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打好高效建設攻勢
1月8日,中國工業報從青島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圍繞營商環境評價、審批提速增效,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和數字政府建設等五個方面工作,在全市發起高效青島建設攻勢。2020年,5大攻堅戰43個攻堅目標167項攻堅任務全部完成,推動全市政務服務環境更加優質高效,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有效激發。全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5.4萬戶,總量達到179.3萬戶;新批准施工許可項目2643個,同比增長2.64%。疫情期間口岸降費讓利逾12億元。
以評促改、以評促優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以優化營商環境的確定性來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青島市將18個營商環境評價一級指標全部納入攻勢,有針對性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措施。在全國率先構建「自動化貨櫃碼頭標準體系」,在海運貨櫃口岸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全國第2位。
助企紓困解難題。推出應對疫情推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審批提速舉措15項,為80餘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開通審批綠色通道;公布涉企服務容缺受理事項487項。完善「政策通」平臺,目前已匯集疫情防控、創業創新等政策信息7000餘條。緩解用工難問題,搭建「網絡共享線上用工」等平臺,實現臨時用工與靈活務工人員有效對接。
優化指標促便利。壓縮時間,比如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控制在12個工作日以內;小微企業快捷辦電實現「當日受理、次日接電」;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下降為41.4小時和4.7小時。壓減環節,比如不動產登記實現「交房即可辦證」。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比如在全省率先成立專業破產審判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建立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
營評填報找差距。全年組織參與了國家和省營商環境評價3輪,開展專家講座、業務培訓4輪,完善迎評資料庫、佐證資料庫、典型案例庫等。參評期間,成立了前、後方參評指揮部,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工作例會、開展電話抽查和實地走訪等,54場專業指標填報、歷時20天,全市55個成員單位2000多人次「參戰」,真實、準確地向國家和省提交了營商環境指標測評青島答卷。集中填報結束後,對照測評體系制訂了全市各領域指標優化提升整改方案,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的氛圍更加濃厚。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推動審批服務提速增效
啟用新市民中心,可辦理特殊事項外的全部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全國首推「無感審批」20項,分別推出「智能審批」「全市通辦」事項414項、699項,延拓「不見面審批」事項至4253項,超半數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即來即辦」。在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位列全國第5名。
助力工業網際網路+。在北方地區率先實現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同步發放,全市企業設立登記線上申請量佔新設立企業總量的98%。在全國率先推出「稅企直連」服務平臺,實現稅企雙方數據的直連互通和整合運用,全國納稅人滿意度調查位列副省級城市第3位。出臺《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建設專項行動方案》,為海爾集團涉及工業網際網路建設的20餘家企業提供現場服務,與「卡奧斯」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卡奧斯「青享雲」平臺等。
深化流程再造。印發《打造精簡高效政務生態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推出「一事全辦」事項101項,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584張,在全國首創「一部手機完成企業開辦業務」,頒發省內首張跨區域營業執照。優化竣工聯合驗收機制,完成竣工聯合驗收項目95個。深化施工圖審查改革,推動施工圖審查時限清零。全市550個站點實現「自助辦」,138個便民服務中心、1483個便民服務站達到「六有一能」標準。
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速。啟動城市雲腦建設,在8大領域開展「一碼通城、無感通行」試點,建成全市統一的掌上政務服務平臺—「青e辦」APP,實現50餘個部門、10個區市70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推動數據匯聚和質量提升,市級共享需求滿足率達98.3%,共為全市100餘個業務系統提供數據共享服務3256項。開展金融服務領域數據應用,在全國率先形成政務數據「可用不可見」為使用特點的「政務數據中臺」模式,金融機構利用涉企政務數據優化信貸服務,涉及企業197家,信貸資金68.3億元。組織成立膠東經濟圈大數據發展一體化合作聯盟。青島政務網在2020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暨第十九屆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位列全國第1名。
依法行政、誠信施政推動法治和誠信政府建設
全國首創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全鋪開,協助落實資金近億元。全國首個實現鎮街法治政府建設全覆蓋。獲評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單位,在全省率先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膠東五市法治一體化建設等。
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升。建立全省首家青港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合作制公證機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法律援助申請實現全市通辦,「12348」熱線實現7×24小時全時服務。推動立改廢釋,制定修訂法規規章11件、修改26件、廢止38件。常態化監督黨政群機關履約情況,償還欠款30.4億元,清償率100%。舉辦上合組織國家仲裁機構線上研討會等。
簡政放權全面推進。承接落實省級行政權力事項600餘項,公布「市縣同權」事項239項,發布向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上合示範區賦權市級負面清單事項77項。破解「準入不準營」,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對「168+8」項改革事項進行清單式動態管理。加快權責清單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強化「一枚印章管審批」。組建專班狠抓「網際網路+監管」,檢查實施清單編制率、監管行為覆蓋率均達100%。
誠信政府建設全面加強。「雙公示」數據準確率位列全國第1位。推動信用惠民便企,疫情期間出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132份,為企業辦理信用修復1441件次。搭建信用綜合服務平臺,國內率先接入人民銀行金融城域網,實現公共信用信息與金融機構實時共享,目前已完成中小企業授信74筆。籤署《關於推進膠東經濟圈城市信用建設一體化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共建「信用膠東」大格局。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