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口渴了?每年有大量海水被地殼吸走,這意味著什麼?

2020-12-05 紫俠號

作為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上的秘密實在太多。就拿水資源來說,地球上的水循環每時每刻都在進行,雖然我們都知道水資源是有限的,但是嚴格意義上說,地球上的水從來沒有減少過,減少的只是淡水資源而已。

按照地質學家的研究,地球上的水並非看上去那麼簡單,有大量的水曾經被地殼吸走,地球像是「口渴」了一樣,把大量的海水吸入地殼內部,讓人感覺非常不可思議。

在地球大洋深處,存在著眾多的地殼裂縫,這些裂縫會吸入眾多的海水,一直吸入到地幔的位置。地質學家認為,在地球內部的水資源量要比地球海洋的水量加起來還要多。這些海水並非一直會在地球內部停留,它們中的一部分會自然滲透消失,也有一部分會通過火山和熱液噴口再次回到海洋,並給海洋帶來大量的熱量。

這一讓人難以置信的過程,被科學家稱為「深層水循環」,它會對地球海平面高度帶來直接影響。地質學家認為,這些巨大的裂縫,最早出現在2億年前,當時盤古大陸開始進行分裂,由此在海洋裡出現了大量裂縫,海水湧入地球內部,同時地球陸地面積也因此擴大。在極端情況下,地球海平面高度會因此下降130米。

幸運的是,目前地球海洋的「深層水循環」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足以維持海平面保持穩定。但是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的速度越來越快,冰川的融化速度也加快了,給海平面上升提供了契機。有人認為,因為深層水循環的存在,我們不必擔心海平面上升,因為這些多出來的海水很可能會被地殼吸收,從而抵消海平面上升的危險。

然而,我們不應該過於樂觀。因為地球深層水循環持續時間多達上百萬年,無法短期抵消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到現在不過百餘年,這對於地球來說只是一瞬間。

或許地球吸入這麼多海水,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冷卻地核的溫度,讓地核溫度不至於過高。

不得不說,地球內部的奧秘還是太深邃了。

相關焦點

  • 地球表面每年有30億立方米的水消失不見,它們去哪裡了?
    雖然每年因為海洋而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不少,但是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生存卻離不開水。它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保障,可是近年來,科學家探測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年地球表面的水似乎在不斷減少,這是怎麼回事?這裡水哪裡去了?
  • 地球「口渴」難耐,每天喝下數百萬噸海水,科學家提出合理解釋
    地球其實應該叫「水球」,因為地球上的水實在是太多了。在外太空鳥瞰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的確有種特殊的美感。地球表面有超過七成的面積被水覆蓋,雖然我們不知道地球上這麼多水是哪裡來的,但這些液態水無疑是地球生命誕生和繁衍的基礎。
  • 地球上有個「縫隙」,每年吞噬數億噸的海水,這些水去哪裡了?
    地球海洋面積佔地球表面的70.8%,從這點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一個水球,海洋是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也是地球留給人類最後的寶貴財富。在很多人看來,地球像是個大大的水容器,但這個容器據說並不是完全沒有縫隙的。
  • 每年約有30億噸的海水流入地幔層,卻很少返回地面,去了哪裡?
    地殼由於連接著地表和海洋,所以這個層中有水資源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事情,大量的海水自然會滲透到地殼層儲存起來,然後再通過地質運動流回地表形成水循環,這是大自然形成的水循環系統。那麼在地殼之下的地幔層會不會也有大量水的存在呢?可能很多人會說了,地球內部隨著深度的增加,溫度也會越來越高,到達地幔層,溫度達到了千度以上。這裡基本上是處於一種液態熔融狀態,怎麼可能會有液態水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每年有數億噸海水倒灌地球內部,這些水都去哪了?
    在2018年底,有研究機構在《自然》雜誌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在馬裡亞納海溝底部,存在著大量海水倒灌進入地球內部的情況,這個數量達到了每年數億噸之巨,這篇文章在世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有些人甚至擔心如果長此下去,地球海洋中的水會不會全部倒灌那個「無底洞」中,地球也因此會變為一個「乾涸」之球。
  • 地球內部每年吞噬幾十億噸海水,海平面為什麼沒有下降反而上升?
    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它的平均深度為8000米,最深的地方深達11034米,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高出整整2100多米,用珠穆朗瑪峰都無法把馬裡亞納海溝給填滿,由此可見馬裡亞納海溝有多深,這也是它引起科學家關注的地方,作為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總是引來各國科學家進行探測考察
  • 科學家發現,每年約有30億噸的海水流向地幔層,這是怎麼回事?
    可是科學家這次探測發現的海洋大量水流向地球內部則不同,過去我們認為即使有地面水流向地球內部,最多流入地殼層的巖石中。可是科學家研究馬裡亞納海溝海水的流入情況就非常複雜了,目前馬裡亞納海溝下的構造板塊正在緩慢撞擊,並形成俯衝帶,並伴隨著海水滲入地球內部。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周圍建立起19個地震儀網絡,檢測了一年多的海底震動脈衝信號。
  • 地球每年吞噬數億噸海水,為何海平面沒有下降,反而上升?
    海水正在被吞噬 實際上,地球確實存在一個另類的水循環,而且這個水循環是伴隨著整個地球的演化史在進行的,尤其是在板塊運動時尤為明顯。 有科學家曾經針對馬裡亞納大海溝進行仔細地分析,他們發現馬裡亞納大海溝每年都會吞噬數億噸的海水。
  • 全世界最深的海溝,吞噬大量海水後海面卻沒有變化,水都去哪了?
    由於重力的作用,人類可以生活在地球上,但也是因為重力的關係,地球每年都要吞噬掉大量的水。尤其是全世界的最低點馬裡亞納海溝,每年都會有數億噸的海水進入其中,然後通過馬裡亞納海溝海水就會進入地球的內部。但研究人員發現海平面並沒有什麼變化,那麼消失的海水哪裡去了呢?
  •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每年吞噬3億噸海水,為何海平面沒有下降呢?
    那麼問題就來了,馬亞裡亞大海溝每年這麼吞噬海水,為什麼海平面沒有下降,反而是要上升呢? 自然界的水循環 首先,我們得強調一下,「馬裡亞納大海溝吞噬海水」這個事情本身並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相反,其實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而且伴隨著整個地球的發展史。這要從地球的水循環說起。
  • 地球內部的海水循環?這些海水都到哪裡去了?
    地球內部的海水循環?這些海水都到哪裡去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地震多發的俯衝帶,也就是構造板塊相互俯衝的地方,大量海水被拖入了地球內部。現在研究人員認為,當地球的構造板塊相互俯衝時,它們向地球內部附帶的水量是之前認為的三倍。
  • 地球每年吞噬30億噸水,海平面從來沒有下降過,這是為什麼?
    但是即使是這樣每年都有30億噸的海水在被地球吞噬著,不過非常厲害的是,即使有那麼多的海水在被大量吞噬,但是海平面卻從來沒有下降過,這其中又是有怎樣的原因呢?雖然在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地球的形容都說它是一個球體,但是其實在真正意義上,它並不是理論上的圓球形。
  • 每年吞噬30億噸海水,並傳出未知怪叫聲,馬裡亞納海溝藏著什麼
    但是科學家們推測,這種未知的聲音更有可能是馬裡亞納海溝吞噬海水時發出的聲音。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板塊構造,馬裡亞納海溝每年會吞噬30億噸的海水,並且該現象仍在持續,數千萬年都是如此
  • 30億噸海水流入地幔層,它們去哪裡了?科學家終於有了答案!
    如今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構成的,地球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體。在地球表面上幾乎有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我們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海洋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擁有生命誕生的良好條件。在地面上也有很多河流,形成了百川入海的局面。
  • 地球每年瘋狂吞噬數百億噸水,這些水都去哪裡了?
    科學家們通過監測地球第一深海--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海溝每年都會吸入大量海水,這些水會進入到地殼,然後再流入地幔層。工業革命以後,特別是近年來地球每年吞的水成倍增長,然而,地球的海平面卻沒有降低,反而上升了,這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填補地球地殼運動產生的裂縫。
  • 海水受到汙染破壞,如果海水消失,地球還能撐多久?
    如果失去了海水,地球能夠支撐多久呢?你們想過嗎? 在海水消失的那一剎那,會有一個差不多13億立方千米的真空區域出現在地球上。
  • 科學探測到,地球每年有30億噸水被不翼而飛,小偷是誰?
    而且因為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海洋也有潮汐現象,這也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清潔能源。海水中的各種離子也可以用來發電,還可以建造海水淡化系統來為乾旱地區提供水源。地球的海洋中擁有著如此豐富的資源,完全可以給人類提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能量,而且見習現在的人類也正在利用海水研究新一代的能源,來為人類現在的化石能源尋找替代品。
  • 海水只會越來越鹹嗎?
    巨大的鹽庫海洋是地球水資源的故鄉,但海水讓口渴者望而卻步,因為它含有大量且種類豐富的鹽,嘗起來又苦又澀又鹹。科學家做過估算,海洋中所有鹽類的總重量達到了5億億噸。人類廚房中的必備品——氯化鈉(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諸多鹽類中最主要的一種。氯化鈉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但不要小看這區區的3.5%,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鈉全部提取出來,平鋪在陸地上,那將會有120多米厚。
  • 研究:海洋地殼板塊碰撞致超預期海水湧入地球內部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9日報導,日前,美國華盛頓大學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伴隨著海底地殼運動,數量驚人的海水正湧入地球內部。科學家通過布置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海底地震儀發現,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間俯衝帶被灌入的海水量是預計的3倍。
  • 一個世界驚奇的醫學發現:口渴,原來意味著...
    ◆來源:泰州發布、高質量生活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回想一下自己的日常,是不是不口渴絕想不到要喝水?但是你知道當你口渴的時候,意味著什麼嗎?  近來醫學界發現:口渴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  F·巴特曼,是潘尼西林的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亞力山大·佛萊明的學生。他畢生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