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種姓制度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兩者,為何能長期並存

2020-11-04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印度航班上,經常會出現下面這一幕。

到了「飯點」,一個印度人跟發餐的空姐表示,自己暫時不吃飯,讓身邊乘客先用餐,等他/她吃完後,自己再吃。

為這事兒,我還專門諮詢過有經驗的人,原因很「印度」——這兩個相鄰而坐的乘客,不屬於同一種姓。所以啊,種姓較低的那個,是不能「越級」與比自己出身高貴的人同時用餐的。變通一下的話,就有了這麼個讓高種姓「先吃」的「禮數」。

印度民航提供的素食套餐——在印度,高種姓幾乎都是吃素的,甚至為了跟風,一些中低種姓群體也不願意吃肉

其實,這種飛機上不同步用餐的做法,還算是相對「開明」的選擇。畢竟,按照他們那個理念,不同種姓的人,原本是不能共乘交通工具的,更別提肩並肩的坐飛機了。

比如,前些年,曾經有個新聞曾經報導過,有人因為航班上有達特利人(賤民),向機組人員發難,導致客機推遲起飛了好幾個小時,嚴重影響了當地機場的正常運轉。

甚至,連印度空姐胸牌上印的,都她們的英文化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印度航空業對員工隱私很在乎,或者是空姐們本太「拽」,不願意以真姓名示人。

實際上,這種做法,屬於對空姐的一種保護措施。

因為,早在1947年,獨立之初的印度,就已經以立法的形式,正式廢除了種姓制度,還善意地用「部落民」來代指達利特人(賤民)。同時,針對最底層的兩個種姓——首陀羅和達利特人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照顧政策。

比如,按照政府要求,印度各航空公司都必須招滿一定比例的低種姓空姐,才算完成任務。還有公務員招考和國有企業招聘,也均屬於相關政策傾斜的主要實施領域。

在當今的印度,公開場合直接問對方的種姓,又會被看作一種非常失禮的行為。不過,稍微留點意,觀察相對方的貌膚色(五官立體程度和膚色的深淺),再聯繫姓名職業,基本就能差不多判斷出對方的種姓。即便嘴上不說,大家心裏面都明白得很。

不過,對於空姐而言,她們都是按照制式化標準統一選拔、培訓合格後上崗的,因此,從外形特徵方面,並不太好判斷。但是,如果空姐們的胸牌寫的是自己的真實姓名,乘客將很容易判斷出她出身於哪個種姓族群,從而區別對待。

這往往會導致,低種姓的空姐,將某些被乘客呼來喝去,承擔了更多的工作,甚至被無緣無故地投訴。而擁有高種姓的空姐,卻得到了乘客們刻意的優待和尊敬,甚至沒人敢招呼她們幹活。

顯然,用假名的話,既然乘客們都不好意思公開詢問種姓相關話題,就能很巧妙地做到了各個種姓的空姐們在工作環境方面的「相對平等」。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半個多世紀以來,從官方層面上看,以種姓為依據施行歧視或壓迫,在印度均屬於違憲行為。

所以,你也可以說,在當今的印度,高種姓的「優越地位」,並不具備任何法律保護,低種姓也沒有任何需要謙卑和退讓的理由。

但另一方面,到了印度民間,往往又成了另一番情形。

按照印度教教義,印度種姓的——NO.1的婆羅門,主要是祭司僧侶等神職人員和土邦王公;NO.2剎帝利為土邦王公和各級高層官員等統治者;NO.3的吠舍是普通老百姓,小商販、農牧民、手工業者等自由人;NO.4,首陀羅為奴隸。

此外,還有一個等外品NO.5,不可接觸者——賤民,達利特人,即現在印度的「部落民」。包括了南亞次大陸的原住民、罪犯、戰俘,還有跨種姓婚姻(女高男低)的後代,再或者,只要男女其中一方為賤民,其後代皆為賤民。

一般來看,越低的種姓,古南亞原住民的特徵越明顯,皮膚越黑,個子相對矮小。

反之,種姓越高,徵服者歐羅巴——雅利安人種特徵越明顯。他們皮膚較白、身材高大,五官立體。

按照印度教教義,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死後可以進入輪迴,而後兩類則被禁止輪迴,也就是沒有了所謂的「來世」。

前三個種姓,都屬於種姓制度的「受益方」,他們可以對比自己「低賤」的人群隨意歧視,享受他們畢恭畢敬的服務,來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和更多的社會資源。

長期以來,種姓和階級固化相互促進,中高種姓長期把持社會資源,幾乎封死了低種姓印度人的上升渠道。

這些種姓中,只有當今莫迪總理所屬的「吠舍」,相對階級流動性比較大。

吠舍原本為普通勞動人民、小商販的定位。在近現代的印度,這個階層的人們往往可以通過個人奮鬥,能當上高官、學者或者大富豪。

比如,除了莫迪總理,亞洲首富安巴尼家族,也屬於屬於「吠舍」種姓。

穆克什·安巴尼的資產已經超越了馬雲

此外,對於絕大多數印度人而言,你的種姓幾乎就決定了你人生和未來的職業,你只不過是在粘貼複製爺爺、老爸的人生罷了。

甚至,在這種宗教認知和社會氛圍中,首陀羅和「賤民」們,自己都會覺得——做低下的工作,那都是神早就安排好的事兒,不接受的話,就是在褻瀆神意志,要遭報應的。

比如,寶萊塢影星阿米爾汗主持的一期「真相訪談」節目中,曾經有位女嘉賓,德裡大學教授考沙爾·帕瓦爾博士。

帕瓦爾就是「部落民」(達特利人)出身,在求學路上受盡了歧視。甚至到了攻讀博士期間,在高級知識分子群裡,仍然被處處輕賤,甚至說得上是「嫌棄」——她坐過的座位,都要被清洗、用煙燻消毒。

而帕瓦爾博士同為「達特利人」的家人中,也有親屬對她的努力奮鬥表示了不滿。他們認為,帕瓦爾遭遇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並非別人的錯——你出身達特利人,就應該避讓高種姓,你不從事跟自己種姓相關的「賤民」工作,偏要跟中高種姓的人一起上學、工作,那就是你的錯!

也就是說,在印度,種姓決定了你能得到的社會資源和「起跑線」,更決定著你的眼界、思維和認知能力。

而要做到真正的「平等」,不能只靠上層人的憐憫和慈悲,或者聽起來漂亮的政策,而要靠以低種姓為主體的,自下而上的徹底的「社會革命」。顯然,當今印度低種姓群體,大部分都是逆來順受的文盲、半文盲,既缺乏清醒的認知,也不具備反抗的能力。

更何況,每一個種姓又包括了上千個亞種姓,他們之間也存在鄙視鏈。

比如,同為首陀羅或者達特利人,掃地的瞧不起挑大糞,挑大糞的看不起撿垃圾的,撿垃圾的看不起搬屍體的——總是可以找到更爛的人去鄙視,認為他們骯髒不可接觸,很難有意識、有能力主動團結起來,幹成什麼大事兒。

所以我們看到,在當今的印度,除了成功逆襲的個案,管理層和精英層仍然由中高種姓把持,幹苦力和汙穢工作的,總是最底層的首陀羅和賤民。


客觀看,種姓制度之所以在法律命令廢止的情形下,仍能頑強地紮根於整個印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與社會嵌套的非常緊密——它曾經是法律,但更是習俗和社群身份認同。法律是正式制度,而後兩者則屬於民間傳承。法律可以廢除,但早就深入人心的習俗和身份認同,卻很難在短期裡改變。

最說明問題的就是,在南亞,原本僅僅存在於印度教教義的種姓制度,早已經把力主「人人平等」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也給「印度化」了。

長期以來,一些低種姓和賤民,為了逃避印度教的種姓歧視,往往會改信伊斯蘭教或者基督教。

無奈的是,隨著上述兩個宗教的不斷「印度化」,種姓壓迫,愈發不限於印度教徒範圍內。

就拿基督教來說,如今印度很多教堂中,高種姓的坐前面椅子上,低等級的成員後面蹲著。甚至不同種姓的群體,在教會都有相對應的神父,領聖餐的順序,也得按種姓分出高低貴賤。


更明顯的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印度社會的各種「陋習」,幾乎都衍生於印度教帶來的各種弊端。

比如「印度特色」的嫁妝制度————女子只能嫁給高於自己種姓或者同種姓的男人,他們的後代,種姓隨男方。如果女高男低的話,將會受到「神」的懲罰——他們的後代子孫自動成為「賤民」。

這樣一來,女性出嫁,屬於「高攀」性質,通過婚姻躋身於高種姓家族。那麼,代價就是女方家庭提供的,能令婆家滿意的高額嫁妝。

嫁妝的多寡和質量的優劣,不僅影響到女方家庭的聲譽,而且直接關係著女兒婚後的家庭地位。

而且,這個「民俗」也在「與時俱進」。

印度有一個流行APP,男人們在手機上輸入自己的學歷、職業、收入和其他信息,就可以估算出自己能得到的嫁妝數值。

其中,醫生、律師、政府官員都被定為了高價職業。很大程度上,除了這些職業受尊重、收入高外,更隱含著其背後的種姓優勢——能幹這些「體面」工作的,幾乎都屬於中高種姓家庭出身。

這種源自印度教教義的習俗,進而逐漸成了整個南亞次大陸的風俗,穆斯林、錫克人,甚至大量已經移民海外的印度裔、巴基斯坦裔仍保留著這種「傾家蕩產置辦嫁妝」的傳統。

上述「習俗」導致,當今的印度,大量的男性光棍,主要集中在了「三低」人群當中——低種姓、低收入和低受教育水平,進而成了巨大的社會負擔和治安隱患。

而另一方面,每年又有大量的印度女性因為沒能拿出讓夫家「滿意」的嫁妝,被折磨的致殘致死。這點,新修訂的印度《婚姻法》裡的某些條款特別說明問題——結婚七年之內,女方死於「火災」,男方將會面臨被以謀殺罪起訴的可能,意圖在法律層面予以「震懾」。

因為,很多「嫁妝」謀殺案,都是丈夫和婆婆把女子活活燒死在廚房後,再偽造成做飯失火的「事故現場」,以企圖逃避法律責任。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了,既然印度教成了眾「陋習」的源頭,在國家層面進行摒除不就成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超越了法律的印度教,早已經被印度政府用作了一種有效的「統戰」手段。

畢竟,印度教覆蓋了超過83%的印度人口,而對於這樣一個存在著160多個民族,400多種語言,各邦的派系錯綜複雜,卻缺乏一個民族實力強大到足以掌握全局的國家而言,一旦沒了主流宗教的維繫,恐將失去國家和民族團結統一的重要紐帶。

印度獨立後把英語當作了官方用語,很大程度上,就是太缺乏語言認同——說印地語的印度斯坦族,只佔41%

所以,我們看到,當今的印度,政府一邊努力擯除各種社會陋、習倡導文明生活,另一面又在鼓勵公民多「修行」,甚至以國家總理為首的各級高官還經公開常帶頭「修行」。即便這兩者在本質上,似乎又充滿了矛盾。

相關焦點

  •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 都說印度種姓制度嚴重,莫迪出身低種姓,咋就當上了印度總理呢?
    另外印度還有一個很奇葩的制度,那就是種性制度。印度有低種姓和高種姓之分,咱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講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低種姓出身的莫迪可以成為總統呢? 種姓制度在現代的印度,孟加拉,斯裡蘭卡等國家普遍存在,是一種比血統區分社會地位高低的體系,其中該體系在印度最為嚴重
  • 大家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阿米爾汗在印度屬於哪個種姓?
    大家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 阿米爾汗在印度屬於哪個種姓?大家都知道的是阿米爾·汗是一位愛國的藝人,他密切關注印度的真正存在的問題。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涵蓋了從種姓制度到教育、婦女問題和宗教糾紛的一切。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在中外的史籍中所說的印度,並非指今天的印度,而是泛指南亞次大陸。它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和斯裡蘭卡諸國。古印度文明,首先發生在今天之巴基斯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裡就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 印度社會變革:多樣與衝突
    這種文化多元性在呈現「不可思議的印度」、濃烈異域風情的同時,也對社會層面造成諸多影響,尤其是宗教、族群和種姓等方面的差異與衝突,對國家的治理水平提出嚴峻挑戰。總體來看,印度政府希望在保持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政策,調和社會矛盾,維護政局穩定,應對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洪流,實現「大國理想」。
  • 釋迦牟尼時代印度是什麼制度的社會?
    佛幼年時父王曾期望他做轉輪王(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釋迦牟尼時代印度的社會是不是奴隸社會?  答:近代在印度河流域的發掘,證明在公元前3500-2750年之間,那裡的土著民族(可能就是達羅毗荼族)早已有了驚人的城市文明。
  • 印度:共產黨為何能在地方長期執政
    黨的幹部清廉和能幹在全印是出了名的印度:共產黨為何能在地方長期執政  成立於1920年的印度共產黨(簡稱印共)在1964年以後,發生過三次分裂,先後分裂出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簡稱印共(馬))、印共(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簡稱印共(馬列))和全印共產黨。
  • 在印度,如果高種姓的人打死低種姓的人,結果會怎麼樣?
    在印度,有一個獨特的社會現象,即種姓制度。這種制度起源於印度教的等級制度,距今已有3200多年歷史,印度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劃分為高種姓、低種姓者和賤民。由於這種不公平的宗教制度,嚴重阻礙了印度的發展和進步,所以早在1947年,印度政府就從法律層面上廢除了種姓制度。
  • 崇尚種姓平等的阿米爾·汗,竟是印度真正的貴族階級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種姓制度在印度是根深蒂固的,甚至連最下等的種姓也認可這個制度。而阿米爾·汗則是種姓制度的公開反對者,他曾多次在各種公開場合表示印度應該種姓平等,不應該因種姓區分等級。阿米爾·汗很多人都以為阿米爾·汗是因為自身是下等種姓所以才反對種姓制度,但其實他是印度真正的貴族階級種姓。
  • 「婆羅門」種姓在印度有多牛?出生就有士兵守護,一特權永久享有
    在印度也有這樣的等級,就連在現代社會,他們對姓氏也是非常看重,甚至說在國內的待遇都是按照姓氏區分的。因為印度人自古以來就有宗教信仰,所以他們相信人有三六九等之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印度的種姓制度吧。印度種姓的歷史來源眾所周知,印度是講求宗教信仰的國家。
  • 矽谷印度工程師越來越多,把種姓歧視也帶來了
    雖然更多印度工程師進入矽谷工作,在印度當地盛行的種姓制度也隨之而來。低種姓的工程師們表示,美國科技公司不理解種姓歧視,也沒有明確禁止基於種姓的歧視。以下是翻譯內容:1999年從印度移民到美國的資料庫管理員班傑明·凱拉(Benjamin Kaila)每次到美國科技公司應聘時,都會祈禱在面試過程中沒有其他印度人。這是因為凱拉屬於印度社會等級制度中地位最低的種姓「達利特」,以前在印度當地被稱為「賤民」(untouchables)。
  • 印度向矽谷輸出高管,也出口種姓歧視
    2002年,Maya只有21歲,當她離開印度前往美國時,她以為自己終於要逃離極具壓迫性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Maya是達利特人,在印度種姓制度中,他們是「不可觸碰者」,俗稱的「賤民」。
  • 在「等級森嚴」的印度,低種姓在遭受侵犯時敢於頂撞高種姓嗎?
    提起印度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也保留下了很多特有的文化。其中就包括種姓文化,印度是一個種姓制國家,不同的種姓之間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高種姓生而富貴,有著極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也佔有著大量的社會財富。
  • 種姓制度悲歌!印度女下嫁低種姓男,嶽父竟僱殺手殺害女婿
    種姓制度悲歌又一樁!在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地區又傳一樁為了家族榮譽而殺人的事件,在當地一名男子與「較高種姓」的女子在違背家人意願下結婚,引起女方家長不滿,在雙方成婚3個月時,竟僱用殺手將男子綁架至野外殺害。女方得知消息後也痛心說道,「我的父親該殺死的應該是我」。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天生就是貴族命,還有一項特權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印度的總理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比他「高種姓」的人,需要讓路嗎?且不論問題的真實答案是什麼,我們知道印度總理莫迪是印度聯邦政府首腦,實際權力甚至要大於印度的總統,是印度政府的一號人物。這樣的人物竟然會被認為要給更高「種姓」的人讓路,可見種姓制度對印度影響之深遠。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天生就是貴族命,並享受永久特權
    然而,這句話若放在印度,那可就不管用了。在印度的「王侯將相」從出生便以註定。尤其是他們的代表「婆羅門」和「剎帝利」,他們生來就高貴。在印度古時候,婆羅門主要掌握神權、佔卜禍福、壟斷文化教育、報導農時季節、主持王室儀典,在古代印度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剎帝利乃王族、貴族、士族所屬之階級,系從事軍事、政治者,按照婆羅門典籍記載剎帝利主要職責是世代守護婆羅門。
  • 印度工程師在矽谷急速崛起 被同胞種姓歧視日益嚴重
    班傑明·凱拉(Benjamin Kaila)是一名資料庫管理員,1999年從印度移民到美國。每當他申請美國科技公司的工作時,他都會祈禱在現場面試時沒有其他印度人。這是因為凱拉是達利特人(Dalit),或者說是印度社會等級體系中排名最低的種姓成員,以前他們被稱為「賤民」。
  • 被外族蹂躪多次,中國能維持「大一統」,為何印度就支離破碎了?
    然而與中國的臺階型地形不同的是,印度半島北部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青藏高原與半島之間並沒有足夠縱深的次級高原讓南下的高原民族能逐步適應環境。即便成功佔據了印度,也不可能長期維繫彼此之間的地緣關係。這就是印度不需要面對北方壓力的原因。
  • 陷入「種姓制度」怪圈的印度牛,要麼成神,要麼被殺
    ,但不妨礙印度牛在印度的地位,連政府高官都頻頻高調宣傳,渲染印度神牛的神奇之處。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四大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之外,佔人口17%的達利特人(也稱賤民)也不算人民。 每年有大量的黃牛、水牛在幫印度人在耕種、運輸、產奶後又會被殺,成為出口的牛肉,命運與神牛相比可見之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