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片場的9號棚,複製出20世紀50年代典型的美國郊區寓所,老式的冰箱、石頭堆砌的壁爐都暗示了它的年代。女主人剛從超市回來,還來不及放好雜物袋,就一把摟住歸家的丈夫。夫妻的擁抱漸濃,他們互相解開上衣扣子,親吻也變得大膽。一般來說,電視劇行進此處,鏡頭都會默默移走淡出,直到次日早上。可這會兒,導演並不叫「cut」,似乎一切都不需要迴避。
9號棚如今歸屬美劇《性愛大師》,今年秋季檔最勁爆的新劇,於9月29日剛剛上檔。它有著最聳動的劇名,但討論的卻是最嚴肅的科學革命,挑戰觀眾的審美嗜好。
1966年,威廉·馬斯特斯和助手維吉尼亞·詹森合著的《人類性反應》一書轟動了整個西方社會,該書被認為是一部人類性研究裡程碑性的著作。那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閉口不談性行為、忌諱提及身體器官,特別是性器官的年代。圖書館中有關性問題的書被嚴加保管,閱讀須經特別許可。人類性行為探索者威廉·馬斯特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了,他對人類性行為開展了一系列實驗。據稱,正是因為他對性進行的深入研究,才觸發了當時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的「性革命」。
在研究成果公布近半個世紀之際,他們的故事終於被搬上了螢屏。
一場實驗
半個世紀前,威廉·馬斯特斯和維吉尼亞·詹森秘密地進行著一場社會實驗,而美劇《性愛大師》同樣可以被視作一次電視實驗。如此大膽地在主流電視臺討論「性」,即使放在美國,這也是頭一遭。開播前,沒人膽敢預測,它對主流觀眾是否有吸引力。
2009年,著名製作人莎拉·廷伯曼和卡爾·比弗利(《基本演繹法》)偶然間讀到了託馬斯·邁爾的同名暢銷書《性愛大師:威廉·馬斯特斯和維吉尼亞·詹森的一生,他們教會了美國人如何去愛》(《Masters of Sex: The Life and Times of William Masters and Virginia Johnson, the Couple Who Taught America How to Love》),閱畢,兩人大為吃驚,「這麼傳奇的故事,我們竟然對此知之甚少」,莎拉·廷伯曼遂動了改編的念頭。
威廉·馬斯特斯是當時最有名的婦科醫生,1956年,他僱用沒有任何相關經歷、大學未畢業、此前在酒吧駐唱的維吉尼亞·詹森擔任「秘密研究」的助手。當《人類性反應》出版時,威廉·馬斯特斯拒絕以醫學博士署名,為了維吉尼亞·詹森可以與之平起平坐。
兩人在合作中也漸生情愫。1971年,兩人結婚,婚姻維持22年後,又再度離異。幾周前,維吉尼亞·詹森剛剛於美國去世。
「性的意義是什麼,它和愛如何關聯?」莎拉·廷伯曼解釋創立該劇的初衷,「威廉·馬斯特斯和維吉尼亞·詹森關係以及研究的神秘之處正是解惑的關鍵。」
項目組建後,儘管題材大膽,收效未知,但電視臺高層仍然積極投入,將之視作秋季的重中之重。《性愛大師》的班底豪華得令人瞠目。《太平洋戰爭》和《約翰·亞當斯》的名編劇米歇爾·阿什福德創作了該劇的試播集,而這一集的導演約翰·麥登執導過《戀愛中的莎士比亞》,他也是該劇的執行製片。
對於傳記片,演員好壞是成敗關鍵,而為《性愛大師》挑選男演員則須特別謹慎。威廉·馬斯特斯是那個時代的文化先驅,他在研究領域富有遠見、不畏流俗,但個人生活卻異常保守。他可以躲在妓女的柜子裡記錄數據,個人的性生活卻只是程序化地追求生育。他甚至不敢面對自己不育的事實,而強迫妻子接受治療。
約翰·麥登希望請到一位善於處理歷史人物的老戲骨,既要有極客式的科學探索精神,又不能流於猥瑣,總之要賦予這個矛盾的角色合理性。
最終,英國著名演員麥可·辛入選,而麗茲·卡潘則扮演維吉尼亞·詹森。麥可·辛曾扮演過大量歷史人物,最著名的有英國殿堂級傳媒人弗羅斯特爵士,以及英國前首相託尼·布萊爾。
「他就像一座冰山,」麥可·辛評價威廉·馬斯特斯,「你只看到它的尖端,不知道下面潛藏著什麼。」最初,他對威廉·馬斯特斯了解有限,「我只是好奇,怎麼樣的男人立志成為一名婦科醫生?」
在走訪了這個領域的其他醫生,以及閱讀更多關於馬斯特斯的資料後,麥可·辛慢慢走進人物生活——威廉·馬斯特斯的童年十分不幸,遭受了父親的虐待,並不受母親呵護。「這是從小埋下的陰影,作為一個生育專家,他希望幫助和解救婦女,但對其要求絕對掌控。」麥可·辛說。
《性愛大師》劇照
當代的禁忌
今年秋季檔,《性愛大師》登陸了美國Showtime電視臺,且是Showtime唯一的收費項目,旨在接棒《嗜血判官》留下的收視空檔。總裁David Nevin解釋,《性愛大師》的劇情非常與眾不同,「它處理的問題相當前沿和具有當代性,你可以看到,那些禁忌仍然是當代的禁忌」。
正如片名所暗示的那樣,人們擔心該劇可能會令觀者尷尬。在許多電影和電視劇中,性場面只有為數不多的出鏡率,而這部劇居然討論它。但到目前為止,導演的處理很巧妙,他令「性」無處不在,但又不處於中心位置,居然引得一批「望文生義」的觀眾向電視臺投訴「隔靴搔癢」。
第一集,逃離醫學院頒獎晚會後的威廉·馬斯特斯,躲在柜子裡透過小洞偷看妓女和嫖客的「活塞運動」,並拿著筆記本詳細地記錄。觀察、測量和記錄性活動中所發生的生理反應是他的例行研究,從1954年秋天開始,他走訪了數百名妓女和男妓,從中招募了一些人參加實驗室研究,還把他們的一些性技巧運用到後來的性治療工作中,並發明了記錄性愛數據的儀器等。
即使性場面和裸露鏡頭甚多,但你會發現,每一次的「禁忌」都伴隨著最為正經的「科學」姿態,就像是放在顯微鏡下觀測的臨床試驗,容不得半點雜念。
彼時,許多同僚都對威廉·馬斯特斯的研究抱有偏見,指責其種種研究為「下流」、「窺私癖」,他對此的反擊是:「他們只負責讓嬰兒出生,卻沒人研究嬰兒為何會出生」、「性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而科學是掌握它的鑰匙。但我們卻像坐在黑暗中的傻子,內心充滿著羞恥。事實是,根本沒人明白什麼是性愛。」
面對如此科學的態度,觀者也不得不進入時空隧道,自發成為打破觀念邊界的助推者,《性愛大師》的正面價值觀從此生根。
當然,科學難免令人乏味,電視劇總不能辜負如此有吸引力的劇名。編劇對傳記中的一些事件進行了自我發揮,除了探討威廉·馬斯特斯和維吉尼亞·詹森對「性革命」的嚴肅貢獻外,劇集本身也發展出一段兩人間十分耐人尋味的愛情故事,演繹了一個更加浪漫的版本。
比如,兩人之間初次見面已經有了些若即若離的情愫,在第一集的結尾處,威廉·馬斯特斯向維吉尼亞·詹森提出,為了研究方便和採集數據的準確,兩人應當親自「實驗」的方案,將劇集推向一個耐人尋味的高潮。
現實總沒有電視劇來得如意。在《人類性反應》中,兩人研究了382名女性和312名男性的性行為特徵,研究超過10年,研究對象覆蓋了所有年齡段和體形,而《性愛大師》中的鏡頭只對準了漂亮的年輕女性,性的描寫也遠比實際來得愉悅。
威廉·馬斯特斯本人則比劇中人物更加冷若冰霜,維吉尼亞·詹森曾對託馬斯·邁爾訴苦稱,她對威廉·馬斯特斯不感興趣,與之交往「僅僅為了保留一份工作」。
不過,讓我們放棄對冷酷事實的琢磨吧,它畢竟不是《性愛大師》的重點所在,在那個封閉的年代裡,人對未知的探索和自我解放態度勝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