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貝魯特發放物資,很多人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喊「中國」

2021-01-10 騰訊網

當一輛載滿愛心包裹、貼著中國國旗的綠皮卡車到達烈士廣場時,幾十個難民湧上前,將車圍住,「他們在歡呼,我聽到他們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喊『中國、中國』,還有人一直在鼓掌。」

文1534字,閱讀約需3分鐘

新京報記者 劉瑞明 實習生 高欣然 編輯 王煜 校對 吳興

8月6日,中國志願者在黎巴嫩貝魯特街頭救助受爆炸影響的民眾。志願者們為困難民眾準備了麵包、壓縮餅乾和奶酪等食品。援助活動由中國民間公益組織平瀾公益基金會發起。他們在當地有常設辦公室,長期開展難民救助工作。截至8月7日下午1點,基金會已籌集超3.7萬元用於此次援助項目。

▲中國志願者講述支援黎巴嫩細節:物資極度匱乏 打開車門就有人擁過來。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貝魯特發生爆炸後的第11個小時,中國留學生海小寧和同學從的黎波裡趕到現場。

在離爆炸港口1公裡處的烈士廣場上,海小寧發現很多無家可歸的人。於是,兩人決定將一家基金會捐贈的愛心包裹,拿到廣場上來發放。

當一輛載滿愛心包裹、貼著中國國旗的綠皮卡車到達烈士廣場時,幾十個難民湧上前,將車圍住,「他們在歡呼,我聽到他們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喊『中國、中國』,還有人一直在鼓掌。」海小寧回憶。

━━━━━

600個愛心包裹

5日凌晨5點,爆炸發生後的第11個小時,一通電話叫醒海小寧。

原來是一家基金會招募志願者,去幫助貝魯特無家可歸的人。「我當時爽快地答應了,因為我覺得當地難民本來就多,這下更需要我們的幫助了。」海小寧說。

海小寧和同伴從的黎波裡大學出發,開車前往貝魯特。兩小時後,兩人到達了爆炸中心的港口。

看到昔日熟悉的港口變成廢墟,海小寧心情沉重。

在離港口1公裡處的烈士廣場上,兩人發現很多無家可歸的人,「他們三三兩兩坐在廣場上,有的是家裡房屋倒塌了的人,有的是難民,估計有1000多人。」海小寧回憶。

▲志願者們給難民分發愛心包裹 。

海小寧介紹道,因為疫情期間很多人囤食物,物資本就緊缺,再加上發生爆炸的港口是當地最主要的港口,而黎巴嫩不少食材都是進口的,爆炸過後物資更匱乏,「現在當地的超市很多都空了。」

於是,海小寧和同學決定在烈士廣場發放物資。兩人立馬聯繫在貝卡谷地的兩位朋友,幫忙尋找物資和卡車。

最終,一家基金會提供給海小寧2000多美金的捐贈。利用這筆錢,兩人準備了600個愛心包裹:每個包裹裡有6個長條麵包、10個阿拉伯大餅、1瓶礦泉水和1袋壓縮餅乾。

當地時間6日下午5點,滿載愛心包裹、貼著中國國旗的綠皮卡車到達烈士廣場。

━━━━━

「難民看到我們時在歡呼」

海小寧回憶,當綠皮卡車剛停靠在廣場,幾十個難民就湧上前將車圍住,「他們在歡呼,我聽到他們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喊『中國、中國』,還有人一直在鼓掌。」

▲懸掛有中國國旗的綠皮卡車。

越來越多的難民聞聲而來。海小寧說,有的人已經好幾天沒吃飯,怕輪不到自己,不斷往前擠。當地的幾名大學生前來幫忙維持秩序,在車周圍圍成了「人牆」,告訴大家排好隊。

秩序穩定後,兩位志願者在車廂裡把一袋袋愛心包裹遞給車外的海小寧,再由海小寧遞給難民。

海小寧回憶,遞給難民愛心包裹後,「有人雙手合併跟我點頭,用阿拉伯語說謝謝,有人還向我鞠躬,還有人說了句『中國』,然後比了個大拇指,還有信徒跟我說『上帝保佑你們』。」

兩小時後,600個愛心包裹全部發放完畢。

海小寧和同伴並不是烈士廣場上唯一的志願者團隊。當時,身邊還有十餘個公益組織在發放物資。有的支好帳篷、擺個桌子,在發放食物、錢或者口罩;有的在提供工具,呼籲難民清掃道路上的玻璃碎片。「廣場像是個巨大的慈善機構,感受到了當地人的團結。」海小寧說。

一名當地誌願者告訴海小寧,他們從早上五、六點就開始清理街道上、房屋裡的玻璃碎片和散落在地上的垃圾,一直清理到七、八點的時候才回家,其間都沒有吃東西。

位於貝魯特市中心的烈士廣場是當地有名的休閒場所。海小寧說,這個廣場曾經是一個讓人感到歡樂的地方,聖誕節會擺滿聖誕樹,當地人會來廣場上一起慶祝,「但現在它讓人感受到的是苦難。」

海小寧說,黎巴嫩是他的第二故鄉,當地人的熱情好客,讓海小寧對這片土地有很深刻的感情,「有時候出去吃飯會遇到給我們請客的人,說我們是來自中國的客人,理應給我們請客。」

正是因為感受到了黎巴嫩人的善意,海小寧說,想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回饋他們。

相關焦點

  • 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館向在日留學生發放「健康包」
    11日上午,1萬份留學生「健康包」抵達日本大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何振良通過視頻連線領區30多所大學的留學生代表,對「健康包」進行了「雲端交接」。   2020年4月11日,在日本大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何振良(左四)與總領館工作人員參加大阪領區中國留學人員「健康包」「雲端」發放儀式時合影留念。(新華社發)    何振良對留學生代表表示,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關心海外留學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國內防疫物資仍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大家準備了「健康包」。
  • 這些英文單詞竟然源於阿拉伯語?
    相信對世界史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阿拉伯語是個大約誕生於6世紀的古老語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以及伊斯蘭文明的傳播,許多地方如波斯、土耳其,甚至遠至今日的中亞、中國新疆等地,其文化、語言都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因此,我們比較熟悉的波斯文、維吾爾文、土耳其文等,如果你接觸過這些語言的話
  • 中國駐檳城總領館向中國留學生發放「健康包」
    中國僑網10月11日電 據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館網站消息,近日,馬來西亞北方大學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國駐檳城總領館第一時間與校方和學生代表取得聯繫,了解相關情況和防疫措施安排。日前,總領館為登記在校的68位中國籍留學生郵寄「健康包」,並協調校方妥善安排接收和發放事宜。
  • 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舉行「健康包」發放儀式
    圖片來源: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網站中國僑網4月21日電 據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網站消息,4月15日下午,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舉行「健康包」發放儀式,將滿載祖國關懷的「健康包」傳遞到中國留學生手中。龍舟總領事表示,為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做好個人疫情防護,黨和國家克服資源緊張,航空運力等困難,全力籌措物資,及時向海外中國留學生發放 「健康包」。「愛心贈學子,萬裡近吾鄉」,希望學聯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認真組織好此次「健康包」發放工作,將祖國的關懷和問候傳遞到領區的每一位中國留學生心中。
  • 激怒一個中國留學生有多容易?
    出國留學後,多多少少都會發現歪果仁對中國留學生有一些刻板形象,也許我們還能說服自己:他們和我們從小生活環境不同,接收的信息不對等,這樣的誤解相對是可以理解的。朋友圈鑑人看你朋友圈,不是吃香的就是喝辣的,這是浪費父母錢天天去party了吧?我要是天天party,英語口語就不是現在的水平了好吧!
  • 留學生注意啦!駐墨爾本總領事館派發國家物資「健康包」
    4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介紹,各使館領館通過各種渠道為留學人員發放「健康包」,源源不斷向中國留學生調配50萬份健康包,包括1100多萬份口罩、50萬份消毒物品等物資。
  • 希臘人稱希臘語為英語,土耳其語為雲南語,希臘語為阿拉伯語?
    希臘人的希臘名字是希臘語。它最初是指在塞西拉斯利亞的一個地區的居民,那裡曾住過阿基裡斯和他的跟班。這個地區和人民認為他們的名字來自海倫,丟卡利翁的兒子,大洪水的倖存者在希臘神話中,巴黎的仇人的美麗的妻子與情婦。
  • 亞塞拜然中國留學生:我們在巴庫挺好的
    高栓偉目前身體和心態都很好。他說:「因為平時經常鍛鍊,我身體狀況一直都挺好。我們年輕人不管在哪兒,只要保持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應該就沒啥問題。而且困難是暫時的。」高栓偉還介紹說:「在阿中國留學生總體上『戰略儲備』都比較充足,大部分人都準備了一些防疫物資和食品,中國大使館也向所有留學生送來了防疫愛心禮包。
  • 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快速擴散蔓延,在北京,有這樣一群年輕的志願者,勇敢無畏、不畏辛勞地向外籍人士提供語言翻譯服務,以期通過「譯者」力量,傳遞疫情防控和衛生防護的「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抗疫。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擁抱阿拉伯國家
    相耀成輝的「天狼星」和「北鬥星」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懷揣著對天地寰宇的敬畏,中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從未停止過這樣的探索,仰望頭頂璀璨星空,思考深邃宇宙奧秘。璀璨輝煌的阿拉伯文明,自古就有追逐星空的悠久歷史與卓越成就。古埃及人以天狼星紀年,計算尼羅河水漲落,指導民眾生產生活。在中華文明中,也有類似星座——北鬥星。
  • 阿拉伯語、法語、英語...這場實戰化演練夠「國際化」
    「是阿拉伯語!」正在執行無線電偵查課目任務的18級阿拉伯語學員黃充越向隊友傳達情報內容,「我將檢查右翼營陣地防禦準備情況,於當日十時返回。」日常無線電偵聽中熟悉的漢語呼號已經被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呼號所代替。這正是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開展的「錘鍊-2020」實戰化綜合演練的課目之一。
  • 「天鴿」來襲,颱風的起源與希臘語/阿拉伯語/粵語都有關!
    {  今日問題  }不知道這兩天有多少人的朋友圈被颱風
  • 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收到中國使館健康包時,是怎樣的心情?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不少國家出現了防護物資短缺的現象。滯留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口罩脫銷、洗手液限購、預防藥品買不到的問題。此前,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海外同胞的安全與健康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祖國的心。」中國駐外使領館紛紛向海外的中國留學人員發放「健康包」,這個包裹裡有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
  • 英語熱詞:健康包health packag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健康包health package 2020-04-14 13:55 來源:21世紀英文報 作者:
  • 15名中國留學生僱人替考英語 被美國起訴
    【15名中國留學生因僱人替考英語被美國起訴】美國司法部28日發表聲明稱,起訴15名涉嫌「聘請他人替考」美國大學和研究生院的標準化英語入學考試的中國留學生。此前,他們被裁定犯有「合謀、偽造外國護照、郵件詐騙和電信詐騙」等35項罪名,最高可能被判處20年徒刑和25萬美元罰款。
  • 10萬隻口罩和醫療物資送湖北!北大留學生校友高佑思來了
    10萬隻口罩和醫療物資送湖北!、工作和生活的留學生群體他們雖不是中國國籍但同樣熱愛著這片土地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期盼能夠早日結束「戰鬥」希望朋友們平安健康回歸歡樂祥和北大以色列籍留學生校友
  • 通訊:「來自祖國濃濃的愛」——在美留學生領取「健康包」背後的故事
    美國西部多所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近日陸續領到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發放的防疫物資,小小「健康包」一時間在他們的朋友圈迅速刷屏。4月8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部分參與「健康包」分發的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志願者合影。
  • 漢語輸出:英語借走的十個中國原創詞語
    有人跟風叫嚷:只要具備兩條就是「現代文盲」:一、不懂英語;二、不會電腦。其實,文化所涉及的領域形形色色,是否可以這樣說,不會寫毛筆字、不會算卦,就等於「國學文盲」?  憑人怎麼說吧,現代中國為了追求「和世界接軌」,幾乎把英、法、俄、德、日、意、西班牙和阿拉伯語,當成了通向世界、通向文明的惟一橋梁。
  • 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受「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
    可以說,英語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人搭建了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為中國改革開放、邁向國際化提供了助力。  清末皇家學習英語熱情高漲  為更快學習西方科學技術,19世紀下半葉,中國出現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1854年,早在清政府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學之前,26歲的廣東青年容閎就以優異的成績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
  • 墨爾本護旗留學生:昨晚,我嗓子都喊啞了
    【文/觀察者網 王慧】 「我就站在第一排,嗓子都喊啞了」,這是昨晚自發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護旗的郝同學對觀察者網說的第一句話。 當地時間16日晚,一撮「港獨」分子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市的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前舉行集會,墨爾本中國留學生及華人移民自發來到集會地點掛起國旗,高唱國歌,聲援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