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星巴克等公司創立減排聯盟,目標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

2021-01-21 界面新聞

華爾街日報7月22日援引道瓊通訊社消息,梅賽德斯-奔馳、耐克公司和星巴克是一個由九家公司組成的新聯盟的創始成員,該聯盟的目標是在不遲於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這個名為Transform to Net Zero的聯盟周二表示,此倡議將遵循九項原則,包括把環境目標放在公司管理工作首位、披露更多數據,以及對氣候變化相關技術進行額外投資等。非營利性組織美國環保協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和BSR也參與其中。

戴姆勒公司和梅賽德斯-奔馳管理委員會主席Ola Kaellenius在事先準備好講稿的發言中稱:「梅賽德斯-奔馳的使命是實現碳中和出行。」他表示:「我們正順利地朝著這一目標邁進,我們決心堅持到底。」

其他成員包括航運公司A.P.穆勒-馬士基集團、化妝品製造商Natura & Co. Holding SA、家居用品巨頭聯合利華公司、軟體巨頭微軟、食品企業達能和印度科技服務提供商Wipro Ltd.。

相關焦點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菅義偉發表施政演說:2050年實現日本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他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據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報導,菅義偉當日發表了擔任日本首相以來的首次施政演說,他表示,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共同社此前分析稱,為實施這些計劃,政府需要收緊對電力、冶金和汽車產業公司的環保要求。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為實現碳中和,歐盟成員國同意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高至55%
    (觀察者網訊)在經過通宵討論後,歐盟領導人就制定新的氣候變化目標達成協議。據路透社當地時間12月11日報導,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同意到2030年,其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將從此前設立的目標——比1990年的水平減排40%,提升到至少55%。
  •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確定具體的路線圖來實現碳中和,並且加強2030年的自主貢獻目標。儘管2050年依然有些遙遠,但是建築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立刻做出改變。我們需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來有效促進這一巨大的社會轉型。」「為了確保向淨零排放穩步轉型,韓國現在應當努力提升2030年的減排目標,並停止煤炭融資。」
  • 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國際社會需同心一致
    2020年原本是實現溫室氣體較2010年排放水平減少45%目標的收官之年,但疫情使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全面放緩。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時間並不充裕,國際社會需同心一致,加強合作。五年前,各國領導人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在實施過程中,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但也遇到了不小的「逆風」。美國作為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卻極度消極,甚至退出協定。
  • 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就更高減排目標達成一致
    歐盟27國領導人1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新華社發(歐盟供圖)經過徹夜討論,歐盟27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於提高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的提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歐盟居領先地位。我們決定,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至少55%。」2014年歐盟設定了實現「碳中和」的中期目標,即到2030年歐盟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40%。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菅義偉還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應對氣候變化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菅義偉在演講中表示,「我們需要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如果採取強硬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改革,最終實現經濟的巨大增長。」  法新社報導稱,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菅義偉認為技術將是關鍵。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一攬子政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根據諮文,為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委會決定將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比例從此前的40%提升至55%。
  • 計劃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英國將把改善環境納入法律
    路透社8月19日消息,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周三(19日)表示,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和重建經濟努力的一部分,該國將在空氣品質、減少廢物、生物多樣性和清潔水方面引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這些目標將被納入去年提出的環境法案,並將很快在議會中通過。該法案將迫使當前和未來的英國政府關注環境改善議題。英國是首個承諾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的G7國家,並將於2021年11月主辦因疫情推遲的聯合國氣候峰會。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日本首相菅義偉在10月26...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日本首相菅義偉在10月26日召開的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他同時強調,應對氣候變化已經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而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更強勁增長的重要舉措。
  • 菅義偉發表首次施政演說: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菅義偉還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菅義偉在演講中表示,「我們需要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如果採取強硬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將帶來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改革,最終實現經濟的巨大增長。」法新社報導稱,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菅義偉認為技術將是關鍵。
  • 雀巢承諾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雀巢正積極採取行動,在公司業務增長的同時,致力於到2030年實現碳排放量減半,併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雀巢的行動將著力於扶持農戶和供應商以推動再生農業發展,同時在未來10年內種植數億棵樹,並在2025年實現100%使用可再生電力。此外,雀巢還在不斷打造更多的「碳中和」品牌。
  • 繼中國之後,日本政府將宣布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據《日經亞洲評論》援引政府消息來源報導,繼中國宣布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日本政府很快將宣布到205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零的計劃。 目前科學定義的造成全球變暖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等,而其中佔比最大的又是二氧化碳。
  • 何建坤:實現1.5℃溫升控制目標,甲烷減排刻不容緩
    實現1.5℃的溫升控制目標比2℃的目標會極大減少氣侯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但是他所帶來的減排成本也會增加3~4倍。這就需要我們更好地統籌應對氣侯變化的行動以避免地球的風險。實現1.5℃的溫升控制目標,那麼減排的進程就會更為緊迫,到2050年,全球需要實現所有溫室氣體的近零排放,也就是要實現碳的中和。
  • 文在寅: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韓國是繼中國、日本之後,第三個明確碳中和目標的亞洲國家。專家:韓應努力提升2030年減排目標,停止煤炭融資2019年4月時,韓國現在的執政黨韓國民主黨就已將2050碳中和作為競選戰略的一部分,文在寅今天的演講則正式將其確立為政府政策。 此前,韓國的氣候目標為承諾在2030年將碳排放較1990年水平降低78%。
  • 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13、德國 目標日期:2050年 承諾性質:法律規定 德國第一部主要氣候法於2019年12月生效,這項法律的導言說,德國將在2050年前「追求」溫室氣體中立。
  • 瑞典2050年後淘汰化石燃料汽車 溫室氣體零排放
    瑞典將在2030年淘汰化石燃料汽車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1月15日電 瑞典環境大臣萊娜·埃克15日在斯德哥爾摩的首相府舉行新聞發布會說,她已於當天開始參與有關「2050年瑞典溫室氣體零排放」路線圖制訂的工作。
  • ESG觀察 05|企業設定氣體汙染物減排目標了嗎?
    「措施及所得成果」指企業為降低廢氣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採取的行動,以及相應行動下的減排種類、絕對數值或降低值所佔比例。三對標分析ESG指引、ISO 26000及GRI Standards均涵蓋了企業在降低廢氣及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的內容。ESG指引中明確地要求企業披露空氣汙染物以及溫室氣體的減排量和相應的減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