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哲南:更高能量的鈉離子電池,成本比鋰電池至少低20%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

2017 年 10 月 9 日,一項具有重大突破意義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自然·能源》期刊上。一支由著名華裔材料科學家鮑哲南和崔屹領銜的材料科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鈉離子電池陰極材料。該材料擁有極高的電池容量且循環壽命大幅增加,有望取代因礦產資源儲量有限而價格高昂的鋰離子電池。

圖 | 著名華裔材料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鮑哲南(左)、崔屹(中)以及本次論文的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博士後 Min ah Lee (右)

這種新型的材料使用了全新的思路,大大提升了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其循環電池容量達到了 484mAh/g,陰極能量密度更是高達 726Wh/kg。

本次論文的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博士後 Min ah Lee也對 DT 君表示:「 我們的新型陰極由氧和鈉組成,具有與常規鋰陰極相當的能量密度,可以作為鈉離子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的可靠陰極。」

更加令人矚目的是,由於地球上鈉的儲量極為豐富,鈉離子電池陰極材料開採、生產成本僅為鋰離子電池的 1/100,從而將鈉離子電池的整體成本控制到鋰離子電池的 80% 左右。這一突破性的技術進展,讓人類在大規模能源儲存的道路上再一次邁出堅實的一步。

圖 | 隨著全球對鋰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鋰礦的開採供不應求,價格也水漲船高。隨著儲量的消耗,其價格可能進一步攀升

事實上,作為目前移動端最靠譜的電池,鋰離子電池以較高的能量密度和較徹底的充放電深度,統治了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絕大多數需要充電電池的應用場景。而且,隨著鋰電池產能的提高,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其價格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下降的勢頭,進一步鞏固了其相對於其它電池技術的競爭優勢。

有科學家甚至認為,在地球上的鋰礦全被開採完之前,將不會有其它電池取代鋰電池的江湖地位。

然而,「儲量耗盡」這個看似天方夜譚一般的情景,卻正成為很多業內人士真真切切的擔憂。在全球範圍內鋰電池的產量不斷衝向新高、鋰電池整體價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部分用於生產鋰電池電極的原材料價格卻反而大幅飆升。這是因為地球上可用於生產鋰電池所需陰極材料的礦產資源(鋰礦、鈷礦等)實際上一點都不豐富。

為了滿足現有的鋰電池產量需求,世界範圍內各個礦場的產能都已經被逼到了極限,再增加產能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加速開採還會讓這些有限的礦產資源提前耗盡,從而進一步推高價格。因此,鋰離子電池面臨著一個絕大多數的商品永遠都不會面臨到的挑戰:隨著產量的提升,價格不僅無法持續下降,反而可能急劇升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在元素周期表上緊挨著鋰元素、特性也與其十分相近的另一種元素——鈉。與鋰資源相比,地球上的鈉資源儲量簡直豐富到「不可能被耗盡」:從浩瀚的大海裡,到每家每戶的餐桌上,到處都有氯化鈉——食鹽的身影。與鋰離子電池材料每噸高達15,000 美元的價格相比,如果用鈉離子作為電極材料,其每噸成本將只有150 美元,便宜足有 100 倍之多。

圖 | 與鋰相比,地球上的鈉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大海、鹽湖、鹽礦,鈉元素佔據了地殼中超過 2.7% 的質量。因此,以鈉為材料的電池將遠比鋰電池便宜。

然而,雖然應用前景廣大,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卻一直沒有取得決定性的突破。

事實上,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曾與鋰離子電池同時起步。不同於其他需要氧化還原反應的電池,這兩種電池屬於「搖椅電池」——需要離子自己在陰陽極之間來回穿梭,以達到充放電的目的。換句話說,陰極和陽極起到的作用就是收集、儲存和釋放用以產生電流的離子。

圖 | 許多元素都被用於製造電池。綜合多種性能來看,鋰是目前最佳的選項。但鋰電池電極材料礦產資源儲量的匱乏,為其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憂

上世紀八十年代,鋰離子的陰極材料研究首先取得突破,以鈷酸鋰等材料為代表的陰極材料,和通常由石墨構成的陽極材料組合,讓鋰離子電池獲得了極佳的性能,從而取代之前的鎳氫充電電池,走進了千家萬戶。而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研究卻遠沒有這麼順利。

實際上,如果離子電池要高效運行,必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但在之前的研究中,鈉離子電池的陰極材料要麼能量密度高但循環壽命短,要麼就是循環壽命長但能量密度低。

· 能量密度夠高,單位質量的電池可以提供足夠多的電量;

· 循環壽命長,電量不會隨著充放電循環次數的增加明顯下降。

這一次,史丹福大學的團隊跳出了之前使用過渡元素氧化物或聚陰離子作為陰極材料的思維框架,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有機材料「肌醇」與鈉離子進行結合。

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個拗口的名字,但這種與葡萄糖結構非常相似的有機物廣泛存在於動植物中,是動物、微生物的生長因子,也是食物中的一種常見營養成分。作為一種工業界十分熟悉的有機物,肌醇工藝成熟、應用廣泛,而這對於控制鈉離子電池的成本來說至關重要。

鈉與肌醇可以結合為 Na2C6O6,這種化合物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陰極材料,理論上可以一次攜帶 4 個鈉離子,因此電池可以有著極高的容量——501mAH/g。

事實上,在鮑哲南團隊之前,也曾有人嘗試過使用 Na2C6O6 作為電極材料生產鈉離子電池。然而,理論上最高 4 個鈉離子的運送量在實際中其實很難達到,使得 Na2C6O6 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預期。

此外,只要經過一次充放電循環,第二次循環的能量密度會進一步急劇下降,根本無法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在實際使用場景中,電池應該在經過數百甚至上千次充放電循環後,依然保持較為充足的電量。

圖 | 鮑哲南團隊使用的新型鈉離子電池陰極材料,右圖中黃色為鈉離子,"鑲嵌"在紅色和灰色標識的肌醇中。一個 Na2C6O6 一次最多可以攜帶 4 個鈉離子,擁有極高的能量密度

Min ah Lee 說:「本次研究中最大的障礙在於,這種化合物在以前的研究中只能儲存少於兩個單位的鈉和電子,這不足以與鋰離子電池陰極的能量密度競爭。 但在這裡,我們通過了解和解決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相變動力學限制,讓此化合物可以儲存四個鈉。」

此次研究中,斯坦福團隊對 Na2C6O6 電池的機理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探索。他們通過對原子層面的作用力進行細緻的分析,成功揭示了這種材料實際電量低於理想電量的奧秘:原來,在鈉離子與電極結合和脫嵌的過程中,只有當材料經歷可逆的相變化時,才有可能讓 4 個鈉離子都參與反應。而在之前的研究中,材料未經特殊處理,只會經歷不可逆的相變化,導致參與反應的鈉離子數量達不到 4 個,因此低於理想能量密度。

在搞清楚原理之後,他們通過減小活性粒子的體積、選擇合適的電解液,成功地將不可逆的過程轉化為可逆過程,從而讓 Na2C6O6電池的可循環電池容量提高到了接近於理論上限的 484mAH/g。而且,最大電池容量的下降速度也較原先顯著降低,陰極能量轉換效率更是達到了87%。

這是目前為止,鈉離子電池陰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的最佳成績,具有著重大的突破性意義。他們讓鈉離子電池第一次在實現了高能量密度的同時,基本實現了循環穩定性的目標。又由於使用了廉價的鈉和肌醇,且能量密度顯著高於鋰電池,研究人員宣稱,這一電池的成本有望控制在同等電量鋰電池的 80% 不到,可謂是巨大的進步。

圖 | 充電前(左)的 Na2C6O6 納米顆粒,在充分充電後可以結合大量的鈉離子(右)

然而,這只是一個初步的研究成果,離實際應用依然有一定的距離。

首先,鮑哲南團隊只是初步解決了陰極材料的循環壽命問題。在經過 50 次循環之後,Na2C6O6電極的容量已經下降了約 10%。雖然相比於之前的研究而言,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但離實際使用中數百次循環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

其次,他們還尚未對可以產業化的陽極材料進行研究。對於鈉離子電池來說,陽極材料的研究同樣困難重重。儘管研究團隊信心十足,但由於鈉離子比鋰離子要大得多(直徑比鋰離子大了約 50%),所以無法被常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陽極材料的石墨吸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效果足夠好、價格也低廉(比如石墨)的陽極材料被研究出來。而這也會是團隊未來的研究方向,Min ah Lee 介紹到,此次研究顯示,磷是一個很好的候選材料,但是大量生產仍有困難,所以他們也在努力探索如何以更簡單的方式處理這種材料。

對於團隊的下一步工作,Min ah Lee 透露:「目前,我們的全電池能量密度受到陽極的限制(較高的工作電位),因此我們正在努力製造更好的陽極。」

圖 | 成本低於鋰離子電池的鈉離子電池將有望用於儲存風電、太陽能等發出的不穩定的電力,從而讓其擺脫「棄風」、「棄光」的束縛。

總之,這是一個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離工業應用還比較遙遠的技術。不過,任何技術在最早期的時候都是十分稚嫩的。同樣是材料科學領域的創新,現在已經十分普及的硬碟,在最早取得技術突破、實現MB級別數據儲存的時候,其總重約1噸。

但正是這個與便攜沾不上一點邊的「巨獸」,奠定了如今容量動輒數個 TB(1TB=1024GB)、卻只有口袋大小的移動硬碟的基礎。很有可能,現在看上去依然初級的 Na2C6O6 材料,正是未來大規模電網級別電力儲存技術具有奠基意義的先聲。

相關焦點

  • 鈉離子電池:鋰電池盛世下的「後起之秀」
    2017年7月初,一篇《鈉電池企業Aquion Energy破產 都是鋰電池惹的禍?》的文章,將鈉離子電池推到了人們視野中。不難發現,近半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研究發展進入密集化時期,雖然還沒有進入商業化,但是鈉離子電池無疑成為鋰電池盛世下的「後起之秀」。
  • 進展 | 低鹽濃度電解液再降鈉離子電池成本
    電解液是儲能電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調控電解液濃度是實現其功能化設計的有效策略之一。近年來,高鹽濃度電解液因其特殊的體相與界面特性被廣泛用於金屬鋰電池、水系電池等(本課題組曾於2013年首次提出「Solvent-in-Salt」電解液用於金屬鋰電池,Nature Communications2013, 4, 1481,引用1224次)。
  • 進展|低鹽濃度電解液再降鈉離子電池成本
    近年來,高鹽濃度電解液因其特殊的體相與界面特性被廣泛用於金屬鋰電池、水系電池等(本課題組曾於2013年首次提出「Solvent-in-Salt」電解液用於金屬鋰電池,Nature Communications2013, 4, 1481,引用1224次)。但與此相反,降低鹽濃度可能會帶來濃差極化,所以目前實際鋰電池應用大多集中於標準的1 M濃度,從而使得低鹽濃度電解液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研究。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據了解,鈉離子電池現在最大的技術難題和缺陷是能量密度較低,至少是比不上三元鋰電池的,但是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兩者不相上下。倫敦的科研團隊稱,他們正在攻克這一難題。那麼鈉離子電池到底是什麼,又有哪些技術特點?是否會成為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呢?
  • 最新進展:低鹽濃度電解液再降鈉離子電池成本
    電解液是儲能電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調控電解液濃度是實現其功能化設計的有效策略之一。近年來,高鹽濃度電解液因其特殊的體相與界面特性被廣泛用於金屬鋰電池、水系電池等(本課題組曾於2013年首次提出「Solvent-in-Salt」電解液用於金屬鋰電池,Nature Communications2013, 4, 1481,引用1224次)。
  • 能量密度vs成本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將主宰動力電池市場?
    能量密度vs成本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將主宰動力電池市場?按照過去20年的消費增速線性外推,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只能支撐30年,即使技術進步能將石油壽命再延續幾十年,但總還是有用光的一天,相對於人類還要持續至少千年的歷史,仍然沒有意義。而且考慮到目前勘探程度已經很充分,在發現低成本大油田的概率很低,潛在供給的開採成本會越來越高。這最終也會刺激替代能源商業化的大幅提速,如現在鋰電池車的發展就已經如火如荼,因此經濟意義上的石油枯竭恐怕還會來的更早。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鋰電池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儲能領域的首選,在性能上,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明顯優於其他電池路線。但在巨大的儲能市場面前,鋰元素本身的稀缺性和高昂價格,為其他電池路線留下了市場空間。「鋰電的性能,鉛酸的價格」。中科海鈉團隊成員來自被稱為「電池研發國家隊」的中科院物理所二次電池研發團隊,其開發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在性能上對標鋰電池,包括使用壽命相當,快充快放,且能量密度可達 140Wh/kg。而在成本上則明顯優於鋰電池,甚至可以比肩在市場上處於低端的鉛酸電池。該電池負極材料以煤作為原料,正極以廉價金屬氧化物為原料,成本優勢明顯。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而鈉資源約佔地殼元素儲量的2.64%,獲得鈉元素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因此相比於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在成本上將更加具有優勢。   除了資源豐富之外,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由於其鈉鹽的特性,允許使用低濃度電解液。電解液負責在正負極之間傳輸離子,溶液中至少有一種離子為正極或負極的組分,而鈉離子電池採用鈉鹽電解液,在同樣濃度下,鈉鹽電解液的電導率高於鋰電解液20%左右。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目前,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大於100Wh/kg,可與磷酸鐵鋰電池相媲美,但是其成本優勢明顯,有望在大規模儲能應用中取代傳統鉛酸電池;鑑於當前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只能達到120Wh/kg,相較於鋰電池的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還相差甚遠。
  • 德州大學研發錳基鈉離子電池 或將降低電動車電池成本
    然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共同研發出一款全新電池,其採用錳基鈉離子(manganese and sodium-ion-based material)材料。該材料或將降低電池成本,且生態環保性更佳,所製成的電池可供電動車使用。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而和鋰離子電池一樣,鈉離子電池(Sodium-ion battery)也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它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不過它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而不是鋰離子。從元素周期表中來看,要想成為好的能量載體,就要以儘可能小的體積和重量,存儲和搬運更多的能量,原子相對質量要小,得失電子能力要強,電子轉移比例要高。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③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④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鈉離子電池實現量產,成本優勢明顯,將會取代鋰離子電池?
    如今的科學技術發展得飛快,人們對於實用的生活用品的追求也越來越明顯,例如常常出現在生活各個方面的鋰電池,是目前的最佳選擇,但它也有自己的劣勢鋰元素稀少,價格稍高,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發團隊都想研發出可以代替鋰電池又性價比高新電池。
  •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1、與華科合作在Cell子刊發表新一代鋰電池從基礎到產業化綜述與展望文章 隨著5G、可穿戴電子、電動車和大規模儲能的發展,對鋰電池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發展新一代鋰電池。鋰電池(屬於鹼金屬電池,AMB)因其比容量高,氧化還原電位低而成為了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電池體系。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③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④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鈉離子電池實現量產,成本優勢明顯,將會取代鋰離子電池?
    雖然目前主流大部分都會選擇鋰電池,但要是有性價比高技術成熟的新電池出現鋰電池的地位未必不能動搖。,使用的期限、充放電的速度以及最重要的成本等方面都是不輸於鋰電池的甚至還有所超越。今年中科海納的鈉離子電池產品作為全球第一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鈉離子電池已經量產了,並且已經接到了訂單是來自印度,每月可高達30萬支電池。
  • 聊一聊被忽略的鈉離子電池
    早在20世紀80年代,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就已經被研究,隨著鋰離子電池的成功商業化,鈉離子電池的研究逐漸放緩。
  • 鈉電池會取代鋰電池嗎?
    從1980年出現鈷酸鋰電池技術,到1982年出現錳酸鋰技術,到1991年索尼推出第一款商用鋰電池,再到 1997年提出磷酸鐵鋰技術,此後的20年再沒有新的鋰電技術出現,鋰電池本身也開始面臨著增長的極限,尤其是使用壽命與能量密度的提高越來越困難,所以尋找新的替代技術有了天然的需求。
  • 鈉離子電池:電動車的未來新趨勢,技術新突破!
    導讀:目前鈉離子電池的性能仍比鋰電池落後約20年。原因是研究人員在過去十多年間只專注於開發性能更強的鋰。 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價格昂貴,這是造成電動車難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如今電池技術有望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