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在剛剛結束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爆冷」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成為韓國電影在高光時刻。
《寄生蟲》在奧斯卡的優異表現,引來中國觀眾的一片豔羨之聲。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韓國電影真的是中國電影觀眾喜歡的類型嗎? 答案很明確:並不是。 以《寄生蟲》奉俊昊的作品在中國影市的表現為例。奉俊昊執導的電影目前在中國院線上映的有2007年3月的《漢江怪物》和2014年的《雪國列車》。 2006年開始在韓國上映的《漢江怪物》,在韓國創下了1300萬觀影人次的紀錄,為韓國電影2006年的票房冠軍。影片2007年3月在中國上映,當時宣傳聲勢堪稱驚人,影院準備的拷貝數也創了紀錄。從內容說,《漢江怪物》以小人物的視角暴露可韓國的社會問題,影片特效在當時屬於較高水準。
在浩大的宣傳聲勢下,頂著韓國片票房冠軍名頭的《漢江怪物》,在中國上映首周票房近千萬,不過這個票房數字在當時引起爭議,有其他電影製片人指《漢江怪物》在華票房數字有水分。影片最終中國內地票房為1600萬。 《漢江怪物》之前,韓國電影在華票房紀錄保持者是全智賢領銜的《雛菊》,這是一部中國導演劉偉強執導的韓國出品作品,影片票房也是千萬左右。再往前,韓國片在華的票房最高紀錄是裴勇俊主演的《外出》,票房750萬元人民幣。
《漢江怪物》1000萬左右的票房,在當時的中國內地市場算什麼檔次?2006年,國產片《滿城盡帶黃金甲》2.5億元、《夜宴》1.3億元、《霍元甲》1.01億元、《寶貝計劃》9700萬元、《墨攻》6700萬元,排在2006年票房第一、二、五、六、九名。 2006年中國影市排行榜上另五名被分帳進口片佔據,《達文西密碼》和《金剛》分別為1.05億和1.02億,分列三、四名,《碟中諜3》《海神號》《超人歸來》則以8200萬、6893萬、6254萬分別排在七、八、十。 對比這些數字,頂著韓國片票房冠軍名頭的奉俊昊作品《漢江怪物》,在中國影市的表現可謂令人失望。 2012年,在韓國力挫《蝙蝠俠》奪得多周票房冠軍的災難片《鐵線蟲入侵》,在中國內地票房只有區區的705萬。 2014年3月在中國上映的韓片《雪國列車》投資2.7億元人民幣,是韓國近幾年投資最為浩大的電影作品之一。從內容上說,《寄生蟲》與《雪國列車》有很強的延續性。電影都是在探討韓國社會日益嚴重的階層問題,只是《雪國列車》更像標準的好萊塢大片。
《雪國列車》從上映前兩三個月開始,就在中國內地展開猛烈宣傳。不過,讓中韓電影界人士大跌眼鏡的是,這部韓國超級大片在中國影市的表現可以用慘澹來形容。 《雪國列車》上映首日影院排片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幾乎沒有任何強勁的競爭者,但票房只有區區700萬元,隨後幾日,排片比例不減,票房卻逐日下降,最終票房僅7479萬。與《雪國列車》投資上差不多在一個層面的中國大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首日票房是1億元,除去工作日與節假日檔期的差別,《雪國列車》的表現仍然非常失敗。
中韓電影近年來的合作非常多,但表現一般,其中較突出的是去年中韓合拍片《大明猩》,但在中國的票房也只是過億。雖然中韓兩國同屬亞洲,但各自觀眾的口味和喜好卻很不相同,韓國本土電影很難在中國市場賣座,《狼少年》在韓國創下愛情片票房紀錄,但在中國只賣了不到500萬。當然,中國電影也很難在韓國吃香,成龍的《警察故事2013》在韓國也只有幾百萬票房。 《雪國列車》的導演奉俊昊表示,其實他很想拍一部有關中國的電影,但一直沒有合適的劇本,「中韓觀眾的口味不太一樣,喜歡的題材也不太一樣。」韓國著名導演韓在林則坦言,正因為難以找到適合彼此的題材和故事,韓國電影人在拍片的時候,首要考慮的肯定不是中國市場,不會為中國觀眾「定製」,所以韓國電影在這邊難賣座情有可原;反過來也一樣,中國在拍攝一部電影時也不可能首先考慮韓國市場的需求。 迄今為止,韓國電影在中國影市還沒有票房過億的作品。票房1.12億的《大明猩》屬於中韓合拍片。票房3.66億的《重返20歲》是一部中韓合拍片,也是一部翻拍片,韓國主創參與了製作,由影片由中國導演陳正道執導,楊子姍、陳柏霖、歸亞蕾、鹿晗主演。白百何主演的《分手合約》票房1.9億,影片也是一部中韓合拍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