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新發現,無矛盾世界即將出現!

2020-12-03 思想者王建平

崔健:《無矛盾智慧在中國顯現,我們怎麼改變世界?》

————解讀

先生今日文章,又是重磅,重在把我們常見的哲學範疇、哲學大角色,在形而上的大盤上排兵布陣,排定座次。非常抽象,但非常重要,對理解感知論有幫助,對理解形上學的世界有幫助,對哲學愛好者理解哲學有幫助。

今日文章的題眼是」矛盾」,出場的角色有感知邏輯意識體系、客觀物質存在意識體系、生命存在意識體系、唯心主義意識體系、生存競爭意識體系等等。先生以是否有「矛盾」為標尺,把我們經常討論的、上面列出來的幾大意識體系分成兩個陣營,有矛盾的陣營和無矛盾的陣營,前者包括客觀物質存在意識體系、生命存在意識體系、唯心主義意識體系、生存競爭意識體系,後者包括感知邏輯意識體系。通過這樣的劃分,確立了感知邏輯意識體系在存在中的基礎、標準、淵藪、終極地位。而客觀物質存在、生命存在、唯心主義、生存競爭等意識體系是衍生的、後發的、分支的、邊緣的。實際上,如果把這些意識體系放到時間坐標軸上看一看,我們一眼就能發現,感知邏輯意識體系是最原初的、和存在同齡的意識體系,是整體性存在的邏輯體系,是絕對的祖宗輩份的存在。而客觀物質存在、生命存在、唯心主義、生存競爭等意識體系,是伴隨著人類出現以後才逐漸產生的人文產物,都是人類的主觀認識,是人類的精神性邏輯意識體系,是絕對的子孫輩份。當然,先生並非是在論資排輩,而是從理性邏輯的角度出發,闡明這幾大意識體系的形而上價值和意義,以指導我們的選擇。

首先,我們再梳理一下「矛盾」。

邏輯學裡有一個「矛盾律」,也叫「不矛盾律」,說的是在一個思維過程中,同一個概念不能同時為是和不是,同一個判斷不能同時為對和不對,比如:不能在同一句話裡說張三是男的,又說張三不是男的,是女的。這個」矛盾律」裡的「矛盾」,指的是我們生活中所熟知的前後矛盾、自相矛盾的矛盾,是常規意義的矛盾,「矛盾律」要求我們說話、思考時講究邏輯,不要自相矛盾。實際上,三歲的小孩都能做到,因為我們只要不是傻子,人人都有先驗的理性,我們本能地、自然而然地就能遵守「矛盾律」。

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矛盾規律,也叫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精華所在。辯證法的矛盾規律裡的「矛盾」,實際上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真矛盾」,一部分是」假矛盾」,所謂「真矛盾」,指的是能夠給我們的精神性意識帶來痛苦和壓力的矛盾,是我們的精神性意識裡有好惡取捨的矛盾,比如說: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是個「真矛盾」,我們喜歡更好的物質文化生活,我們厭惡落後的生產力,因為我們的好惡,所以產生了這個矛盾,假如沒有我們的主觀好惡,那就沒有這個矛盾。所謂的「假矛盾」,實際上是先生說的「結構屬性」,裡面不參雜人的主觀好惡,只是存在物的結構屬性。比如:陰陽、正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浮力和重力、重力和支撐力等等,這些相對而生缺一不可的存在關係,確實是反向作用的,而且確實具有促進事物發展的作用,但它們無關人的精神性意識好惡和取捨,它們只是存在的結構屬性,更精準的叫法應該是「對立統一」或者「陰陽」,它們不屬於我們常規語境裡的矛盾。這一點,先生在系列文章中多有論述,應該注意。

先生的感知論中,所論及的矛盾,包括邏輯學中「矛盾律」裡的矛盾,和辯證法中的「真矛盾」的部分。不包括辯證法中的「假矛盾」部分。也就是說,感知論裡的「矛盾」,更貼合我們常規語境裡的矛盾,要麼就是邏輯上的自相矛盾,要麼就是給我們的精神性意識帶來壓力和痛苦的矛盾,也就是我們不喜歡、不希望發生的矛盾。當然,感知論裡說的邏輯上的自相矛盾,絕對不是」張三是男的又是女的」這樣的簡單可笑的自相矛盾,而是特指客觀唯物意識體系裡先驗存在的自相矛盾,以康德老先生總結提煉出來的四組二律背反為最經典的代表,宇宙有邊界又沒有邊界,時間有開端又沒有開端,上帝存在又不存在等等,先生反覆表達的更精準就是外面的外面,裡面的裡面,開始之前,結束之後等等,這一類的矛盾是客觀唯物觀念裡無法克服的自相矛盾,是無法彌補的邏輯漏洞,也是客觀唯物觀念無法理解、根本謬誤的有力證據。至於那些因為我們的主觀好惡引發的矛盾,因為大家都知道、都能感受到這樣的存在是矛盾,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好的,我們釐定了感知論裡的」矛盾」概念,我們就容易理解先生在今日的文章裡,為什麼說「感知邏輯是唯一沒有矛盾的邏輯體系」了。也就回應了今日文題:感知邏輯是什麼邏輯?實際上,先生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感知邏輯是唯一的無矛盾邏輯,是一種已經化解、磨合掉矛盾的智慧,就是先生的文題裡說的:無矛盾智慧。這很了不起,極具革命性意義,因為,習慣於客觀唯物思維的我們,已經默認了矛盾的不可或缺,我們甚至已經把矛盾當成了世界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我們已經習慣了矛盾,離了矛盾我們會無法發展生存,這樣就難怪佛陀會說」娑婆世界,苦海無邊」了。

」每一種意識模式都是一種邏輯模式,客觀存在就有客觀邏輯,唯心主義就有主觀邏輯,生存模式就有生存邏輯,因此,感知意識模式就有相應的感知邏輯」。這句話可以套用「世界觀決定方法論、認識論」的理解方式,有唯物的世界觀,就必然、只能有唯物的方法論,有唯心的世界觀,就自然有唯心的方法論。先生的這句話,套用的就是這個句式:有什麼樣的意識體系,就有什麼樣的邏輯思維方式。這是一個形上學現象。

」有感知意識模式就有相應的感知邏輯。比如,大的物體不能裝到小的物體裡面,物體有外面和裡面,有多和少的數量區別,有遠和近的距離區別,有冷和熱的溫度區別……一切由感知經驗形成的事物存在秩序的規律,就是感知邏輯。感知邏輯是事物直接存在的基本規律,是由我們的感知歸納總結的事物存在的規律性經驗,是存在在我們意識中的整體反映,是我們認識把握存在事物的基本方法。感知邏輯就是存在的基本邏輯」。先生這段話實在不能再精彩。這為我們下了一個清晰明確的「感知邏輯」的定義。仔細研讀先生的定義,可以發現,感知邏輯一詞,包括感官的感性認知,還包括在感性認知基礎上的規律性總結和認知,也就是邏輯理性。所以,「感知邏輯」一詞,完美地包括了人類認知的兩大方面:感性和理性。而且「感知邏輯」的思維對象是存在中的「物理性存在」,即那些擁有大小、內外、快慢、長短、高低、冷熱、黑白、香臭等等感知屬性的存在物,不包括人類精神性意識裡的各種感性情緒,尤其是那些因為生存競爭等負能量原因所帶來的負面感性情緒,在感知論中,先生總結提煉了一種精神狀態,就是」愉悅」,除此之外,都可破除。可以想像,先生所說的感知邏輯,其思維對象只是排除了人的消極的精神性意識產物的世界上的存在,它最純粹的代表應該是人類精神性意識文明幹預這個世界之前的世界的樣子。那個時候的世界,只有純粹的感知意識和純粹的感知存在。如果非得給那個世界起個名字,我們可以叫她「伊甸園」。

「伊甸園」確實是一個不能更美好幸福的地方,鮮花滿地,鳥語花香,流著奶和蜜,沒有憂愁沒有悲傷,沒有病痛,不用還房貸,沒有壓力山大。亞當和夏娃無憂無慮沒有恐懼,生活在神的身邊享盡愉悅和幸福。整個存在是如此神奇,圓洽完美,周流運行,沒有矛盾。這麼好的存在是怎麼來的?客觀存在的觀點很簡單:沒有什麼為什麼,它就這樣!但是,形上學絕不會這樣回答問題,所有的存在必有原因,這是形上學的基本原則。伊甸園為什麼如此美麗?亞當為什麼如此健美,夏娃為什麼如此嬌媚?她們為什麼有了如此複雜完美的身軀和面容?就像神跡,她們在伊甸園裡感覺到了水乳相容的自由自在,所有這種無矛盾的暢快,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因為伊甸園裡沒有人文染汙,沒有客觀唯物意識、沒有生命生存競爭意識,完全運行在感知邏輯裡,除此之外,沒有他因。這就是感知論的回答,伊甸園的無矛盾愉悅運行,來自於純粹的感知邏輯,感知邏輯來自於感知,感知來自於非感知,非感知就是感知的界限。這就是感知邏輯的圓洽和圓滿,乾淨痛快。

感知邏輯之所以無矛盾圓洽運行,按先生的說法,就是因為感知邏輯經過了數億年的磨合、打造,早就已經完美無缺,否則,存在不可能存在至今。

」感知邏輯一直存在,我們從來不敢離開和違背感知邏輯」。感知邏輯一直存在,否則存在將不會存在。我們從來不敢離開和違背感知邏輯,因為我們只會我們先驗的感知,我們不會其他任何存在方式,這是由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決定的,我們只能以這種方式存在。

」但是,我們一直將感知邏輯作為客觀規律或自然規律,我們將這種邏輯規律看成與我們無關的客觀事物,我們只是在被動地接受和使用這種邏輯規律」,感知邏輯本來屬於我們的感知,是我們的先驗能力,可就是因為我們有了客觀唯物的意識,我們愣生生把自家珍寶推出去,愣說是別人的,有這麼搞笑的嗎?這是獻愛心嗎?可是,即使我們獻了愛心,可沒人領情啊!因為客觀本不存在,沒人接這一套完美神奇的邏輯體系。那些最聰明的人,不甘心,雖然也同樣可愛地認為感知邏輯是客觀規律,但他們不懈努力想著破解客觀規律的秘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最有代表性:這世界上最難被理解的事情是它能被理解,這句話道盡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們的困惑和尷尬。

」感知邏輯是世界上唯一無矛盾邏輯,而除感知邏輯以外的所有邏輯模式都有矛盾」,感知邏輯是存在的基本邏輯,存在完美永恆存在,就是因為其運行邏輯完美運行無矛盾,存在是一切事物的展現平臺,我們只能順應平臺,我們不可能質疑平臺。所以,感知邏輯就是一切邏輯的依據和標準,是尺度一樣的存在,感知邏輯是無矛盾的、經得起幾億年時間檢驗的邏輯體系。其他的各種意識體系,因為離開了本體感知,所以註定是建立在錯誤前提上的邏輯體系,註定有邏輯漏洞,註定了其邏輯矛盾性,包括客觀唯物、生命生存、唯心主義等意識體系。

」我們無法找到除感知邏輯以外的任何無矛盾邏輯,是因為所有的邏輯模式必須以感知邏輯為檢驗標準,我們再無另外的標準來檢驗某個邏輯模式的合理性」。因為感知是我們的存在基礎,離開感知,我們無法存在,我們將不會存在,一會兒都存在不下去,離開感知的存在,是無法想像的存在。

」人類的基礎思維模式是由數億年來的感知經驗建立的」,我們先驗地擁有全套的完美無缺的感知邏輯,曾經的幾千年,我們因窘迫的基礎存在問題而忘記了感知邏輯,我們一直在競爭生存,所以我們歷盡艱辛,走過了一條悲壯的血淚之路,我們因為可怕的遺忘,遭受了嚴厲的懲罰,但畢竟我們是偉大的人類,我們的精神性意識裡,不僅僅是客觀唯物及生存競爭,不僅僅是佛陀說的貪嗔痴慢,我們有足夠的理性,我們有知道反思、懂得追問的先知。所以,我們必然會回歸本來的感知邏輯。

而且,這種回歸註定不同凡響:」我們已經不可能像其他生物一樣只在本能的狀態下遵循感知邏輯規律,我們的文明、智慧與理性使我們在更廣泛的領域和更高的精神層面上與存在本來的感知邏輯接軌,我們將感知邏輯規律運用和發揮到更廣泛更高層面的生活空間,這是我們正確而偉大的創舉」。這次的回歸,誠如先生在上篇文章中所說:是在高級精神、高級智慧、高級文明狀態下的回歸。

先生不厭其煩地為我們梳理各種邏輯體系,理兒不辯不明,事兒不辯不清,感恩先生的耐心和悲憫,先生威武!

相關焦點

  • 中國智慧顯現,我們怎麼改變世界!
    感知邏輯是世界上唯一無矛盾邏輯,而除感知邏輯以外的所有邏輯模式都有矛盾,我們無法找到除感知邏輯以外的任何無矛盾邏輯,是因為所有的邏輯模式必須以感知邏輯為檢驗標準,我們再無另外的標準來檢驗某個邏輯模式的合理性。
  • 2020年路虎「發現無止境」第八季即將啟程
    今年,路虎發現家族將沿著八條至美路線對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不同文化進行造訪,邂逅旅途中美景、美食、美物、美人,感受自然和人文的力量,發現更大的世界。七季發現旅程探索無疆天地在「心至無疆」的品牌理念指引下,「發現無止境」已經走過七季,足跡早已遍布中國。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有效教學」亟待破解的「三對矛盾」
    為了防止新方位下思政課教學出現「內捲化效應」,有必要積極重視並努力破解影響其「有效教學」的三對矛盾:一是泛娛樂化「形式」與學理化「內容」之間的矛盾;二是定性闡明與實證舉例之間的矛盾;三是講好中國故事與樹立世界眼光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新時代;思政課;有效教學;矛盾  [作者簡介]劉順:博士,上海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 《實踐論》《矛盾論》與百年中國曆程
    世界充滿矛盾,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有兩方面意義: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體。舊過程完結,新過程發生,又包含新矛盾,開始其矛盾發展史。但矛盾的普遍性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存在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 《來自新世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而今天要聊到的日本作家貴志裕介創作的《來自新世界》(《新世界より》),大約可以看作是當代亞洲文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反烏託邦作品。在小說《來自新世界》中,作者構建了一個頗有日本特色的幻想世界:1000年後的未來,由於「史前文明」的崩壞,世界人口數驟減,科學技術被嚴格限制,人類文明退回到近似於農耕時代。
  • 聯想|用中國智慧開局 讓世界「刮目相看」
    中國奇蹟還將繼續過去,他們「赤手空拳」追趕世界聯想近日發布了品牌視頻《開局》,視頻用3分鐘的時間向人們講述了這些年一路走來,從「赤手空拳」到「努力追趕,打破僵局」,一代代最普通的中國人,面對重重困難,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把祖國建設成如今朝氣蓬勃的模樣。
  • 當今世界存在的九大矛盾
    世界上出現了「金磚五國」「靈貓6國」「E11國」等一批新興經濟體國家,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升,在「二十國集團(G20)」「金磚國家會晤機制」「上合組織」等機制或組織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 如何理解新時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務
    黃平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這一判斷符合社會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有哪些不平衡呢?
  • 異化是矛盾痛苦的根源,我們即將走出困境!
    我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錯誤的生存理念卻產生了文明智慧的人類?生存理念的存在對於我們究竟有功還是有過?我們人類是該有還是不該有?我們對於存在本身,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存在嗎?我們的存在意義在哪裡?這些問題不問似乎不存在,一問不但存在了,而且越問越多,極難回答。問題似乎更在於,我們弄清楚這些問題有什麼目的和意義?明白它們對我們的存在有什麼裨益?
  • 為什麼說《矛盾論》是解決複雜問題的簡單法則?用實例吃透矛盾論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我們的這些困惑,前賢先哲們都進行過深入而精闢的思考和論述。所以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絕非妄語,閱讀那些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偉人著作是獲取智慧的捷徑。 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教導我們說,所謂的本質集中體現在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無論情況多麼複雜,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就是一個認識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
  • 歷史終將證明:是中國發現新冠,警醒世界,而不是中國傳播了新冠
    ,一直汙名化中國,說中國是新冠的源頭。科學家在西班牙發現新冠樣本在2019年3月12號。好幾個月先於中國!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 新冠不是起源於中國!隨著研究的深入,更多的證據新冠的源頭不在中國,只是中國最早系統性的發現了新冠病毒,並開始負責任的控制病毒,避免病毒全面擴散。但是西方世界的漠視、放任、打嘴仗而不做實際動作才是真正造成病毒全球肆虐的原因。
  • 新技術新應用賦能 「智慧旅遊」加速發展
    而在火熱的旅遊市場中,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紛紛應用於各類旅遊場景,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為旅途增添了美好體驗,而且大大加速了中國「智慧旅遊」的發展進程。  語音購票、刷臉辦證、掃碼進園等成旅遊業新標配   今年春節,「智慧旅遊」成為各地熱門景區的關鍵詞。
  • 中國衛星有重大發現,即將出現一個新大陸,美俄:誰先發現歸誰?
    最近,中國衛星有重大發現,即將出現一個新大陸,為此美俄表示:誰先發現歸誰。眾所周知,只要對西方有利益的好事情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衝上去,而這一次發現的新大陸西方國家居然望而止步了,甚至還指出,我國是第一個剛發現的,這片新大陸應該歸我們國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根源、條件與基礎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誌著我國社會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從過去落後的社會生產與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轉變為美好的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亟需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進行深刻剖析和準確把握。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矛盾是近年來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種新的矛盾形式,暴露了我國在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是我國社會進入全面轉型時期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矛盾形式,本文將遵循協商民主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模式,深入剖析其特徵及成因,並在此指導下來加以預防和化解。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智慧推動國際合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於中國實踐和中華文化,佔據人類道義制高點,彰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論是作為一種思想學說、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處世哲學,還是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它的提出都是中國智慧的體現。中華傳統智慧豐富多彩,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 思想曙光出現,問題世界即將消除一切問題!
    」我們卻一直缺乏一套可執行的、無矛盾的、能夠有效指導我們行為的邏輯模式」。的確是缺乏,更可怕的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存在必須有邏輯,存在裡的問題就是邏輯有問題,更沒有質疑過我們現行的邏輯,就更別說能夠主動地想過可以換一套邏輯了。先生的感知論,就為了正本清源、刨根問底地解決這個更換生存邏輯的問題而來。
  • 中國衛星新發現,世界將會出現新大陸,美俄:誰先處理就屬於誰
    近段時間我們中國的衛星有了一次重大的發現,世界將會出現一塊新大陸,美國與俄羅斯表示:誰先處理就是誰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中國發現新大陸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在很多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進擊的巨人:矛盾延續兩千年,為什麼世界都這麼仇視艾爾迪亞人?
    兩千年前,一段關於尤彌爾放走豬的故事,造就了巨人的出現,至此之後,艾爾迪亞人依靠巨人之力,統治了世界一千八百多年。直到百年前,145代王的懊悔,以及戰錘巨人的反叛,才使得一度接近滅國的馬萊重新強大起來。而延續了千餘年的仇恨,在艾爾迪亞帝國覆滅之後,世界將這一切全部都傾注於後代的艾爾迪亞人身上。
  • 中國「人造太陽」又有新進展:即將投入運行,世界將被改變!
    中國「人造太陽」又有新進展:即將投入運行,世界將被改變!09-27 12:44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