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自黑」只為傳播中國文化,這個美國人在想啥

2020-11-28 騰訊網

「我在芝加哥長大,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從小到大的人生計劃中,從來沒有來中國生活這一條。」1992年,30歲的美國人李渡(Stewart Lee Beck)以一家計算機公司市場總監的身份來到中國香港工作時,一句中文都不會。當然,李渡當時還不叫李渡,名字寫成中文叫斯圖爾特,後來被中國朋友訕笑為「一看就是個外國人」。

1995年,李渡的工作地點轉移到了上海。一晃20多年過去,他的名字印上了一家中國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書封面,成為上海譯文出版社「中國不簡單」系列《趣簡中國話》《趣簡中國史》的主編,分別與兩位中國學者合作——《趣簡中國話》的合作者盧海妍曾是他的中文老師,《趣簡中國史》的合作者孫祝旻畢業於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最初由大學舍友介紹與李渡合寫劇本,二人已認識整整20年。

20多年時間,讓一句中文也不會的美國人成了中國文化的傳播者,發生了什麼樣的神奇故事?

12月11日,「中國不簡單」系列在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舉辦新書發布會。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時,李渡坦言,因為中文太難、進步太慢,曾經多次想過放棄,最終找到的方式是「把學中文變成一件有趣的事」,具體來說就是不怕出錯,甚至把犯過的錯當成瘋狂「自黑」的笑料。一開始被方塊字所吸引的他把自己定義為「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愛好者」,《趣簡中國話》《趣簡中國史》是他學習的成果,也是他想和更多像他一樣的西方人分享的東西。「不要覺得中文很難,就不去嘗試。想要了解當代中國,就要了解中國歷史。」

在《趣簡中國話》中,李渡將自己二十多年來學習漢語的經驗、收集到的各種生動有趣案例,甚至是自己鬧過的笑話和盤託出。每一章節都有他犯過的錯誤,被命名為「my favorite mistake」(我最喜愛的錯誤)——比如將「醫院」讀成了「豫園」,本來要去醫院,卻被送到了豫園門口。

還有連中國讀者看起來都津津有味的「雖然啊我們嘴上這麼說,但心裡不一定這麼想」,比如「馬上到了」——字面意思:我真的快到了;真實意思,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會到,大概吧;「很難說」——字面意思:這很難說;真實意思:我不知道,知道我也不想說——李渡為每個詞條貼心地寫上了翻譯和真實含義兩層意思。更不用說讓外國人望而生畏的中國人的言下之意,其實,學語言的背後,還是學文化。

至於寫《趣簡中國史》,李渡說,他發揮了理科生的思維,把包羅萬象、對外國人來說尤其複雜的中國歷史壓縮到了180頁裡,那條線索就是為每個朝代找到代表性的人物。並且,為了不讓外國讀者迷失於難以記住的中文名字,設定了每個朝代選取代表人物不超過3個的原則。在他的「翻譯」中,孔子是「master of integrity(正直的大師)」,孫子是「master of strategy(戰略大師);老子是「master of being」(存在的大師)……下西洋的鄭和是「the floating CEO」(海上執行長)。

在合作者孫祝旻看來,作為西方人,李渡的視角對於中國人認識中國歷史也是一種補充和新的窗口。比如介紹到唐朝詩人,在李白、杜甫之外,李渡提議加入魚玄機,讓從小接受正統中文教育的孫祝旻感到非常迷惑。「《唐詩三百首》也沒有收她的詩。」李渡補充。最終,孫祝旻還是被說服了,加入一個頗有傳奇色彩乃至爭議的女詩人有助於讀者理解唐代的開放世風。呈現魚玄機的形式,是用當代外國青年最熟悉的社交平臺facebook(臉書)——假如魚玄機活到今天會怎麼樣?

李渡說,如今他回到美國,和朋友交流時常會被評價為「中國化」、「亞洲化」了的美國人。「美國人從美國媒體了解中國,他們看到的大多是世界貿易、知識版權這樣的話題,很少有機會了解比如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怎麼想的,中國文化是什麼樣的。當我有機會介紹幾句中國的故事,他們會驚訝地說,你該不會剛從月球旅行回來吧。其實我想做的就是讓西方人了解,中國人也是一樣的人,中國人的想法也有道理,中國人也有和美國人相似的生活需求,美國人完全可以和中國人交朋友。

「中國不簡單」系列得到國家出版基金支持,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去年啟動的「國際組稿、全球發行」出版項目之一。該項目邀請關注中國、了解中國的專家、學者參與創作彰顯中國精神、中國風度的圖書,首部作品是中歐國際論壇創始人、法國國際問題研究專家高大偉的《中華復興管窺》(英文版)。「中國不簡單」兩本新書近日已經面向海內外正式發行。在上海工作生活20多年後,李渡如今在妻子的家鄉吉隆坡生活。他觀察到,馬來西亞當地華人看到這兩本書後也燃起了解自己文化源頭的興趣。

「中國不簡單」系列還有一個副題「Untangling the noodles(解開麵條),logo是一根纏繞的麵條即將舒展開的樣子。孫祝旻說,麵條作為中國人最日常的「安胃」食物之一,初來乍到的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人說到麵條時的眉飛色舞。正如「中國不簡單」的英文名字是「China Simplified(簡化了的中國),看似相對的表述指向的是同一個目標——把這些讓人望而卻步的謎團用最日常的方式「舒展」開,讓關心和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真正領略到中國的不簡單。

【對話】上海人說英語的熱情曾是學中文的最大阻礙

上觀新聞:什麼樣的機緣讓你來到中國?

李渡:1992年我到香港工作時,一句中文都不會說。我在芝加哥長大,人生計劃中從來沒有去中國這一項。中學時倒是學過法語,中文完全沒接觸過。但我看到漢字就覺得很有興趣,因為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文化。一開始在香港學中文,沒什麼進步。1995年,我的工作地點搬到了上海,也經常需要在各個城市出差,說中文還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中文一直在學,但進步還是很慢。

我的經歷應該和大多數開始學中文的外國人挺像的。外國人都覺得中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這不應該成為不願意開始、不願意嘗試的一個藉口。要和中國人交流,懂得中國人的想法,就應該嘗試學習中文,要了解當代中國、現代中國,就要了解中國的歷史。

上觀新聞:從一句中文都不會到可以寫一本介紹中文的書,怎麼做到的?

李渡:長話短說,就是找到學中文的樂趣。中文太難了,我想過放棄。當時我白天要上班,晚上學中文,壓力很大。如果一件事情不好玩,那就找不到動力去做。只有把學中文的過程變得好玩起來,才能堅持,才能享受,從而一天天提高、進步。我想分享自己這些故事,鼓勵到中國來的外國人和考慮學習中文的讀者,邁出這一步,多了解中國文化。

上觀新聞:怎麼找到這種樂趣的?

李渡:如果用一種很認真嚴肅的態度去學中文,說錯一次,就感到不好意思,那就會阻礙我的進步。當我開始可以輕鬆地嘲笑自己犯下的錯誤,就代表我可以享受學習的過程了。我把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當成自己的一種愛好,這樣不會感到任何壓力。

上觀新聞:「李渡」這個中文名稱是不是也包含著你的一種理想?為什么姓李?

李渡:這是我的夥伴祝旻給我取的中文名,她覺得「渡」很適合我。李,來自我的名字Stewart Lee Beck,Stewart是一個蘇格蘭名字,Beck是一個德語名字。所以我常開玩笑說,也許我的名字就註定了我會在幾種文化裡跳來跳去。

上觀新聞:中文到底哪裡難?

李渡:除了讀音、聲調和書寫,其他比較容易。那就是沒有簡單的地方,都很難。(笑)

說正經的,中文的句子結構是相對簡單的,沒有陰陽、單復這些講究。剛開始學中文的階段,用拼音來說中文其實不難,等你學了幾年以後,要開始學怎麼寫字,認識更多的字,的確很難。

上觀新聞:理解中國歷史是不是比學中文更難?

李渡:美國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而中國的歷史是美國的幾十倍。我找到的講述中國歷史的方式,是找到代表每個朝代的人,從這個角度開始寫故事。

上觀新聞:中國歷史哪個階段讓你最感興趣?

李渡:比如諸子百家的時代,我發現他們的思想其實和古希臘哲學家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一點讓我感到特別有意思。假如你能夠了解一點孔子、老子的想法,也會了解現代中國人的想法和哲學觀。比如你現在處於上班的狀態,或許可以聽從孔子的建議;下班了、退休了,開始生活的第二個階段了,那就按照老子和莊子的建議來。

上觀新聞:在中國生活多長時間後,讓你有了這樣的感悟?

李渡:這是我昨天想到的。(笑)

上觀新聞:如果給剛來中國的外國朋友一條「快速指南」,會是什麼?

李渡:東西方確實從各個角度來說都很不一樣,文化、種族、國際,但作為人的基本需求是相似的,都想賺點錢生活、和朋友吃飯……簡單來說,建議就是「入鄉隨俗」。一個人來到異國,喜歡的方面總是很明顯的,這裡的菜很好吃、對語言很感興趣之類,而不喜歡的方面可能是隱形的。但就像中國人到美國去也會有不習慣的地方,你很難改變當地人的想法,也就是說你的問題是你自己的,而不是當地人的。對來到中國的外國人來說,也是這樣。有一點耐心,少抱怨,多享受。

上觀新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來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什麼樣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李渡:美國人從美國媒體了解中國,他們看到的大多是世界貿易、知識版權這樣的話題,很少有機會了解比如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怎麼想的,中國文化是什麼樣的。我們這兩本書是中國和外國的作者合作的,這可能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要扭轉一個群體的想法是很難的,但一個一個個體是可以影響的目標。每一個讀者都是我們的目標,而我們所寫的也是一個一個人的故事,如果能對其中的某個故事感興趣,或許就能看進去。看到中國歷史中的一個個人,進而心靈相通。

上觀新聞:中國人學英語的熱情很高,你有沒有感到學中文也開始逐漸成為外國人的一種「剛需」?

李渡:上海人的英語說得太好了,成了我學中文的障礙。(笑)我剛開始嘗試和上海的朋友交流時,總是我說一句中文,對方就說一句英語,我再說一句中文,又回我一句英語,幾個回合下來,看到底誰敗下陣來。

學中文的外國人的確越來越多了。我妹妹的三個兒子都在美國學過中文,一個是在大學學的,還有兩個在中學。我回芝加哥,也會到以前的中學去,給中學生講講中國語言、中國文化。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人與人的交流很重要。學語言的背後是一種好奇心,對另一種文化的興趣——說另一種語言的人為什麼會這麼想、這麼做,然後彼此學習。

我剛來中國的時候,當時上海還沒有高架,只有一個機場。一到晚上,路上一片漆黑。現在,上海的晚上就像白天一樣。過去,人們的生活也比較簡單,沒有那麼多選擇,很少有旅行的習慣。現在,中國人在國內旅行、出國旅行,對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很感興趣。我想,不只中國人有了解世界的好奇心,我們都想要互相了解。

相關焦點

  • 《中餐廳》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國家形象的建構
    來源:《視聽》2019年第8期摘要:湖南衛視所打造的節目《中餐廳》自2017年開播以來,實現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本文從主題功能、形象建構、傳播效果三個方面對《中餐廳》進行分析,肯定其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與建構良性的中國文化形象所做出的有益探索,為節目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 120個熱詞「秒懂」95後:風趣幽默喜歡自黑
    例如他們用「瘋狂打call 」來表示為自己喜歡的人加油打氣;用「2333」來表達喜悅的心情;用666作為「溜溜溜」的諧音,來表示「很厲害」或者「很牛」;用「種草」來表達自身擁有了新的消費欲望;用「燃」代替熱血澎湃,讚賞勇於踐行自身價值觀的人……  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市場部總經理李丹介紹,《95後熱詞》一書中的120個詞,是由QQ指數通過分析QQ及QQ空間平臺用戶公開發表的說說、評論等海量大數據精選出的高頻用詞
  • 從俄語和俄國文化的全球困境,看中文和中國文化如何傳播
    3、俄語缺少現代文化載體 工業革命讓英語走出英國,而美國則讓英語走向全世界。一戰後,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文化全球攻城略地,無往不利!二戰後,美國構建了世界新秩序、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結算體系,美國還是世界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英語自然而然成為全球商務語言!
  • 世界小姐瑪利亞:為愛攀登,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世界小姐瑪利亞:為愛攀登,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15歲藏族少年旦真旺加獲公益基金幫助,有望重見光明   3月23日,世界小姐瑪麗亞正式加入「為愛攀登」公益活動;另一邊,獲得「為愛攀登」公益基金幫助的15歲藏族少年旦真旺加剛做完手術,翕動的雙眼正在慢慢等待重見光明的那一天。中非文化大使曾赴汶川做志願者  作為世界小姐和中非文化大使,出生於獅子山的瑪麗亞像一顆閃閃發亮的黑珍珠。
  • 寧浩被狂懟,《瘋狂的外星人》爛了?
    可笑的是中國人最痛恨的就是酒桌文化,可玩的最擅長的也是酒桌文化。荒誕嗎?可荒誕的還不只如此。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瘋狂的外星人》中有一條很明顯的文化鄙視鏈:外星人>西方人>中國人>猴。很多人給了一星的眾多原因中,有這樣一條:看到人拿著鞭子抽猴子時,特別的不舒服。
  • 美國人當年登沒登月,和中國有啥關係?
    小兵兵知道,大家最終目的是想通過反駁美國人,來證明如今中國強大,這齣發點是好的。,日本乾脆放棄了這個計劃,改為和美國協作,甘當配角,參與美國主導的月球軌道太空港建設,到時候日本人就能坐著美國飛船登月啦!
  • 《瘋狂的外星人》:觀眾不會再為爛片買單
    《瘋狂的外星人》依靠寧浩、黃渤、沈騰、徐崢這幾大王牌,本以為衝擊春節檔票房冠軍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沒想到遭遇到了滑鐵盧,票房口碑雙雙失利。這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因為這部電影的光環實在是太多了。有《瘋狂的賽車》和《瘋狂的石頭》系列作品的加持,讓大家覺得這部電影絕對不會太爛,並且十分期待。
  • 黑鮪魚文化的迷思
    一年一度的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又即將開鑼了。      其實,身為漁民子弟,我不太知道該怎麼談論這件事。直率地說,黑鮪魚有啥「文化」呢?二○○一年左右,臺灣興起一股地方文化創意風潮,再配合一鄉一特色政策,地方政府中行銷人才便相中那魚體碩大的黑鮪魚,以「震撼教育」方式大力行銷。
  • 讓文化產業真正落地,為旅遊注入文化靈魂 文化景觀搭建及傳播【之...
    主講人:衛青 文旅產業融合策劃人、《歌遊中國》總導演    《中國旅遊報》專門邀請文旅產業融合策劃人、《歌遊中國》總導演衛青擔任主講嘉賓,就旅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培塑、文化景觀的搭建與傳播進行專題分享,2019年1月21日,《中國旅遊報》以重要版面、整版篇幅刊發了衛青導演的講稿《文化景觀搭建及傳播》,在這裡與大家共同分享。
  • 美國黑五是什麼意思?2020年美國黑五是哪一天?
    感恩節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因此它的第二天,也是美國人大採購的第一天。在這一天,美國的商場都會推出大量的打折和優惠活動,以在年底進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促銷。因為美國的商場一般以紅筆記錄赤字,以黑筆記錄盈利,而感恩節後的這個星期五人們瘋狂的搶購使得商場利潤大增,因此被商家們稱作黑色星期五。商家期望通過以這一天開始的聖誕大採購為這一年獲得最多的盈利。
  • 《瘋狂的外星人》:荒誕主義的背後,揭示文化之間的衝突
    《瘋狂的外星人》自2019年2月5日上映以來,其口碑一直呈兩級分化,看得懂這部電影的,都在誇獎寧浩的勇敢與超前;看不懂這部電影的,只是一味在詆毀寧浩導演的各種不是。到底是導演的實力遜色還是觀眾的要求過高?《瘋狂的外星人》到底是好片還是爛片?目前,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一筆抹煞。
  • 2天破7億,這個外星人為何如此瘋狂?——《瘋狂的外星人》
    ,都將不復存在我不是藥神由寧浩出版擁有如此豐富的成功經驗,寧浩再次「瘋狂」出手,必然不同瘋狂外星人不僅延續了片名的結構,而且角色設定和價值觀也與前作相同黃委託飾演的耿浩,與賽車瘋狂一樣,被設定為陷入困境的小人物這些煙火氣十足的角色,簡直成了寧浩歐的御用主角他們是人類社會的最底層,沒有錢,沒有權力,也沒有像樣的房子
  • 卜衛:人權的話語建構與跨文化傳播
    筆者曾參與了90年代由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組織的《兒童權利公約》的媒體培訓活動,當時我們面臨著一個極大的質疑是:「打孩子是一種教育過程,這是中國國情,你們不要用美國的標準來要求我們……」我們知道,美國是極少數沒有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的國家之一,而中國政府恰恰參加了《兒童權利公約》的起草工作。對外傳播人權,我們則面臨著冷戰思維模式、以及對中國發展存有刻板印象的挑戰。
  • 吳亦凡自黑「十萬伏特」aka中國發電站,三年前的「加拿大電鰻...
    ,甚至令人匪夷所思,這也導致最終出來效果也並不能使人信服。 吳亦凡的公演排名最後,電音成了他當時的最大笑柄,甚至網友們還稱他為「電鰻」。 《中國有嘻哈》結束後雖然發生了一些「插曲」,但總得來說它依舊成功帶動起了國內對說唱文化的熱情,這一年也被稱為了「嘻哈元年」。
  •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時間:2018-08-11 15: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 明天就去買字典,努力做個有文化的流氓 微信搞笑自黑的說說大全?生活中多點逗比有趣的朋友,快樂和歡笑都會多一些。
  • 全媒派 | 中國故事出海:18個案例解析中國跨文化傳播創新|與非洲...
    數字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和制度化建構重構了人類社會實踐的方式,這些社會實踐成為催生複雜多變的跨文化傳播模式及理論創新的內生動力。當下,我國媒體在傳播觀念、傳播技巧、話語體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後性與劣勢,從國家傳播的角度看,需要從國際話語建構的角度探尋講述中國故事的新思路,即用他者聽得懂的方式講述他者想知道的中國故事。
  •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淺析《生活大爆炸》和《愛情公寓》
    近年來,美劇在中國的傳播非常流行,大量的美劇進入了中國市場,受到中國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們的追捧和喜愛。比如《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老友記》、《老爸老媽的浪漫史》等一系列情節緊湊、畫面生動的題材在中國都有著相當大的受眾群體。以下就以《生活大爆炸》為例,淺析其跨文化傳播成功的原因和跨文化傳播策略。
  • 美國「黑五」,人們為搶電視大打出手、撞壞店門……
    作為參考,2019年,中國天貓雙十一狂歡節當日交易額截止24:00交易額為2684億元,相較去年的2135億元增幅超過25%,再創歷史新高。美國版「雙11」「黑色星期五」是包括美國在內西方傳統商家的大促節日。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後一天即「黑色星期五」。今年的「黑五」時間是11月29日。
  • 人類歷史上五個瘋狂的計劃,無一不令人膽寒,你都知道嗎?
    把猶太人趕盡殺絕想當年,出了名的水晶之夜讓所有人記憶深刻,把可憐的猶太人趕到其他國家。為啥叫水晶之夜呢,因為這一晚打砸掉的玻璃在月亮的襯託下有如水晶一樣,這是很嘲諷的意思。之後的就只有噩夢了,開始屠殺猶太人,趕盡殺絕,真的是太慘了。
  • 中國氣象局火了!這些官V不僅賣萌耍賤還自黑,簡直有毒!
    …… 中國女排奧運會勇奪金牌,不出意外各大品牌紛紛借勢,它的借勢是這樣的"中國女排,世界第一!"簡直是把自黑當做了一日三餐啊! 不信?且看前幾日百度公關推出的自黑視頻↓↓↓這自黑梅小花打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