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女有別,其實這句話裡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男女有性別的差距,授受不親;另一個呢就是說明男女的身體結構和健康也是有差別的,比如男女同樣血糖偏高,但防治方法是有其不同的。再比如女性免疫反應比男性強,所以更容易患跟免疫相關的疾病,像類風溼關節炎這種……此外,在受到感染、疼痛感受等多個方面,男女是有其不同之處的,因為這些不同,面對疾病進行治療時,兩者也是有別的。
男女有別,健康上也有性別差異
其實,在現代醫學進行疾病治療時也多把男女相同看待,只有將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單獨列出,不過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醫學界更多發現其實女性和男性在同樣的疾病中也是有其不同之處的,那心臟病的情況來舉例:
其實我們在教科書中學習的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如胸部憋悶疼痛、肩膀手臂針刺狀疼痛、頭暈厥等等,都是男性的症狀,女性一般會出現的是呼吸短促、背部疼痛、噁心、倦怠等等,一部分醫學專家認為這是由於女性冠狀動脈阻塞模式不同而造成的不同表現,所以在診斷疾病時應該注意,否則容易出現誤判。
另外,由於男女在新陳代謝、疼痛感受、胃腸功能均有不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應該逐漸採用不同的診斷和治療方式。
那麼男女兩者都有哪些差異呢?
感染
由於男女兩者主要的荷爾蒙有較大的差別,所以面對感染呈現的狀態也不同。男性荷爾蒙——睪酮的作用傾向於弱化免疫系統,所以其更容易感染。而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則會增加免疫細胞數量從而增強其功能,所以面對小的感染影響並不強烈。
我們平時都會聽到男性稱自己得了感冒,如何如何難受,但這對於女性來說可能都是小意思,這可能就是男性在對抗病毒和細菌方面更費力吧。所以,面對傳染病,男性更容易出現死亡。
免疫系統
上面我們說了女性面對感染免疫力更強,其更容易激活體內的免疫,所以女性容易容易患因為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而導致的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據相關資料顯示,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中,女性大約佔78%。
在這一方面,男性就相對好一些,患病者只佔四分之一左右。
疼痛感受
根據研究顯示,男女對於疼痛的感受是有區別的,其實即使在日常生活我們也能感覺出來,稍有疼痛女性就會大呼小叫,而男性多數是可以忍耐的。
研究顯示,女性對疼痛刺激避免敏感,忍受度也比較低,可能跟女性皮膚中的神經受體細胞比較多有關。男性相對較少,這恐怕就是男人皮糙肉厚的原因吧。
腸道功能
女性消化能力要弱於男性,其消化食物和藥物的時間大概是男性的兩倍左右,這可能也是女性一般偏瘦或者抗餓的主要原因吧,不過這樣也並不都是好事,所以女性容易患膽結石和大腸激躁症。
疾病不同
這個方面比較多,我們舉例介紹吧,比如老年痴呆,也就是阿茲海默症。這種疾病據統計,女性患者要比男性多,而且症狀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講,女性出現老年痴呆多數可能有抑鬱的狀態,並且出現行為的變化;而男性則可能出現功能障礙,比如運動,肢體失能等等,並且可能出現較強的攻擊性。
對於心臟疾病來說,男女兩者血管阻塞模式有不同,男性多為心臟大血管的阻塞,而女性多為小血管阻塞,所以兩者病情表現有較大的區別。
對於高血壓來說,年輕男性更容易得,女性則較少出現,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認為,男性的Y染色體中具有一種讓血壓升高的基因,可能造成兩者的差異。
脫髮,男性也多於女性,這是研究公認的,認為男性荷爾蒙是造成脫髮的原因,所以脂溢性脫髮也多被稱為男性脫髮。
乳腺腫瘤,也是男女都可能患的疾病,男性比女性患病風險要低,而且也容易被漏診,男性乳腺腫瘤更常見於乳頭附近或下方,因此,男性發現患病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此外,近期挪威的研究指出,女性吸菸者患大腸惡性疾病的風險高於男性吸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