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鍵、疏水作用和範德瓦耳斯力

2021-02-13 生物銘師堂

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是由一系列肽鍵共價連接形成的,而維持蛋白質空間結構的穩定除共價鍵外,還需要一些非共價鍵,包括氫鍵(hydrogenbond )、疏水作用(hydrophobicinteraction )和範德瓦耳斯力(vander Waals force )等。

氫鍵  氫原子與電負性強的原子或原子團共價結合時,能再與另一個電負性強的原子(常見的有氧原子、氮原子等)相互吸引形成一種非共價鍵,即氫鍵。氫鍵的鍵能雖然不大,為13〜 30kJ/mol,但它的形成會顯著影響物質的性質,如影響物質的熔點、沸點、溶解度等。分子間的氫鍵使分子結合起來,形成鏈狀、環狀、層狀或立體的空間結構。蛋白質多肽鏈主鏈上的羧基氧與醯胺氫之間、主鏈肽基與側鏈之間、側鏈與側鏈之間等形成的氫鍵就在穩定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數蛋白質在摺疊時,會在主鏈肽基之間儘可能多地形成分子內氫鍵,而能形成氫鍵的側鏈則通常位於分子的表面,這有利於蛋白質與水的相互作用。

疏水作用  疏水作用是分子上的疏水基團或側鏈(非極性基團或側鏈)之間的一種非共價的相互作用,它們具有避開水而相互接近和聚集的趨勢。例如,在水介質中,球狀的蛋白質總是傾向於將疏水的基團藏在分子的內部,這就是疏水作用。疏水作用廣泛存在於生物體內。細胞穩態的維持,酶催化作用的發揮,溶液中生物大分子構象的變化等都與疏水作用密切相關。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疏水作用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常用的蛋白質變性劑鹽酸胍和尿素就是通過破壞氫鍵和疏水作用來使蛋白質變性的。

範德瓦耳斯力  範德瓦耳斯力曾被稱為範德華力,是存在於相鄰中性原子或分子之間的一種弱的相互作用力。它可以發生在極性分子或極性基團之間,是永久偶極間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發生在極性物質與非極性物質之間,是永久偶極和極性物質使非極性物質極化產生的誘導偶極間的相互作用;還可以發生在非極性分子或基團之間,是瞬時偶極間的相互作用。範德瓦耳斯力的鍵能很小,量級為10 kJ/mol,但由於其普遍存在並且具有加和效應,因此它是一種不可忽視的作用力,影響著物質的性質。

相關焦點

  • PNAS:通過氫鍵和疏水相互作用增強SARS-CoV-2的受體結合
    了解宿主受體ACE2和SARS-CoV-2之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結構和能量細節有助於疫情監測、診斷和中和劑的優化。圖片來源:PNAS動態軌跡分析結果顯示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中,ACE2和受體結合域的結合界面主要由疏水區和精細的氫鍵網絡組成。研究人員發現一個關鍵的突變是在SARS-CoV-2中一個SARS-CoV對應的疏水殘基突變為Lys417,這導致在疏水接觸區域中心形成了一個鹽橋,這與極性殘基突變一起導致了比SARS-CoV複合物更大的靜電互補性。
  • 傳統理論受到新研究挑戰,DNA雙螺旋的氫鍵作用力理論被質疑
    近期,瑞典查爾莫斯工業大學研究人員對DNA的一項研究表明,傳統DNA雙螺旋結構依靠氫鍵作用力結合的理論可能是錯誤的。他們認為,在親水性環境中,是DNA雙螺旋結構中的疏水基迫使DNA雙鏈結合到一起。傳統理論認為,同一平面的氮鹼基在兩條主鏈間形成鹼基對,鹼基對之間以氫鍵維繫,正是這種氫鍵作用力將兩條主鏈結合在一起形成雙螺旋結構。
  • AFM:基於動態疏水作用實現水凝膠水下粘附
    水凝膠具有高含水率、良好的柔軟性、適中的硬度和摩擦係數、與人體軟組織類似的結構等優異的特性,因此在組織工程、傷口敷料、生物醫學設備及水下軟機器人等生物醫學相關領域具有光明的應用前景。其中在水凝膠與粘附相關的應用方面,例如水凝膠與生物組織之間的粘附,也有迫切的需求。
  • 氫鍵的基本概念和表徵方法
    由紅外光譜(圖2)可知,相比於聚甲基丙烯酸(PMAAc)在1690 cm-1處的羰基伸縮振動峰,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醯胺共聚物(MM-0.2-6)的羰基伸縮峰紅移到1686 cm-1處,證實了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醯胺單元間存在強烈的氫鍵作用。共聚物超高的硬度歸因於密集的分子內和分子間的氫鍵所造成的鏈段遷移率降低。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然而,高強度水凝膠網絡中強且穩定的交聯作用極大地限制了聚合物鏈的運動能力,進而降低了其自修復能力。這使得高力學強度和高效自修復對水凝膠如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動態納米疏水相區交聯的高強度自修復水凝膠。他們將疏水的甲醯基苯甲酸(CBA)接枝到聚乙烯醇(PVA)上得到PVA-CBA的二甲基亞碸(DMSO)溶液。然後將該溶液在乙醇中進行透析,得到氫鍵交聯的有機凝膠。隨後再將有機凝膠在水中透析,誘導CBA基團的聚集以形成氫鍵交聯的疏水微相區,最終得到氫鍵和疏水作用協同交聯的PVA-CBAx水凝膠。
  • 《JACS》:多重氫鍵的定量分析
    氫鍵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分子間作用力,在化學、物理、生物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超分子、彈性體、自修復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氫鍵是生物大分子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幾何決定因素,藉助原位紅外等分析手段可以對氫鍵進行定性分析,目前已有大量相關文獻對氫鍵能量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其研究焦點主要集中在由單個供體和單個受體組成的H-bonds上,然而多重氫鍵在生物大分子結構中非常常見,如膜蛋白,目前對於多重氫鍵的定量分析缺乏系統研究。
  • 【乾貨】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疏水疏油篇
    氧化石墨層與層間之作用力因層間距增加而減弱,且氧化石墨烯表面產生之親水官能基與水分子之氫鍵作用力,與羰基去質子化後形成之電荷相斥力,使氧化石墨可均勻分散於水中,形成單層之氧化石墨烯懸浮液。至於高分子常用到的界面活性劑,其分子都是由非極性的疏水 (親油) 原子團和極性的親水基團組成﹐並且兩部分可以各自相對集中﹐形成一部分親水和一部分親油的兩親分子。
  • 冰水-溶液-炸藥中耦合氫鍵的受激協同弛豫
    雖然水的混相結構等假說日趨主導,但是系統且定量地破解水在外場作用下所顯示的反常物性仍是挑戰課題。尤其在發生聚合水(1960)和水的記憶(1988)兩大公案後,人們對水的涉足更加謹慎。本講座將分享我們對冰水、溶液和炸藥等氫鍵體系中若干基本問題的思考和點滴體會。
  • 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分類分子間作用力氫鍵概念物質之間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分子中與氫原子形成共價鍵的非金屬原子,如果吸引電子的能力很強,原子半徑又很小,則氫原子幾乎成為」裸露」的質子,帶部分正電荷.這樣的分子之間,氫核與帶部分負電荷的非金屬原子吸引,這種靜電作用就是氫鍵.
  • 氫鍵規則:帶你探索神奇的冰水世界
    自此,中心水分子的最近鄰水分子分居於正四面體頂角,並能從中提純O:H—O氫鍵單元,也能拓展出水分子的空間堆垛狀態。 氧原子雜化、水分子配位、O:H—O氫鍵單元以及水分子空間堆垛 O:H—O氫鍵單元結構上包含O:H非鍵和O—H極性共價鍵兩分段,單元內作用力包含O:H的類範德瓦耳斯弱作用、O—H共價強作用以及O-O上電子對間的庫侖排斥作用。
  • 認識氫鍵
    其鍵能是指由X-H…Y-R分解成 X-H和Y-R所需的能量,約在10—40kJ·mol-1 範圍內。氫鍵鍵長是指X-H…Y中X原子中心到Y原子中心的距離, 表一是幾種常見氫鍵的鍵能和鍵長另外C因電負性甚小,一般不形成氫鍵。所以氫鍵的強弱與X、Y的電負性和半徑大小有密切關係。     (2)傳統上認為氫鍵具有方向性和飽和性,但是,普通氫鍵一般以靜電力為主,而靜電作用沒有方向性和飽和性,因此氫鍵並不具有共價鍵那樣的方向性和飽和性。常見的氫鍵鍵角接近180。 (不都是180。),氫鍵中氫的配位數多數為2。表二為氫鍵強度的分類:
  • [學案]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和分子之間也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稱為分子間作用力。
  • 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凌、副研究員張兆軍和張東輝院士團隊,與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哲來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發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揭示了分子振動對氫鍵體系紅外光譜的作用機制
  • 浙江師大首次提出 「光鎖」策略構建雙向光開關多重氫鍵作用
    發展光開關的多重氫鍵作用模式能夠為可控超分子自組裝和構築功能超分子材料提供一種基礎工具。然而,目前已報導的多重氫鍵自組裝體系卻很少能夠通過光刺激直接調控多重氫鍵作用的結合常數,實現對氫鍵分子組裝體結構和功能進行調控,且由於多重氫鍵的結合模式多樣、結構豐富,以及作用結構匹配性強等特點,從而使得發展普遍適用於多重氫鍵作用的光開關調控模式極具挑戰。
  • 氫鍵知識點匯總
    氫鍵是一種靜電作用,是除範德華力外的另一種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大小介於化學鍵與範德華力間,不屬於化學鍵,但有鍵長、鍵能,氫鍵具有飽和性、方向性。Y—:X和Y的電負性越大,吸引電子能力越強,則氫鍵越強。如:F 電負性最大,得電子能力最強,因而F-H…F是最強的氫鍵。
  • 氫鍵及其應用匯總!
    什麼是氫鍵?        氫原子與電負性大的原子(通常為N和O)以共價鍵相結合時,電子偏向於電負性大的原子,氫原子有一定的正電性。        若氫原子與含孤對電子或負電荷的原子Y(通常為N、O、S、滷素原子X和O-等)相接近,
  • 氫鍵和共價鍵的臨界點找到了
    因此,短強氫鍵必然存在一個臨界點來區分為性質不同的鍵,但是很少有實驗方法能確定這個臨界點。近日,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Andrei Tokmakoff等研究者,利用飛秒二維紅外光譜揭示了短氫鍵[F-H-F]−離子在水中獨特的振動勢,突破了經典理論的局限,確定了氫鍵的結束和化學鍵的開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