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森堡、梁邊妖,拒絕「知識偶像」標籤

2020-11-29 新京報

梁邊妖稱有上百個節目邀請過他。

河森堡雖然有許多粉絲,但他仍然最看重國博講解員這項工作。

  什麼越來越值錢?知識。前有「知識付費」的浪潮,各種付費閱讀和付費問答層出不窮,就算有人折戟沉沙也阻擋不了後來者的熱情高漲。近有「直播競答」的全民狂歡,各種商業大佬紛紛撒幣,原本流量堪憂的直播平臺意外迎來了第二春。

  這個趨勢同樣投射到了娛樂節目中,除了長盛不衰的《一站到底》《最強大腦》等老牌智力節目,網生節目也打起了「知識」的主意,年初上線的節目《你說的都對》,由蔡康永擔任主持人,每期邀請不同的知識大咖圍繞「醜男人真的賺錢更多嗎?」「父親會決定我的一生嗎?」等主題展開討論。除了角度刁鑽的話題,這個節目還網羅了一群成名於網絡問答社區的新型知識偶像,這群人正在和老牌文化面孔們一同攻佔大眾的娛樂時間。新京報記者分別專訪了阿里大文娛優酷泛文化中心總經理何冀兵、《你說的都對》的嘉賓梁邊妖與河森堡、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吳暢暢,聊一聊知識偶像和聊天節目的定位和未來。

  

  梁邊妖:「癲狂搞笑,可能有智慧」

  《你說的都對》的嘉賓梁邊妖告訴新京報記者:「過去加起來有100個以上的節目邀請我,低質量的50、60個,高質量的20、30個,還有10來個無法評價的。現在項目比藝人還要多,到處都在瘋狂的爭奪藝人。」他在知乎只有45個回答,卻收穫了60多萬的粉絲和40多萬次的點讚。

  面對「知識偶像」這個標籤,梁邊妖非常乾脆地拒絕了「偶像」這部分,「知識」這部分他也否定了一半。在他看來,自己屬於搞笑型,「我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搞笑,一個是有智慧,『知識』這個詞被太多糟糕的人、糟糕的節目和糟糕的這些所謂知識的信眾侮辱了,已經變成很片面和狹窄。我認為我是癲狂的,搞笑的,可能有智慧,希望能幫助到需要我這種邪門智慧的人,我的定位是人類的好朋友。」

  編劇和製片人是梁邊妖的正式身份,在網上回答問題和參加這檔綜藝在他看來更多是興趣使然,而非物質驅動,「我有另外的生意和工作可以養活自己,而且現在的知識變現模式有問題,主要是寫軟文類廣告。以後如果有體面的廣告,而且是硬廣,那我會接」。

  河森堡:「有知識炫出來是好事」

  相比於跳脫的梁邊妖,另一位嘉賓河森堡顯得很板正。河森堡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2016年因為在網上發表各種科普類文章如《從北京郊區的食人魔說起》《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等走紅,目前已經在微博上擁有250多萬粉絲。

  河森堡也拒絕了知識偶像這個標籤,在他看來,大眾的關注點應該放在知識,而不是他身上。在《你說的都對》中,河森堡的闡述不僅常常獲得場上嘉賓的一致認可,還收割了許多誇讚的彈幕。他把自己的知識汲取歸功於職務之便,「國博這種綜合性博物館本來就是關於這世界的一切,從歷史人文到考古藝術,每次準備新展覽,我們都會看很多資料,學習很多知識,幾年積澱下來就會變成現在這樣。而且拓寬知識面原本也是一個講解員的業務底線。」 談及一些觀眾質疑他們在節目中有炫耀知識的嫌疑時,河森堡笑著表示,「有知識炫出來是好事,誰有知識都可以炫。」

  雖然幾乎每星期都會收到綜藝節目的邀請,但河森堡表示國博講解員仍然是自己的本職,參加節目只是兼職。他還在積極籌備自己的新書,相比於綜藝,他更希望大眾通過書來認識自己,「寫書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一本書之後,你就多了一個身份,但綜藝並不能給你帶來本質的改變。」在河森堡看來,這幾重身份雖然偶爾會面臨時間上的衝突,但在邏輯上是完全一致的,「把講解員這個職業身份做到最好」仍然是他的核心規劃。

  節目如何找嘉賓?

  選拔過程不順利,知識偶像不好找

  何冀兵表示,當許多用戶願意為知識付費時,說明知識是有價值的,而人則是知識與文化的具體落點,「比如高曉松,他具備非常良好的剖析問題的能力,同樣是講一段歷史,他能找到完全不一樣破題方法。」

  「我們要培植或者發現新的文化偶像」,何冀兵提到了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他認為這個社區中存在著一批既有知識儲備量,又兼具高顏值和高情商的人,在他看來,這群人有能力成為新的文化偶像。蔡康永也表示,「知識可以跟酷、青春、漂亮都合而一體,這個讓大家降低了對知識的防備心。」基於知識付費的趨勢和知識偶像的儲備,便有了《你說的都對》這檔節目。

  找到梁邊妖跟河森堡這樣的知識型偶像並不容易,據何冀兵透露,《你說的都對》最初通過知乎、其他電視節目等途徑找到了六七百名候選人,通過各種新聞報導和視頻素材篩選出100人左右進行面試。還剩30人左右時又進行了演播室試錄,最後才確定十幾人的基本陣容,每期節目選擇6人參加。「整個選拔過程並不順利,有的人能說可能料不夠,有些人料足夠但不能說,有些人不想出名,有些人長得不好,還有各方面都合適但長期不在國內的。」

  ■ 本質

  泛文化聊天節目是一種緩衝類型

  《你說的都對》乍看之下,頗有年輕版《圓桌派》的既視感。相比於以90後年輕受眾為核心用戶的《你說的都對》,竇文濤主持的《圓桌派》則擁有更多30歲以上的觀眾。「這群人的訴求也是知識和信息的傳遞,但表現形式上會不那麼鬧騰」,在何冀兵看來,《圓桌派》更注重人文精神,強調從歷史文化等角度來解讀話題,《你說的都對》則更偏科學和理性主義。

  吳暢暢認為,泛文化聊天節目的主要受眾是學生和新中產,新中產是剛出社會沒多久,人生處於爬升階段的人群,文化趣味相比學生要高一點,但也有文化娛樂的訴求。泛文化聊天節目是一個中和娛樂化內容的緩衝類型,是目前網絡綜藝的重要嘗試方向。上述的幾檔綜藝在保留文化清談節目基本形式的同時,也加入更多綜藝元素和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呈現方式,但娛樂化的表述方式也可能成為該類節目的隱憂。

  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雪琦

相關焦點

  • 蔡康永攜河森堡梁邊妖等知識大神上演「現場版」《你說的都對》
    1月9日,全網首檔腦性時代知識偶像問答真人秀《你說的都對》,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知識大神見面會」。《你說的都對》由優酷和歡喜魚文化聯合出品、阿里釘釘首席贊助。節目將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學科的KOL知識大神聚集到一起,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偶像」。
  • 進擊的「網紅」河森堡:知識,也可以很有趣
    「知識就是力量」,河森堡對這句話應該深有體會。就是靠著豐富的知識儲備,河森堡成功應聘為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又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他通過在網上進行科普成為坐擁300多萬微博粉絲的大V。而最近,河森堡的首部著作《進擊的智人》剛剛出版,讓他的知識輸出又多了新的途徑。
  • 蔡康永遇河森堡秒變「乖學生」 《你說的都對》反正「我沒聽過」
    王迅現場「認兒子」機械點讚 楊奇函PK河森堡秒變「好學生」 本期節目,蔡康永組局知識盛宴,與王迅、王楚然以及強勢踢館的超級大V河森堡、「千金神探」黃荻鈞、年僅20歲的NASA研究員陳鍇傑、「二次元寫作者」梁邊妖、「百科戰神」劉也行、「金融怪才」楊奇函這六位風格各異的知識大神共同探討「爸爸對人生的影響」。
  • 河森堡 「硬核」北京青年
    創新講解方式讓歷史「活」起來作為國家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河森堡將愛國的情感轉化為對中國歷史文物的熱愛,他用創新的故事化講解方式為科普宣教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他吸納和借鑑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積極為大眾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知識。
  • 河森堡《中華好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百年興衰"
    近日,知名講解員河森堡做客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節目。  舞臺上的河森堡儀容整潔帥氣,侃侃而談。作為講述嘉賓,河森堡引用了光緒初年山西地區的一段災荒歷史——「丁戊奇荒」這一血淋淋的歷史性案例,闡述了自己對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的獨特見解。河森堡表示:「這場饑荒,無論是從波及範圍還是人口損失來看,都可以說的上是中國歷史中最恐怖的災荒之一,一些災荒親歷者的回憶讀起來更是讓人毛骨悚然。」
  • 河森堡做客《文化十分》:歷史教會我拒絕平庸
    網易娛樂10月23日報導 近日,知名講解員河森堡做客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節目在每年有700多萬參觀量的國家博物館,河森堡的每次講解都會被人群緊緊包圍,參觀者在他的指引和講解下仔細關注著展出文物的細節,不少參觀者表示,河森堡的講解方式十分特別,引人入勝:「本來是一個很立體的文物,通過他的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每一個文物之後那個時間的記憶點,讓我們覺得每個文物都活起來了。」
  • 河森堡:博物館講解員書寫有趣的人類史
    ■「獻給講解員們」  也許有人會忍不住要問,河森堡是誰?為什麼起了一個如此「洋氣」的名字?身為一名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在眾多場合解釋過「河森堡」這一筆名的由來:小時候因為仰慕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景仰他的知識與才華——相形之下,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就像涓涓小「河」面對汪洋大「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便給自己取名「河森堡」。
  • 天天向上河森堡資料微博照片家庭背景 河森堡有女友嗎
    河森堡:錯誤率驚人 自信感爆棚  然而在真正的答題環節,河森堡的錯誤率卻出奇的高!「我知道正確答案,就是想給大家秀一下而已。」在節目中河森堡這樣為自己解釋,他表示自己故意答錯題目,只是為了秀一下格鬥武藝。
  • 河森堡與蘇寧拼購「開講啦」
    河森堡與觀復博物館  知識網紅河森堡於《一站到底》舞臺成名後,就以淵博的學識贏得了一票粉絲。  同樣是10名幸運的拼友獲得了這次與河森堡一起參觀觀復博物館的機會  河森堡的講解不僅僅局限在展品本身的價值上
  • 河森堡做客文化節目 與馬未都竇文濤暢聊火鍋
    作為明星講解員,河森堡有著強大的知識儲備量,善於思考的他對於任何事物總有新鮮的見解,並以鮮明的人格魅力吸引到了不少粉絲。主持人竇文濤就透露,陳曉卿的兒子微博上只關注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河森堡。在節目中,聊到吃火鍋的話題時,河森堡就從科普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 河森堡:人類歷史表象之下的真相
    隨著河森堡的聲音響起,我們仿佛回到了70萬年前,跟著偵探河森堡,從一個個線索之中解決被忽略的歷史問題。在我們對結果感到驚愕害怕的同時,也不由得發自內心地佩服偵探,同時自問,為何他能如此順利的解決「頭骨數量偏多」的問題呢。原來他是憑藉一個個細節的發現,根據常識與邏輯做判斷,一步步做出自己的推斷。這便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東西。
  • 跟隨河森堡「漫遊」全球博物館
    又一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再推新作《了不起的博物館》。在這本新書中,河森堡將成為你的私人講解員,帶你逛遍全球頗為知名、頗具特色的27家特色博物館。
  • 河森堡:我不喜歡擺出那種清高的樣子
    河森堡不是那種喜歡照本宣科的講解員,他說講解員小學便能當,但是可能大學教授也當不好。他是那種特別會為講解「加戲」的講解員,擅長設置懸念,懂得烘託氣氛,在適當的位置幽默一把。在很多觀眾眼中,河森堡的故事有趣易懂,河森堡說這些是小時候習得的本領。
  • 河森堡做客《天天向上》 現場講解獲汪涵稱讚
    ­  上周五晚,知名講解員河森堡做客人氣王牌綜藝《天天向上》,與京劇大師王佩瑜、人民日報編輯等分享各行業領域中的奇妙故事。­  河森堡­  此次來到節目中的四組嘉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節目中,主持人汪涵親切的表示自己跟博物館有著十幾年的淵源,並稱自己也是湖南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
  • 河森堡告訴你
    ……16日,頭上頂著諸多「標籤」的河森堡,帶著他的新書做客濟南,在泉城路新華書店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人類的故事,一起探討那些「硬核」的歷史。「匱乏」塑造了黑猩猩,也塑造了人類歷史  河森堡,本名袁碩,1988年生人,首都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卻因為從小熱愛歷史,在畢業那年毅然應聘了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如今已經做了8年。2017年,河森堡的一段《進擊的智人》人類學演講視頻走紅,從此開啟了他的「知識網紅」之路,參加過《一站到底》和《圓桌派》,也做自己的知識付費節目。
  • 跟「網紅講解員」河森堡「打卡」全球博物館
    《了不起的博物館》由特別會講故事的科普作家、國博明星講解員、暢銷書《進擊的智人》作者河森堡,聯手鼴鼠世界製作組共同推出。河森堡是國家博物館的「明星講解員」,因在知乎開闢專欄「我在國博講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後在多個媒體平臺開設個人專欄,用獨特而生動的方式講述科普知識,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深受讀者歡迎。
  • 河森堡處女作似「有少年感」的《人類簡史》,陶虹對之評價很準確
    身為一名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在眾多場合解釋過「河森堡」這一筆名的由來:小時候因為仰慕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景仰他的知識與才華——相形之下,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就像涓涓小「河」面對汪洋大「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便給自己取名「河森堡」。從2016年在知乎平臺上回答「人類有哪些細思恐極的事?」
  • 國博講解員河森堡做客《讀書人》 自嘲是狼狽青年
    ­  近日,國博講解員河森堡以年輕一代的文化人代表受邀做客優酷文化類讀書節目《讀書人》,與俞敏洪、Selina、江一燕等各界大咖嘉賓通過讀書分享個人故事,讓觀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國博講解員河森堡­  推薦書籍《當幸福來敲門》 調侃自己是狼狽青年­  本期節目中,河森堡選擇了 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生平的 真實寫照 《當幸福來敲門》。
  • 知識網紅河森堡: 「我害怕平庸」
    幾分鐘後,那姑娘收起了手機,身體微微前傾,被河森堡的演講所俘獲。  他的演講節奏拿捏得恰到好處,故事包裹著知識,知識裡還埋著段子。他氣定神閒,不疾不徐,掌控全局。  你以為他精心設計了每一個起承轉合,但河森堡說,並沒有,就是憑著感覺走。  「我在展廳怎麼講,上臺就怎麼講。」那是河森堡第一次在這樣的場合演講,但類似的事情,他已經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做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