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產業與食品安全規制的耦合關係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食品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保障民生的基礎產業,同時承擔著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安全食品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表現在食品產業領域內: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以及營養健康需求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需求呈現出遞增的態勢;另一方面,食品產業凸顯出結構趨同、資源浪費、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與食品產業發展往往複雜交織,不僅影響著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也涉及政府公信力的實現,這就要求政府加強食品安全規制,推進食品產業結構調整,提高食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從當前中國食品產業的發展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食品產業主要是產業集群形式的,甚至西部的食用農產品產業也遵循集群發展的模式。食品產業集群的形成和演進是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經歷了產生、發展、成熟三個階段,在內外雙重影響因素作用下,成熟之後的演進可能會出現升級、衰退和擴散轉移三種路徑與方向。內在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於資源要素及其結構以及企業間競爭與協作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產業自組織能力;外在影響因素主要來源於市場需求(與可支配收入、消費觀念有關)、競爭對手、政府等。而政府的食品安全規制是食品產業集群演化主要的外在動力。有效的食品安全規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驅動食品產業集群結構的調整,對食品產業結構調整產生倒逼效應,進而影響食品產業集群的演化路徑。

從微觀層面上講,規制者往往通過監督食品企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各環節或通過抽檢產品的質量來規制食品安全。這就導致:其一,食品安全規制往往會加大食品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下,會根據自身情況而調整生產行為,食品產業集群內的企業通過生產流程技術、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革新,可以提高整個產業集群的素質和效率,最終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其二,食品產業集群內部,食品質量高的企業邊際治理成本較低,因而會獲得比較優勢,其規模和市場份額會逐漸擴大。

從宏觀層面看,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事故的壓力下,一方面會加大處罰甚至叫停出現質量問題以及失信的食品企業,加快食品產業集群中企業的兼併重組;另一方面,會通過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生產投資和創新投入,發展高端技術食品產業。這兩方面都會增加技術密集型食品產業的市場份額,從而促進食品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但在現實中,食品安全規制對食品產業集群演化的倒逼效應並不是簡單的遞增或遞減,而是存在隨著食品安全規制強度由弱變強,對產業集群結構調整產生先抑制、後促進、再抑制的影響。食品安全規制過強,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影響食品產業的競爭優勢;過弱又會增加企業的道德風險,降低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產業集群在其動態演化過程中,集群的行為也會影響食品安全規制的績效。其一,食品產業集群的順利轉型升級,即從食品數量的擴張演進到質量的提升,再到技術的研發與品牌的創新,整個演化路徑會促使產業集群內企業加大技術投入的力度,更加重視自身品牌的聲譽價值,食品企業也會通過合同條款約束與監督上遊食品原料供應商,從源頭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從而降低政府規制的成本,提高食品安全規制績效。但在實踐層面,一方面,如果政府部門有著充裕的公共執法資源,同時給予其足夠的激勵,僅依靠政府部門的強制力量就能解決食品產業中的安全問題。然而我國的公共執法成本極為高昂,基層規制對象面廣、量大,基層規制人員數量以及基層執法規制裝備和經費嚴重不足,難以滿足日漸繁重的規制任務。另一方面,食品產業集群往往關係到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承擔著較重的政策性任務,如果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產業就會利用自身承擔的政策性負擔遊說規制者進而幹預規制執法,規制部門出於擔心嚴格懲處會造成當地經濟發展受阻、地方財政收入銳減、失業人口增加等負面影響,可能會在發現食品產業違規行為時難以客觀公正地進行嚴格懲罰和信息披露,從而降低食品安全規制績效。其二,在食品產業集群演化進程中,往往越是能順利升級的產業集群越是擁有更加完備的信息技術及更加透明的信息公開制度,因而在食品安全規制中,政府也可以花費更少的信息成本來提高規制績效。但在實踐中,政府往往處於信息劣勢,也不可避免存在著「有限理性」,規制手段和能力受限,無法有效規範食品產業,嚴格的規制又可能導致食品產業集群衰退或向其他地區轉移,對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水平造成嚴重影響,政府此時的選擇有可能是以犧牲食品安全為代價來換取地方經濟的發展。以上原因就會導致食品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行為能夠較大地影響政府的決策,進而出現「規制俘獲」。

綜上,食品安全規制和食品產業發展存在著天然的耦合關係。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過程中,政府的規制手段和食品產業集群的演化進程並不是孤立的,而應該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耦合效應。即通過加強食品安全規制推動食品產業集群結構的優化升級,會進一步強化其升級帶來的經濟增長效應;通過食品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來促使食品安全規制績效的提高。這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普遍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關鍵支撐。在當前,應堅持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地位,採取適當的食品安全規制的制度安排和機制設計,以促進二者互相提升的耦合發展,這是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和食品質量安全提升的重要途徑。為此,第一,政府應結合食品產業集群的結構規模,通過多種措施降低企業食品安全控制成本,同時從企業外部進一步加強監督,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以此推動食品產業集群順利轉型升級,提供滿足各類食品市場需求的優質優價食品。第二,政府應建設與完善食品產業集群的信用體系,進一步約束與激勵集群內具有品牌聲譽的企業嚴格實施食品安全自規制,使具有高產品質量標準的企業獲得應有的品牌聲譽溢價。第三,政府部門要從食品產業集群的規模、分布與組織模式、區域布局等角度,通過對同類食品產業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加強行業規範,確保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

(作者:張紅鳳 李萍,系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4AGL019〕的階段性成果,並受「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專項資助)

相關焦點

  • 轉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
    二、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規制及不足  (一)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相關法規  200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一百零一條關於法律適用的規定中,涵蓋了轉基因食品,自此,結束了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層次不高、只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轉基因食品安全進行規制的局面。
  • 浙江召開食品安全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
    立足浙江實踐,面向未來發展浙江召開食品安全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優勢農產品如何掌握國際話語權?食品安全與產業發展如何高質量融合?在數位化背景下如何轉型實現新時代監管?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如何探索實踐?立足浙江實踐,面向未來發展,6月27至28日,由浙江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聯合麗水市食安辦舉辦的「食品安全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麗水召開。
  • 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效能
    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眾多市民選擇了「足不出戶」的消費方式,在網上集中下單購買食材自已在家做飯,或直接通過網絡購買食品成了當下最為流行的用餐消費新方式。未來隨著網際網路與食品產業加速融合,網絡外賣食品將進一步加速。
  • 8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詳解(理化檢測、微生物檢驗、輻照食品鑑定)
    -2006 《蔬菜及其製品中銅、鐵、鋅的測定》中鐵含量測定方法  主要變化:  增加了微波消解、壓力罐消解和幹法消解  增加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  增加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刪除分光光度法  GB 5009.9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鈣的測定
  • 《食品安全導刊》雜誌
    《食品安全導刊》雜誌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管,商業科技質量中心、北京肉類食品協會主辦,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的一本全面關注食品安全技術、知識的專業期刊。《食品安全導刊》圍繞行業與領域、產業與市場、產品與技術,關注食品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產業鏈安全。本著權威、全面、高端、深入的原則,以構築食品安全行業領域技術、知識、信息的傳播、交流平臺為追求,以成為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企業的安全顧問為己任,以成為食品安全領域值得信賴的內容與服務提供者為目標,力圖為食品行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技術解決方案。
  • 專家:落實食品安全過程控制 滿足食品安全保障需求
    來源:第一財經落實食品安全過程控制 全方位滿足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作者: 露絲·珀德仁(Ruth Petran)[ 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發展整體向好,監管部門與行業密切合作,引領食品安全的進一步提升,向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穩步邁進。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制度揭密
    1905年12月,西奧多·羅斯福向國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我建議應該頒布這樣一部法律,對州際貿易中標籤不實的和摻假的食品、飲料和藥品予以規制。這樣一部法律將保護正當的生產和貿易活動,將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福祉。」他成為第一位將聯邦食品藥品立法作為自己任期內主要目標的總統。
  • 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眉山開幕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其中專門在健全公共安全體制制度方面指出,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
  • 做好「食品」大文章!梧州市推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廣西梧州甜蜜家蜂業有限公司 何鎏 攝這只是梧州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特色食品產業,以「嚴標準、樹品牌、強龍頭、聚集群」為抓手,堅持做好「食品」這篇大文章,打造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梧州樣本」。
  • 王偉明委員:發展大豆食品,引導大豆產業與中醫藥等產業融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黑龍江省委會副主委,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王偉明委員向大會提交了《發展大豆食品產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大會發言。他認為,大豆的營養保健價值尚未得到重視,國內大豆功能食品較少。王偉明提到,日本已經有計劃地推動和扶持作為大豆發酵食品的納豆產業發展,將其列入兒童營養午餐。
  • 食品安全事件十年:部分地方將問題產業當特色
    我們的報導,就從這裡切入——   (主筆/胡展奮(微博))   向「皮鞋」再宣戰   首席記者—楊 江   持續發酵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更像是轉型期中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需要系統治療。陣痛在所難免,因而,短期內,中國再暴露出更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足為奇,民眾應學會理性應對,恐慌與洩憤都無濟於事。
  • 聚焦特殊食品研發 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
    特殊食品已經成為當前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日前,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期間,召開了雅培基金項目成果分享交流會,聚焦特殊食品產業科研及法規新動向,就行業關注話題進行分享探討,為食品營養與食品科技的創新與融合、食品產業健康轉型提供科技支撐。
  • 食品安全手抄報: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這兩句話充分說明了食物對人們的重要性,因此對於食物的安全程度,我們不得不關心。但是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食品的安全程度,似乎變得不再重要,一些黑心的廠商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才弄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 食品接觸材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食品接觸的家用電器
    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  一、我國食品接觸材料法律法規  咱們國家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法規屬於最高層的當然是《食品安全法》,第二層次的是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再往下走出兩條路線,一條是管理層面的,一條是技術層面的:管理層面包括各部門的規章制度,還有行業以及協會的管理規定;技術路線來自於高位的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強制性的標準,還有推薦性的產品標準,比如家用電器產品標準GB/T
  • 第八屆食品經濟與食品質量安全論壇暨內蒙古食品經濟研究會學術...
    第八屆食品經濟與食品質量安全論壇暨內蒙古食品經濟研究會學術年會召開 2021-01-07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京順利召開
    中國法學會長期以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法治研究,與實務部門和相關產業保持合作,致力於為法治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食品安全法治治理和食品行業健康發展需要理論界、實務界、產業界在秉持社會共治理念下形成共識、精誠合作、增強合力。
  • 全市食品安全分析會議: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22日上午,全市食品安全分析會議召開,提出要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全力以赴,狠抓落實,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不斷提升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為全市人民群眾築牢「舌尖上的安全線」。會上,市食安委有關成員單位分別匯報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食品安全專家就我市食品安全形勢作了專業分析,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市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積極推動社會共治,有效維護了食品市場秩序穩定,全市食品安全總體形勢穩中向好。
  • 論檢驗檢測機構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文/ 趙啟衛   檢驗檢測機構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為了保證食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需要不斷地提高食品質量檢測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公正性,自覺維護人民的利益。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發生了很大變化。
  • 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辦
    為凝聚科技界與產業界的共識,為中國乃至全球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提出更多科學路徑,促進中國食品產業健康轉型,4月19-20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大會將焦點從食品安全延伸到安全與健康並行,圍繞6個重點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提高食品檢測實驗室能力水平,保障中國食品安全
    培訓班將在食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要點、食品檢驗各環節的風險識別和防控措施、食品檢驗機構誠信管理要求、食品安全檢驗新技術、食品中重金屬檢測關鍵點等內容展開系統性培訓。希望本次參加培訓的學員能夠從課程中獲得所需知識點,為中國食品檢測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