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同情心可以抑制生理上的疼痛

2020-09-17 天下為工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著要做一個善良有道德感的人,甚至有些校外的輔導班都打著大大的橫幅: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學畫的孩子永遠積極向上。


我們知道,和善無論做人還是處事,都是一種受人歡迎的品行。但是有時候,這種性格也有一些缺點,之前中科院的腦研究所就曾報導過關於共情能力與精神分裂之間的關係,共情能力強的人,精神分裂的危險也比較高。


最近,德比大學科學家一項發表在Mindfulness上論文,就發現共情能力對抑制疼痛也有一定的幫助,這篇論文為Brief Compassion-Focused Imagery Dampens Physiological Pain Responses。翻譯成中文就是《同理心對疼痛的抑制功能》。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可以幫助那些遭受疼痛折磨的人緩解不適。


研究人員招募了37名志願者,通過向這些參與者播放具有同情色彩和內容的音頻,接著要求他們將 自己的手放入冰水中。之後,研究人員採集了這些志願者的唾液進行壓力測試。唾液中的α澱粉酶是一種有效的生物標記物,能隨著壓力的變化而變化。


結果發現,當志願者聽表達同情的音頻時,他們的壓力指數並沒有變化,但是當他們沒有聆聽這些具有同情意象的音頻時,他們的壓力指數明顯出現了變化。


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同情心對疼痛的生理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同情心的培養對心理狀態,以及幸福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常常從大腦的基本動機系統和功能分析中得出的。更進一步,吉爾伯特提出了同情心方法。有人認為大腦對於社會過程是高度進化的。得到了神經生理學家等的支持。


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有三種主要的情感系統:威脅系統、驅動系統和撫慰系統。驅動系統與這些高喚醒的積極情緒(如快樂或興奮)有密切的關係;撫慰系統則主要跟那些平靜狀態的情緒相關(如安全感和滿足感);威脅系統則主要應對這些負面情緒(像焦慮等)。



德比大學的謝菲爾德教授說,從實驗中我們發現,當人們專注於這些表達了共情的音頻,會激發他們的同情心,從而抑制身體本能的疼痛反應。這一發現,不僅為我們拓展了一條疾病治療的新途徑,對患者,尤其是這些飽受疼痛折磨的患者,也帶來了福音。

相關焦點

  • 英國科學家:同情心可以抑制生理上的疼痛
    最近,德比大學科學家一項發表在Mindfulness上論文,就發現共情能力對抑制疼痛也有一定的幫助,這篇論文為Brief Compassion-Focused Imagery Dampens Physiological Pain Responses。翻譯成中文就是《同理心對疼痛的抑制功能》。
  • 腦科學日報:性別差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同情心可抑制生理性疼痛
    未來可以藉此「模擬」卡路裡限制的效果。研究發表在Science Signaling上。  5,Neuron:從簡單映射到多維網絡  來源:思影科技    本文所討論的網絡方法的概述  傳統的網絡科學工具雖然可以對大腦功能進行了基本的特徵描述,卻通常無法識別病理生理機制,也無法將系統層面的表型與大腦功能的多層次聯繫起來。
  • 研究顯示被人拒絕心痛不已 與生理疼痛不是一回事
    然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兩種疼痛其實使用的是不同的神經迴路,這項發現或可能導致研發更具針對性的療法以及更好的理解這兩種疼痛方式是如何發生相互作用的。在這項發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裡,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從計算機科學領域借來的方法多元模式分析來檢測人們在觀看曾經拒絕過他們的人的圖片時的大腦掃描。
  • 與飽受疼痛折磨的人類相比,這種動物既不患癌症也沒有疼痛
    不過,世界上有一種動物,既不患癌症也沒有疼痛,這就是長相有點醜陋的裸鼴鼠。 非典型的哺乳動物 裸鼴鼠在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齧齒目,主要分布在非洲東部的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乾燥炎熱地區。
  • 某些「低等的」脊椎動物也知道疼痛嗎,疼痛的定義是什麼?
    但就在幾年前,科學家發現虹鱒能感覺到疼痛。它的頭部有58個特殊的受體,其中22個可以歸類為疼痛受體,可以向大腦傳遞信號。在顯微鏡下,這些受體與人類的疼痛受體非常相似。因此,虹鱒魚具有痛感的物質基礎。實驗將虹鱒分為兩組,一組注射蜂毒或醋酸,另一組注射鹽水或不加任何處理。
  • 魚會感覺疼痛嗎?
    多數人認為像魚類這樣的冷血動物是沒有痛覺的,在他們看來,只有那些在腦部有新皮質的動物才會有疼痛感。魚類真的沒有痛覺嗎?要證明這個問題很難。首先,魚類不像小狗那樣可愛有趣,因此不能像小狗那樣從人們那裡得到很多的同情。其次,魚類不能像小狗那樣叫,因此也就不能告訴人們它們是否感覺到疼痛。第三,如果魚類能感覺到痛,那麼是疼痛還是反射?比如一條魚咬鉤,它的反應是因為疼痛還是因為反射呢?
  • 非洲黑曼巴蛇毒多肽特異性識別並抑制疼痛相關人源酸敏感通道的...
    毒素與靶標蛋白相互作用所具有的高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的優勢使得毒素被作為分子工具,用來研究蛋白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並被開發成為治療疾病的藥物。  2012年,法國研究人員從黑曼巴蛇毒液中分離出來兩種多肽物質「Mambalgins」,可以讓老鼠止住疼痛。
  • 疼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科學家至今仍未解釋清楚
    (原標題:讓你抓狂的疼痛 也讓科學家撓頭)
  • 情感上的「心痛」在生理上是什麼感覺?
    那麼情感上的『心痛』在生理上是什麼感覺?網友知識混子:手開始不受控制,不由自主地發抖。癱坐在床邊,手機pia的一下砸到了地上,把我的狗嚇了一大跳。渾身上下開始發冷,手指尖一邊抖一邊開始發麻。小臂、大臂、肩膀,然後是整個身軀,一邊把臉埋到手裡一邊抖。腦袋開始眩暈,耳鳴。心臟一抽一抽發緊。
  • RT:英國將開發微創手術用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科學家試圖教會機器人感覺疼痛以保護人類
    ★英國將開發微創手術用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3月15,新華社消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14日宣布,包括該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將開發用於微創手術的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以幫助醫生更高效地完成外科手術。
  • 年齡大了,運動是抗衰老良方,吃這些可以緩解運動後炎症和疼痛
    在有效維持肌肉之下,可以大幅度提高耐力。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吃什麼對抗運動帶來的炎症、儘量減少傷病?本文將圍繞這一個小點去講。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過:「你可能會看到一隻杯茶從桌子上掉下來,在地板上摔成碎片。但你永遠也看不到那隻杯子重新聚在一起,跳回到桌上。無序或熵的增加,是過去與未來的區別,給時間指明了方向」。
  • 我科學家發現新「疼痛基因」
    疼痛是人體在受到各種傷害性刺激時所產生的感覺,過度的傷害性刺激不但會引起強烈的疼痛感覺,還會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紊亂甚至休克,目前世界上有10%的人忍受著疼痛的折磨。疼痛致病原因十分複雜,已發現多個疼痛致病基因,但因疼痛的類型多樣化,存在著遺傳異質性。
  • 無法感知痛覺:超級止痛藥將讓人體告別疼痛
    由於缺乏相關的神經通路,有些人感覺不到肢體的痛覺,科學家利用小鼠重現了這一生理機制。該研究結合了阻斷痛覺受體的藥物和低劑量的阿片類止痛藥,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體告別疼痛的「秘密配方」。  當人體受到損傷時,痛覺的電信號會沿著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傳遞到大腦。
  • 心靈上的傷口,消耗元氣、抑制免疫功能,不能忽視
    心靈上的傷口,消耗元氣、抑制免疫功能,不能忽視 2020-10-10 0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檔案:近10年誰曾載譽而歸?
    中新網10月1日電 北京時間10月1日17時30分,美國免疫學家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Tasuku Honjo因發現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榮獲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作為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獎項,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在頒發的逾一個世紀中,見證了生物和醫學領域的發展。
  • 原來分手了心真的會疼,但不是精神上的,而是生理層面的
    原來分手了心真的會疼,但不是精神上的,而是生理層面的以前,總說分手了之後人的心會疼。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原來心它是真正會疼的。就是它不是一個精神層面上的疼,它是來自一個生理層面的疼。就是真的好像,有人抓了你的心臟揉了那麼一下。
  • 英國科研人員稱前額與指尖對痛覺最敏感
    中國網6月7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6月6日報導,科學家對人體各部分對痛覺的感知進行了研究並繪製出圖像。研究表明,人體的前額與指尖對痛覺最為敏感。科學家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可以幫助英國約一千萬慢性疼痛病患者。研究中,志願者在不碰觸的情況下感受疼痛,並由內科醫生運用雷射來監測他們全身的神經損傷情況。
  • 夢境是假的,為何科學家說,人在做夢時是可以感知疼痛的?
    做夢可以說得上是人類的「特權了」。我們經常會用「做夢」來形容驚喜。在夢境中,我們不用考慮現實壓力,即使是在夢中挨打受傷,也感覺不到疼痛。這樣的說法是很多人認可的結論,只要掐自己一下,便能判斷是否在做夢,而科學家卻指出這樣的說法是比較片面的。
  • 撲熱息痛不僅可以鎮痛,還能抑制情緒
    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實驗,以探索其他止痛藥對情感是否會有同樣的效果美國研究人員在一項實驗中可能發現了撲熱息痛一種新的副作用
  • 「健康」最美中醫|認識疼痛,遠離疼痛
    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疼痛,現代醫學認為疼痛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和心理活動,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我國目前十幾億人口中,有1/3受到疼痛的困擾,痛覺可以作為機體受到傷害的警告,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映,疼痛是人體許多疾病的發出重要信號,適度的疼痛可以促使人們及時就醫,對健康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