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每一次在地球上的行走跳躍,都在影響著地球的轉速和軌道

2020-12-05 井裡看星星

地球上所生存的人類數量已達到70多億,而發生在地球上的大事件也在無時無刻出現著,你可能不知道在地球對面一側的是哪個人。

但是你們的每一步,每一次跳躍,甚至出現的位置都在影響著地球。

要知道,在地球上,任何一次震動都是可以傳達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甚至地心內。就算震感消失,也會有各種其他方式傳遞著。

曾經有人發過一篇「6億人在地球上跳一次會不會改變地球的軌道」的文章。

而有關的科學家們在統計數據後計算出的結果。

那就是如果6億人在地球上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一起跳躍,高度1米,那麼地球將會離太陽遠0.015納米。

對的,就是納米這個單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影響甚是微小。

但是你知道嗎,同一時間的跳躍可能沒有6億人次,但是行走可能會炒鍋10億人次。

每一次行走都是對地球引力的一次拉扯,給予地球反作用力,那麼這個現象會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同一時間的行走人數並沒有限制方向,所以,按照行走方向進行多減少之後的剩餘,也就只有不到3億人在同一時間向相同方向的運動了。

也就是說,3億人同時在向同一方向對地球引力進行拉扯。

如果向地球轉動方向行走,那麼會使地球慢0.0000036um/h。

如果向地球轉動的反方向行走會使地球快0.0000041um/h。

UM單位為微毫。比毫米還要小的單位。

地球

雖然影響微乎其微,但是,人類在地球上的一舉一動確實在影響著地球。

而對月球的影響就更小了,只有當地球與月球之間存在人類的時候才會影響到月球引力對地球的幹擾。

這個我無法統計,至今也沒有人做出過細緻的數據計算,所以暫時不去太多闡述。

地球目前有70多億人口,我們應當珍惜地球給予人類的生存空間,不管怎麼樣,宇宙中,目前只有地球能容的下人類!

相關焦點

  • 在地球靜止軌道和國際空間站行走:不切實際的幻想
    實際上,「地球靜止軌道」和「與國際空間站相同的高度」是不相容的術語,每個高度的軌道速度是特定的。地球靜止軌道(或更一般的地球同步軌道)是軌道速度和軌道半徑聚集在一起的高度,從而形成與一天相同長度的軌道周期。這個高度是22236英裡(35786公裡)。相比之下,ISS的高度約為250英裡(400公裡)。
  • 地球軌道力正強烈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模式,會影響人類居住麼?
    在我們的地球和整個宇宙中,有數百種不同類型的軌道。有些是自然的,比如汽車的轉向,每年的野獸遷徙,或者限制我們睡眠的晝夜節律。其他的則是人造的,比如種植和收穫採摘,音樂節奏或年齡。在地球的天氣和氣候中,周期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 地球的轉速每秒是多少 平均速度為29.79千米/秒
    地球最快的轉速每秒是多少地球一直都在不停的高速運動,而且地球的速度一直都在不斷發生變化,根據西班牙媒體發文表示,地球在西班牙時間的1月5日上午8點48分達到了近日點,這也是地球可以達到的距離太陽最近的點,這個時候地球成功達到了最高轉速。
  • 如果地球轉速達到8千米每秒,一天就只有1.3小時,但人類體驗不到
    如果地球轉速達到8千米每秒,一天就只有1.3小時,但人類體驗不到根據我們人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提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宇宙還沒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之前,是作為一個奇點存在的。這個奇點存在的地方,是沒有時間和空間這麼一說的。
  • 人類還沒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外星文明已經到過地球了?
    筆者:三體-小遙宇宙浩瀚無邊,人類至今都無法窺見它的全貌。有關其他智慧生命體存在的說法,始終是科學家探索的重點,在所有有關外星文明的假設中,時間是一個關鍵因素。最近有研究表明,外星文明很有可能在幾百萬年甚至更久之前就已經到達過地球,並且他們飛行的方式和途徑也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根據科學家們的分析,由於恆星系統以及行星運行軌道的規律性,外星文明如果已經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很有可能需要計算合適的距離,在合適的時機才能到訪地球。
  • 金星和木星正在扭曲地球的軌道,每隔40.5萬年影響地球氣候
    行星間相互作用會慢慢地改變地球的軌道。地球軌道改變了形狀,它從幾乎是圓形到大約5%的橢圓。這個過程是由於地球、金星和木星之間的引力作用造成的。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挖出了一些古代巖石,這些巖石顯示了這個周期的存在可追溯到三疊紀晚期,即2.15億年前。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 如果地球軌道上有多個地球會怎樣?
    關於地球軌道上有多個地球會出現怎樣情況的問題,可以用軟體進行模擬。首先,考慮最簡單的一種情況,在地球對面再放一個地球,太陽位於中心,軌道設定為半徑為1天文單位的圓形軌道,第二個地球就是過去人們所猜測的反地球:剛開始,兩個地球可以在同一軌道上正常運行。
  • 地球的公轉給人類帶來什麼影響
    宇宙萬物都處在運動之中,我們生活的地球當然也不例外,雖然我們感覺不到,但是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公轉,那你知道地球的公轉給人類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呢?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照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地球公轉的軌道叫做地球軌道,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
  • 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已接近「凱斯勒事件」的標準了
    本周四,一顆前蘇聯廢棄衛星和中國的火箭殘體(分級助推器的一節?)在太空中擦肩而過,幸好沒有相撞——否則會製造出大量更加危險、難以監控的高速軌道垃圾。 使用雷達跟蹤太空中衛星碎片的企業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監視「非常高風險」的交匯點——兩個物體繞地球軌道的交點。
  • 地球磁極在快速移動,會對地球本身和上面的生物產生什麼影響?
    現在網絡上有很多關於NASA「地球磁極開始翻轉,人類末日來臨」這樣的報導,其中這是不準確的,NASA並未說過這樣的話。早在2011年的時候,NASA官網曾經發布過這樣的一篇文章:「Pole Reversal Happens All The (Geologic) Time」,意思是地球磁場的偏轉,是在任何時間都在發生的現象。問題中所列的關於「地球磁極開始翻轉,人類末日來臨」的說法,其出處應該是在一個質疑一切科學理論的UFO網站裡,其內容也幾乎是東拼西湊得來的,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呀。
  • 最近地球軌道改變了嗎?為什麼太陽跑北邊去了?
    最近有網友反映朝南的房子北面早上和下午都曬到了太陽,而且也發現月亮也特別低,這是不是表示地球的軌道正在發生了重大變化,地球最近的這些年的氣候惡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嗎?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天體中,除了太陽為地球帶來光和熱,地球傾斜自轉+公轉形成四季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天體,就是地月系中的月球,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每天月亮的升起位置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天升起的時間也不一樣!
  • 地球轉速加快2倍會發生什麼?加快到10倍又會發生什麼?
    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因各地緯度不同而有差異,所以,我們這裡說的地球轉速加快2倍是指地球的角速度加快兩倍。地球旋轉的角速度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當然在物理的南極和北極的絕對極點理論上是0。地球現在是每24小時轉一圈360度,也就是每個小時旋轉15度。
  • 地球軌道上出現兩個地球會發生什麼?和你想像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根據目前較為公認的月球形成假設,當時一顆火星大小的星球忒伊亞在日地軌道的L4或L5拉格朗日點上形成,慢慢地越來越靠近地球,最終撞在一起,撞出的殘骸在地球軌道附近形成了月球,並慢慢離開地球,到現在已距離38萬公裡之遙了。所以很多人恐怕都會相信,如果有兩個星球在目前的地球軌道上,互相撞擊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事情,我們地球上的生命就等著全部變成無機質吧。
  • 地球軌道上再有一個地球會發生什麼?和你想像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這種現象在45億年前剛剛誕生的太陽系曾經發生過,而且就發生在我們地球身上。根據目前較為公認的月球形成假設,當時一顆火星大小的星球忒伊亞在日地軌道的L4或L5拉格朗日點上形成,慢慢地越來越靠近地球,最終撞在一起,撞出的殘骸在地球軌道附近形成了月球,並慢慢離開地球,到現在已距離38萬公裡之遙了。
  • 為什麼地球的自傳速度越來越慢,是什麼影響了它
    地球從成型至今,已經轉的越來越慢了,從最開始之處,地球的自轉時間只有8個小時,到現在已經有24個小時,是什麼導致了地球越轉越慢呢,其實還是和月球有關係,月球和地球之間的相互影響,形成了地球上獨特的景觀。
  • 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已接近「凱斯勒事件」的標準了
    本周四,一顆前蘇聯廢棄衛星和中國的火箭殘體(分級助推器的一節?)在太空中擦肩而過,幸好沒有相撞——否則會製造出大量更加危險、難以監控的高速軌道垃圾。使用雷達跟蹤太空中衛星碎片的企業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監視「非常高風險」的交匯點——兩個物體繞地球軌道的交點。數據表明,周四美東時間下午8:56,兩個大體量的太空垃圾相距8至43米。
  • 地球軌道上有上萬個近地天體,它們會地球衝向地球嗎
    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實際上還有近3000個近地天體圍繞著地球在運動,那近地天體又是什麼呢?近地天體近地天體(NEO)是其運動軌道和地球軌道有相交,並且有可能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彗星以及流星體。這些天體一般都不是很大,而且距離地球很近。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調研數據,目前已經編制了20022顆小行星和107顆彗星。並且,還有可能有很多近地天體尚未被人類發現。
  • 地球軌道靠近太陽1000千米,會導致人類或生態重大災難嗎?
    有人對地球軌道距離變化充滿了疑問和興趣,有的問變化幾釐米,有的問變化幾米,有的問變化幾十米幾百米會怎麼樣。這個算多一點的了,一下子縮短了1000千米。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5億千米,縮短1千米也就是15萬分之一,這個影響會有多大呢?
  • 現代海平面上升與人類活動有關 而非地球軌道變化
    《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在過去6600萬年中,地球曾有過近乎無冰的時期,二氧化碳水平並不比現在高多少,而且,在過去6600萬年中,在以前被認為是無冰的時代也曾有過冰川期。美國羅格斯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的傑出教授肯尼斯·G·米勒說:「我們的團隊證明,地球的冰川歷史比以前認為的要複雜得多。雖然二氧化碳水平對無冰期有重要影響,但地球軌道的微小變化是冰量和海平面變化的主導因素,直到現代為止。"近幾十年來,地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