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堡壘內部攻破:歐美如何用一紙協議,從內部徹底摧毀日本經濟?

2020-11-22 趣觀歷史

引言

「現代化的建築變成廢墟,又被人們非法佔據,這樣的光景總是讓人懷疑文明是否在崩潰。」

圍獵開始

看到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美國和歐洲開始了自己的警覺,美國和歐洲開始了自己的圍獵行動,他們一步一步地把日本引入了自己的包圍圈

對於歐美來說,日本的經濟奇蹟顯然對自身來說是一種刺激,尤其是對於歐洲來說,日本的情況和自己是如此的相似,不管是目標還是現實需要,歐洲和日本都非常相似,如今歐洲還在自己的重建之路上步履蹣跚,而日本卻是一飛沖天,歐洲覺得這是一種莫大的諷刺,這一下摧毀日本的機會到來了,歐洲異常有動力去摧毀日本

▲籤署《廣場協議》的五國代表

因為歐洲和日本在商品經濟上處於一種相互競爭的關係,歐洲製造還是日本製造成為了當時最大的競爭,所以,對於歐洲人來說,看到日本從巔峰跌落,摧毀掉日本的一切,歐洲人會非常樂意看到這個局面,歐洲人不想再看到日本的風生水起下去了。一場對於日本的圍剿開始了。

那麼是不是說廣場協議籤署之後,日本就徹底從巔峰跌落呢?日本就徹底一無所得,徹底潰敗呢?

▲日元與美元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日本不但沒有失去什麼,反而是所有日本人都是獲得了一些利益的,因為廣場協議的籤署之後,日元的瘋狂升值,讓日本的泡沫經濟進入到了那個著名的瘋狂時刻,基本所有的日本人都沉浸在了盆滿缽滿的狂熱之中,基本上所有的日本人都變成了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所有人的腰包裡都非常鼓,那麼是什麼讓這一切急轉直下,把日本推向了萬劫不復呢?

▲日本街景

那就是在這種泡沫經濟之中日本的根基正在瓦解。這其中的經濟學原理非常複雜,我們在這裡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視角來看待這場大圍獵。

萬劫不復

對於日本來說,籤署了廣場協議之後,日元非常迅速地升值,股票開始了夢幻一樣的暴漲,這就造成了土地價格也跟著翻著跟頭的上漲?每一個人都陷入到了一夜暴富的癲狂狀態,「福兮禍之所伏」,在這一片瘋狂背後,日本馬上就要迎來末日一般的經濟災難了。

▲日本秋葉原

因為非常快速的升值和股票的瘋狂暴漲撕裂了日本原有各個行業中各大堡壘的秩序,各個大公司變得體積異常龐大,每家公司的帳戶上都有一串天文數字,而那些小公司因為自己的原有資本不夠,造成了吸金能力不足。這樣一來,這些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差距就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得不接受大公司的壓榨,原本堡壘式的可以維持的上下級關係一下子被摧毀了,徹底惡化了,這種經濟上的暴漲撕裂了堡壘內部的等級關係,改變了原本固定的關係,這也是堡壘式結構的命門所在,那就是形勢的變化。

▲泡沫經濟概念圖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固化是日本原有堡壘結構的最好土壤,也是堡壘式結構最喜歡的結構,只要外部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看似固若金湯,不可摧毀的堡壘的根基就會發生動搖。這一紙廣場協議就好像是一場巨大的地震,讓所有固若金湯,根系龐大的大企業全部從地上飛了起來,小企業和大企業的距離越來越遠,原有的上下級結構徹底被摧毀了,之後的連鎖反應就是股票和土地價格歇斯底裡一樣的上漲。

▲美國總統裡根舊照

這一切造成的最直接結果,就是日本這個原來的工廠型國家,願意從事工作生產的日本人失去了原有的生活秩序,開始瘋狂地沉迷在炒樓和炒股之中。股票和土地雖然可以快速地提供資本上的膨脹和增值,但是日本沒有能夠保護這些資本膨脹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什麼,就是最重要,但是日本最缺少的軍事能力。日本如同懷揣著寶物在鬧市之中的孩童,日本的災難馬上就要來了。

亦能覆舟

我們要了解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資本究竟是什麼?用最直觀的比喻就是資本就像是水一樣,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資本並不能單純地認為是罪惡的洪水猛獸,因為資本對於企業就像是汽油對於汽車一樣,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撐,任何的企業都沒有辦法運轉起來,這是一個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所以說資本是一種客觀的,必要的存在,沒有善惡的標準。但是如果濫用資本,或者無視資本的毫無秩序的增長,讓資本成為一隻衝進瓷器店裡的公牛,那麼就會釀成一場巨大的災難

▲日本東京街頭夜景

最可怕的就是當擁有著巨大的資本之後,自己沒有和資本相匹配的保護能力的話,那就是更大的災難,顯然當時的日本恰恰就是缺少這種能力,美國和歐洲顯然早就算計到了日本的這個局限性。資本如同水流,資本本來沒有任何形狀或者方向,但是資本需要一種事件或者一個方向來運作,資本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所以這就造成了,也許在之前一天的資本可以讓整個日本一夜暴富,陷入到一種癲狂,可是後一天,一夜之間,這些資本就會如同一場巨大的洪水席捲整個日本,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局面呢?

▲夜幕下的東京塔

因為資本並不是穩定的東西,資本的不穩定最大的體現在了傾向性上,昨天資本還像是魚群一樣瘋狂地湧入了日本,在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像是坐上了雲端列車,開始瘋狂地在雲端高層轉悠,看似為日本提供了無窮的原動力,可是第二天就可以灰飛煙滅,日本什麼也得不到,導致了日本土地和股票的崩盤

日本無法阻止廣場協議的籤署,也無法阻止美國人的迅速變臉,日本的瘋狂之旅就要終結了。

參考資料:《戰後日本經濟史》《冷戰史》

相關焦點

  • 全球車企渡劫,堡壘從內部被攻破
    原標題:全球車企渡劫,堡壘從內部被攻破動蕩與不安,是矛盾爆發最合適的溫床。電影《解憂雜貨店》裡,僻靜的街道旁,一家雜貨店的牛奶箱仿佛有著不可描述的魔力,無論有什麼煩惱和困惑,只要寫進書信裡投進牛奶箱,第二天就會收到回信。於是,一些陌生人的過去和未來,在書信的往來中發生了奇妙的粘連。
  • 臉書如何用用戶數據牟利 內部文件告訴你
    【手機中國新聞】此前我們報導過英國截獲Facebook內部文件,現在事情有了後續進展。英國議會本周三公布了長達250頁的Facebook內部文件,披露了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公司最高決策層在處理用戶數據這一個問題上做出的關鍵決定。
  • 宋月紅:深入內部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原標題:深入內部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打著「學術」的幌子,在各種媒體上造謠生事。要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就要深入它的內部剖析這一思潮。
  • 智能電錶內部構造深度拆解:電錶如何智能?
    與智慧型手機等便攜終端相比,人們幾乎沒有機會了解智能儀表的內部構造。因此,為了弄清楚這些內部情況,拆解組決定購買美國的「智能電錶」產品,並進行內部分析。此次是在從事過多款產品拆解調查的Fomalhaut Technology Solutions公司的協助下進行拆解分析的。下面首先以具備有線通信功能的智能儀表為主,分析一下使用部件的廠商名稱及部材成本等。
  • 埃及金字塔內部不可思議的發現
    那麼,如何把一顆重達汽車重量的石頭拖過沙子,穿過5000英裡呢?當然不是用輪子。當古埃及掌握輪子技術的時候,金字塔已經很古老了。他們也沒有鋼鐵,只有木頭和石頭。它們被拿走,再用在清真寺和堡壘裡,剩下的東西都在內殼裡,沒有光澤,也不光滑。大金字塔實際上有八面而不是四面我們大多數人認為大金字塔是典型的四面金字塔。當然,從地面看上去是這樣的,但是跳上飛機,你的視角可能會發生變化。
  • 日本推出「妻子機器人」,內部結構逼真,唯獨不能生小孩?
    在歐美和我國大陸及香港都推出過仿真機器人,然而,最受歡迎的還是日本推出的「妻子機器人」,內部結構精巧逼真,所以都不能生孩子。這款機器人在一上市就受到了廣大男性們的喜愛,其所使用的皮膚也都與人類的皮膚非常相似,甚至還有溫度。而且內部的結構也仿照著人類的骨骼結構研製而成,還能夠智能識別人們的表情,從而與人們進行對話。
  • 東南亞是歐美各國殖民地,二戰中為何被日本迅速佔領
    但在二戰爆發以後,日本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裡。歐美各國,幾乎沒有稍顯反抗的能力。既然東南亞對歐洲國家那麼重要,而且這些國家,實力又不弱,為什麼會眼睜睜的看著東南亞,以這樣的快的速度淪落呢?日本選擇進攻東南亞,來自於當時日本面臨的狀況實在糟糕。在二戰爆發的初期,日本滿心以為自己能迅速的吞併中國。
  • 攻破「蘋果稅」堡壘的前夜與未來
    蘋果聲稱,這項計劃的實施,將會在全球經濟面臨巨大挑戰的當下,幫助小型企業與獨立開發者們「開拓創新和繁榮發展」。而在這 30% 「蘋果稅」堡壘淪陷的前夜,是 Epic 遊戲等一眾開發者的據理力爭。今年八月,因與 Epic 遊戲就《堡壘之夜》的收入抽成問題存在糾紛,蘋果從 App Store 當中下架了這款熱門遊戲,並隨後直接封禁了 Epic 遊戲的開發者帳戶——蘋果將這款熱門遊戲一腳踢出 App Store 的舉動,不僅點燃了人們的熱烈討論,更是引爆了與 Epic 間你來我往的訴訟戰爭。Epic 起義,天下開發者群起響應。
  • 日本「妻子機器人」大火,內部結構惹爭議,網友:這確定能用?
    日本「妻子機器人」大火,內部結構惹爭議,網友:這確定能用?大家都知道,時代一直在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而隨著5G通信技術的出現,未來我們會全面實現「智能化」的生活模式,而機器人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現階段,已經出現了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器人等家務型機器人,不過筆者今天要說的,則是日本的「妻子機器人」。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被「反物質」徹底摧毀的恆星
    這會導致它們在輻射壓下跌開始塌縮時徹底失控,並在超新星爆發時被徹底摧毀,把自己炸得連渣都不剩,既不會留下中子星,也不會留下黑洞。但是這樣的超新星只存在於理論上。如果這顆超新星確為其類,那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一顆被「反物質」徹底摧毀的恆星。這顆恆星身上還存在著一系列的謎。
  • 黑洞是什麼樣的天體,黑洞內部什麼樣,黑洞會消亡嗎
    曾經全球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中國上海和臺北、智利聖地牙哥、比利時布魯塞爾、丹麥靈比和日本東京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以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丹麥語和日語發布「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第一次拍到了黑洞照片。
  • 小行星差點撞上地球,俄專家提議用核武摧毀
    如果小行星真的衝撞地球,人類又該如何避免危險呢?對此,俄羅斯專家想到了好辦法。據俄羅斯衛星網近日消息稱,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物理技術學院教授、該校隕石考察工作負責人維克託·格羅霍夫斯基表示,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所以被認為具有潛在危險,是由於它們橫穿了地球軌道,目前已發現約1.5萬顆這樣的小行星。這意味著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概率在不斷加大。
  • 日本人受不了地震了,發誓要研究地球內部構造,宣稱要打穿地球!
    即便人類已經登上月球,但對地球的研究遠非不夠,這其中就包括對地幔和地核的研究,人類對地球內部的了解幾乎可以用無知來表示!不過未來幾年,人類或許在地球內部的研究上更進一步!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近期,日本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勘探隊,打算用海洋鑽井船打穿地球,直到地幔深處。日本地處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常年的地震對日本經濟的打擊尤為明顯。
  • 雅各布渡口之戰:十字軍堡壘策略破產與薩拉丁的戰略大勝
    至於處在風暴中心的鮑德溫,也期望與時間進行賽跑,用短暫而不可估量的生命換得死後美名。所以,儘管身體總是非常孱弱,握有的兵力也非常有限,還是期望與同強敵進行正面對抗。也是在1174年,薩拉丁率軍攻佔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此前的三年時間裡,他以志願軍首領的角色進入法蒂瑪王朝的埃及,卻用突然政變將自己扶上寶座。隨後又花很大力氣,清理了不服自己統治的阿拉伯與亞美尼亞武裝。
  • 日本科學家稱:月球內部現在仍然持續被加溫
    月亮別名「冰輪」、「廣寒宮」,一直給人清冷的感覺,因此有「高處不勝寒」的說法,而日本國立天文臺28日發表一份公報稱,其與中國地質大學等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對日本「月亮女神」號月球軌道器的觀測數據等進行分析後發現,月球內部由於受到地球的引力,至今仍存在一個不斷產生熱的柔軟巖層。
  • 二戰時,日本的防衛大門塞班島是如何被攻破的?
    然而,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日本的統治,這裡逐漸變成了一個戰爭政治中樞。那麼,就是這樣一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政治中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如何被盟軍攻破的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當時,在塞班島上,正在擔任駐守任務的、有日軍小煙英良所帶領的第31軍。而小煙英良又由於當時恰好出差,所以,就由第43師團長齋藤一次中將負責指揮島上所有部隊。
  • 捕捉後是否會影響黑洞內部運作?
    黑洞之所以被稱為黑洞,就是因為任何電磁波一旦陷入它的視界範圍內,就再也出不來了,因為電磁波不論能量高低,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沒有差異,而黑洞之所以黑,就是因為沒有任何射線能從它內部發射出來,因為其引力大到了逃逸速度超光速的程度。至於幹擾黑洞的內部運作?
  • 科學家是如何了解太陽內部的?
    科學家是如何了解太陽內部的?然而我們都知道太陽是個難以接近的「大火球」,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太陽的內部情況的呢? 首先,當太陽發出的白光通過稜鏡時,它會分裂成七種不同的顏色,這些波長大小不同的單色光依次排列就組成了光譜。實際上,太陽光譜並不是完全連續的,科學家利用光譜儀(專門分析光譜的儀器)檢測太陽光時,發現太陽光譜中有一些黑線。
  • 地球內部溫度很高,為什麼不用內部的高溫來發電?是不是更經濟?
    地球內部之所以能保持數十億年的高溫,主要是因為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發生衰變,持續釋放了大量能量,將來還會持續數十億年的時間。那麼我們能利用地球內部的熱量來發電,然後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嗎?同時,隨著深度的增加,造價也程幾何級數上升,經濟上划不來。所以,現階段,只有極少部分地熱資源埋深淺的區域可能用來發電。
  • 二戰法國擁有馬奇諾防線,堡壘堅固四通八達,為何僅抵抗一個多月
    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開始建造,歷時12年,耗資50億法郎,防線主體有數百公裡,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和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可惜的是在1940年,德國的主力沒有從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而是從阿登山脈進行左翼迂迴。在蒙梅迪附近突破達拉弟防線,佔領了法國北部,接著進攻馬奇諾防線的後方,使防線喪失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