白血病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但是許多人都不清楚白血病是如何引起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白血病的其中一個成員——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 表觀遺傳學藥物抑制PD-L1,增強白血病免疫療法!
    2017年3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莫納什大學和彼得•麥卡倫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一種新的表觀遺傳學藥物能夠促進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BET抑制劑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藥物,通過關閉腫瘤細胞表達的重要致癌基因抑制腫瘤。目前莫納什大學和彼得•麥卡倫癌症中心正在進行一項使用BET抑制劑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等血癌的國際臨床研究,但是迄今為止研究人員一直聚焦於這些藥物如何直接誘導癌細胞死亡以及癌細胞如何產生耐藥性。
  • CD19 CAR-T細胞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後復發機制的研究進展
    CD19 CAR-T細胞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後復發機制的研究進展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化療藥物市場分析
    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國400萬名白血病患者中近50%是兒童,全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約4萬人,其中40%是兒童。白血病在兒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居第一位,其中70%以上兒童所患的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類源於造血(或淋巴)幹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指南在手教你如何應
    肝功能檢查可以發現肝臟代謝的化學物質是否異常,如果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擴散到肝臟,檢測報告可能出現異常。 ◎凝血試驗 凝血功能障礙在白血病中很常見,患者可能有出血和瘀傷,凝血機制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四種可以評估凝血問題。
  • 急性白血病是怎麼引起的 白血病的看護常識
    某些染色體有畸變、斷裂的遺傳性疾患常伴有較高的白血病發病率,如Down症候群、先天性血管擴張紅斑症和Fanconi貧血等。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50%有一種特殊掌紋,稱為Sydney線。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別有某種聯繫,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都說明遺傳因素和白血病的發病有某種聯繫,但對大多數白血病而言,白血病畢竟不是遺傳性疾病。
  • 伴e1a3突變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例報告及文獻複習
    摘要:目的:提高對罕見融合基因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認識。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12月青海大學附屬醫院1例伴e1a3突變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並複習相關文獻。結果:該患者明確診斷為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伴e1a3突變,治療加用達沙替尼後治療反應可,達到較好的分子學反應。結論:伴罕見融合基因的ALL可能預後更差,早期聯用TKI對細胞遺傳學反應仍可能獲益。
  • 創新性抗癌療法 徵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有人說:「大多數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能夠得到治癒,這是癌症治療史上最偉大的成功故事。」對於當父母的人來說,最見不得的就是孩子得病,更不要說孩子得惡性腫瘤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淋」,英文簡稱ALL)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惡性腫瘤,曾經奪走兒童生命的一大殺手。但是,在不到60年時間裡,這種病的治癒率已經從0%提高到90%以上。
  • 醫藥界新寵:表觀遺傳學藥物
    作者:葉楓紅表觀遺傳學藥物是近年來醫藥界崛起的一個新領域。表觀遺傳在上世紀50年代由英國發育生物學家Conrad Waddington提出,用於描述在發育過程中,基因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從而調控並決定組織器官的最終命運。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可遺傳的變化。
  • 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_成人_急性...
    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見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約佔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國際上有比較統一的診斷標準和不同研究組報導的系統治療方案,完全緩解(CR)率可達70%~90%,3~5年無病生存(DFS)率達30%~60%;美國癌症綜合網(NCCN)於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
  • 邱菊研究組合作發現3型天然淋巴細胞表觀遺傳學調控新機制
    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s)作為固有免疫系統中的一個細胞類群,廣泛分布於腸道黏膜固有層中,在腸道炎症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天然淋巴細胞在分化早期以及待激活狀態下即實現了關鍵基因轉錄調控區域的染色質開放,這使其相比於功能相似的輔助性T細胞能夠更為快速地做出免疫應答。
  • 表觀遺傳學的改變可對 AML 患者預後產生影響
    研究要點 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AML)的分子危險分層主要依賴遺傳標記物。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並確定新的治療靶點很重要; 檢測AML患者表觀遺傳學的改變和預後相關的基因信息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AML)的分子危險分層主要依賴遺傳標記物。
  • 急性白血病怎麼引起的 急性白血病有哪些表現
    白血病的嚴重性是被人熟知的,但是白血病也是分不同情況的,急性白血病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是因為什麼而導致的呢?小編給大家講講急性白血病怎麼引起的、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以及白血病的種類有哪些。v-onc被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體內後可使鄰近的基因發生惡變。逆轉錄病毒的感染也可致源瘤基因激活成為惡性轉變的基因,導致靶細胞惡變。進入體內的病毒基因即使不含有v-onc如果改變了基因的正常功能,也有可能引起白血病。人類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數十年歷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細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 盤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新策略(上)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一種淋巴細胞系前體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經過30多年的努力,該病的標準治療方案取得了很大進展,多種新藥已應用於該病治療,患者生存預後也得到改善,但高危或復發患者的預後仍不佳,仍需開發更多新型有效的治療方案。
  • 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ABL)的檢驗診斷
    【翻譯】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ABL)屬於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特指型(AML,NOS),是一種主要向嗜鹼性粒細胞分化的急性白血病。【小編注】造血細胞的分化/發育與成熟。目前尚不清楚(所以是虛線箭頭),但和中性粒細胞不是同一分化序列是非常肯定的。值得一提的是,WHO認可有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ABL)存在,但尚未認可有急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存在(儘管有一些案例報導)。
  • |必讀|調控癌症發生或記憶功能的嶄新領域: 表觀遺傳學
    ,RNA表觀遺傳學的作用至關重要,同時也闡述了一種與白血病相關的全新化學修飾。這一發現曾令科學界震驚,隨後被寫進了生物醫學教科書,這種現象稱為表觀遺傳學。 此前,科學家也在信使RNA (mRNA)上發現這種現象。mRNA是一種核酸分子,它通過轉錄D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 白血病幹細胞相關研究進展——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
    研究白血病幹細胞的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特性以及它們的異質性,對於AML的靶向治療及改善AML的預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將從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表型特徵以及白血病幹細胞免疫表型、細胞代謝、表觀遺傳調節和細胞微環境相關的靶向治療進行綜述。
  • 科學家成功追蹤癌症的表觀遺傳學進化機制
    ,並且繪製出細胞染色體的表觀遺傳標記(epigenetic marks),表觀遺傳標記是DNA或組蛋白上的化學標記,其能幫助控制細胞中基因的表達,從本質上來將,其能夠編程細胞做什麼及不做什麼,此前研究表明,癌症部分是由細胞的表觀遺傳學改變所驅動,但研究人員卻很少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致癌基因突變卻受到了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