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屹/鮑哲南等Nature Commun.:鋰離子電池新進展!

2021-02-15 催化計

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出現使其內置電池更加接近人們的皮膚,這就對電池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它們兼顧機械強度、可拉伸性以及良好的離子電導率。

有鑑於此,史丹福大學的崔屹教授、鮑哲南教授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的顏徐州研究員等將超分子結構引入到聚合物電解質中成功地實現了力學強度與離子電導率的分離,即採用不同的分子結構承擔不同的功能。

本文要點

要點1. 這種超分子鋰離子導體分別利用正交官能化的氫鍵單元與離子電導單元實現了空前的韌性(29.3MJ/m3)和超高的離子電導率(室溫離子電導為1.2×10-4S/cm)。

要點2. 他們將這種超分子鋰離子導體製備成粘結劑材料,這樣能夠採用傳統漿料工藝製備應變能力超過900%的可拉伸鋰離子電池電極。這些電池組分的超分子性質使得它們能夠在電極-電解液界面上緊密結合。

要點3. 利用這些可伸縮組件構建的電池容量高達1.1 mAh cm-2,甚至在70%的應變條件也能維持正常工作。本文所報導的將離子導電與力學性能分離的方法為製備高韌性儲能離子輸運材料開闢了一條很有前途的途徑。

David G. Mackanic, et al. Decoupling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onic conductivity in supramolecular lithium ion conduct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362-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ncomms%2Frss%2Fcurrent+%28Nature+Communications+-+current%29

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多個催化以及能源材料化學交叉學科的專業科研交流微信群。加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5280275174,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2020年以來崔屹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梳理
    Nature Nanotechnology:崔屹攜手諾獎得主朱棣文/譚天偉院士,在CO2制高價值化學品取得新進展!電化學還原CO2制高價值化學品是能源和環境領域極具前景,也極具挑戰的關鍵議題。:機械卷繞製備的互穿型鋰金屬/鋰錫合金箔材用作超高倍率電池負極材料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受限於緩慢的界面鋰離子擴散而很難實現高倍率應用。
  • 誰會是取代鋰離子電池的下一代超級電池?
    這很容易理解,要取代現有的電池材料,新材料必須具有更加寬鬆的獲取來源,否則便失去了經濟意義。相比較而言,目前的鋰離子反而獲取難度比鈉離子要困難得多。因此,以目前的狀況來看,鈉離子至少從原材料來看,能夠比鋰離子電池節省80%——從經濟學出發,鈉離子已經具備取代鋰離子的充分理由了。只要在性能上鈉離子能夠繼續保持優勢,取代鋰離子將是必然。
  • 鮑哲南:更高能量的鈉離子電池,成本比鋰電池至少低20%
    一支由著名華裔材料科學家鮑哲南和崔屹領銜的材料科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鈉離子電池陰極材料。該材料擁有極高的電池容量且循環壽命大幅增加,有望取代因礦產資源儲量有限而價格高昂的鋰離子電池。圖 | 著名華裔材料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鮑哲南(左)、崔屹(中)以及本次論文的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博士後 Min ah Lee (右)這種新型的材料使用了全新的思路,大大提升了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其循環電池容量達到了 484mAh/g,陰極能量密度更是高達 726Wh/kg。
  • 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教授崔屹做客北洋大學堂
    報告中,崔屹教授系統介紹了近年來自己的科研團隊在能源存儲方面所取得科研成果,從提升電池能量密度這一性能的關鍵—正負極材料入手,通過嘗試用其它材料代替碳作為負極材料,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研究進展:開發了13代矽負極材料、快充型磷負極、研發了高安全性的金屬鋰負極、柔性電池、透明電池、可拉伸電池等,從而滿足當今對電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長循環性能需求。
  • 崔屹教授團隊2019年Nature&Science等頂刊大盤點
    :設計用於先進電池的聚合物電化學儲能設備對全球社會越來越重要,聚合物材料是這些設備的關鍵組件。隨著對高能量密度設備的需求增加,將需要基於對物理現象和結構特性關係的基本理解的創新新材料,以實現高容量的下一代電池化學。
  • 鋰離子電池改良技術-輕質阻燃式集電器
    在史丹福大學和SLAC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對鋰離子袋式電池進行著火實驗,現在常見的電池會在明火下著火併劇烈燃燒,直到所有電解質燃燒掉。裝有新型阻燃收集器的電池會產生弱火焰並在幾秒鐘內熄滅,即使科學家試圖對其進行重新點燃,也不會再次燃燒。如下圖,上排為標準的常用鋰離子電池,下排為新設計的電池。
  • 【電池前沿】| 鮑哲南、崔光磊、李寶華、王成新、曹國忠、吳忠帥...
    其中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甲乙酯(EMC)等碳酸鹽因其具有高介電常數、高離子電導率、以及EC可在石墨負極上形成堅固的SEI等優點,目前被廣泛用於當前的鋰離子電池中。然而,當碳酸鹽用於鋰金屬電池時,由於SEI是多孔的,並且與鋰金屬的發生較為劇烈的副反應,因此導致其極低的庫侖效率。因此,在鋰金屬電池中,醚類電解質通常用以代替在鋰離子電池中廣泛使用的碳酸鹽類電解質。
  • 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的電池!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可防火的新電解質
    常規鋰電池尚且如此,對於擁有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來說,其安全性則是更大的問題。可以這麼說,安全問題是困擾著鋰離子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許多科研團隊重點攻關的對象。 近日,國際知名材料學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評委、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的電池!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新電解質,大幅提高鋰金屬電池安全性
    鋰電池這麼不安全,是因為在高溫、碰撞等情況發生時,電池很容易自燃、甚至引發爆炸,對於航空、汽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常規鋰電池尚且如此,對於擁有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來說,其安全性則是更大的問題。可以這麼說,安全問題是困擾著鋰離子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許多科研團隊重點攻關的對象。
  • 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新型阻燃電紡核殼微纖維用於鋰離子電池隔膜
    鋰離子電池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電動汽車動力源之一,因為它們具有高比能量密度,穩定的循環性能和其他相關品質。儘管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增加,但安全問題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嚴重阻礙了它們的進一步實際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例如用不易燃的電解液替換現有的易燃電解液或使用阻燃隔膜,用陶瓷層塗覆隔板,熱切換集電器,以及使用熱響應微球等自動關閉鋰離子電池。然而,仍然存在電池起火的風險,特別是產生局部熱點,嚴重的電池擠壓和其他原因的情況下。此外,就降低的離子電導率和能量密度而言,通常犧牲電池性能。另一種降低火災和爆炸風險的簡單方法是在現有電解液中添加阻燃添加劑。
  • 崔屹研究團隊研發LiAlF4固體薄膜 穩定電池循環
    崔屹研究團隊研發LiAlF4固體薄膜 穩定電池循環2017-07-18 14:04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花爺責任編輯:zhouxianghua 科技的發展對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鋰離子電池 在較寬電化學窗口下工作是一個提高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
  • 崔屹《ACS Nano》綜述:教你玩轉「冷凍電鏡」
    成果介紹 作為第一個在材料領域應用冷凍電鏡的科學家,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總結了近年來冷凍電鏡技術在材料和納米科學中的應用進展,發現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日臻完善,在電池、聚合物、金屬有機骨架、
  •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未來五到十年,矽負極電池應用會越用越好
    不過,崔屹在大講堂上也表示,目前的鋰電技術在能量密度、單體電池成本等方面均需提升,「任何參數的巨大改變都是革命性的,將會是交通運輸、電網與清潔能源革命。」實際上,由於應用場景不同,電池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 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未來五到十年,矽負極電池應用會越用越好
    不過,崔屹在大講堂上也表示,目前的鋰電技術在能量密度、單體電池成本等方面均需提升,「任何參數的巨大改變都是革命性的,將會是交通運輸、電網與清潔能源革命。」實際上,由於應用場景不同,電池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 連發2篇《Science》,柔性電子女神,鮑哲南院士2020年成果集錦
    (詳細報導:鮑哲南團隊《PANS》:人造皮膚突破性進展!順應性傳感器助力假肢或機器人具有真人感覺) (詳細報導:《Science》之後又有新突破!鮑哲南《Nature Biotech. 》: 可形變生物電子器件攻克體內植入難題)
  • 崔屹團隊又一突破性技術問世!擊敗鋰電,新型鎳氫電池技術
    但是這些能源具有間歇性,這意味著需要一種廉價的方式(比如鋰離子電池)來儲存多餘的電能,以便在太陽能和風能不充足時候釋放電能,以減少能源消耗。    作為主流的儲能技術,鋰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電能力,是目前移動電子設備的主要動力來源。然而,在用於電網規模的儲能系統時,鋰離子電池面臨著如下的挑戰:  1)對極端溫度敏感,有熱失控的風險,不適用於沙漠或者太空等應用場景;  2)使用壽命較短(最多3000個運行周期),無法長時間供應電網儲能系統;  3)價格不菲,成本相對較高。
  • 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矽負極鋰電池走向產業化
    崔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矽負極鋰電池正快速走向產業化,預計10年內是鋰電池主流發展方向。  崔屹曾先後在中國科大、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2005年到斯坦福工作。他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納米技術提高電池的性能。
  • 崔屹團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不安全?防火、超輕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來了
    基於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由於有機溶劑電解質自身存在安全性隱患,促使了人們加快對固態電解質、離子液體、聚合物及其組合進行研究。開發與液體電解質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高離子導電性、超薄、輕質固體電解質成為研究的目標。   電化學鍍鋰、剝離過程中容易形成的鋰枝晶容易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最終引發火 災和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