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日前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
現在時間紅線已至,部分一次性普通塑料製品必須退出舞臺,生物可降解塑料將接替出場。於是,生物可降解塑料原材料——聚乳酸火了,成為新風口。
聚乳酸PLA市場出現空前缺貨,訂單已經排至2021年,造成市場售價被炒作至最高5萬元/噸。在過去幾個月裡面,市場價格幾乎每天都在上漲。
詳細內容 請看視頻
聚乳酸PLA供不應求,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木木小朋友的視頻原聲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導,廣東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夏廣軍告訴記者:「一個月前還是4萬元一噸,現在一個月就漲了1萬元。
按照合成材料50%~100%的利潤計算,原來聚乳酸每噸賣2萬元,成本應該在1萬元/噸左右,現在生產成本沒有增加,但是市場價已經賣到了5萬元/噸。」
其他多家生產企業,報價最便宜的也在4萬多元,但沒有貨。
深圳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說,目前公司不銷售聚乳酸原料,只銷售聚乳酸的合成材料,大概5萬元一噸,具體價格要看購買量。
記者致電國內聚乳酸生產規模較大的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用於生產一次性餐具、吸管等產品的可降解塑料原材料都沒有現貨,只能等到明年初再和企業聯繫試試。「企業產能有限,目前訂單排得比較滿,如果客戶現在下單,我們沒辦法安排。」
生產一噸PLA能賺多少錢?
PLA的生產成本存在兩種計算路徑,一種是通過自有乳酸二步法生產工藝實現,此路徑需要配套上下遊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是成本最低的生產路徑。
據估算,相關資料顯示,擁有完整產業鏈的PLA生產企業,最低成本能夠控制在1.3萬元/噸前後,普通成本在1.5-1.6萬元/噸。
二是外採乳酸或丙交酯,通過聚合生產的PLA。此法按照外採乳酸計算,按照目前乳酸最新市場價格計算,PLA的生產成本將達到3萬元/噸左右。所以,此法也是PLA成本最高的生產方法。
根據兩種生產成本計算,在目前5萬元/噸的市場售價面前,雖然兩種計算路徑的成本差異巨大,但是依舊存在巨大的生產利潤。
其中完整產業鏈的PLA生產利潤有望達到3萬噸/噸左右。而按照外採乳酸生產流程來算,生產利潤也將達到2萬元/噸。
躁動起來的聚乳酸市場,讓從業者喜憂參半,既看好行業未來,也隱隱擔心市場過熱,會盛極而衰。
無論如何,生物可降解塑料肯定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聚乳酸也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市場可期。但是,如果盲目投入甚至跟風炒作,飛得越高,落地時可能就會摔得越狠。
圖文來源:
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感謝作者辛苦原創,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