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道主菜的「老鴨集」餐廳為何能在疫情中逆勢增長?

2020-12-06 界面新聞

記者 | 吳容編輯 | 昝慧昉

外婆家加快了旗下副牌「老鴨集」的擴張腳步。

燉煮3小時的主菜老鴨煲,配上筍乾、千張等配菜,再加上「一鴨多吃」的多款小菜,這是外婆家去年年底推出的副牌「老鴨集」菜單上的主要菜品。

由於便於外帶,它是疫情期間外婆家旗下唯一沒有暫停營業的品牌,也成為了這家餐飲企業「自救」過程中的一份重要力量。

根據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的說法,在疫情衝擊、2月份沒有堂食只靠外賣的情況下,老鴨集獲得了5萬元的盈利。藉助大眾點評和美團外賣,老鴨集首店的外賣銷售佔比約為30%,未來期望能達到50%,即銷售額中到店、到家各佔一半。

目前老鴨集只有一家門店,位於杭州西溪龍湖天街。按照計劃,老鴨集今年還將再開10家分店,2021年繼續新開20家,新開門店的選址都集中在外婆家的大本營杭州。

之所以取名「老鴨集」,是因為集合了浙江地區的四個土特產:金華火腿、紹興麻鴨、天目筍乾和農夫山泉;同時,這和品牌定位直接相關,「集」則指「到店」與「到家」結合。

老鴨集杭州西溪龍湖天街店。

老鴨集門店菜單的設計非常聚焦,只有一個主菜,沒有複雜的生產流程。廚師數量比普通的中餐館少很多,鴨子用大鍋燉燒,食材和操作流程也相對標準化。總體來說,可複製性較強。

在外賣配送中,通常是老鴨湯底和筍乾、千張等配菜將分開打包,消費者收到後可自行加入配菜燉煮,客單價高的,還會贈送砂鍋來保證味道。此外,和外婆家過去主打大眾消費一樣,人均價格在80-90元的老鴨集,也符合疫情期間食客更注重性價比這一消費特點。

在吳國平看來,「到家」業務肯定將成為餐飲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方向。為此,公司調整了外賣事業部,從原來每個品牌2個人負責,到現在換成了6個人一支隊伍。

接下來,外婆家還將把旗下所有品牌送上外賣平臺。界面新聞留意到,在過去,外婆家並不重視外賣業務,「爐魚」未推出過外賣,「外婆家」也是到了2018年4月才開通外賣。

公開資料顯示,外婆家由吳國平在1998年成立,以高性價比以、排隊營銷著稱,發展至今已成為「新式杭幫菜」的代名詞之一。

從2010年起,外婆家餐飲集團品牌戰略升級。除「外婆家」外,推出了十餘個副牌,包括「穿越」「金牌外婆家」「爐魚」「蒸年青」「宴西湖」「杭兒風」「柴田西點」「豬爸」等。目前外婆家餐飲集團門店達200餘家,不過仍以「外婆家」和「爐魚」為主,前者佔比約為65%,後者佔比近20%。

提及對副牌的打造,吳國平曾表示,外婆家品牌做大眾市場,主打「家」的概念,不能太個性,否則脫離本質。副牌是對該主品牌的補充,更個性,受眾面相對額更窄些。

事實上,餐飲企業熱衷於創立副牌,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包括海底撈、大董、小南國等多個大型餐企,都推出了子品牌。分散風險、吸引不同消費群體,形成品牌矩陣來達到利益最大化,是餐企布局副牌的主要原因。

但也不是每次試水副牌,都能成功。

在2017年的一次演講中,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曾透露,「前兩年我在思考走兩條路,一條路是走原料路線,比如說爐魚;一條路是工具路線,比如說蒸年青,前兩年還行,但是還有的店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停了。」

失敗案例還包括主打手抓蟹的「動手吧」這一副牌。據吳國平介紹,2009年他在國外酒莊發現了手抓蟹這個單品,隨後派了三個隊伍到美國去進行考察。但自己創立「動手吧」品牌後,卻發現一模一樣的形式在上海行不通。到2017年1月份,「動手吧」全部關門,大約賠了4000萬元。

相關焦點

  • 外婆家疫情後最新力作:「老鴨集」,這隻鴨子能飛起來嗎?
    老鴨集外婆家再推新品牌老鴨集,主打杭州老鴨煲。品牌首店落地杭州,已在龍湖西溪天街正式營業。01外婆家推新副牌,老鴨集到底是什麼?對於老鴨集的定位,吳國平表示,希望能實現到店、到家一體化,外賣佔比能達到50%,並將老鴨集打造成為可複製樣本,計劃2020年至少開出10家門店。如今,在外婆家餐飲集團內,已有鱸魚、第二樂章、Uncle5、杭兒風等十餘個品牌,且多以杭幫菜或江浙菜為主。截至目前,外婆家集團已約有200家門店,其中,外婆家門店佔比約為65%,爐魚佔比約為20%。
  • 下半年,「老鴨集」將在浙江連開20家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些新門店中,只有一家是將要在北京開業的外婆家,去年12月剛成立的新品牌「老鴨集」佔據了20個名額,下半年,除了杭州將有10多家,溫州、寧波、台州、嘉興也將迎來第一家「老鴨集」門店8月底,老鴨集杭州第二家門店將在濱江的星光大道開業。下個月,餘杭萬達廣場、臨平銀泰、下沙龍湖也將迎來這隻「煮熟的鴨子」。
  • 吳國平:疫情期生意勝過平時的「老鴨集」做對了什麼?
    但也有一份驚喜:公司唯一繼續經營的新品牌「老鴨集」,疫期期間生意勝過平時,單店每天外賣到家200多份老鴨煲,還有許多客人預約不上。「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覺得,疫情之後餐飲業「到家」業務會繼續崛起,餐飲企業需要融合多種業務模式,才有更堅韌的抗打擊能力和更好的組織彈性。傳統的堂食餐廳跟「到家」業務很難兼容,這意味著要嘗試新的、更輕的模式。
  • 外婆家集團推新品牌老鴨集,發力外賣,今年將新開十家店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近日,外婆家集團旗下推出一個新品牌——老鴨集,主打杭州老鴨煲,目前其在杭州的首家門店已正式對外營業。對於老鴨集的特色與發展規劃,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說,希望到店、到家一體化,外賣佔比能達到50%,給家庭添一道大菜。
  • 「福利」這隻老鴨又飛到下沙了!老鴨集杭州第三家門店落戶金沙龍湖...
    但今年疫情期間,我們的新品牌老鴨集通過外賣送到了千家萬戶。在其他門店停擺的情況下,老鴨集單店每天能賣200多隻鴨子。」 在上周五的2020知味中國美博會主論壇上,外婆家餐飲集團董事長吳國平以「老了,要做一隻老鴨」為主題,分享了關於他和老鴨集的故事。今年年初,整個餐飲行業大停擺之時,外婆家的新品牌老鴨集火了。」橫空出世的背後,是吳國平及其團隊三年的細緻籌備。
  • 吳國平新創品牌老鴨集義烏首店入駐義烏之心
    聯商快訊:11月11日,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新創品牌老鴨集義烏首店入駐義烏之心。據了解,老鴨集品牌成立於2019年,主打「老鴨煲+火鍋」形式,取名老鴨集,重點在「集」字,吳國平在這個店裡集合了浙江四個土特產:金華火腿、紹興麻鴨、天目筍乾、農夫山泉。
  • 光與鹽:超越餐廳定義的餐廳
    前菜由裝在精緻玻璃杯中的黃瓜冷湯拉開序幕,搭配煎扇貝與酸黃瓜的奇妙口感讓人難以忘懷。光與鹽:超越餐廳定義的餐廳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挑逗你的味蕾,那麼緊接而上的金槍魚刺身以及煙燻鴨胸沙拉將會滿足你味蕾的需求。
  • 疫情之下這家澄海獅頭鵝為何能逆勢擴張?
    下午二點,我來到了位於廣州白雲區黃邊北路雲山詩意商業街的十七+滷鵝,聽老闆堅哥和池生講他們如何在疫情中逆勢擴張,連開兩家分店、籌備第四第五家分店的故事。我一坐下,就非常好奇,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池生說,也經常有客人或朋友問這個問題,你們是不是開了17家分店?堅哥笑著解釋說,十七+滷鵝的意思,用潮汕話讀,就是一起吃滷鵝,我還懂一點點潮汕話,馬上試著讀了一次,哦,還真是這個音。
  • 【農村天地】稻鱉共生 生態鱉——黃沙鱉燉老鴨,冬季進補首選
    黃沙鱉在稻田中生長、覓食,以稻田中昆蟲、小魚為食。而黃沙鱉又能為稻田除草、除蟲、肥田,反過來稻田又為鱉提供棲息、避暑場所以及豐富的食物。這樣養出來的黃沙鱉品質更勝一籌,由於稻田中的鱉需要在稻田中四處覓食,相當於給了黃沙鱉運動鍛鍊平臺。所以稻田中的黃沙鱉具有裙邊寬厚,肌肉結實,肉質鮮美的等特點。(稻田裡的鱉,目光犀利,野性十足啊)
  • 外婆家再推新品牌 老鴨集首店落戶龍湖西溪天街
    聯商網消息:2019年末,外婆家再推新品牌老鴨集,主打杭州老鴨煲。品牌首店落地杭州,已在龍湖西溪天街正式營業。與此同時,老鴨集外賣也在大眾點評和美團外賣正式上線。據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介紹,老鴨集外賣配送的是只燉煮了3小時的湯底和老鴨,筍乾、千張等配菜則將分開打包,消費者拿到之後可自行加入配菜燉煮。
  • 每日一道家常菜:清涼又營養的老鴨玉米湯
    老鴨全身都是寶,不僅具有清涼去火的食療效果,還能滋陰補虛、利尿消腫,對心肌梗塞等心臟病也有保護作用,可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等等,因此,老鴨肉藥用價值歷來為人們所推崇。
  • 籤下兩噸購銷協議 外婆家旗下品牌「老鴨集」「戀上」天目筍
    5月6日,記者從臨安區商務局了解到,外婆家旗下品牌「老鴨集」近日與臨安天目筍乾結緣,籤下兩噸筍乾購銷協議。外婆家創辦於1998年,在全國有200多家門店,老鴨集為其旗下品牌,以杭州老鴨煲為賣點。老鴨集「戀上」天目筍乾,緣起於去年「舌尖上的杭州」廚神爭霸賽。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作為大賽評委,對肉質鮮美肥厚的天目筍乾青睞有加。臨安區商務局則順勢當起「紅娘」,積極與吳國平進行對接推介,推廣臨安特色農產品,著力建立長期、穩定的天目筍乾銷售渠道。如今,天目筍乾已成為老鴨集的「御用」食材,首批籤下兩噸訂單。
  • 老鴨粉絲湯吃出蟑螂!小楊生煎,這是鬧哪樣?
    他們點了兩碗老鴨粉絲湯和二兩生煎,總共支付了58元。「咦!這是什麼!」吃著吃著,鄭先生的妻子突然尖叫了起來。原來,她的那碗老鴨粉絲湯裡,赫然漂浮著一隻完整的死蟑螂。新民晚報記者從鄭先生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中看到,這碗老鴨粉絲湯已被喝掉了三分之一,這隻褐色的蟑螂整體完好,通體棕褐色,甚至腿上的毛也清晰可見,令人毛骨悚然。鄭先生說:「由於顏色相近,起初,我妻子還以為是一塊鴨血。直到看到調羹舀上來的是一隻蟑螂,當場就驚呼起來!之後,就跑到洗手間裡不停乾嘔。」
  • Silverpot銀鍋、銀灘鮑魚火鍋入榜BEST100中國餐廳
    因為一場疫情,許多事情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世界如此,餐飲行業也是如此。「後疫情時代」尚未確認到來,在這一年,中國的諸多餐廳,經歷過絕望,復甦,井噴,許多餐廳沒有等到天亮,在中途離席。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市場越來越兩極分化,市場獎勵認真的企業,獎勵有品質的餐廳,而沒有運營能力沒有產品能力沒有品牌優勢的中弱餐廳越來越難。
  • 聯合國預測坦GDP將逆勢增長
    原標題:聯合國預測坦GDP將逆勢增長 來源: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公民報》11月26日報導,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ECA)數據顯示,因新冠疫情影響,今年非洲大陸經濟整體陷入衰退,包括南共體和西共體,而東共體是唯一預計經濟正增長
  • 走進聚辰股份:這家半導體企業在疫情中利潤逆勢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隨著國內疫情的緩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面復工的國內經濟情況備受關注。作為半導體行業的一員,聚辰股份的復工復產情況如何?一季度業績實現逆勢增長的秘訣是什麼?以下為聚辰股份董事總經理張建臣與全景網的對話實錄。  年產22億顆晶片,失效率僅為0.26個ppm  全景網:疫情對公司的影響是怎樣的,有什麼具體的應對措施?
  • 薈品倉加碼線下零售布局 助力品牌重啟銷量逆勢增長
    疫情之後,零售行業又該如何布局求變?如何重啟銷量,實現逆勢增長?作為新零售布局的先鋒代表,薈品倉重構人、貨、場,打通線上、線下構築全渠道閉環;以直供、直採、ODM模式,縮減中間流通環節差價,平均1-3折的價格為薈員帶來品牌、正品、精選、低價的極致購物體驗;攜手全球2000+知名品牌,涵蓋鞋服、箱包、日用品等品類,已在上海鋪設19家門店,打造全新的倉儲式購物場景;同時集電商APP、網紅直播帶貨基地於一體,薈品倉與品牌打造了一場讓消費者買買買的"共謀"
  • 揭秘招行零售AUM逆勢增長秘訣:後疫情時代財富管理進化論
    2020年,在疫情影響之下,部分銀行AUM仍逆勢增長,作為零售業務領先的招商銀行,表現尤為突出。2020年中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招商銀行零售客戶AUM(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達到8.26萬億,增長10.26%,半年增量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作為招商銀行系統內規模領先的北京分行,其AUM目前已突破1.5萬億。
  • 從「噱頭」到「實用」,疫情下餐廳機器人火了!
    服務員頻繁與顧客接觸,傳菜過程中可能造成接觸傳染,萬一有人在店內感染,對品牌的影響極大。而機器人送餐,完全滿足餐廳對餐品衛生、安全多項訴求,可以消除餐飲人和消費者心中的恐懼。  廣州酒家亦將機器人送餐列為復工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送餐機器人能實現「無接觸」送餐務,在疫情尚未消除的情況下,比人工服務更有優勢。
  • 小伶玩具捕獲新機遇 疫情之下逆勢增長
    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是一次巨大考驗,玩具行業在出口及內銷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然而,國內頭部的兒童自媒體品牌「小伶玩具」作出了快速的反應。日前,記者就「小伶玩具的逆勢增長」採訪到了小伶玩具的相關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