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中的溶氧量及影響因素:
1.1、水中的溶解氧在各種因素作用下不斷變化
水體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狀態溶解於水中的氧氣單質,而不是化合態的氧元素或者常見的氧氣泡。氧氣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個動態可逆過程,當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時,即達到溶氧的動態平衡,此時水中溶氧的濃度即為該條件下溶氧的飽和含量,即飽和溶氧量。
水中飽和溶氧量受到大氣氧分壓、水溫、水中其它溶質(如其它氣體、有機物或無機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水中的飽和溶氧與大氣氧分壓呈正相關關係,自然條件下大氣氧分壓不會有大幅度變化,因此對飽和溶氧量的影響可以忽略。
溶氧隨著水溫升高,飽和溶氧量下降;鹽度對溶氧也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隨著水體鹽度升高,飽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數情況下,養殖水體中溶氧的實際含量低於飽和溶氧量,其數值取決於當時條件下水中增氧與耗氧動態平衡作用的結果。當增氧大於耗氧時,溶氧趨於飽和,有時還會出現「過飽和」現象,這一般會出現在晴天午後,藻類密度高、光合作用強的池塘中;當耗氧佔主導地位時,水中溶氧開始持續下降,其結果將會出現低氧甚至無氧水區,此時可能出現養殖動物「浮頭」,甚至「泛塘」現象。
1.2、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養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來源於:① 浮遊植物光合作用放氧、② 人工增氧(機械增氧、化學增氧等)和 ③ 大氣中氧氣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條件下上述幾種增氧作用所佔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營養型靜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為主,高密度精養池塘以人工增氧為主,貧營養型水體及流動水體以大氣溶解增氧貢獻較大。
1.3、水中溶解氧減少的因素
水體中的耗氧作用可分為生物、化學和物理來源的耗氧。
①生物耗氧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數情況下,水中的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呼吸耗氧佔據池塘耗氧的絕大部分,呼吸耗氧主要發生在陰天和夜間光合作用不強的時候 。
②化學耗氧包括環境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和無機物的氧化還原。
③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氣中逸散,只佔據很小部分,這一過程僅在水-氣界面進行。
2、養殖池塘水體中溶氧的變化規律:
任何時候,水中都同時存在著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這些相互聯繫的過程決定著水體增氧與耗氧的動態平衡,使水中溶氧的分布與變化既呈現出複雜多變的態勢,又具有相對的規律性。
2.1晝夜變化
在沒有人工增氧作用的養殖池塘中,上層水的溶氧晝夜變化十分明顯。通常情況下,下午高於早晨,白天高於夜間。白天隨著藻類光合作用的進行溶氧逐漸上升,至下午日落前達到最大值,夜間由於藻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各種耗氧作用依然進行,因此水體溶氧會持續下降,至清晨日出前達到最低水平。但隨著水層深度的增加,特別是在補償深度以下,溶氧的這種晝夜變化也趨於減弱甚至停滯。
2.2季節變化
池塘水體溶氧的季節變化也比較明顯。一般而言,冬春兩季溫度較低,藻類生長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產生的氧氣少,而此時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學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對較低且變化較小。
夏秋兩季水溫高、光照強烈,藻類生長快,光合作用旺盛,釋放大量氧氣,水體增氧作用明顯;但夏秋兩季也是水體生物量、糞便、殘餌、死亡的動植物屍體等各種有機廢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強烈的季節,因而此時水體溶氧變化大,並會經常出現溶氧過飽和水區,低氧甚至無氧水區等極端溶氧水平,是水產養殖最容易出現溶氧問題的季節。
2.3垂直變化
與鹽類溶於水後均勻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現出從上到下垂直遞減狀態,這主要與不同水層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溫度差異有關。
由於水體以及其中的藻類等物質的吸收,光線進入水中後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弱,到達一定深度後完全變成無光的黑暗水區。藻類只能在有光線的水層中生長並進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卻在每一個深度都不停地進行,從而使水體溶氧形成上層高、下層低、非均勻遞減的垂直分布,這種現象常見於高溫季節的深水池塘。
3、低氧對動物的危害及其行為反應: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水質因子之一,水體的實際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而時刻變化。當水中溶氧不足時,首先直接對養殖動物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是通過影響水體環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標而間接影響養殖動物,致使其生長、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輕則體質下降、生長減緩,重則浮頭、泛塘,導致大量死亡。
3.1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
水中溶氧低於某一水平時,養殖動物的生理代謝和生長開始受到不利影響,但並不會導致死亡,這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臨界溶氧。若溶氧繼續降低,到不能滿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時,養殖動物會因窒息而死亡,此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致死溶氧。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動物種類和規格不同而異,並且受到水溫、鹽度等其它環境因子的影響,例如,隨著水溫升高動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3.2動物對低氧的行為反應
當水中溶氧稍低於臨界水平時,養殖動物開始表現出攝食下降、生長減慢、飼料係數增加,蝦類脫殼頻率降低,且經常在淺水區活動;動物經常群集在增氧機附近。長時間持續低氧會降低動物對環境脅迫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導致應激性疾病的發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時,養殖動物將停止採食,因呼吸困難而大批遊到水面吞取空氣,發生嚴重的「浮頭」現象。此時魚蝦運動活力很低,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如果浮頭發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剛過,表明水體嚴重缺氧,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否則會造成魚蝦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內容源自水產養殖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