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食品安全問題莫遠離根本

2021-01-07 中國網財經

  □胡立彪

  「店主承諾:雞翅均選用鮮雞分割而成,絕不採用冷凍雞翅,絕不添加化學成分,炸制用油均採用優質大豆油,如做不到以上幾點甘願後代流離失所。」這是河南商丘某小吃街一家雞翅店門口牌子上的文字。在這條小吃街內,所有的商戶門口都有寫著類似承諾的牌子。據悉,這是小吃街管理部門的統一要求,若沒有這樣的承諾牌,商戶不得入駐。

  此事一經媒體報導,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支持者認為:「毒誓在前防治,法律在後加固,雙重效果確保食品安全。」也有反對者表示:「毒誓一則與社會文明相悖,二則有多大作用很難說。」小吃街管理方回應稱,此前為治理食品安全問題多是採取罰款的方式,但效果並不好,讓商戶掛「毒誓牌」的目的是「讓他們憑良心自我監督」,目前看,施行這種管理模式「效果特別好」。

  為搞好食品安全而讓人賭咒發誓以期收「憑良心自我監督」之效,這種做法並非河南商丘這條小吃街首創。早在2012年,安徽合肥一家酒店就曾幹過類似的事:在酒店大堂設立承諾牌,上書「酒店全體家人拿命向你保證我們的食品!」文字下按有從董事到員工一應人等的鮮紅手印。對此,有學者評論,這種形式是「食品安全信用危機的產物」,大家對食品安全都心存疑惑,商家無奈之下,只好採取有些偏激的做法。

  放下「與社會文明相悖」這一點不談,就以毒誓治理食品安全問題的效果看,恐怕並不會像河南商丘小吃街那位管理者所言「特別好」。基於「食品安全信用危機」這一判斷,在信用缺失的語境下,毒誓作為一種信用表達,自然也是不具有多少可信度的,換一種說法就是「不值錢」。不久前製造了轟動效應的「辛巴帶貨問題燕窩事件」的主角,在直播時曾一再聲稱「賣假我辛字倒過來寫」,這種民間常用的「毒誓」變得兒戲一般,其約束力幾乎為零。道理很簡單,不管是治理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其他任何市場問題,道德自律從來都不是治本之策。畢竟,這是一種低成本的管理思路,既不符合基本的市場規律,也有違管理科學。正如有網友所言,有良心的商家無需立誓也能保證食品安全,無良心的商家發再多再狠的毒誓也無法喚醒其良知。

  顯然,把希望寄托在「精神管制」上是捨本逐末。那麼,食品安全真正的「本」,或者說真正的動力在哪裡呢?答案其實很明顯,只要用利益機制分析就能找到。在食品安全中直接相關的利益體只有商家和廣大消費者,而動力之源也只能出自這兩者。就商家而言,他們的動力雖然有一部分的確可以通過自律獲得,但更大的力量則來自外部,即競爭壓力和監督。在追逐利益的時候,特別是在市場競爭非常充分的情況下,商家大多是不敢亂來的,因為這樣的代價太大。而「充分競爭」和「代價」,則是政府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達成的。就消費者而言,他們的動力則源於對自身權益的主張和維護。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他們最應該做的事就是拿起法律武器與商家進行對抗。

  不過,目前我們所面臨的現狀是,市場環境並不完善,商家所面臨的外部壓力不足,而消費者向商家施壓的動力也不足。食品安全違法成本過低,這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多發的一個根本性的因素。基於此,通過增加違法成本以遏制違法行為成為了必須。前文小吃街管理者所謂「罰款效果不好」,並不是「罰」不起作用,而是罰得不夠狠,遠未達「震懾」的程度。

  在正常市場條件下,商家是要追求長期發展的,但當下市場短視化、短期化情緒嚴重。若市場不能給商家一個追求長期利益的空間和信心,他們就會產生投機心理,幹什麼都只是撈一票走人。在這樣一種市場環境和心態下,商家為了「撈」自然就不會注重信譽,不會注重質量,食品安全也就難以保證了。

  食品安全不是簡單的食品行業、企業道德等領域的淺層問題,而是涉及政府管理、執政理念等宏觀層面的問題。如果企業和消費者的積極性都發揮出來了,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而政府管理也就輕鬆了。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深入推進餐飲行業治理 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2020年3月,為做好疫情防控食品安全保障,安徽適時啟動了省食品安全條例的修訂,依法明確允許小餐飲取得備案證明後,可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和自建網站銷售食品,提供入網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經營資格。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成果報告會在京舉行
    2020年1月14日,由江南大學、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曲阜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江南大學等發布了《「舌尖上」的安全—從田間到餐桌的風險治理》專著以及《中國安全發展報告(2019)》《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9)》等研究成果。
  • 吳林海:食品安全問題形成原因複雜 提升科學素養加強防範
    摘要: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穩定。近年來,各種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偶有發生,儼然成為社會痛點,專家解讀食品安全問題形成原因,分享安全防範科學方法。
  • 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京順利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軼教授在論壇開幕式致辭表示,食品安全問題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加強食品安全法治建設,保障食品安全,對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人民大學一直高度關注並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匯聚優勢學科力量,建立跨學科學術研究平臺,加強與國家主管部門的深度合作。
  • 發現食品藥品安全問題 可撥打12331舉報投訴
    記者昨日從市食藥監局獲悉,12月24日至2019年2月22日,全市食藥監部門將開展元旦春節期間食品藥品安全專項監督檢查,重點圍繞食品安全,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管理三方面內容進行。  記者昨日從市食藥監局獲悉,12月24日至2019年2月22日,全市食藥監部門將開展元旦春節期間食品藥品安全專項監督檢查,重點圍繞食品安全,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管理三方面內容進行。
  •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
    尚勳武|文   最近,不斷的有朋友問我,轉基因的食品安全嗎?  這本是一個簡單問題,現在變成了一個複雜問題,變成一個很難用幾句話就能解釋得清楚的問題。從概念上講,大家說的轉基因食品應該是指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的作物品種的食用部分直接鮮食或用其加工成的食品。  首先說說安全。和轉基因有關的安全問題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涉及兩個不同的層面。在歐美,人們主要的擔心是在生態層面,但爭論卻發生在經濟貿易層面。
  • 專家:落實食品安全過程控制 滿足食品安全保障需求
    ][ 伴隨中產階層的崛起壯大,消費者也不斷增加了食品方面的消費,同時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安全也成為了選擇餐廳的最大考慮。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十分關心的話題,保障食品安全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課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科技飛速發展、消費趨勢不斷演進,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方面湧現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 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效能
    然而,仍然需要十分警惕的是,隨著各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食品安全風險來源與傳導機制日趨多樣,信息隱匿性不斷增強,傳統的靜態行政許可和「運動式」專項整治難以滿足新時期食品安全風險治理需求。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加快推進以大數據、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監管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智慧監管,實現公正、精準、動態、社會化監管,成為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實現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必然選擇。
  • 羅雲波解讀《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具有裡程碑式重要...
    資料圖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治理在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產業規劃、監督管理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並取得一定成效,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同時,由於底子薄起點低,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一些頑疾並沒有得到根治。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實際效果,距離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 烘焙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探討
    烘焙食品是我國的食品產業鏈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烘焙食品處於產銷規模快速擴大的發展狀態,人們對烘焙食品的消費量也一直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態,烘焙食品的衛生安全問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因此對烘焙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進行分析,尋求烘焙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解決措施對促進我國烘焙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 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眉山開幕
    今年7月以來,公安部部署開展為期半年的集中打擊食藥環犯罪「崑崙」行動,同時根據黨中央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部署,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牽頭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共偵破食品犯罪案件 5753起,搗毀」黑工廠」「黑作坊」「黑窩點」3568個,打掉犯罪團夥 133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 10279名,總案值86.7億元。
  • 媒體稱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多發暴露道德風險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近些年多發的中國食品安全事件已經超出一般的市場違法違規範疇,它也正暴露出社會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整治食品安全問題,除了加強市場監管和法規制裁,也更要從長遠的和根本的道德培養方面採取系統而有力的行動。
  •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9)》提出我國食品安全面臨五類風險挑戰
    □ 本報記者 鄭建玲近日,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在京發布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2018年檢出食品中微生物汙染主要問題涉及桶裝水中檢出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率為7.9%;藻類幹製品、米粉製品菌落總數超標,不合格率分別為23.0%、14.0%;餐飲具中大腸菌群超標,不合格率為15.6%。抽檢結果顯示,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佔不合格樣品總量的25.0%,雖然較2016年下降了8.6個百分點,但比2017年上升了1.1個百分點。
  • 國務院關於研究處理食品安全法
    加強進口食品準入管理,加大對境外源頭食品安全體系檢查力度,有序開展進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設。    (二)加快編制食品安全戰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正會同各成員單位抓緊編制國家食品安全中長期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大任務,從源頭性、基礎性、制度性問題入手,推進「餐桌汙染治理」,建設食品放心工程。
  • 甘肅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於印發2019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嚴格農藥獸藥準入管理,督促落實安全間隔期和休藥期制度。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遏制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重點整治蛋禽違規用藥、牛羊肉「瘦肉精」、生豬屠宰注藥注水、水產養殖非法添加、農藥隱形添加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全程綠色防控(省農業農村廳負責)。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常見問題解答
    答:依據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及其問答,對於其他食品標準以及2013年以前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本標準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本標準執行。但乳與乳製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執行。
  • 鱸魚檢出孔雀石綠、韭菜農藥超標,你吃的食品安全嗎?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規定,毒死蜱在韭菜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0.1 mg/kg。     農藥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對防病治蟲、促進糧食和農業穩產高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食品產業與食品安全規制的耦合關係
    表現在食品產業領域內: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以及營養健康需求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需求呈現出遞增的態勢;另一方面,食品產業凸顯出結構趨同、資源浪費、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與食品產業發展往往複雜交織,不僅影響著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也涉及政府公信力的實現,這就要求政府加強食品安全規制,推進食品產業結構調整,提高食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 重慶印發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清單 詳細解讀來了
    、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盡職免責」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切實提高重慶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將產生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市市場監管局:明確了黨委主要負責人6項食品安全職責,包括督促黨委常委會其他委員履行食品安全相關工作責任,並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開展食品安全工作專題調研,聽取食品安全工作專題匯報,及時研究解決食品安全工作重大問題,推動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機構建設
  • 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川舉辦
    開幕式上,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大家緊緊圍繞「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大會主題,深入研究、探討我國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據悉,會期開設了地方食品安全監管論壇、第二屆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暨食育論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論壇、食品安全企業責任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