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邊妖稱有上百個節目邀請過他。
河森堡雖然有許多粉絲,但他仍然最看重國博講解員這項工作。
什麼越來越值錢?知識。前有「知識付費」的浪潮,各種付費閱讀和付費問答層出不窮,就算有人折戟沉沙也阻擋不了後來者的熱情高漲。近有「直播競答」的全民狂歡,各種商業大佬紛紛撒幣,原本流量堪憂的直播平臺意外迎來了第二春。
這個趨勢同樣投射到了娛樂節目中,除了長盛不衰的《一站到底》《最強大腦》等老牌智力節目,網生節目也打起了「知識」的主意,年初上線的節目《你說的都對》,由蔡康永擔任主持人,每期邀請不同的知識大咖圍繞「醜男人真的賺錢更多嗎?」「父親會決定我的一生嗎?」等主題展開討論。除了角度刁鑽的話題,這個節目還網羅了一群成名於網絡問答社區的新型知識偶像,這群人正在和老牌文化面孔們一同攻佔大眾的娛樂時間。新京報記者分別專訪了阿里大文娛優酷泛文化中心總經理何冀兵、《你說的都對》的嘉賓梁邊妖與河森堡、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吳暢暢,聊一聊知識偶像和聊天節目的定位和未來。
梁邊妖:「癲狂搞笑,可能有智慧」
《你說的都對》的嘉賓梁邊妖告訴新京報記者:「過去加起來有100個以上的節目邀請我,低質量的50、60個,高質量的20、30個,還有10來個無法評價的。現在項目比藝人還要多,到處都在瘋狂的爭奪藝人。」他在知乎只有45個回答,卻收穫了60多萬的粉絲和40多萬次的點讚。
面對「知識偶像」這個標籤,梁邊妖非常乾脆地拒絕了「偶像」這部分,「知識」這部分他也否定了一半。在他看來,自己屬於搞笑型,「我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搞笑,一個是有智慧,『知識』這個詞被太多糟糕的人、糟糕的節目和糟糕的這些所謂知識的信眾侮辱了,已經變成很片面和狹窄。我認為我是癲狂的,搞笑的,可能有智慧,希望能幫助到需要我這種邪門智慧的人,我的定位是人類的好朋友。」
編劇和製片人是梁邊妖的正式身份,在網上回答問題和參加這檔綜藝在他看來更多是興趣使然,而非物質驅動,「我有另外的生意和工作可以養活自己,而且現在的知識變現模式有問題,主要是寫軟文類廣告。以後如果有體面的廣告,而且是硬廣,那我會接」。
河森堡:「有知識炫出來是好事」
相比於跳脫的梁邊妖,另一位嘉賓河森堡顯得很板正。河森堡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2016年因為在網上發表各種科普類文章如《從北京郊區的食人魔說起》《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等走紅,目前已經在微博上擁有250多萬粉絲。
河森堡也拒絕了知識偶像這個標籤,在他看來,大眾的關注點應該放在知識,而不是他身上。在《你說的都對》中,河森堡的闡述不僅常常獲得場上嘉賓的一致認可,還收割了許多誇讚的彈幕。他把自己的知識汲取歸功於職務之便,「國博這種綜合性博物館本來就是關於這世界的一切,從歷史人文到考古藝術,每次準備新展覽,我們都會看很多資料,學習很多知識,幾年積澱下來就會變成現在這樣。而且拓寬知識面原本也是一個講解員的業務底線。」 談及一些觀眾質疑他們在節目中有炫耀知識的嫌疑時,河森堡笑著表示,「有知識炫出來是好事,誰有知識都可以炫。」
雖然幾乎每星期都會收到綜藝節目的邀請,但河森堡表示國博講解員仍然是自己的本職,參加節目只是兼職。他還在積極籌備自己的新書,相比於綜藝,他更希望大眾通過書來認識自己,「寫書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一本書之後,你就多了一個身份,但綜藝並不能給你帶來本質的改變。」在河森堡看來,這幾重身份雖然偶爾會面臨時間上的衝突,但在邏輯上是完全一致的,「把講解員這個職業身份做到最好」仍然是他的核心規劃。
節目如何找嘉賓?
選拔過程不順利,知識偶像不好找
何冀兵表示,當許多用戶願意為知識付費時,說明知識是有價值的,而人則是知識與文化的具體落點,「比如高曉松,他具備非常良好的剖析問題的能力,同樣是講一段歷史,他能找到完全不一樣破題方法。」
「我們要培植或者發現新的文化偶像」,何冀兵提到了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他認為這個社區中存在著一批既有知識儲備量,又兼具高顏值和高情商的人,在他看來,這群人有能力成為新的文化偶像。蔡康永也表示,「知識可以跟酷、青春、漂亮都合而一體,這個讓大家降低了對知識的防備心。」基於知識付費的趨勢和知識偶像的儲備,便有了《你說的都對》這檔節目。
找到梁邊妖跟河森堡這樣的知識型偶像並不容易,據何冀兵透露,《你說的都對》最初通過知乎、其他電視節目等途徑找到了六七百名候選人,通過各種新聞報導和視頻素材篩選出100人左右進行面試。還剩30人左右時又進行了演播室試錄,最後才確定十幾人的基本陣容,每期節目選擇6人參加。「整個選拔過程並不順利,有的人能說可能料不夠,有些人料足夠但不能說,有些人不想出名,有些人長得不好,還有各方面都合適但長期不在國內的。」
■ 本質
泛文化聊天節目是一種緩衝類型
《你說的都對》乍看之下,頗有年輕版《圓桌派》的既視感。相比於以90後年輕受眾為核心用戶的《你說的都對》,竇文濤主持的《圓桌派》則擁有更多30歲以上的觀眾。「這群人的訴求也是知識和信息的傳遞,但表現形式上會不那麼鬧騰」,在何冀兵看來,《圓桌派》更注重人文精神,強調從歷史文化等角度來解讀話題,《你說的都對》則更偏科學和理性主義。
吳暢暢認為,泛文化聊天節目的主要受眾是學生和新中產,新中產是剛出社會沒多久,人生處於爬升階段的人群,文化趣味相比學生要高一點,但也有文化娛樂的訴求。泛文化聊天節目是一個中和娛樂化內容的緩衝類型,是目前網絡綜藝的重要嘗試方向。上述的幾檔綜藝在保留文化清談節目基本形式的同時,也加入更多綜藝元素和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呈現方式,但娛樂化的表述方式也可能成為該類節目的隱憂。
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