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李迪:自立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12-08 澎湃新聞

【我的脫貧故事】李迪:自立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12-04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叫李迪,是猴場鄉猛舟村的村民,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外公、外婆、老爹、老媽都是靠我來養,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比較重,在2014年以前,家庭開銷,我從來不擔心。我會建築,平時和妻子包點工程來做,一個月毛收入也有10000元,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精準扶貧戶。那時候我還想,好好苦幾年,幫娃娃搞幾間房子。

人算不如天算!我有個兄弟叫李澤,是個命苦的人。2013年底,我弟弟被查出患有腦瘤。醫生明確的告訴我們,弟弟治癒的機會渺茫。我父母在得知弟弟的病情後悲痛欲絕,每天都是以淚洗面。兩個老人家心裡也清楚,弟弟的病治下去只會人財兩空,弟弟也知道自己的情況,也不願拖累我,他們做出了最無奈的選擇:放棄治療。聽了他們的想法,我當時哭了,我感覺是那樣的無助,但是我不能讓父母留下遺憾,更不能讓我自己留下遺憾。我告訴他們:「只要有一線希望,我都不會放棄!」在我的堅持下,弟弟留在了醫院治療。然而,奇蹟並沒有出現。2014年底,24歲的弟弟走完了他這一生,我也欠了20多萬元的帳。2015年,經我申請,通過上級覆核,我家成為了精準扶貧戶。

弟弟的離開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生活,沒有了本錢,包不了活來做,只能在工地上幫忙,掙的錢別說還帳,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都難。正當我迷茫的時候,當時的駐村第一書記安良和鄉扶貧工作站的張德航找到了我,他們給我宣傳各種扶貧政策,幫我分析現在的市場前景,幫助我謀劃發展路子,前後兩個月的時間,他們來了家頭八九次。

通過多次的交心談心,我很受鼓舞,有了脫貧的信心。2015年7月,在鄉裡面幹部的幫助下,我用老婆的名義貸了8萬元的「婦女創業貸款」,政府幫我貼了8000多元的利息,我買了300隻野雞、300隻本地雞開始養殖,開始了我的創業脫貧之路。

按照我當時的計劃,雞出欄後可以賺到4到5萬元,但因為是初次養殖,缺乏技術和經驗,雞苗進來後不久就出現死亡。在鄉農業服務中心的幫助下,問題解決了,但是雞苗已經死了三分之一。雞快出欄的時候,遇到價格下跌。我半年多的心血,血本無歸,這對於我來講,不僅是經濟上的創傷,更是心靈上的創傷,我當時幾乎絕望了。這時候,鄉裡面的領導來了,鼓勵我不要洩氣,鄉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組會繼續幫助我、支持我。我當時心裡特別感動,我沒想到,我一個平民百姓,會讓領導們這樣上心。有了他們的鼓勵和幫助,我重新燃起了致富的信心。

有了之前的教訓,我不再急於求成。2016年下半年,我一邊在建築工地上做工,一邊尋找發展的門路。年底的時候,我看準了辣椒這個市場,我決定租幾十畝土地,大幹一場。於是我把我的想法和猛舟村駐村工作組、村委的說了,想請他們幫助協調點土地。但我沒想到我這一說,猴場鄉的黨委書記陳雲兵還親自來了。

我記得那天在村委辦公室,陳雲兵書記和鄉扶貧工作站、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的差不多20人,就為種辣椒這事進行了商討。陳書記說:「我們現在村裡有村級公司,要讓村級公司發揮脫貧致富路上的領軍作用,要利用村級公司這個平臺,成立專業合作社,由有能力的人來帶領大家發展。」討論最後決定,由村級公司牽頭,由我和幾個脫貧戶成立合作社,帶領大家發展辣椒種植。

在陳雲兵書記的鼓勵和幫助下,我貸了5萬元的「特惠貸」和5萬元的「滾動發展資金」,與潘忠芳等4人,每人出資10萬元,成立了合作社,採取「村級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開始種植辣椒。

合作社成立後,我們很快就與一家公司籤訂合作協議,由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和每斤辣椒8角的保底收購。為了帶領更多貧困群眾一起致富,我們就挨家挨戶的去宣傳。但是,因為沒有先例,很多群眾心裡還有顧忌,處於觀望狀態,最終有12戶貧困戶直接參與到辣椒種植中來。說幹就幹,我們流轉了600畝土地,考慮到市場因素,600畝辣椒分三批種植。

辣椒種上後,雖然出現了幾次小波折,但在公司技術人員和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實現了豐收,辣椒平均每斤賣到1塊3以上。銷售結束後,我們算了一個帳,今年600畝辣椒,產量達200多萬斤,收入超過200多萬元,我們合作社幾個人,每個都賺到了20多萬。雖然直接參與種植的貧困戶不多,但通過務工間接參與的貧困戶有100多人。我們全年發放的工資60多萬元,他們做得多的領到了一萬多塊,少的也有4000多塊。

2017年12月我家出列,2018年1月我作為全市第一批脫貧戶的唯一代表在全市脫貧攻堅推進會上發言,心中無比激動、自豪和光榮。後來,我結合市場需要,及時轉型產業發展,養殖的黑山羊規模也越來越大,收益也越來越明顯,生活越過越美好,堅定了我的致富信心,我準備把黑山羊養殖產業做成一個品牌。

現在,我不僅還清了帳,還成了有車一族,成功地擺脫了貧困。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謝謝,我從內心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他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把我引向了發展產業的路上。

現在我希望更多的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振作起來,學技術、學經營、勤勞作、善持家,政府幫一把,自己蹬一腳,力爭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通訊員 | 趙 凱

原標題:《【我的脫貧故事】李迪:自立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聚焦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延剛果業:發展特色果業「碩果纍纍」
    12月13日,陝西日報社「聚焦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採訪團一行走進洛川縣延剛果業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延剛果業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開展幫扶工作的具體情況。洛川延剛經貿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7年。據辦公室主任孫棟琦介紹,近年來,公司主動扛起脫貧攻堅責任,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開展幫扶工作。針對戶情實際,因戶施策,探索採取了多種扶貧形式。一是物資扶貧。依據果園生產管理需要,適時為貧困果農免費提供有機肥、低毒農藥、黑色地膜、果袋等物資。二是技術扶貧。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作為重慶渝東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也將集天坑地縫、草原森林等多種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武陵山區,在脫貧致富中建設得更加生態宜人的生態樣板。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野草詩社天津詩友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楊文軍:手執畫筆描繪鄉村脫貧美麗畫卷
    為生動展現脫貧場景和小康故事,今年七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百村行」大型採訪報導活動,我州冊亨縣弼佑鎮偉外村入選並進行了央視直播和報導。為展示報導成果,活動又組織開展「百村脫貧畫卷」徵集,我州畫家楊文軍精心繪製了偉外村鄉村脫貧畫卷,將於10月底參加「走村直播看脫貧」會師活動聯合展出,向外界展示黔西南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良好成績。同時,還將作為珍貴史料,永久留存和展覽。據了解,楊文軍創作的水墨畫作品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描繪了偉外村立足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建設美麗鄉村的生動場面。
  • 寧夏鹽池: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銀川11月1日電 題:寧夏鹽池: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新華社記者許晉豫今年41歲的翟雲玲是寧夏鹽池縣花馬池鎮二堡吊莊自然村有名的「女強人」,可大部分人只知道她當下的成就,卻不知道她在脫貧致富過程中受過的煎熬、吃過的苦。二堡吊莊是一個因移民而形成的自然村。
  • 柳聽海:牢固樹立人民至上思想 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
    由此,我想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堅持為全中國人民謀利益、謀幸福,為人民服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展現了人民至上的思想,並緊緊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制定不同時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規劃,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取得了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
    「龍隊長,你怎麼把我搞成脫貧了,我不肯脫貧!」當時我非常生氣對村脫貧攻堅隊長龍顧文兇狠道。  我叫龍家良,黔東南劍河縣南加鎮方家村一組村民,家庭人口5人,家庭勞動力4人,2014年因學被評為貧困戶。2019年把我戶列入擬脫貧對象,當時我不肯脫貧。幫扶幹部龍顧文入我龍家良戶核實脫貧標準「不是我把你家搞成脫貧的,是你家確實達到脫貧條件了,通過小組提名評議你家符合2019年脫貧條件,才把你家列入擬脫貧戶的」當時龍隊長給我解釋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馬鈴薯正當時 2020-08-30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鏗鏘前行 昂首闊步奔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走區縣系列報導之洪雅縣篇
    轉換模式 讓腰包鼓起來脫貧只是起點,致富奔康才是目標。怎樣確保脫貧不返貧,帶領群眾奔小康,洪雅縣開啟了探索之路。11月18日,位於洪雅縣中山鎮前鋒村的四川省雅雨露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裡,機器轟鳴,茶香中,前鋒村5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陳玉霞和工人們忙碌在生產線上。
  •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啦~ 2020-11-2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井兒村的脫貧致富經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報告文學專欄,連續刊發我市30餘位作家從基層帶來的脫貧故事,展現人們身邊和眼中的變化。
  • 昔日貧困戶 今朝扶貧人 這些脫貧攻堅典型人物身上「有故事」!
    6月29日,南陽市扶貧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唐河縣蒼臺鎮後陳排灣村的脫貧戶楊金枝現身說法,自豪地對記者表示:「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站起來了!現在我不僅通過技術脫貧致富,還當選了村幹部,光榮地入了黨,今後我要帶著大夥一起奔小康!」
  • 講述脫貧攻堅的「鄭州故事」,電影《一樹櫻桃帶雨紅》今日首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莉娜  9月30日,以「出彩河南人 接力奔小康」為主題創作的電影《一樹櫻桃帶雨紅》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首映式。觀影過程中,跌宕起伏的劇情、溫馨感人的畫面引起在場觀眾強烈共鳴,並得到大家一致好評。
  • 長汀宣成:鞏固脫貧成果 著力鄉村振興
    疫情防控期間,該鄉摸排未外出務工人員的情況,結合縣人社局線上招工平臺,開展就業幫扶,實現就近就業;開設扶貧車間,吸納受疫情影響未外出的勞動力就業,探索出一條「車間駐村、居家就業、群眾脫貧」的發展路子。宣成是楊成武將軍的故鄉。4月6日,市委書記李建成赴宣成看望慰問掛鈎聯繫的貧困戶時強調,要把將軍故鄉建設好、發展好。這是鞭策,更是動力。
  • 小舞臺轉動大能量——東安縣總工會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掠影
    近年來,東安縣總工會以黨建為引領,用豐富多彩的本鄉文化搭臺,把基層組織紮根於社區,唱響了一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英雄讚歌。 舞臺進城鄉 助力脫貧攻堅 「大家好,我叫易平宏,現在花橋鎮劉陽駐村扶貧工作。今晚,我將通過一個親身體會和感受來匯報和分享關於養蜂脫貧致富的扶貧故事。」
  • 凝聚力量奔小康——寧陝「三建」黨建扶貧工作法調查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寧陝縣堅持以黨建促脫貧,通過結對聯建、包幫共建、小組帶建等辦法,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奔小康凝聚起強大的力量。膠州市13個基層黨支部與寧陝13個基層黨支部共建,開展以組織聯建、活動聯誼、發展聯姻、實事聯辦「四聯共建」為主要內容的「組織牽手共奔小康」主題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基層黨支部與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在脫貧攻堅中,我們通過發揮縣級領導的指導作用,整合「四支力量」,並充分利用中辦和膠州的「包聯共建」,讓基層脫貧工作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南充閬中市白堡村第一書記時德才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點擊圖片觀看扶貧故事Vlog四川新聞網消息(李婷婷 曹鑫 記者 郭建坤)白堡村地處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東北部,構溪河國家溼地公園穿全境而過,緊鄰雙廟場和五馬鎮,白堡村共12個社,383戶1098目前,全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在這700多個日日夜夜裡,我踏遍了我們村的每個角落,走訪了所有的農戶,把鄉親們當做家人,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2018年4月,時德才受南充市委宣傳部派駐到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時德才駐村兩年來,不斷入戶走訪,傾聽鄰裡鄉親們的心聲,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事。
  • 極地江源脫貧「三問」
    到戶產業扶持、產業園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技能培訓等扶貧政策一一得到落實,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提升,不斷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 天地未變,山水依舊。當我們再次走進極地江源,鱗次櫛比的城區樓房,多功能布局的集貿市場,高挑的路燈,筆直的馬路,忙得熱火朝天的產業園,以及近乎個個都帶有傳奇色彩的脫貧故事,不斷傳導出草原發展的新活力、新動力。
  • 【我的扶貧故事】左聯燕:盡心盡力幫助村民奔小康
    「左書記,我可以申請小額信貸麼?這個申請表該怎麼填啊?」在南明區永樂鄉羊角村村委,不斷有村民向左聯燕求助,她一邊忙著整理檔案材料,一邊認真解答著村民的問題。  左聯燕時任南明區婦聯副主席。2016年4月,她被抽調到南明區永樂鄉石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4月,在脫貧攻堅的最後關頭,擔任南明區永樂鄉羊角村駐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