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池魚林木

2020-11-29 天眼新聞

這一成語中的「池魚」指池中的魚。意思是池中的魚受連累而遭禍害;「林木」指林中的樹,這一成語的意思是林中的樹無辜遭了禍害。比喻無辜而受連累,遭禍害。又叫「林木池魚」。

典故出自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淮南子·說山訓》。「訓」是「言」和「川」兩字構成,「言」指「勸說」「說教」,「川」本指「歸向大澤大海的水流」;「言」與「川」聯合起來,表示用言辭勸教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順暢。因為「訓」是有道理包涵於其中的言辭,也可以代表一種典範、規範、前人踐行的結果。既然是把典範拿來用,則「訓」又有延續、沿用的意思,引申義就是用成文的先例進行說教。本篇之所以用《說山訓》為篇名,本訓題解中說:「山為道本,仁者所處。說道之旨,委積若山,故曰《說山》,因以題篇。」本篇以寓言、箴言等形式解說大道之旨以及自然和人世間諸多事理,其多如山,因以篇名。《說山訓》中強調防患於未然:「良醫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文中強調要掌握事物的特性,看問題不能絕對化,萬事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淮南子·說山訓》的其中一段說:「楚王(楚莊王,春秋時楚國國君,五霸之一)亡(逃跑)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春秋末期宋國國君宋景公)亡其珠,池魚為之殫(盡的意思);故澤失火而林憂。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幹谷;上求楫(船槳),而下致船;上言若絲,下言若綸(大繩);上有一善,下有二善;上有三衰(衰減),下有九殺(減削,降格)。」

這段記載先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楚王亡其猿」。故事的內容是,春秋的時候,楚國國王楚莊王喜歡養猿猴。有一次,他養的一隻猿猴不知怎麼逃出了樊籠,跑進了國都附近的一片樹林裡。他的臣下連忙發動人們為他到樹林裡尋找猿猴。那麼大個樹林,實在難以找到,於是官員就命令人們把林木砍掉,覺得這樣一定能把跑了的猿猴找到。因為人們為楚莊王找猿猴而伐林木,樹林遭了大殃。第二個故事是「宋君亡其珠」。故事的內容是,春秋末期,晉國的一個大臣在晉國犯了事,於是他帶著寶珠逃到了宋國,投在了宋國司馬桓魋門下,給了桓魋許多寶珠。宋景公聽說後,想讓桓魋把寶珠交出來,而桓魋無論如何也不交。桓魋反叛,逃到了曹國,有人問他寶珠藏到了哪裡,他說扔在魚池裡了。宋景公得知後,就讓人到那個魚池裡找寶珠。人們跳到魚池裡尋找,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人們就把魚池裡的水撤幹尋找。結果,池裡的魚被連累,遭了大殃。

作者講完了這兩個故事,議論說:因此,大澤失火,附近的林子就擔憂被殃及。又舉例說明君主的權力和對下級與民眾的影響:君主想尋求美材,臣子便去砍樹木;君主想得到魚,臣子就會把溪谷弄乾涸;君主需要船槳,臣子就要運來船……君主說的事像細絲那麼小,臣子就會說成像大繩那麼大;君主有一個優點,臣子就會不惜誇張,加倍讚賞;君主想要減少三分,臣子便有九等降格。

《淮南子·說山訓》中這段文字要表達的意思便是:作為君主,謹於修身、嚴格要求自己十分重要。在君主政治中,由於專制權力的至高無上,最終破壞了王朝的現實秩序和穩定發展。《淮南子》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在其作者看來,任何王朝的良性發展,都必須得民心。而要得民心,統治者必須堅持與民休息、清靜寡慾的政治原則,推行安民、利民的善政。但當時的現實卻是統治者往往因為窮奢極欲與此背道而馳。因此就容易走上濫用民力、縱慾虐民的錯誤方向,導致王朝政治淪入暴政。即使有良知的臣下冒著巨大風險向君主勸諫,其結果也往往被認為是拂逆龍鱗的狂士、二臣,受到殘酷的政治打擊。於是便形成官員千方百計向君主討好、進行巴結的歪風,一些人甚至養成了習慣。如此一來,良性的君臣關係便無法形成,王朝政治就難以穩定,以致於王朝滅亡。這便是作者告訴人們的道理。

劉秀森 來源 京九晚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大名成語典故——自弱於人
    大名成語典故——自弱於人 2020-05-11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臥冰求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臥冰求魚,臥冰求鯉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臥冰求鯉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臥冰求鯉(wò bīng qiú lǐ)成語釋義:臥在冰上以求得鯉魚。指忍苦孝親成語出處:晉·幹寶《搜神記》第11卷:「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 螞蟻莊園成語洛陽紙貴典故原型是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螞蟻莊園成語洛陽紙貴典故原型是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時間:2020-12-29 12:44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成語洛陽紙貴典故原型是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成語洛陽紙貴用來形容文章廣受歡迎,這個典故的原型是什麼?
  • 成語典故:白龍魚服
    後漢張衡的《東京賦》中,有一句話道:「白龍魚服,見困豫且(白龍化為魚形,被困於豫且)」,就是引用了這個典故。後來的「白龍魚服」這句成語,也就是從這裡來的。舊時人們借用這句成語來比喻貴人微服出行(隱藏身份,化裝到民間去)。
  • 中國成語典故英文翻譯(1)
    翻譯考試中遇到中國成語典故恐怕是考生都比較頭疼的事情,在平時的準備中多積累一些,考試時就不會那麼被動了。我們接下來會陸續推出一些中國成語的英語對照表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語典故:紅拂綠綺
    紅拂女 網絡圖「紅拂綠綺」這一成語中的「紅拂」「綠綺」都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紅拂」是一位女子的名字。隋唐的時候,有一位淪落風塵但卻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本姓張,原名張出塵(一說張初塵)。後來,司馬相如以「綠綺」琴挑卓文君的典故廣為流傳,成為我國古代愛情故事的經典。「紅拂綠綺」這一成語,就是指能於流俗中識名士,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的古代奇女子。卓文君深夜逃出家門與司馬相如私奔,使卓王孫大怒,聲稱女兒違反禮教。但卻不忍心傷害她。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成婚,卓王孫連一個銅板也不給女兒。
  • 狡兔三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移花接木、掩人耳目,反義詞有:甕中之鱉、坐以待斃,狡兔三窟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狡兔三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成語釋義: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別多;用來躲避災難禍患。現多比喻掩蓋的方法多;隱身的計劃周密。
  • 成語典故:手不釋卷 談笑自若
    今天講的成語是手不釋卷,談笑自若。手不釋卷這句成語是說手中不肯放下書籍。形容勤奮好學或讀書入迷。三國時期,東吳有位十分善於領兵作戰的人,名叫呂蒙。這個呂蒙家境貧困,十幾歲就從軍打仗,而且十分勇敢,屢立戰功。
  • 小屈大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小屈大伸,小屈大申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小屈大申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小屈大申(xiǎo qū dà shēn)成語釋義:猶言先稍受委屈而後大有作為。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隙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楊光以發輝也。」近 義 詞:小屈大伸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巴蛇吞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一蛇吞象,反義詞有:知足常樂,巴蛇吞象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巴蛇吞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巴蛇吞象(bā shé tūn xiàng)成語釋義: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
  • 成語典故中的長度單位
    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成語典故,去探尋幾個古代的長度單位。因此,「毫」「釐」「絲」「忽」在這個成語中均是指我國古代長度計量單位。《孫子算經》載「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秒,十秒為一毫,十毫為一釐,十釐為一分」,可見「毫」「釐」「絲」「忽」都是「分"以下的小量值長度單位,十進位。到了宋代則把「秒」改成了絲;清末時又把長度的小單位定到「毫」為止。
  • 家徒壁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家徒四壁,反義詞有:家給人足,家徒壁立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家中貧窮。家徒壁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家徒壁立(jiā tú bì lì)成語釋義:徒:只,僅僅。家裡只有四面的牆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 畫眉舉案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畫眉舉案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夫妻間。畫眉舉案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畫眉舉案(huà méi jǔ àn)成語釋義:畫眉:指漢張敞為妻畫眉毛的故事;舉案:指漢朝孟光為夫送飯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愛。
  • 工力悉敵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勢均力敵、不相上下、不分軒輊,反義詞有:天壤之別、截然不同,工力悉敵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指不相上下。工力悉敵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工力悉敵(gōng lì xī dí)成語釋義: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
  • 疾惡如仇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義不容辭、見義勇為,反義詞有:從善如流、同流合汙,疾惡如仇是褒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疾惡如仇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疾惡如仇(jí è rú chóu)成語釋義:疾:厭惡;憎恨;惡:指壞人壞事。痛恨壞人壞事像痛恨仇敵一樣。成語出處:漢 孔融《薦禰衡表》:「忠果正直,志懷霜月,見善若驚,疾惡如仇。」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開天闢地4.開天闢地:這個成語來源於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
  • 胡肥鍾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胡肥鍾瘦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形容書法各有其美。胡肥鍾瘦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胡肥鍾瘦(hú féi zhōng shòu)成語釋義:胡:三國時的胡昭;鍾:三國時的鍾繇。胡昭的字體肥,鍾繇的字體瘦。形容書法各擅其美。成語出處: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三國魏劉德升字君嗣,以造行書擅名,胡昭、鍾繇並師其法,而胡書體肥,鍾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形容書法各有其美。
  • 中國首家「漁」文化主題樂園,來過的孩子都能玩會與魚有關的成語
    在唐曹高速附近,有一個佔地2500畝的大型遊樂項目,來過的孩子都能玩會與魚有關的成語。這便是由唐山百川集團投資15億元打造的全球唯一、中國創造的首家「漁」文化主題樂園——多瑪樂園,這裡的每一個項目都是你未曾看到,更未曾想到的。去多瑪樂園之前,我先給大家出一份2020年秋季多瑪入園試卷:形容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的成語是?
  • 成竹在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胸有成竹、心中有數,反義詞有:心中無數、不知所措,成竹在胸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成竹在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成竹在胸(chéng zhú zài xiōng)成語釋義: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成語「牛溲馬勃」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語言是我們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成語是我們離不開的精彩詞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我們說話時成語出口成章,成語已經印在了我們的大腦中。儘管我們對常用的成語很熟悉,但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很多成語的出處不甚了解,當然就有經常用錯成語的尷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