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非瘟後存活的豬並不會長期帶毒!

2020-12-06 搜豬網

本文整理了來自德國因塞爾裡姆斯弗裡德裡希-洛弗勒研究所的一份針對豬ASFV帶毒狀態的研究報告,實驗用了36頭豬,歷時165天,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結果:陰性哨兵豬與實驗感染豬在感染後99天混欄沒有轉陽,實驗感染存活的豬組織中也沒有分離到病毒,表明存活下來的感染豬並不會長期帶毒,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載量逐漸降低,並最後完全清除病毒。這一結果也與之前的幾項研究結果一致。

 

總體來說,沒有看到任何感染中等毒力的ASFV後仍然存活的豬存在帶毒狀態。血液中病毒基因組的長期可檢測性不僅是一個風險,也是一個診斷的機會。在至少90天內,PCR將能夠在受感染的豬身上檢測出病毒。

 

作者:A. Petrov | J. H. Forth | L. Zani | M. Beer | S. Blome

作者均是來自德國因塞爾裡姆斯弗裡德裡希-洛弗勒研究所診斷病毒學研究室和傳染病研究室的研究人員

編譯:豬譯館蔚飛

 

這項研究採用實驗使用被認為是I型的中等毒力的ASFV分離株(荷蘭86株)作為模型病毒,用36頭豬,30頭豬為實驗感染豬(C豬),6頭豬為陰性哨兵豬(S豬)。本實驗在C豬感染後的第164/165天結束。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結果:實驗感染豬在感染後99天後,陰性哨兵豬與其混欄沒有轉陽,實驗感染存活的豬組織中也沒有分離到病毒,表明存活下來的感染豬並不會長期帶毒,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載量逐漸降低,並最後完全清除病毒。研究要點摘錄如下:

 

一、30頭5~6月齡健康雜交家豬,用2ml含有2×104 HAU的荷蘭86株ASFV的細胞培養上清液用滴鼻的方式進行感染。在感染後的32天內,有10頭豬因ASFV死亡,1頭因中樞神經紊亂進行安樂死(28天時),有19頭存活。

 

二、存活的19頭豬中,9頭在感染91天內,ASFV特異性qPCR呈陰性,其餘10頭在91天後, ASFV特異性qPCR才呈陰性。

 

三、所有接種的豬都出現了包括發燒在內的臨床症狀。大多數的豬,在接種後4-6天就首次出現臨床評分和體溫升高,最晚的是接種後24天。急性期平均每頭豬持續8-10天(4-19天不等),臨床評分最大值為7-14分。

 

四、在試驗過程中,在所有30感染豬的血液樣本中均發現了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和活病毒。首批陽性結果在3-21天檢測到。從第3天開始,qPCR陽性豬的數量穩步增加,直到29天時所有豬都出現陽性結果。

 

五、在10和14天時檢測到最高的基因組載量,最大Cq值為18-19。在第29天,Cq值下降了6,在接種ASFV第42 天時,6頭豬首次出現qPCR陰性結果,48天達到7頭,63天達到10頭。91 天后,52%的C豬qPCR結果仍為陽性,且基因組載量下降(cq28 - 30)。

 

六、血吸附試驗在血清中首次檢測到ASFV與全血的qPCR結果一致。隨後,血吸附試驗陽性樣本量迅速下降,直到從第63天開始所有存活的豬呈陰性。從血液中清除需要>90天(儘管從第63天開始就檢測不到活病毒了),因此,我們可以說病毒存留時間很長。鑑於ASFV被認為是安全地被包裹在紅細胞膜中(Bastos et al., 2003; Gallardo et al., 2009),這些結果可能與豬紅細胞的最大壽命是約65~85天有關(Liebich, 2003)。

 

七、在每隻實驗感染的豬的各種拭子樣本中(包括:糞拭子、口咽淺表拭子、口咽拭子),均觀察到了不同程度的散毒情況。口咽樣本的陽性結果更多,基因組載量更高(最大Cq值28),並且在接種後第63天都還能監測到陽性結果。到91天後所有樣本沒有檢測到陽性,可以猜測,91天後,才沒有散毒。

 

八、試驗期間,3頭C豬和1頭S豬因為非相關的原因被安樂死(接種28天時有1頭C豬,接種86天時有1頭C豬,128天時有1頭C豬,135天時有1頭S豬)。

 

九、在感染後的第99天,將存活的19頭C豬重新混群,並將6頭健康的S豬混入其中(每組2頭),這6頭S豬在暴露於C豬前也沒有ASFV和相關抗體。在暴露開始後的28天內,用血吸附試驗和常規PCR 對這些豬進行四次臨床評估和採樣,分別為感染後的第105、112、119和126 天。隨後,實驗措施集中在臨床觀察和必要時的病理形態學研究。直到試驗結束時,即人工感染後第164天,所有健康的s豬和所有存活的C豬,均未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其中包括1頭S豬的11個胎兒脾臟樣本。

 

十、也就是說,在感染第99天後,倖存的豬能完全控制和消滅病毒,不會再散毒。

 

十一、但是如果有蜱蟲出現的話,情況就有可能不同,這個試驗討論的不是通過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感染易感動物,所以,如果要想成功復養,還必須消滅蜱蟲。

 

十二、在風險評估方面,必須考慮到最壞的情況。如果野豬死於其他原因,那麼屍體就可能成為易感動物的一個感染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考慮經口感染而不是非腸道途徑。

 

十三、由於試驗中最晚出現臨床症狀的豬是在感染後24天,所以最穩妥的做法可能是在觀察到臨床症狀後的第115天,即4個月後,才考慮復養計劃,可能更為穩妥。


相關焦點

  • 感染非瘟後的康復豬能留嗎?復養理論上能夠成功!
    感染非瘟後的康復豬長期帶毒嗎?會不感染其他豬?2018年08月至今,我們對非洲豬瘟的認識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據了解,非洲豬瘟病毒致病力有所不同,高致病性、中等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三類的死亡率有差異。有數據表明:高致病性毒株能造成嚴重的急性病症,並在感染後4-15天達到90-100%的死亡率;中等毒性的毒株死亡率在30-70%;低致病性毒株的死亡率在10-30%。所以「非洲豬瘟病毒並不是100%的致死率」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
  • 感染非瘟後活下來的豬長期帶毒?會感染其他豬嗎?留還是殺?
    高致病性毒株能造成嚴重的急性病症,並在感染後4-15天達到90-100%的死亡率;中等毒性的毒株死亡率在30-70%;低致病性毒株的死亡率在10-30%。中低等級感染後存活下來的豬只是否長期帶豬並向外界排毒,這是長期爭論的焦點。德國弗裡德裡希·勒夫勒研究院診斷病毒所的研究人員給出了自己的實驗結論。
  • 豬感染非瘟後,一定不要打退燒針,切忌!
    如果豬感染了非洲豬瘟,發燒打了退燒針後豬還會吃食嗎? 如果豬感染了非洲豬瘟,發燒打了退燒針後豬大多數情況是會退燒和採食少量飼料的,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是病毒得到控制,也不是疾病在好轉,而是機體被強制退燒,反而加快了病豬的死亡速度。所以,建議養豬人在感染後儘量不要去打退燒針。
  • 非洲豬瘟耐過的母豬會不會終身帶毒,可以留種嗎?
    背景:非瘟影響下,母豬存欄下降,尤其是二元母豬,全國緊缺,很多豬場使用三元母豬留種。那麼問題來了,對於發生過非瘟的豬場,有些豬只發病耐過沒有死亡,可以留種嗎?這樣的小母豬會不會終身帶毒,影響後期的生產,導致所產仔豬不健康呢?
  • 得了非瘟的豬會康復嗎?康復後會把病毒傳給健康豬嗎?答案來了
    有一部分豬能夠在感染後康復,或者天然耐過,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天然耐受 也就是說豬只根本就沒有發生感染,舉個例子,就像非典一樣,人和人之間感染率是不同的,抵抗力低、體質弱的人,感染率較高。同樣接觸病毒的豬只,由於個體非特異性抵抗力不同,有些豬在病毒進入體內後,並沒有出現感染。
  • 非瘟病毒在各種環境的存活時間隨環境變化,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年
    雖然非瘟病毒只對豬起作用,但是根據樊福好博士、仇吉華研究員等業內專家介紹,非瘟病毒可以短暫性的依附在自然界的各種物質中,而這個依附存在時間的長短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經常出入養豬場的人、物、料、車都可能會成為非瘟病毒的載體,我們強調,進、出豬需要科學合理規劃路線,應當儘量避免經過疫區或屠宰市場等高風險地區,一旦被殘存的非瘟病毒感染,慘重的損失會告訴養殖戶什麼叫刻骨銘心。
  • 非瘟抗性豬與感染家豬混養後無症狀,成功復養肥豬及種豬2700頭?
    近日,《中國獸醫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國藍思白2號豬抗非洲豬瘟特性鑑定》的研究論文,文章表明藍思白2號豬(LS-2)對人工感染的非洲豬瘟病毒具有明顯抗性!上周這篇文章在養豬界瘋狂刷屏,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豬友開始在後臺詢問「在哪裡可以買到這個大白豬種?「、」是真的嘛?有用嗎?
  • 非瘟下,提高豬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閾值?
    非洲豬瘟病毒經口鼻接觸傳播,感染依賴於感染劑量和接觸頻率,提高豬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閾值?動物傳染病發生需要一定條件,一般來說,傳染病這塊是個平衡關係,像蹺蹺板,一邊是健康狀況,另一頭是病毒。非洲豬瘟病毒也不例外,非洲豬瘟病毒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毒力,毒越強,傳染率就越高。二是病毒的量,量越多,豬群發病也就越快,這裡就涉及到豬群抵抗力。如果抵抗力強,相對來說不易患病。臨床上有現象,豬群裡不含有藍耳病等其他疾病,控制得的都比較的話,豬場暴發非瘟概率相對會小一些,不幸受災後的損失也會小一些。豬群的抵抗力相對強一些,當然我一直說是相對而言。
  • 發生非瘟的豬場還能繼續養豬嗎?復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非洲豬瘟進入我國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與前兩年相比,現在豬場發生非瘟的概率大降低,環境中病毒載量也相應減少。豬場得過非洲豬瘟,附近完全可以養豬,只要做好生物安全就可以。在工作期間,就曾幫助很多豬場復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成功復產兩次,第一次復產後半年沒有任何問題,後來當地出現二次疫情爆發,感染後清場,後期又復產成本。
  • 豬場非瘟後復產反覆失敗?歸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不良表現!
    02 非瘟的防控思維一直處於靜態防控模式 有很多豬場感染非瘟後,因防控不力,導致豬場爆發非瘟,損失慘重,豬場很快進入清場、空場期。在一系列的欄舍、場房、倉庫、環境及設備設施的徹底清理、清洗和消毒後,通過實驗室環境樣檢測合格,復產達標了,在重新引進非瘟陰性豬群飼養一段時間後,結果還是被非瘟了,導致復產失敗。
  • 扛過非瘟的豬有抵抗力嗎?
    問題5:請問黃老師,非瘟病毒在豬體外的生存時間是多久?譬如小養殖場的玉米,隔離多久或者分批引進是不是更好?小規模豬場沒有像大公司那樣的設備和經濟支持,譬如料塔和烘乾設備,該如何做呢? 答:放置一定時間後再使用玉米,這個思路是正確的。據我了解,非洲豬瘟病毒在脫離豬及其他有機載體的情況下,在環境中存活時間不超過21天。
  • 豬感染後潛伏期多久?
    非洲豬瘟面前人人平等,不會對誰網開一面,防非,態度決定高度,行動決定未來,細節決定成敗,我們提醒各位養戶一定要密切關注細節問題:人車物是否確保消毒到位、是否提升豬本身抗病能力、豬精是否確保安全、對於豬群的狀態是否有每天觀察記錄?
  • 豬場帶毒(非洲豬瘟病毒)生產是否可行?
    今天在群裡,有養豬朋友在討論豬場是否可以帶毒(非洲豬瘟病毒)生產,其實這個是很多養豬朋友都關心的話題,下面我們聽聽一些權威專家都怎麼說的。其中一個養豬朋友就提出:「非瘟帶毒生產」論,有些養戶想非瘟後續能否像藍耳一樣和豬和平共存,他自己心裡強烈不推薦,希望老師們幫忙分析解答!群裡有的專家說若干年後可以,但是這個若干年又是多少年呢?五年亦或十年?
  • 首個非瘟抗性豬或將成為非瘟剋星?育種專家卻有這些疑慮……
    那麼,是否有可能通過抗病豬的擴繁和推廣徹底消除 ASF?抗性豬不懼非瘟,引發行業熱議,質疑者期待更多研究結果《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李峙賢在沒有疫苗的日子裡,該如何防控非瘟?如果豬群對於非瘟病毒擁有抵抗力,這恐怕是養豬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 非瘟時期,豬場拔牙,拔的是什麼?
    首先,大家應該相信非瘟是可防可控的,這也是行業內專家一致的觀點,但是,非瘟是有腿的病毒,它可不是老老實實在原地待著的,如果條件允許,它可以隨波逐流,不斷地攻城略地,所以,現階段非瘟疫情仍有零星散發,值得注意的是:不是非瘟病毒減弱了,而是生豬整體存貨少了,豬群密度低了,讓外人看上去疫情形勢基本穩定,但是處於行業內的朋友知道,這只是所謂的掩眼法,各地區的生豬存欄、豬價就是各種問題的體現
  • 非瘟疫苗研發麵臨三大難題,當前除了生物安全防控別無他法
    該公司銷售執行總經理陸偉告訴記者,目前從專家們對非瘟疫苗研究的研點來看,難以攻克有三點,一是目前研究不出來有效的滅活疫苗;二是在沒有滅活疫苗的情況下,儘管研究出來的減毒活疫苗已在臨床上表現出相對有效,但存在散毒和安全性不好的難題;三是由於非瘟感染的細胞沒有細胞器,致使批量生產很困難。
  • 疣豬為何能抗非瘟?科學家發現6種微生物對非瘟有效
    從本文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一些益生菌、發酵方式等對抗非瘟是確實有一定效果的。西班牙的一項研究表明,糞便微生物群移植有助於對非洲豬瘟病毒(ASFv)提供部分保護。本文證明,疣豬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對斷奶仔豬無害,還可以改變其腸道微生物群,另外,也能對減毒的ASFv株提供部分保護。文章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在非洲疣豬體內只以亞臨床的方式傳播,鑑於該病毒在歐洲造成家豬和野豬100%的死亡率,這一事實又是如何解釋的,引起科學家的好奇。疣豬糞便微生物群可能有助於提供保護,防止ASF病毒。
  • 非瘟後死剩下的肥豬留作種用,非洲豬瘟是否可以在中國實現淨化?
    有些豬場發生非瘟後,就全面停止其他各種疫苗的接種,您認為這樣對嗎?但是,一陣子以後發現,原來穩定的藍耳病、圓環病毒又開始活躍起來,我們應該怎麼辦?(崔陽)在豬場發生非洲豬瘟時,應該暫停各種疫苗接種和其他的查情、配種、轉群等工作,以防加快非洲豬瘟病毒在場內傳播。
  • 非瘟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ASFV 傳播途徑分為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主要由感染豬通過口、鼻接觸而傳播;間接接觸傳播是由被病毒汙染的泔水、工具、設備、物資、飼料、環境等傳播,還可經由軟蜱、蚊、蠅等叮咬感染豬後攜帶病毒傳播。
  • 62個國家感染非瘟,只有13個根除,如何做到非洲豬瘟不再發生?
    非瘟從2018年8月3日在我國首次發現,到現在已經有了22個月的時間,從最早感染到全國各省上報首例,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傳播之快令人咋舌,但是國內恢復速度較其他國家也比較快,1年半的時間,大部分地區非瘟防控壓力降低,目前國內復產、擴繁的豬場較多,集團化豬場在全國批地、建場,中小規模散養戶也都在不斷引種,相比於去年和前年的養豬景象,現在已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