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有人斷言,中國自主探測火星需20年,如今天問一號成功打臉

2020-07-24 胖福的小木屋

2009年06月05日,在第三屆上海航展上,一個名為「螢火一號」的探測器成為焦點中的焦點,這是中俄兩國合作研製的火星探測器。

當時,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焦維新教授認為中國如果想要自主探測火星,恐怕還要20年,他認為大量開展國際合作是一條捷徑。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然而「螢火一號」最終並沒有成功發射,從那時起,中國堅定了自主研製火星探測器的決心,僅僅用了11年,在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天問一號是個繞落巡的綜合任務,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計劃用一次發射同時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索)3 種探測目標,希望實現一舉多得。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不過,此次發射成功,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探火計劃」取得了成功,後面還有地獄級難度的挑戰在等著我們。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中國第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要一次性完成火星探測「繞、落、回三步走」項目計劃,連美國都不敢這樣嘗試。

繞:軌道器環繞火星進行探測;落:著陸器軟著陸於火星表面進行固定位置的地面探測、巡:巡視器(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進行不固定位置的巡視探測。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1877年,一名名叫喬瓦尼·希帕帕雷利的天文學家製作了一部包含運河的火星地圖。 其實,他所說的「canali」意味著渠道,但被誤解為是運河。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自此之後,科學界就認為火星存在著生命,這也是為什麼在開始太空競賽之後,美蘇都想要前往火星,1960年,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A號探測器,然而發射後,第三節火箭故障,任務失敗。但它是人類探測火星的開端,此後蘇聯共進行了4次火星探測計劃,均宣告失敗。

1964年11月5日,美國發射水手3號,但由於太陽能電池板不能展開而無法正常工作,在23天之後,美國又發射了水手4號,這是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太空船。它回傳了第一張火星表面的照片。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直到1975年8月20日,美國海盜一號成功發射,成為全球首個能成功登陸火星的衛星,,截至目前為止,人類一共進行了45次火星發射任務,目前完全成功的僅有17次,成功率僅有30%,而成功登陸火星也僅有5次, 火星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直到如今,還沒有哪個國家,依靠單個探測器實現「環繞+巡視+著陸」三大任務,如果中國能夠成功實現,那麼將是航天史冊上的第一位,中國在火星探測上的實力,將直追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因為目前真正意義上登陸火星的國家,只有美國。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太遠了,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曾經達到約5880萬公裡,而在2018年兩者之間的距離則達到5760萬公裡。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從目前的太空飛行器到火星的時間來看,大致需要6-10月左右,因為距離太過於遙遠,所以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不少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例如,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和可靠性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前提,要讓探測器脫離地球引力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中途需要幾次軌道修正,以確保當「天問一號」抵達火星附近,火星的引力場就會抓住它。總之,進入火星軌道的過程非常困難,中國和俄羅斯研製的「螢火一號」,就是因為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探測器未能按計劃變軌,所以才慘遭失敗。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除此之外,地球發送到火星的無線電信號延時很長,在地球上,僅需0.13秒就能實現任意兩點的通信,地月之間則需要2.5秒,可是,當地球與火星處於最大距離時,即便是光速通信也會有44分鐘的延時。

因此火星探測器需有較強的自主控制能力;由於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距地球太遙遠的火星需要裝有高增益、高可靠通信設備,以及必須擁有天線直徑很大的地面深空測控網以增加探測距離。目前,我國的深空網已成為繼美國深空網、歐空局深空網之外,又一功能完備的全球性測控網。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2018年,美國洞察號飛往火星的軌道

為了可以接受「天問一號」發來的數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建設的70米天線(以下簡稱GRAS-4天線)高性能接收系統進行了反射體的整體吊裝。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是完成火星探測器科學數據接收任務的關鍵設備。

而降落是整個航天任務中最難的一關,火星大氣,它可以產生高達2000攝氏度的溫度,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大氣密度的1%,因而輻射嚴重,沙塵暴也很大,有時是地球上12級颱風的6倍,且可持續達半年。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在著陸器著陸過程中,探測器防熱措施如何,降落傘、氣囊和緩衝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必須非常精確,整個過程被稱為「恐怖7分鐘」,這過程等於「盲降」,7分鐘的時間甚至不足以完成一次地火通信,進入火星大氣層後,即再入、下降與著陸的過程超過1000個動作必須依靠探測器自主完成,對軟體和硬體的要求極高。

火星環境複雜、惡劣,是造成火星探測器經常「陣亡」的主要原因。作為火星登陸計劃的最後一步,著陸器要在7分鐘的時間內將時速從2萬千米降低到零,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關鍵點,直接決定著任務的成敗。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這也是為什麼60年來僅有美國成功降落過火星的原因,中國「天問一號」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後,通過氣動外形、降落傘、反推發動機等多級減速和著陸腿緩衝。火星車(即巡視器)和著陸平臺分離後,將開展區域巡視探測。環繞器將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天問一號著陸區域

而軌道器將配備 7 臺設備,或包括高解析度照相機、中解析度照相機、地下雷達、礦物光譜儀、中性和高能粒子分析儀以及磁力儀。火星車則重達 200 公斤,將搭載 6 臺設備,或包括遙感相機、探地雷達、多光譜照相機、雷射擊穿光譜儀,以及探測氣候和磁環境的儀器。

這些有效載荷要完成以下五大科學目標:(1)繪製火星形態和地質結構圖;(2)調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3)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4)測量電離層和火星地表氣候及環境特徵;(5)探索火星的物理場(電磁場、引力場)和內部結構。。

探測器登陸火星究竟有多難?人類僅成功5次

希望「天問一號」可以成功挑戰這地獄級難度,帶領中國航天向著更遠的深空進發。

相關焦點

  • 我國有望2013年自主火星探測 螢火一號探路
    「嫦娥一號」衛星平臺為基礎,綜合應用月球探測一、二期工程技術,已經研究並提出了中國自主火星環繞探測的技術方案,有望最早在2013年11月實現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中國通過自主研發火星探測器,可突破自主導航定位、2-3個天文單位距離的測控通訊、火星環境工程參數等深空探測共性關鍵技術,並獲取大量科學成果,這一步也是中國未來深空探測規劃中承前啟後的關鍵環節。
  • 中國預計2020年自主探測火星 困難重重?
    中國的2020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得到國家批准立項,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如果一切順利,計劃於2020年7、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登陸火星。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奧媒: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歐洲時報奧地利版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國家電視臺》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首次進入紅色星球》的文章稱,繼歐洲、美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中國現在也開始進軍火星。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天問一號」升空:開啟中國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探測器分為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對於環繞器與著陸器將開展的探測工作,專家將其歸納為五個方面即:照相、測物質、測環境、看內部、看氣象。最近20多年以來,幾乎每一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今年7月就有3個國家計劃實施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 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此前,中國還曾想在2009年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但由於戰鬥民族的火箭一次次出問題,中國也轉而決定自主完成火星探測的全套流程。這個小組中首先出發的是「土豪國」阿聯的希望號(阿拉伯語al-Amal),它在今年的7月20日的凌晨5點58分成功發射。預計探測器的到達時間會在2021年的2月。
  • 現場直擊「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險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從酒店連廊傳到沙灘,從沙灘傳到陽臺,就連房頂上都有人。10,9,8......2,1,0,點火。一瞬間,伴隨著相機的「咔咔」聲,一聲聲「哇哇哇」此起彼伏......十幾秒巨大的轟鳴聲過後,載著「天問一號」的中國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天上畫出一條線,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裡。它發射成功了。
  • 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為什麼這麼難?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圖為「天問一號」發射現場。新華社記者 胡 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今天,「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關於火星探測,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作為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印度2013年成功探測火星,能和中國天問一號相提並論嗎?
    印度在2013年11月5日,成功發射了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裡安」號(Mangalyaan)。由此印度成為人類航天史上唯一首次探測火星就取得成功的國家,也是繼蘇聯、美國、歐盟之後全世界第四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印度的「曼加裡安」號只是單純的火星軌道探測器,並不能和中國天問一號相提並論。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繞、落、尋」一步到位
    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
  • 發射成功!中國「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人類已經進行了47次火星探測,探測火星要比月球難多了。作為中國首次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如何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 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34;是中國正在計劃進行中的一項火星探測任務,是隸屬於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一部分。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但是在2011年11月成功發射後不久,因為未能成功變軌,最終探測器在2012年1月墜毀在太平洋。,同時也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首次公開亮相。
  • 雖然「天問一號」已就位,但是中國的火星探測比原計劃晚了近十年
    2009年6月,「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品抵達俄羅斯,準備搭載俄羅斯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升空,然而因為俄方的問題,推遲到2011年發射。每個階段火星探測任務的完成都需要等待一個火星發射窗口,2009年「螢火一號」被推遲發射,阻礙了中國對火星探測的步伐。2011年11月9日,北京時間4點16分,我國的「螢火一號」和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一起被俄羅斯的天頂2SB運載火箭送入太空。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極大?
    但火星探測的難度,確實也是肉眼可見的,如果我們將火星探測經常取得成功的美國排除在外,單看曾向火星探問過的俄羅斯,歐洲,日本,印度就知道了。俄羅斯跟日本的火星探測都失敗了,而歐洲的火星登陸也失敗了,只有印度的成功了,而且還是首次探測就成功的那種。那為什麼印度首次火星探測就取得了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