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中溶氧的三個變化規律

2020-12-05 可為漁業

1、水中的溶氧量及影響因素:

1.1、水中的溶解氧在各種因素作用下不斷變化

水體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狀態溶解於水中的氧氣單質,而不是化合態的氧元素或者常見的氧氣泡。氧氣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個動態可逆過程,當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時,即達到溶氧的動態平衡,此時水中溶氧的濃度即為該條件下溶氧的飽和含量,即飽和溶氧量。

水中飽和溶氧量受到大氣氧分壓、水溫、水中其它溶質(如其它氣體、有機物或無機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水中的飽和溶氧與大氣氧分壓呈正相關關係,自然條件下大氣氧分壓不會有大幅度變化,因此對飽和溶氧量的影響可以忽略。

溶氧隨著水溫升高,飽和溶氧量下降;鹽度對溶氧也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隨著水體鹽度升高,飽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數情況下,養殖水體中溶氧的實際含量低於飽和溶氧量,其數值取決於當時條件下水中增氧與耗氧動態平衡作用的結果。當增氧大於耗氧時,溶氧趨於飽和,有時還會出現「過飽和」現象,這一般會出現在晴天午後,藻類密度高、光合作用強的池塘中;當耗氧佔主導地位時,水中溶氧開始持續下降,其結果將會出現低氧甚至無氧水區,此時可能出現養殖動物「浮頭」,甚至「泛塘」現象。

1.2、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養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來源於:① 浮遊植物光合作用放氧、② 人工增氧(機械增氧、化學增氧等)和 ③ 大氣中氧氣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條件下上述幾種增氧作用所佔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營養型靜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為主,高密度精養池塘以人工增氧為主,貧營養型水體及流動水體以大氣溶解增氧貢獻較大。

1.3、水中溶解氧減少的因素

水體中的耗氧作用可分為生物、化學和物理來源的耗氧。

①生物耗氧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數情況下,水中的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呼吸耗氧佔據池塘耗氧的絕大部分,呼吸耗氧主要發生在陰天和夜間光合作用不強的時候 。

②化學耗氧包括環境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和無機物的氧化還原。

③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氣中逸散,只佔據很小部分,這一過程僅在水-氣界面進行。

2、養殖池塘水體中溶氧的變化規律:

任何時候,水中都同時存在著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這些相互聯繫的過程決定著水體增氧與耗氧的動態平衡,使水中溶氧的分布與變化既呈現出複雜多變的態勢,又具有相對的規律性。

2.1晝夜變化

在沒有人工增氧作用的養殖池塘中,上層水的溶氧晝夜變化十分明顯。通常情況下,下午高於早晨,白天高於夜間。白天隨著藻類光合作用的進行溶氧逐漸上升,至下午日落前達到最大值,夜間由於藻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各種耗氧作用依然進行,因此水體溶氧會持續下降,至清晨日出前達到最低水平。但隨著水層深度的增加,特別是在補償深度以下,溶氧的這種晝夜變化也趨於減弱甚至停滯。

2.2季節變化

池塘水體溶氧的季節變化也比較明顯。一般而言,冬春兩季溫度較低,藻類生長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產生的氧氣少,而此時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學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對較低且變化較小。

夏秋兩季水溫高、光照強烈,藻類生長快,光合作用旺盛,釋放大量氧氣,水體增氧作用明顯;但夏秋兩季也是水體生物量、糞便、殘餌、死亡的動植物屍體等各種有機廢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強烈的季節,因而此時水體溶氧變化大,並會經常出現溶氧過飽和水區,低氧甚至無氧水區等極端溶氧水平,是水產養殖最容易出現溶氧問題的季節。

2.3垂直變化

與鹽類溶於水後均勻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現出從上到下垂直遞減狀態,這主要與不同水層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溫度差異有關。

由於水體以及其中的藻類等物質的吸收,光線進入水中後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弱,到達一定深度後完全變成無光的黑暗水區。藻類只能在有光線的水層中生長並進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卻在每一個深度都不停地進行,從而使水體溶氧形成上層高、下層低、非均勻遞減的垂直分布,這種現象常見於高溫季節的深水池塘。

3、低氧對動物的危害及其行為反應: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水質因子之一,水體的實際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而時刻變化。當水中溶氧不足時,首先直接對養殖動物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是通過影響水體環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標而間接影響養殖動物,致使其生長、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輕則體質下降、生長減緩,重則浮頭、泛塘,導致大量死亡。

3.1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

水中溶氧低於某一水平時,養殖動物的生理代謝和生長開始受到不利影響,但並不會導致死亡,這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臨界溶氧。若溶氧繼續降低,到不能滿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時,養殖動物會因窒息而死亡,此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致死溶氧。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動物種類和規格不同而異,並且受到水溫、鹽度等其它環境因子的影響,例如,隨著水溫升高動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3.2動物對低氧的行為反應

當水中溶氧稍低於臨界水平時,養殖動物開始表現出攝食下降、生長減慢、飼料係數增加,蝦類脫殼頻率降低,且經常在淺水區活動;動物經常群集在增氧機附近。長時間持續低氧會降低動物對環境脅迫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導致應激性疾病的發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時,養殖動物將停止採食,因呼吸困難而大批遊到水面吞取空氣,發生嚴重的「浮頭」現象。此時魚蝦運動活力很低,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如果浮頭發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剛過,表明水體嚴重缺氧,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否則會造成魚蝦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內容源自水產養殖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水產養殖過程中溶氧不足問題很大,了解溶氧才能做好應對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水質因子之一,養殖戶都知道水中溶氧不足時,魚蝦輕則體質下降、生長減緩,重則浮頭、泛塘,導致大量死亡。當增氧大於耗氧時,溶氧趨於飽和,有時還會出現「過飽和」現象,這一般會出現在晴天午後,藻類密度高、光合作用強的池塘中;當耗氧佔主導地位時,水中溶氧開始持續下降,其結果將會出現低氧甚至無氧水區,此時可能出現養殖動物「浮頭」,甚至「泛塘」現象。
  • 漫談水產養殖水體溶氧和增氧設備
    漫談水產養殖水體溶氧和增氧設備出處:澳華家園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3-14 22:02:00 撰稿:澳華集團研發中心/陳強在人工養殖中,溶解氧對水產養殖對象的影響甚大。在養殖水體中溶解氧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第一、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第二、來自大氣中擴散溶於水體中的氧;第三、人工機械,攪拌增氧或新型微孔管增氧。其中植物光合作用增氧約佔89%,空氣溶解氧約佔7%,其餘4%約為人工機械增氧。&nbsp養殖水體中的溶氧不是靜態的,而是隨季節、天氣、晝夜的改變而時刻變化的動態。
  • 河蟹養殖總結報告-溶氧對養殖的影響
    水層的溶氧分布規律:由於水中光照度和浮遊植物均有垂直梯度變化,上層光照強,浮遊植物多,光合作用強,產氧多,表層60公分溶氧量可達l0mg/L左右。下層產氧少而耗氧量大,加之水體的分層,上下水層不易對流。在沒有人工增氧的池塘中,所以最先缺氧的是底層水。
  • 水產養殖動物溶解氧範圍 ?你知道南美白對蝦最佳溶氧嗎?
    水產養殖動物溶解氧 溶解氧低養殖動物的反應?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水質因子之一,水體的實際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而時刻變化。
  • 溶解氧測控對水產養殖的重要性
    降低養殖飼料成本4通過溶解氧短、中、長期變化趨勢,對水產養殖水質狀況進行提前預判,並通過換水、合理使用藥劑對水質調控,降低養殖風險,優化養殖藥劑效果5通過設備聯動控制裝置實現增氧設備的自動開啟/關閉及報警提醒,避免人工值守弊端,降低養殖人工成本前言一切耗氧生物的生存、生長和繁殖都離不開氧氣。
  • 溶氧測控儀是水產養殖好幫手但技術需要完善
    廣東瀚海投資有限公司水產科技中心劉豔平經理說,「大多數養殖者是通過經驗和化學試劑來了解水體中的含氧量,同時根據天氣的變化人工控制增氧機的開關。這是傳統的方法,可行但不是最好的。其中弊病在於得到的數值不準確,有時還會誤導養殖者。通過溶氧測控儀,可以根據設置同時控制增氧機、投餌機、控溫設備等。主要是連接增氧機,以保證準確及時地調控水體溶氧,使溶氧保持在最適合魚蝦生長的水平,同時不浪費電。」
  • 水產養殖中降低氨氮的八大方法
    其不利的一面是由於氨態氮的存在抑制藻類對亞硝酸態氮和尿素的利用;而且氨態氮在轉化成硝酸鹽的過程中還要消耗水中溶氧,尤其是分子態氨對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有很強的毒性,即使濃度很低,也會抑制生長,損害鰓組織,加重魚病,對養殖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 溶氧是重中之重
    從事水產養殖,經常會和「溶氧」打交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水裡的氧氣。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水產動物也一樣,在水裡生活,就需要氧氣來維持生命。在養殖的過程中,由於氣候變化或水質惡化,造成水裡的溶氧偏低,養殖戶就要採取措施,針對溶解氧進行改善管理,養殖的魚、蝦才能正常生長。
  • 原來三步就可以解決黃顙魚養殖溶氧問題
    溶氧需求3.0mg/l,低於3.0mg/l則容易發病、生長緩慢,底層水的溶氧低於2mg/l,則容易死魚。3mg/l的溶氧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草魚浮頭的溶氧值,如何保持底層水的溶氧始終在3mg/l以上,這就是黃骨魚養殖的難點所在!
  • 光合菌生理特點介紹及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應用
    光合菌生理特點介紹及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應用2012-01-02 19: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威報光合菌只含有類似植物葉綠體的雙層膜結構,上面主要有細菌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不同種類光合細菌因雙層膜結構中所含色素種類和組成不同而顯示不同菌體顏色。光合菌是集約化水產養殖中應用研究進行得最早、研究成果最多的益生菌。本文就光合菌的營養方式、生態位及在水產養殖中的具體應用作簡單闡述,期望為養殖戶更好地使用光合菌提供參考信息。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11-16 17:01:00 在現在以投餌為主的養殖模式下,殘餌、糞便、N、P等富營養因子排入水體,使養殖水體中化學需要量(COD),生物耗氧量(BOD)嚴重超標,有的已超過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據估計每生產一噸蝦可水體中增加0.2噸的N無素和0.05噸的P元素,其結果是導致魚蝦病害和產量的瓶頸。
  •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出處:南京宏遠生物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5-09 20:24:00 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藍藻的大量死亡使得水體的生產者銳減,造成水體中的溶氧供應嚴重不足。同時,藍藻死亡分解也會消耗大量的溶氧,釋放大量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在嚴重缺氧和有毒物質存的條件下,魚、蝦、蟹類會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廣東大疆漁業:水產養殖水質指標-酸鹼度(PH值)篇
    創業是很多年輕者心中的夢,很多人都走上了創業的道路,而眾多創業項目中,水產養殖成為很多人都看好的項目,但是水產養殖是一門技術活,很多人由於不懂而一籌莫展,其中的水質是影響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上次介紹了溶氧指標,今天在了解一下酸鹼度。
  • 溶氧和水質對魚的影響你知道嗎?
    不管什麼生命體都離不開氧,在我們水產養殖中水體當中的養殖對象更離不開溶解氧,當溶氧不足的時候會浮頭,上岸,嚴重時直接翻塘。 我們養魚池塘的溶氧一般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是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是來自大氣中擴散溶於水中的氧; 三是人工機械增氧或施藥增氧。
  • 水產養殖,怎樣才算是好水?
    因不同的浮遊植物細胞內含有不同色素,所以當水體中浮遊植物種類和數量不同時,就會使塘水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濃度。經驗豐富的水產人就可依據水色來判斷水質好壞黃綠水以硅藻門、綠藻門的新月藻、舟形藻、甲藻等為主,綠藻和裸藻也佔一定比例。濃淡適中,水中溶氧較多,水色穩定,營養豐富,鰱魚餌料充足,為較好水質。水產動物活力強,體色光亮,生長速度快。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 淡水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
  • 水產養殖中的「水」有什麼用?
    一般來說,養殖(育苗)水體的溶解氧應保持在5-8mg/L(ppm),至少應保持3mg/L以上。輕度缺氧雖不致魚蝦死亡,但魚蝦生長會變慢,飼料係數提高,生產成本上升;而水中溶氧過高則會引起魚類氣泡病。海水養殖PH值一般應控制在7.5~8.5之間,淡水養殖PH值一般應保持在6.5~9.0之間。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種化學變化均能引起PH值的變化,PH值的變化對魚蝦和水質均有很大影響。 (三)氨(NH3)--水產動物的隱形殺手 氨由水產動物排洩物(糞便)和底層有機物經氨化作用而產生。
  • 淺談過氧化物水質改良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淺談過氧化物水質改良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前沿 作者:艾桃山 水產養殖網 2014-08-06 00:04:00   文/武漢中博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湖北省漁用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高祥林、李遠國、艾桃山  含有過氧基、 具有氧化能力且能改良養殖水環境的化學製劑通稱為過氧化物水質改良劑,常見的有過氧化氫、過氧化鈣、過碳酸鈉、過氧化尿素、過一硫酸氫鉀等,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對水環境不產生二次汙染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二、裸藻①裸藻的發生產生裸藻水華的水環境:裸藻喜生長在有機質豐富、靜止無流水的小水體中,並在營養充足時大量繁殖形成水華,成為水體中優勢種迅速佔領整個水表面。②水華形成的適宜溫度和季節:裸藻適宜生存的溫度範圍較廣。水華形成的適宜溫度為20—35℃,生長期橫跨春、夏、秋三個季節,尤以6、7、8、9月份生長最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