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野兔
鹿奉俊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家鄉重視封山綠化,禁放牛羊,保護野生動物,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而給野兔的棲息、繁殖和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於野兔數量增長很快,給家鄉的農業、林業造成了嚴重損失,野生野兔已成為人們深惡痛絕的一種害獸。
野兔一般每天兩進食,喜乾燥。喜歡棲息在低矮乾燥的灌木叢中,深夜或凌晨從棲息地順著山坡的小路下到灌木稀疏的山腳,它是晝伏夜出的動物,在果園、花生地、地瓜地、玉米地等莊稼地裡進食。野生野兔幾乎全身沒有脂肪,只是骨架和瘦肉,體長一般20——30公分,體重均在4~6斤。
野兔隱蔽性很強,在它不動時,其毛與周圍雜草混在一起,即使人走近一米內也不易察覺,而且野兔似乎也知道這一點,在人們不注意時突然在腳下竄出,反而把人嚇一跳。
不論是野兔或是家兔,通常是聽不到它們的叫聲,甚至認為兔子不會叫喚,但其實不然,在受到驚嚇或被捕捉時會發出尖叫聲,尤其是被捕捉時會發出類似嬰兒啼哭的聲音,膽小的會覺得害怕。
野兔一般單獨活動,沒有地洞,只有淺窩。它們依靠快速奔跑來逃避危險,其奔跑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50公裡。
野兔是獨自或成對生活的,一般都是害羞的動物,並會在春天改變其行為模式。雄兔會在白天互相追逐,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性,而雌兔則會「拳擊」雄兔,目的似乎是表示它們未有準備交配,或者測試雄兔的決心。野兔一年交配四,五次,每次產仔4—6隻,一隻野兔可在年內產兔崽子20隻左右,一般能存活4~6隻,野兔到第三年就可交配了,所以造成了今天的野兔泛濫成災。
野兔喜歡生活在有水源有樹木的混交林內,尤喜歡棲息於多刺的楊槐幼林中,生長在有小樹的荒坡等,它既能瞭望死穴,又不太影響奔逃的地帶,茂密的高山大樹即高草妨礙它的瞭望和奔跑,陡坡不利於它的活動。
野兔還在附近有水源,豆類農田、花生、地瓜及蘿蔔白菜的地裡,附近的荒坡上棲息。人們常說,「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為自身安全設有三個藏身的安全地處,以便於躲避災禍。在藏身窯裡,身在裡面,頭朝外,一旦有驚險,以便逃身。人們還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也是便於隱蔽藏身,保護自身安全。每到冬季野兔啃樹根、雜草、地瓜蔓、瓜皮等為生。
野兔的皮毛可用,但皮板脆,價值低,只要兔皮毛醃製技術過硬,家鄉老年人用來製作大風衣領子,棉帽捂耳,還可當做馬扎、板凳和普攤上的坐墊等,用處廣泛。
野兔肉質脂肪少,所以肉質較柴。家鄉一般將套住的兔子扒皮後,去掉五臟,在盆裡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宿,看到野兔肉體的紅變白,將體骨和肉剁成小塊,毛洗幾遍後,在炒鍋裡將花生油燒熟,放入少量蔥、姜、花椒,放入剁好的野兔肉,再放入鹽、醬油和水炒熟,叫幹炒野兔肉。也可把剁好的野兔肉同切好的五花豬肉在高壓鍋裡燉熟。家鄉的最佳吃法是用殺好的大公雞與野兔肉同煮,這種做法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以「清湯、肉香、可口、鮮美」,「色、香、味」俱全,口味純真,誘人食慾,是宴席上的珍貴佳餚,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喜愛,是公認的「綠色食品」,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和經濟價值。
野兔作為一種害獸,繁殖多、生長快,危害大,應去利避害,可以預料,野生野兔在餐飲等領域的開發利用具有廣闊的前景。
現野生野兔已成為保護動物中的一員受到法律保護,已被列入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亂殺濫捕野生野兔將受到處罰。
家鄉的野兔危害一方,將來會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