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破碎帶內部結構地震識別

2021-01-17 TechOil

或添加管理員微信進群:mysega2012


研究背景:研究斷層破碎帶內部結構、識別斷層核部及誘導裂縫帶的分布特徵,可以幫助評估斷層破碎帶地下流體的流動效果。1、斷層核部與誘導裂縫帶均對原狀地層的地震波形產生影響,利用小道間距地震資料識別內部結構效果更好;斷層核部在地震頻帶範圍內有響應;誘導裂縫帶的波形在低頻情況下易被斷層核部影響,在高頻情況下解析度變高、幹涉效應減弱,據此可以分辨誘導裂縫帶。2、斷層核部振幅弱,在地震頻帶範圍內相干性較差;誘導裂縫帶振幅較弱、高頻相干性較差;原狀地層帶相干性好、振幅較強。3、利用低頻與高頻相干的差異區和瞬時振幅屬性值可區分斷層核部與誘導裂縫帶;利用曲率和高頻相干屬性可識別斷層破碎帶範圍。2、研究區正演模擬結果與無斷層破碎帶的模型正演結果、實際地震資料進行對比(圖2);3、選取不同的主頻、道間距參數進行正演模擬,進一步研究斷層破碎帶的地震響應特徵(圖3);5、利用分頻相干屬性、曲率屬性及瞬時振幅屬性對斷層破碎帶內部結構進行識別(圖5、圖6、圖7、圖8);

圖1 基於地質模式約束的斷層破碎帶內部結構識別流程

與實際地震資料(圖3c)對比表明,在上、下盤地層穩定波形之間有兩個道間距範圍的波形較雜亂(圖3c中藍線所示範圍),這與具有破碎帶斷層模型的正演結果(圖3b右藍線所示範圍)相似,即研究區目標斷層具有斷層破碎帶(圖2)。

道間距越減小,斷層破碎帶的細節越清晰。隨著頻率的增高,斷層破碎帶的細節越來越清晰。在不同頻率地震剖面上斷層地震響應特徵不同(圖3)。

正演模擬地震剖面,斷層破碎帶上、下盤的第一個穩定的波形為斷層破碎帶的邊界(A、B點),即以上、下盤穩定波形的點作為斷層破碎帶的邊界,其內部層位採用插值連接(AB連線)(圖4)。

隨著頻率的升高,斷層破碎帶附近的相干性減弱,由一條線逐漸變為具有一定寬度的面。根據地質模式,低頻相干屬性主要反映斷層核部,而高頻相干屬性可用於識別斷層破碎帶的分布範圍(圖5)。

黃色條帶為低、中頻相干屬性融合,主要反映大尺度斷層;品紅色為低、高頻相干融合,主要反映較大斷距斷層或斷距較小的斷層或裂縫;青色部分為中、高頻相干融合,主要反映斷距較小的斷層或裂縫。青色區域和呈面狀(非條帶狀)分布的品紅色區域主要為誘導裂縫帶,而呈條帶狀分布的黃色和紅色區域主要為斷層核部。斷層核部由於散射作用導致振幅能量減弱。振幅能量較弱的條帶狀區域為斷層核部所在位置,圖6a~圖6c紅色圓圈處具有較高的曲率值和較低的相干值,瞬時振幅屬性也存在變化,推測為誘導裂縫帶發育的區域。黑色圓圈處與此相反,推測為誘導裂縫帶範圍較小或者不發育(圖6)。

斷層破碎帶的 寬度隨 著頻率的增高而增 大。由20、30、50HZ的相干屬性RGB融合及瞬時振幅、曲率屬性識別斷層破碎帶範圍及內部結構(圖7)。

紅色及線條狀的黃色區域為低中頻相干反映的斷層核部區域,青色及成面狀分布的黃色區域為中、高頻反映的誘導裂縫帶區域,白色區域代表原狀地層帶的範圍。瞬時振幅屬性中斷層核部主要為由於散射作用導致的低振幅區域。誘導裂縫帶為圍繞斷層核部相對低振幅的綠色面狀區域。原狀地層帶即為外側藍色高振幅區域。瞬時振幅平面屬性與分頻相干RGB融合平面屬性對內部結構的解釋結果基本吻合,略為不同的地方可互為補充。曲率平面屬性中高曲率值區域為斷層破碎帶發育的區域(呈面狀,非條帶狀),與低曲率值的原狀地層之間有較為明顯的界面。而黑色圓圈中的黃色條帶狀為中低頻相干融合;圖8b中也為條帶狀弱振幅,圖8c中曲率值也相對較小,推測該區域為誘導裂縫帶區域較窄或不發育區(圖8)。

瞬時振幅屬性中斷層核部主要為由於散射作用導致的低振幅區域,即圖9b中紅色區域,整體呈一個道間距寬度的線條狀分布。誘導裂縫帶為圍繞斷層核部相對低振幅的綠色面狀區域。原狀地層帶即為外側藍色高振幅區域。瞬時振幅平面屬性與分頻相干RGB融合平面屬性對內部結構的解釋結果基本吻合,略為不同的地方可互為補充。曲率平面屬性(圖9c)中高曲率值區域為斷層破碎帶發育的區域(呈面狀,非條帶狀),與低曲率值的原狀地層之間有較為明顯的界面。圖9a~圖9c紅色圓圈中推測為誘導裂縫帶發育的位置。而黑色圓圈中的黃色條帶狀為中低頻相干融合(圖9a);圖9b中也為條帶狀弱振幅,圖9c中曲率值也相對較小,推測該區域為誘導裂縫帶區域較窄或不發育區。

圖10 樊162井區斷層破碎帶內部結構識別結果 

通過本文方法識別了樊162井區斷層破碎帶內部結構(圖10)。紅色區為斷層核部,成細條帶狀延伸,振幅能量弱,在地震頻帶範圍內相干性較差,為一個道間距。


黃色區為誘導裂縫帶,主要圍繞斷層核部分布,由於存在大量裂縫造成波形變化,振幅能量較弱,在高頻時相干性較差,其寬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寬度為2~3個道間距,在地震解析度尺度內可解釋為誘導裂縫帶區域。


紫色虛線區為斷層破碎帶的邊界位置。斷層破碎帶與原狀地層帶之間在巖心上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在地震資料上受制於解析度與道間距的影響,會有較明顯的界線,在斷層解釋時可以以波形第一個變化的點作為該界線。


白色區為原狀地層帶區域,由於只發育少量裂縫或者不發育裂縫,能量的大小主要與地層波阻抗差有關,相干性較好。


文獻來源:杜凱,林承焰,馬存飛,任麗華,梁書義,張宗軒.地質模式約束的斷層破碎帶內部結構地震識別——以東營凹陷樊162井區為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0,55(03):651-660+473.TechOil:介紹石油勘探與開發相關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實例。


相關焦點

  • 加固斷層破碎帶地基最常用的方法是( )。
    加固斷層破碎帶地基最常用的方法是( )。   加固斷層破碎帶地基最常用的方法是( )。
  • 加州地震警告!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是否有大地震的危險?
    加州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是美國地震活動的溫床,但這條斷層線是否有發生大地震的危險?聖安德烈亞斯斷裂帶是一個長達800英裡的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的構造邊界,這兩個板塊是地殼的大碎片。斷層線向地球延伸約10英裡,是沿著加利福尼亞海岸由破碎巖石組成的複雜系統。
  • Science: 三維斷層結構控制震群的動態發展
    考慮到大地震和小地震的發生頻度不同,理解斷層帶地震的發生發展過程可以通過對破壞性大地震的時空破裂過程研究,以及中小地震序列的時空演化過程開展高解析度探測等途徑加以實現。通常認為,斷層的結構會控制地震破裂的起始、傳播和停止,且斷層形態在地下淺部比深部更複雜。但科學家對地下斷層結構的探究比較困難,雖可通過鑽井等方式直接觀測斷層的物性特徵,但空間採樣非常有限。
  • 阿爾金山隧道斷層破碎帶軟巖段採用機械臂帶刀開挖工藝
    每日甘肅網訊近日,敦當試驗段Ⅱ標阿爾金山隧道應用機械臂帶刀開挖工藝,在隧道斷層破碎帶軟巖段掘進施工中有效的控制軟巖破碎帶段的超欠挖,確保了隧道安全施工。目前,阿爾金山隧道進、出口相繼掘進進入2060米F5、F7區域斷裂破碎軟巖段,掌子面大部分巖石原巖結構已破壞,圍巖極其破碎,雲母含量極高,巖性軟弱,手掰易碎,採用常規開挖方法,爆破後超挖較大、易掉塊、坍塌,初期支護變形大。項目部針對斷層破碎帶軟巖段超、欠挖控制,積極探索,不斷總結開挖經驗,對挖機小臂前端進行改裝,採用機械臂帶刀開挖法。
  •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認為北海道地震與斷層帶無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鑑於日本北海道發生最大震度為7(日本標準)的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9月6日召開臨時會議。據日本共同社9月7日報導,委員長平田直(東京大學教授)在會後的記者會上稱,此次地震並非發生在震源附近南北走向的活斷層「石狩低地東緣斷層帶」上,認為兩者無關。
  • 鮮水河斷裂帶基礎地質調查新進展:發現破解地震機制的主滑動帶
    鮮水河斷裂帶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是中國大陸內部地震活動性最強的左行走滑活動斷裂帶,自1725年以來已發生8次7級以上破壞性強震,並且未來發生強震的概率較高,該斷層已引起國內外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的高度關注。斷裂主滑動帶(Principal Slip Zone,簡稱PSZ)是地震作用的直接產物,保留有地震時形成的新鮮物質。
  • 接近可能與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
    恢復窄屏  接近可能與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 索  引  號 016024445/2014-000109
  • 構造行跡:節理、斷層、褶皺識別大全
    在斷層帶上往往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育為溝谷,有時出現泉或湖泊。斷層組成要素識別方法地層、巖脈、礦脈等地質體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巖層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彎曲,其凸出的方向大體指示了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由斷層兩盤巖石碎塊構成的斷層角礫巖、斷層運動碾磨成粉末狀斷層泥等的出現表明該處存在斷層。此外還可根據地貌特徵(如錯斷山脊、斷層陡崖、水系突然改向)來識別斷層的存在。
  • 地震科普|活斷層探測
    長期的地震科學研究表明,巨大的城市地震災害主要是由位於城市之下的活斷層突然快速錯動所導致的直下型地震引起的。活斷層不但決定著多數破壞性地震的發生位置,而且對強地震地面運動具有複雜的影響。發震活斷層沿線建築物的破壞和地面災害更大。
  • 斷層角礫巖與沉積底礫巖的區別及其識別標誌
    層間礫巖:因位於連續沉積的地層內部而得名,其上下無沉積間斷,膠結物與礫石巖性常常相同。通常是當地巖石邊衝刷、邊沉積形成的。也可以在成巖階段,由於膠體脫水,體積收縮,巖石碎裂成角礫,再被膠結,則可產生成巖角礫巖(礫巖)。在動蕩不安的沉積環境或同生斷層中,可形成同生角礫巖,角礫與膠結物的成分相同。
  • 日本地震調查委:與斷層帶無關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6日,日本北海道發生芮氏6.7級地震,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於6日召開臨時會議,員長、東京大學教授平田直稱,此次地震並非發生在震源附近南北走向的活斷層
  • 陳運泰:汶川地震的成因斷層、破裂過程及成災機理
    除此之外,在太洋的中脊也會發生很多地震,它是另外一條地震帶,叫大洋中脊地震帶,有6萬公裡長,雖然它發生的規模遠不如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那麼大,但它顯然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地震帶。  看全球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分布,中源和深源地震主要分布在環太平洋的地震帶、歐亞地震帶上。為什麼全球的地震會呈這樣形式分布呢?在這裡我要簡單的給大家介紹板塊學說理論,先從地球的內部結構說起。
  • 加州南部斷層支離破碎,科學家擔憂:美國隨時可能爆發8.0級地震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貫穿美國西部的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是世界上最大、最危險的斷裂帶之一,其活動關係著整個北美西海岸數千萬人口的安危。日前,美國南加州地震中心公開稱:經歷過7月初的幾次大震,聖安地列斯斷層已經搖搖欲墜,儘管表層看起來完整,但其實內部早已斷裂破碎,隨時可能爆發更大規模的地震。「它現在安靜得令人害怕……」要知道,自1857年以來,聖安地列斯斷層系統的南部從來沒有出現重大的地質活動,積蓄的能量也沒有窗口進行釋放。
  • 銀川地震活動斷層避讓帶將「變身」綠色公園帶
    新華社銀川10月23日電(記者 任瑋)記者從銀川市22日召開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銀川市將在未來5年至10年逐步把全市11個地塊、約1380畝的地震活動斷層避讓帶土地全部建設成為綠色公園帶,為構築銀川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奠定基礎。
  • 褶皺、斷層分類與判別標誌
    2 斷層2.1斷層的定義與結構要素斷層:斷層是巖層或巖體順破裂面而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面:斷層的斷裂滑動面,簡稱斷層面。c) 斷層破碎帶和構造巖,斷層破碎帶是指斷層兩盤相對運動,互相擠壓、拉張,使附近的巖石破裂,形成與斷層面大致平行的破碎帶;斷層構造巖是斷層帶上的巖石在斷層作用中被搓碎、研磨、甚至重結晶、再定向又固結的巖石。d) 地層的重複和缺失,一套順序排列的地層,由於走向斷層的影響常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造成兩盤地層的缺失和重複。
  • 川藏鐵路全斷面掘進機穿越斷層破碎帶隧道施工研究-以折多山為例
    川藏鐵路全斷面掘進機穿越斷層破碎帶隧道施工研究劉 卓(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 設備物資部,天津 300222)摘要: 通過大斷層破碎帶是全斷面掘進機(TBM)施工的難點.基於引漢濟渭工程秦嶺隧洞嶺北TBM穿越斷層破碎帶的施工工藝和研究成果,提出了TBM穿越斷層破碎帶的施工工法
  • 1500公裡斷層帶偏移!科學家:可能發生8級以上地震
    在地球上,地震的發生確實很多,幾乎都是斷層之間的問題造成的,在斷層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跡象之前,這些地區仍然不會有太強的變動,但是只要斷層的俯衝帶一旦形成,地震的就很可能在短時間形成規模,並且爆發強烈的地震。
  • 怎樣識別斷層?
    從網上也能查得到,很多解釋說蓋房子不能建在地質斷層上,特別是地殼運動的高發地帶,因為在這些地方建房子,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對一個家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一家三代可能從些就不在這世上了。可是,在這裡還有個問題,那就是對於農村普通老百姓來說,如何能識別哪些地方是地質斷層帶呢?小編查閱讀了一些資料,科學的解釋是這樣的:「斷層是指地殼受力發生斷裂,沿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地質構造」。
  • 這條海底地鐵隧道穿越了9條斷層破碎帶,總長5.4公裡!
    青島據《山東發布》報導:山東青島正在修建的這條地鐵,需要穿越了膠州灣,採用海底隧道的方式過海,海底隧道長度達到5.4公裡,其中,穿越9條斷層破碎帶,破碎帶長度達到1.5公裡,為國內施工難度最大,且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
  • 分析:智利位於板塊交界處地質斷層上 地震頻發
    人民網4月2日訊 據專家分析,智利位於南美地質斷層上,被一座山脈擋在南美以西,其實這是明顯的地質斷層的特徵,地質的斷層也有大有小。當巖石承受不了這些力時就產生錯動,由錯動產生的能量一經釋放,就造成地震。大地震是活動斷層貯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而產生的。  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則是地震的活躍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