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疫苗可能在對抗病毒上擁有持久的體液免疫能力

2020-12-05 cnBeta

據外媒報導,來自一期試驗的數據顯示,在疫苗接種後的近4個月裡,Moderna的COVID-19候選疫苗mRNA-1273的抗體反應保持強勁。來自馬裡蘭州貝塞斯達的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醫學博士Alicia Widge及其同事報告稱,在第一次注射的第119天和第二次注射的第90天,他們在34名健康的成年志願者身上檢測到了血清中和抗體。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他們的結合和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都超過了41名正在從COVID-19中恢復的健康對照者。

「雖然預防人類SARS-CoV-2感染的相關性尚未確定,但這些結果表明…mRNA-1273具有提供持久體液免疫的潛力,」研究人員在研究論文中寫道。

重要的是,在注射第57天之後,他們也沒有發現跟疫苗相關的新不良事件。

Moderna最近公布的三期中期數據顯示,跟安慰劑相比,該公司跟NIAID共同開發的COVID-19候選疫苗具備了94.5%的療效。該公司已經向FDA提出了緊急使用授權申請,FDA顧問委員會則將於12月17日對此展開討論。

儘管研究人員報告了第一次疫苗接種後57天的免疫原性結果,但他們指出,縱向疫苗反應結果也至關重要。據悉,34名參與者年齡均在18歲以上,他們接受了100μg疫苗劑量並在第119天接受評估。他們按年齡分為三層:18-55歲、56-70歲、71歲及以上。

研究人員們指出,所有參與者的中和抗體在接種加強疫苗3個月後仍在「升高」,其中最年輕組的抗體幾何平均滴度最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兩個較老的組群中下降更明顯,些結果在預期範圍內且並保持在基線之上。

此外,研究人員還補充稱,疫苗在接種43天後引起了CD4 type 1 helper T反應,目前他們正在進行疫苗誘導B細胞的研究。

一項持續13個月的隨訪分析計劃評估這些參與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另外三期試驗也在進行中。

相關焦點

  • 新冠抗體兩個月就下降,有沒有可能研發一款保護力更持久的新冠疫苗?
    當下,研發新冠疫苗的方法是從人體的B細胞入手,也就是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近期一項研究發現新冠抗體水平兩個月後只剩50%,而T細胞的免疫力可以持續6個月。這提示:從T細胞入手研發新冠疫苗有望實現一種全新的疫苗接種策略,且基於T細胞的策略可以比迄今為止進行的項目更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獲得的自然免疫力不持久 疫苗有效性更佳
    據路透社27日報導,周二,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英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水平在夏季迅速下降。這表明即使感染過新冠病毒,能夠提供的免疫保護作用可能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增加了社區免疫力下降的可能性。研究發現,抗體保有率從6月底左右的6%下降到9月份的4.4%。這增加了在第二波疫情之前人群免疫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最近幾周,第二波疫情已迫使地方政府採取限制措施。報導稱,科學家對新冠病毒免疫問題的認識仍然複雜而模糊,人體免疫可能得到T細胞和B細胞的幫助,人體再次接觸病毒後,細胞被刺激快速產生抗體。
  • 新冠疫苗至少可以保護5個月|新冠病毒|免疫...
    但興奮之餘也引發了不少擔憂,因為之前有一些研究發現,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康復後,體內的抗體水平會隨著時間推移以較快的速度下降,這意味著疫苗誘導機體產生的抗體很可能也面臨著同樣的窘境,那這是否意味著,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也會很快消失?
  • 新疫苗可提高免疫細胞對抗流感能力
    科技日報電(記者 劉霞)據《科學美國人》官網近日報導,中美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流感疫苗,可提高免疫系統對抗流感毒株的能力,動物實驗顯示新疫苗安全有效。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距最終研製出通用疫苗更近了一步。  迄今沒有一種疫苗可以抵禦所有流感病毒,因此,研製出通用流感疫苗也成為相關研究人員心中的「聖杯」。
  • 新研究發現: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或可持續數年 但「終生免疫」仍是個謎
    綜合BBC、紐約時報等18日報導,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能持續多久?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至少半年,甚至可以達到數年甚至數十年。這一發現可能會讓全世界人民都鬆一口氣。,有小部分感染者在康復後未獲得持久免疫力,可能是因為他們接觸到的新冠病毒數量不同。
  • 研究稱記憶B細胞或有助於新冠倖存者產生更持久的免疫力
    據外媒BGR報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仍然是一個謎,目前研究人員就其能持續多久仍然無法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疫苗研發人員還解釋說,疫苗能引起強效的免疫反應,與COVID-19倖存者的免疫反應相匹配甚至超過。他們不能說的是,接種後新冠免疫力能持續多久--但現在有一項新的新冠病毒研究在這方面帶來了好消息。來自蒙納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個月前以預審稿的形式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研究了25名COVID-19倖存者的樣本,發現志願者在感染後產生了持久的免疫力。
  • 默沙東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近況:具有製備上億劑的能力
    羅傑總結了默沙東藥物研發的臨床進展,包括免疫抗癌巨星Keytruda新的抗癌指徵。但是最引人關注的是公司新冠病毒的藥物與疫苗的研究進展。在當前全球大流行的陰影下,默沙東獨樹一幟,為戰勝SARS-CoV-2帶來了另一面希望。
  • 中山大學張輝團隊開發新冠病毒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 來自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的張輝教授團隊基於自組裝的幽門螺旋桿菌鐵蛋白(Ferritin)二十四聚體,開發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為提供更多強力有效的備用疫苗,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團隊基於自組裝的幽門螺旋桿菌鐵蛋白(Ferritin)二十四聚體,開發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該納米顆粒疫苗可以將新冠病毒S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和七肽重複域(HR)通過SpyTag/SpyCatcher系統共價結合於鐵蛋白二十四聚體的表面。
  • 記憶B細胞或有助於新冠倖存者產生更持久的免疫力
    據外媒BGR報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仍然是一個謎,目前研究人員就其能持續多久仍然無法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各種研究表明,COVID-19後的免疫反應涉及多種類型的細胞,而不僅僅是中和抗體。 而一項研究顯示,在大流行早期感染的人在8個月後仍然有很強的免疫反應 ,這表明疫苗的類似保護是可能的。
  • 新疫情來襲,疫苗——病毒終結者何時才能上場?
    #新冠疫苗近期上海、天津、喀什等地新冠感染者相繼出現增加,人們不禁又想起2019年同期新冠疫情在武漢地區開始出現感染,新冠疫情的再度發作不斷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大家紛紛把目光聚集到新冠疫苗的研製和應用上,那麼國內外疫苗研製到了什麼階段呢?我們何時能夠用上疫苗呢?
  • 最新研究:病毒變異後,mRNA新冠核酸疫苗有效!
    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系及人類病毒研究所終身教授趙玉琪告訴媒體,讓人擔心的恰恰是VOC和N501Y.V2變異株,其都包含N501Y突變。這是S蛋白第501號胺基酸變異,剛好位於S蛋白的RBD區域,是病毒跟人體細胞受體結合的關鍵部位。發生該突變後,新冠病毒或能更強地附著在人體細胞上,即傳播力變得更強。變異株還可能削弱由疫苗和此前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
  • ...體液免疫反應,在接種疫苗後第28天達到峰值;快速的特異性T細胞...
    【世界首個新冠疫苗人體臨床數據公布:全部產生免疫應答】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全球首個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論文稱,研究顯示,前述以腺病毒Ad5為載體的新冠疫苗,在給志願者接種後28天時,顯示出免疫原性和人體耐受性。
  • 英國研究:與接種疫苗相比,感染新冠後獲得的免疫力更不持久
    據路透社27日報導,周二,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英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水平在夏季迅速下降。這表明即使感染過新冠病毒,能夠提供的免疫保護作用可能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增加了社區免疫力下降的可能性。研究發現,抗體保有率從6月底左右的6%下降到9月份的4.4%。這增加了在第二波疫情之前人群免疫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最近幾周,第二波疫情已迫使地方政府採取限制措施。
  •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病例銳減,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同一天,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下稱「康希諾」)聯合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也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進入I期臨床試驗,目前首批接種了該疫苗的志願者已經結束了14天隔離期。對於重組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而言,I期安全性試驗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將走向何方?是否會像當年SARS疫苗研發一樣因病毒忽然消失而告終?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新冠疫苗與群體免疫
    我們現在研發的疫苗產生的中和性抗體,可能在幾次突變之後就會失去作用。 其次,新型冠狀病毒擁有至少66個糖基化位點。糖基化位點越多,意味著新冠病毒能裝上「盔甲」的部位越多,研發疫苗的困難也就相應越大。目前我們在臨床中已經總結出了一套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法,如Dwek教授所認為的那樣,藥物可能是抑制新冠病毒更好的方法。對於疫苗來說難以攻克的糖基化問題,卻正好能夠成為我們研發針對新冠病毒藥物的靶點之一。通過藥物對糖基化過程進行幹預,從而破壞蛋白質外殼的形成,阻斷病毒的複製。 在醫療科學如此發達的2020年,相信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實現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雙管齊下!
  • 祁海深度解讀新冠病毒免疫徵途
    在新冠病毒上相信也是同樣,只有一少部分的抗體是有中和活性的抗體。免疫系統本身不可能知道哪個抗體有中和活性,只可能知道哪個抗體可能讓B細胞和抗原結合的更緊密。這一點實際上是我們用頭腦需要幫助免疫系統,至少讓它產生中和抗體更快更多更持久,這就是疫苗的意義。
  • 國際最新研究: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新冠病毒逃逸人體免疫系統識別機制揭示
    記者14日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講席教授馬丁·F.巴赫曼和查麗莎教授團隊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間距不利於人體免疫系統的識別,進而不能使人體產生良好的保護抗體反應。該項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子刊。與所有病毒相似,人體對抗新冠病毒的一個重要保護機制是能夠產生針對該病毒的保護性抗體。
  • 國際最新研究顯示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微生物學》26日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指出,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免疫應答會隨時間遞減。這項研究增進了人們對機體如何響應新冠病毒的理解,對疫苗設計與疾病管理具有較大意義。該論文稱,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應答,但這種應答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對個體的保護時長都不明確。
  • 關於mRNA新冠疫苗的10個答疑解惑|mRNA疫苗|新冠疫苗|疫苗現狀|...
    mRNA疫苗技術始於1989年,是人工製備的一段可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經過啟動子、密碼子等優化,可作為疫苗使用,激活體液和細胞免疫。隨著納米載體技術的發展,將mRNA疫苗包裹入納米顆粒中,可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提高疫苗穩定性,增加免疫途徑(如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