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中國電商平臺先高調推廣,後宣布禁售。已被嚴重過度捕撈的藍鰭金槍魚還會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新寵嗎?
試圖打造負責任和環保新形象的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京東,最近可謂經歷了一回「打臉」。
6月9日,世界海洋日的第二天,京東CEO劉強東宣布很快將在京東發售來自澳大利亞的南方藍鰭金槍魚。100克這樣的藍鰭金槍魚肉按不同部位,預售價從300元到800元不等。而在前一天,也就是海洋日當天,京東剛剛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結為戰略合作夥伴,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可持續生活」。
藍鰭金槍魚是金槍魚屬的幾個魚種中數量最少、過度捕撈最嚴重、價格最高的。三個亞種中,太平洋藍鰭、大西洋藍鰭和南方藍鰭野外種群狀況都不好,分別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瀕危和極危。(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大西洋藍鰭種群近年正在恢復當中。)
最早在網上發現京東發售南方藍鰭金槍魚的是環保NGO綠髮會的一位志願者。很快,綠髮會等四個本土NGO就通過WWF向京東施壓,要求其把南方藍鰭從銷售平臺上拿下。
京東很快決定下架並禁售,但強調其之前在售的藍鰭金槍魚均為人工養殖,並非野生捕撈,禁售是因為京東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資深項目主任潘文婧認為,此事說明京東顯然並沒有對之前作出的「推動全球可持續供應鏈和可持續消費」的承諾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
動物保護
綠髮會負責跟進此事的黃姝雅則對京東的快速反應表示欣賞。不過她認為企業如此迅速下架,可能部分也因為之前沒有料想會有這麼大的輿論反響。
緊隨京東,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淘寶和另一食品電商巨頭一號店也下架了藍鰭金槍魚肉(儘管現在仍有少數商家在淘寶平臺銷售黑鮪魚——藍鰭金槍魚的另一個名稱)。
但沒有跡象顯示,藍鰭金槍魚的線下銷售和餐館消費有受到此事件的任何影響。電商平臺的高調禁售到底對藍鰭金槍魚的總體消費趨勢有怎樣的實際影響,還有待觀察。
誰在消費藍鰭金槍魚?
隨著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飲食文化的全球化,昂貴的進口食材在中國也日漸受到歡迎。中國消費者對藍鰭金槍魚生魚片的認知,就是隨著日本料理的流行而發展起來的。大約從2015年開始,中國大陸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紛紛有了「首次藍鰭金槍魚開魚儀式」的消息,這是新開的高端日料店為了吸引顧客,效仿日本築地市場等著名魚市的儀式而設的。
電商平臺也在試圖將高端進口食材打造成暢銷商品。2015年的11月11日,淘寶CEO馬雲支付38,888人民幣,高調拍下了一條重達68公斤的藍鰭金槍魚,一下子讓很多人認識了這種天價魚肉。
但是由於日本料理的市場份額有限,而藍旗金槍魚價格昂貴,其消費主要還是集中在沿海有海鮮食用習慣的城市和經濟較發達的內陸城市的少數人群。
到目前為止藍鰭金槍魚在中國的絕對消費量還不高。藍鰭金槍魚是大範圍洄遊的魚種,其捕撈只能在遠海,各國的捕撈配額按歷史捕撈量分配。中國此前只有在大西洋捕撈過藍鰭金槍魚,因此目前只有大西洋藍鰭的捕撈配額,南方藍鰭和太平洋藍鰭則依靠進口。2016年,中國進口南方藍鰭和大平洋藍鰭金槍魚共約158噸,加上53.9噸的大西洋藍鰭捕撈配額(可內供或出口),全年消費不超過220噸,連當年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捕撈量的1%都不到。日本則消費了全球80%的藍鰭金槍魚。
禁售,到底有沒有道理?
對於野生種群瀕臨滅絕的藍鰭金槍魚,是否應該支持其商業養殖的爭論並未因電商平臺的禁售而停止。在中國,支持消費的一派,認為只要保護到位,適度的消費並無不妥;支持保護的一派,則認為藍鰭金槍魚當前既屬瀕危狀態,應該儘量不吃,減少推廣,避免刺激消費從而削弱保護效果。
「一棍子打死不讓人吃,我覺得不現實也做不到。應該去引導消費,鼓勵養殖以及吃養殖的。同時對瀕危的種群加強監管。」美食資訊媒體「八鮮過海」創始人樊旭兵對中外對話說。他認為保護和消費不應該是非此即彼的。
京東試圖引進的就是養殖的藍鰭金槍魚。樊旭兵說,雖然當前養殖產業鏈還不能擺脫野外捕撈,但是如果逐步發展,未來可以逐步減輕對野生藍鰭金槍魚的壓力。「三文魚的養殖,就是因為過度捕撈之後為滿足消費需求而發展起來的。」
但無論如何,支持保護的一派始終認為人工養殖無法解決過度捕撈問題。目前商業化的養殖仍然需要在野外捕撈魚苗。不僅如此,藍鰭金槍魚飼料必須使用野生魚類,每長一斤就要消耗掉15斤的飼料,這也意味著,藍鰭金槍魚養殖距離真正的可持續還很遠。
下一個魚翅?
有鑑於中國擁有大量消費魚翅、海參等奢侈海產品的能力,生態保護倡導者還擔憂,中國市場的增長會加重藍鰭金槍魚的過度捕撈和受威脅狀態。
藍鰭金槍魚會不會填補魚翅衰落留下的市場空位?雖然藍鰭金槍魚並不存在於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中國的藍鰭消費量相對於日本等國也少得幾乎可以忽略,但這種擔憂也並非毫無道理。從中國海鮮進口數據可以知曉,雖然絕對消費量不高,中國南方藍鰭金槍魚的進口量近三年有所增加: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南方藍鰭進口量就從前兩年的不到1噸增加到了4.9噸。
另外,中國的消費市場和消費潛力巨大。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傳播學院一直在研究中國奢侈海鮮消費的高級研究員麥可•法賓依(Michael Fabinyi)告訴中外對話,他認為藍鰭金槍魚消費在宣傳推廣之下會持續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就他觀察,中國過去的奢侈海鮮消費量,除了魚翅近年來有所下降之外,基本都是在上升的。不過魚翅的銷量下降和中國政府禁止公務宴請以及消費者擔心買到假魚翅都有關係,不僅僅是因為環保組織做了鯊魚瀕危的宣傳。「有不少種海參已經瀕危了」他說,「但海參在中國的受眾和消費仍然很廣。」
而一旦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和消費群體,再要往下壓減就非常困難。《壽司經濟》一書的作者薩沙•埃辛伯格(Sasha Issenberg)拜訪了日本水務研究所所長Masanori Miyahara,後者告訴他: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生殖魚群(SSB)的數量接近歷史最低值,他們做出了減少幼魚捕撈量的決定並倡議民眾少吃幼魚,但很難得到本國消費者支持。在美國工作的日本壽司廚師Yoya Takahashi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到,雖然關於藍鰭金槍魚生存狀況的擔憂一直都有,但人們還是喜歡它。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華盛頓辦公室中國項目總監胡濤甚至認為:「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迅速崛起的中產階級,如果不加抑制,中國未來藍鰭金槍魚的消費量一定非常巨大,超過世界第一的日本是很可能的結果。」日本消費全球80%的藍鰭金槍魚,且下降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中國超過日本的消費量,也就意味著,人類要向大海再要近一倍的藍鰭金槍魚量。所幸,目前藍鰭在中國的售賣消費規模還很小,與日本已經形成的全民飲食文化有很大差異。法賓依認為,藍鰭在中國要擴大銷售,還需要更多的市場推廣,因此此次「京東事件」,在推廣之初就被及時叫停,對於控制消費量,是有好處的。
聲明:以上文章轉載自中外對話,實習生李進學對此文也有貢獻。潛水世界有做部分圖片編輯著呢管理。
更多相關信息,點擊以下連結了解:
【潛攝】環保攝影專題:金槍魚的全球困境
【環保】為愛拒絕——致藍鰭金槍魚
【環保】你不知道的海洋環保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