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發布最新核輻射水平監測結果

2020-12-05 央廣網

  中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針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輻射外洩情況,環境保護部發布了最新的監測結果,我們連線中央臺記者湯一亮了解一下。   

  主持人:最新的監測結果如何?

  記者: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今天(31日)上午發布的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顯示,監測結果有一個匯總圖,圖中綠色曲線代表監測值,藍色的柱體代表天然本底水平,在圖中可以看出綠色曲線都在藍色柱體的範圍之內,所以監測結果表明,日本核電事故沒有對我國環境和境內公眾的健康產生影響。

  截至到昨天18點,環保部門在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寧夏的監測點氣溶膠取樣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都在10的-4次方貝克每立方米量級以下。結合近年來輻射環境監測數據分析,初步確認各地所監測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來自日本福島核事故。

  由於各地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輻射劑量極其微小,小於巖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10萬分之一,仍在當地的本底輻射水平正常掌握範圍之內,所以公眾暴露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一年之內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僅相當於乘坐飛機飛行兩千公裡所受輻射劑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方面造成影響,不需要採取任何的防護措施。

【中廣調查:你如何看北京今年房價控制「穩中有降」?】

熱搜詞:黑龍江放射物 IT領袖峰會 百度文庫侵權 食品安全管理員考試 國際時裝周

  (中國之聲、中國廣播網聯合推出新聞線索提供平臺,您可將新聞線索發至郵箱:xwxs@cnr.cn,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導事實、 揭開真相。)

相關焦點

  • 環境保護部發布4月12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12日,日本政府根據《國際核事件和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的規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定為7級,即最高級,與車諾比核事故同級。這是日本政府根據放射性釋放量對福島核事故的重新定級。
  • 環境保護部發布4月20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20日,我國內地在黑龍江等19個省(市、區)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在吉林、遼寧、天津檢測到更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於巖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貢獻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
  • 核輻射不會汙染中國 西安輻射度全國城市最低
    本報訊(記者程慧 實習生石曉霞) 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表示,3月12日起我省加強了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目前輻射環境監測數據未發現任何異常。據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昨日16時發布的監測信息,西安昨日空氣中的輻射程度在全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中最低。
  • 環境保護部:4月11日上午主要城市環境輻射水平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發布上午全國主要城市環境輻射水平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4月11日介紹說,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4月11日9時繼續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
  • 環保部門發布17日全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
    監測示意圖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4月17日,我國內地除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西藏外其他21個省(市、區)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在吉林等
  • 環保部: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原標題: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向社會及時公布核輻射監測數據   ——環保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談核安全保障   ◎本刊記者 季天也   郭司長還透露,《政策聲明》發布的同時,國家核安全局正在開展核安全文化宣傳貫徹推進專項行動,為期一年,要求「全覆蓋」,即覆蓋所有持證單位和骨幹人員,對隱瞞虛報和違規操作「零容忍」,以此強化業內人員在法治、責任、風險和誠心這四大方面的意識,提升我國核安全水平。   首發《輻射環境質量報告》   那麼,我國的輻射環境處於什麼狀態呢?
  • 遼寧核輻射監測結果每三小時上報國家核安全局
    3月30日,記者探秘瀋陽核輻射自動監測站,並獨家專訪了省環保廳核安全局、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協會有關負責人。「日本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省環保廳核安全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連日來遼寧省監測數據的上報頻次已經由原來每天兩次上報分析數據,改為每隔3小時更新上報一次數據。
  • 遼寧:核輻射監測結果每三小時上報國家核安全局
    3月30日,記者探秘瀋陽核輻射自動監測站,並獨家專訪了省環保廳核安全局、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協會有關負責人。「日本發生核洩漏事故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省環保廳核安全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連日來我省監測數據的上報頻次已經由原來每天兩次上報分析數據,改為每隔3小時更新上報一次數據。
  •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環境保護部4日發布《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2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423.7萬噸,氨氮排放量為253.6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3.05%、2.62%;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117.6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337.8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4.52%、2.77%。
  • 西太平洋監測發現「核輻射魷魚」
    對此,國家海洋局發布公告稱,日本福島以東及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已受到福島核洩漏的顯著影響,提醒有關部門加強對來自該海域海產品的放射性監測。不過,對於這一公告,也有專家認為,由於我國捕撈的魷魚主要位於北太平洋傳統魷釣作業漁場,與日本福島相距1000多公裡,截至目前尚未受核輻射影響,人們不必過於擔心。
  • 環境保護部發布30日上午全國主要城市輻射水平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今日介紹說,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30日9時繼續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匯總圖中綠色曲線代表監測值,藍色柱體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綠色曲線均在藍色柱體範圍內。監測結果表明日本核電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6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
    中國環境報記者 王昆婷 北京報導 1月20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介紹環境監測及《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工作進展情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介紹,2016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總體向好,重點區域主要汙染物濃度同比下降,但北方地區冬季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峻。
  • 朝鮮核試驗事件環保部最新監測: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
    朝鮮核試驗事件環保部最新監測: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 環境保護部官網 2016-09-12 09:47 來源:澎湃新聞
  • 國家核安全局公布中國各大城市輻射環境監測值
    國家核安全局公布中國各大城市輻射環境監測值 未受到影響
  • 專家:過量吃碘鹽防核輻射無益而有害
    核輻射、碘、碘鹽,成為最近被提及的高頻詞彙。核輻射到底能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碘鹽是否真能預防核輻射?過量服用碘鹽有害嗎?帶著這些問題,昨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甲狀腺學會主席,亞大地區甲狀腺學會副主席,遼寧省內分泌學會主任委員滕衛平。遼瀋晚報:您從事碘營養與甲狀腺疾病方面的研究10餘年,請您談談核輻射與甲狀腺癌方面的基本知識。
  • 環保部每日發布輻射值 我國東部沿海城市輻射水平正常
    為讓公眾「心中有數」,環境保護部自本月13日起,連續發布主要城市輻射水平監測值。17日公布的情況顯示,煙臺、威海、南京、寧波、溫州等東部城市的輻射水平均在正常波動範圍下遊,受日本核洩漏事故影響而導致城市輻射水平上升的傳言並無數據支撐。自3月12日起,環保部已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並在其官網及時公布監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