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共產主義者

2020-11-22 求是網

    [摘要]十月革命是廣大群眾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偉大歷史事件。葡萄牙共產黨認為,無論如何詆毀社會主義,當前資本主義在整個20世紀中已證實了它的無能,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無力解決人類的主要問題,根源在於它不斷面臨的嚴重的結構性危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葡萄牙共產黨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削弱政權之人民性的問題,是否促進並確保了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富有創造力的參與,但無論如何,葡共都堅信共產主義理想和事業是正確的,是有生機和光明未來的。

    [關鍵詞]十月革命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 葡萄牙共產黨 共產主義

    葡萄牙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將以多種形式慶祝(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我們之所以加入到紀念活動中來,不僅因為十月革命是發生在被剝削和被壓迫民眾漫長鬥爭中的一件偉大而關鍵的歷史事件,還在於這也是在反思、探討和體驗今天和明天的鬥爭,最重要的是為了重申我們所信仰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事業是正確的,是有生機和光明未來的。

    我們紀念十月革命,因為它開創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型的新時代;承載著奮鬥的記憶和使被剝削、受壓迫者得以解放的夢想,同時也傳遞著人們對未來的渴望;促使整個世界發生了深遠的變化,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其所取得的成就、功績和進行的創新有力地支持了工人階級和普通民眾。

    蘇東劇變之後,資本主義的利益捍衛者發出詆毀社會主義的言論,「歷史終結論」、「階級鬥爭終結論」甚囂塵上。葡萄牙共產黨認為,這種猛烈的意識形態攻擊,其目的昭然若揭,即復闢資本主義,並試圖使資本主義制度永恆化,且企圖完全摧毀革命變革和人類解放的計劃;通過虛假信息和意識形態操縱等野蠻方式,以期消除人們對實現共產主義解放事業的渴望和行動空間。在葡萄牙,他們以頒布法令的形式宣布葡萄牙共產黨的終結,並斷言葡共註定會不斷衰退。然而,他們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所預言的「歷史的終結」終歸走向了破產。

    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利益捍衛者還宣告集體行動無效,宣告工人和民眾鬥爭無效,並努力推動有關「放棄」、「因循守舊」、「順從」的教育,並將工人和其他民眾所取得的偉大歷史成績視作過時的、不可能被接受的權利。

    資本主義的統治者為其自身利益,無休止地改寫著歷史,以遮蔽夢想和希望為指導方針,使民眾的集體記憶變得黯然失色,阻礙人們正確認識當代世界近100年的歷史進程。他們將十月革命神秘化,把十月革命歸為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扭曲、錯誤和偏差,在十月革命影響下形成了一個持續許久的「模式」,最終這一「模式」也被拋棄。他們從根本上否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事業。這種神秘化的手段不斷延伸,導致人們錯誤地認為這種「模式」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所固有的內容。資產階級統治者深知這並非事實,但由於他們強烈憎惡十月革命,為此蓄意歪曲十月革命,貶低、詆毀這一促使廣大群眾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偉大歷史事件。這也是他們所能使用的阻礙十月革命所清晰彰顯的替代資本主義的路徑,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形成和再形成的唯一方式。

    事實已然證明,社會主義事業的建立會比我們共產主義者所預測和申明的更加困難、更加複雜和崎嶇,然而這並不會讓我們質疑社會主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距離勝利者歡呼資本主義無法被超越不到20年的時間,整個世界就面臨著資本主義體系最嚴重的結構性危機,這一危機是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心爆發的最大規模的周期性危機。而在今天,現實正在書寫著不同於反共產主義和篡改歷史的另一個故事,民眾已逐漸認識到導致那些折磨世界和人們生活的問題與災難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本身。

    我們絕非要宣稱任務有多麼輕鬆,我們深知為爭取工人和其他民眾的解放將會面臨無數困難。然而,我們要聲明一如既往的主張,那就是即使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了蘇東劇變這樣的悲劇,資本主義仍然不能被視作是最後的制度。

    我們並沒有低估社會主義在蘇聯、東歐的失敗對民眾意識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也沒有低估其在國際力量對比方面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未曾低估這一失敗對那些為社會主義而奮鬥的戰士們所帶來的諸多困難。這一挫折也促使我們去反思,反思葡萄牙共產黨自身是否也存在削弱政權之人民性的問題,是否也存在著日益背離工人和其他民眾意見、削弱工人參與管理的情況。葡萄牙共產黨會將這些分析和經驗銘記在心,不斷充實蘇共這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政黨及其偉大事業所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從而為葡萄牙的社會主義建成服務。

    通過分析以保留他們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同時也提供了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答案,有助於辨明全球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們認為:「在整個20世紀中已經證實了當前資本主義的無能。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無力解決人類的主要問題。人類社會的進程和民族解放是不規則的,也是複雜和長期的,但它構成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方向。」

    我們曾警告:美國以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佔據霸權地位的「世界新秩序」必然會對和平、自由、民主、獨立及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威脅。我們的判斷並沒有錯!

    在災難的歲月裡,帝國主義所宣稱的和平很快被否決了。戰爭遍布眾多地區,如帝國主義在非洲之角和海灣戰爭的介入;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入侵阿富汗;發生在非洲大陸大量的矛盾和衝突,遍及蘇丹、中非共和國、馬裡、查德、象牙海岸、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及其他國家;對巴勒斯坦的連續打擊;對黎巴嫩的戰爭;對利比亞的襲擊;烏克蘭政變;對敘利亞的幹涉和襲擊等,都清晰地表明了帝國主義所主導的戰爭在不斷升級,同時也否定了國際形勢的演變將伴隨武裝衝突解除這一判斷。

    其後果必然會導致通向死亡的悲劇道路,摧毀整個國家,並形成數以百萬計的難民。現實再度呼籲要加強裁軍和捍衛和平的鬥爭。

    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超過15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1/5,生活在受衝突影響的國家;各種衝突和迫害導致450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超過1500萬人成為難民。

    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指揮棒下,以及在更趨嚴格地執行新自由主義藥方、投機資本自由流轉的條件下,財富會有利於向跨國資本一方積聚,與之相對,普通民眾則要為此付出殘酷的經濟代價和社會代價。

    事實上,在過去25年中,社會發展表現出的最顯著特徵便是帝國主義在各個層面的不斷推進和強勢進攻。他們試圖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新一輪剝削與再殖民化過程,試圖奪回因20世紀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工人階級及其他民眾的鬥爭致使資本所讓渡的權利。

    資本主義全球化並非是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促使世界變成和平的地球村,反之,其顯著特徵表現在:壟斷資本將科技成果據為己有;侵犯別國主權;加深對勞動力剝削的程度;削減甚至摧毀勞工和社會的權利,這在資本主義的中心地帶表現得尤為突出;財富在不同階級和不同國家之間的分配日益不公平;外債轉變為一種政治經濟統治工具;金融化資本不斷攀升;對「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和財富的掠奪日益增多。

    這一演變並沒有促進財富分配的公平化,反而在世界很多地區強化了剝削、製造了痛苦,進而導致了新的和更加深刻的不平等。

    幾天前,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Oxfam)所作的一項國際研究被廣為傳播。這一研究結果揭示:僅僅八個企業家所積聚的財富就相當於佔世界人口半數的最貧窮的人口所擁有的財富總和。八個,僅僅八個人所積累的財富就相當於36億人所擁有的財富總和。

    不久前,該研究機構還披露說,世界上最富有的1%的人的財富相當於其餘99%的人的財富總和。

    在發展中國家或所謂的「發達國家」,已經有超過2億人被剝奪了就業的權利。勞動關係的不確定性使得今天勞工的狀況已經愈發接近19世紀勞工的狀況。當今世界幾乎50%的工人都是非正式僱員。

    資本主義發展的典型特徵變得愈發凸顯寄生性和頹廢性。這是導致貧困、飢餓以及其他影響人類巨大社會災難的根源。 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目前世界上尚有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

    近年來,葡萄牙的狀況完全可以被當作案例,它清晰地彰顯了什麼是資本主義,以及世界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國家社會經濟狀況不斷惡化,資本主義的政策和壟斷政策正在強勢復甦。我們已經見證了歐盟資本主義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以同樣速度推進的還有日益居於統治地位的自由化、私有化以及經濟金融化;對勞工和社會權利的侵襲;右翼力量在葡萄牙佔據主動權;特別是對國家經濟戰略部門的取消和私有化、國外資本主導地位的增強,以及國家產業部門不斷遭到破壞。這些情況都導致了國家衰弱和獨立性的下降。

    這一演變導致國家陷入長期停滯,危機也遠未結束。

    這一演變對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都會產生災難性影響,而且會導致葡萄牙人民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惡化,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權利遭到削弱和破壞,而且對勞工權利、工資和社會保障也會產生嚴峻衝擊。

    結果已經十分清晰:失業率不斷攀升,不穩定性因素增加,經濟衰退甚至停滯,就國內生產總值而言,公共債務增加,貿易赤字、外部債務以及企業和家庭債務普遍增多,收入分配惡化,生活水平下降,貧困愈發嚴峻,地區間不平衡以及結構性赤字明顯加重。

    今天,我們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正如葡萄牙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所提出的,國際形勢存在著嚴重的不穩定性,未來社會也充滿不確定因素。這一特徵愈發突出地表現在資本主義結構性危機的加深以及帝國主義的暴力進攻加強。

    今天我們仍在繼續見證資本主義最消極、最惡劣的一面,即源自其本性的剝削、壓迫、侵略和掠奪。

    2007至2008年爆發的周期性危機仍看不到結束的跡象。由於經濟恢復乏力,進而導致經濟和政治權力趨向集中,軍國主義傾向上揚。

    隨著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為抵制衰落採取了多重舉措以打擊市場、原材料,使那些反對它的國家處於不穩定和屈服狀態。

    戰爭的日益增多恰恰是帝國主義對資本主義這一剝削與壓迫體制系統性危機的回應。

    在帝國主義的中心區,美國、歐洲、日本,都面臨著經濟恢復乏力的困境。與此同時,新一輪危機的要素又在不斷積聚。

    現實已經證明了資本主義無力解決當前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相反,它只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峻,而且不斷製造其與工人及其他民眾在需求、利益和訴求方面的衝突。

    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主義在工人和其他民眾的解放進程中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有必要性。葡萄牙共產黨將這一解放視為其中心目標。

    我們堅信社會主義會取代資本主義,當前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論更能證明這一替代的必然性。儘管這一替代進程是困難的,但將逐漸恢復社會主義在大眾中的吸引力。

    作為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問題的選擇,社會主義是一種及時且必要的方案,當然我們還需要深入思考更為周全的社會主義方案以及革命鬥爭的進程和不同階段。正如葡萄牙共產黨始終堅持的,並不存在某一固定的革命「模式」或社會主義「模式」,但卻存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一般規則:工人階級政權、社會化的生產方式、計劃,以及最為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即促進並確保人民群眾在建設新社會中富有創造力的參與。

    我們將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再次重申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共產主義者!

    十月革命萬歲!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思政教研部副教授)

 

相關焦點

  • 小說中的過去、現在、將來
    其中一首詩《錦瑟》,前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說的是作者身處現在回想過去的時光,這是當時許多作家常見的思維方式。到了最後兩句,他寫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說的是這種情感可以留待將來去回憶,可是在將來的回憶裡,過去情景很難想起,讓人感覺到無奈和迷失。他身處現在,想像著在未來的時間裡怎樣追憶過去,這種方式是當時作家裡少有的。
  • 30 英語語法·時態篇——完成時(過去、現在、將來)
    如果前面的文章都看懂了,那麼一定是沒有問題的。我們這套課程,就是針對完全零基礎的同學設置的,希望幫大家掃清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語法障礙。如果你基礎還不錯,也可以作為查漏補缺的一種的方式哦~好了,開始我們今天的知識講解吧~Part1 一般時昨天幫大家建立了時態的概念,也講解了第一類時態——一般時(按時間分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
  • 詹姆斯vs.威廉姆森一番戰:NBA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較量
    不過比賽的過程和結果都證明,熬夜是值得的。勒布朗-詹姆斯與錫安-威廉姆森的這場對決可謂是NBA的過去與未來之戰。儘管考慮到湖人隊本賽季的無敵狀態,將其稱之為NBA過去,現在和短期將來與NBA中期和長期將來的對決可能更準確。如果我們夠幸運的話,希望後者意味著是下一個十年。無論你如何描繪這次對決,它都是兩個時代的對決。至少在這一刻。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殺氣。
  • 中國中藥協會:過去是過去,我們看的是它的現在和將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中藥協會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鴻茅藥酒(註:鴻茅藥業旗下產品)的過去是過去,過去的鴻茅藥酒通過法律、媒體(的規治)已經翻篇了,也就承擔起了社會責任,我們鼓勵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看的是它的現在和將來,這事有錯嗎?」此外,關於該獎項的「評選標準」,對方稱「我們有我們的標準,不能公開。」
  • 我們人,生活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織中
    在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會為了過去的事情而憂愁,會為了將來做出打算。而和我們類似的動物,只能夠對當下進行反應。被動地接受環境的變化。它們永遠生活在當下,不會回憶過去,更不會擔憂未來。人類的不同,能夠成為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生物的原因,是我們會總結過去的經驗,同時會為了未來,而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
  • 我們處於「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輕閱讀
    文∣閒時翻書君「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在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翁貝託·艾柯時間為我們設下了一個陷阱,那就是把人生區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部分。這樣區別的結果就是,我們珍惜自己過去的回憶,重視未來的規劃,唯獨不在意現在的感受。然而,所謂的「過去」和「未來」不過是一種虛幻的觀念。
  • 過去現在將來(作文素材)
    過去現在將來(作文素材) 2013-09-04 17:1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過去、現在和未來
    人群中發出一片歡呼:「現在出來了,太陽現在出來了!」 這裡的「現在」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約1.5億千米,光速為30萬千米/秒,太陽發出的光需要約8分鐘才能到達地球。這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第一束太陽光,是太陽在8分鐘前發出的,我們的「現在」,已成為太陽的過去。
  • 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一起堅守一起創造!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就像是一部行走的照相機、錄影機。但是,這些記載中的東西都只能是在我們的腦海裡,它可以去訴說去記載。可是就是沒有辦法去複製,去重演。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主角,我們自己的主角。我們都經歷了過去,我們還過著現在,同時我們還一直在幻想著我們未來。
  • 「量子躍遷」通俗解釋: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躍遷」這一詞現在社會、經濟、思想、心理等領域都得到廣泛運用,但其科學涵義只能用量子力學來解釋。「量子躍遷」的過去:論爭初起在量子力學開初,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薛丁格並不贊同量子躍遷的想法,但一直也證明不了它是錯誤的。證明量子躍遷需要精確的測量,這在薛丁格時代是不可能的。
  • 科幻小說:遙遠的過去,被改變的現在、還未到達的將來
    到現在都還記得熬夜看完《三體》後久久不能平復的心情,心靈受到的衝擊無以言表:葉文潔在那樣的大背景下做出毀滅性的決定完全可以理解;宇宙如黑暗森林一樣,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催眠其實已經讓人實現永生了;在毀滅面前,道德受到巨大的衝擊,人們的選擇仍是情有可原;未來究竟會怎樣?宇宙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作者劉慈欣是不是外星人,怎麼可以寫得這樣精彩?
  • 過去是我們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的現在
    他們都是沒有什麼背景的人物,起點都低,都有過大學的教育背景,都希望在最大的都市立足,甚至發達起來。因為我本人就住郊區,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時常有一種感覺,這些人物就在身邊。那些晚歸的年輕人,那些聚集在小飯館高談闊論的年輕人,那些手挽著手在簡易市場閒逛買便宜服裝的年輕人,就是他們中的。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族群,巫解只是把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忠實地描述出來。
  • 2019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該怎麼活?
    看到的一瞬間內心五味雜全,不知不覺自己已經三十歲了,回首過去自己這三十年的生涯,磕磕絆絆有哭有笑三十歲的人了還老是讓身邊的一群人為自己擔心,惦記。天冷了的時候父母總會打電話一遍又一遍地交代穿厚點別著涼了,在外邊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吃喝上別省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要有一個好身體,父母身體不舒服從來不在電話裡說,只是偶爾打電話聽到極力壓制的咳嗦聲才會詢問。
  • 我們的現在是過去的未來
    原標題:我們的現在是過去的未來  樂夢融   人類等了30年,終於等到了2015年10月21日。   這個日子有什麼特別的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電影三部曲《回到未來》中有個情節,主角麥克弗萊和布朗博士乘坐時間旅行車從1985年到達了未來,他們的「目的地」就是2015年10月21日。
  • 三個「我」;過去·現在·未來
    這裡的「我」非本我也是我,是不是有點繞,其實不然,「我」是不同階段認知的我,即過去·現在·未來過去,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對任何的事和人都從滿熱情和幹勁,對社會充滿希望,經歷過很多的事,沉澱自己,無拘無束,自由的馳騁,那是非常美好的時光,沒有啥顧慮
  • 一般過去將來時講解:構成+用法+注意事項
    一般過去將來時:表示從過去的某一時間來看將來要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過去將來時常用於賓語從句和間接引語中。 一般過去將來時的出發點是過去,即從過去某一時刻看以後要發生的動作或狀態。   構成:一般過去將來時是由"should / would + 動詞原形"構成的。
  • 我們與家的距離無論身處何方,我們都是「一家人」
    「我很想你」「我大概有快兩個月沒有見過她了」「媽媽現在在武漢」「我們如果怕就不會來了」……他們義無反顧,離家逆行,卻在想念愛人、孩子、父母時不禁落淚。對更多人來說,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經歷著人生中可能只此一次的長時間「宅家」,人雖在家中,外面世界的風起雲湧卻時刻牽動著我們的心。
  • 沒有時間,只有現在!時間——是物理還是幻覺
    過去、現在、將來,日常習用無誤的時間觀,一直以來在物理學界大為爭議。時間是純粹主觀感受,還是客觀物理條件?宇宙之中,時間究竟有無確切位置?時間是否必須單向?因果律是否必然?未來與過去有何關係?這些都成了問題,從各個物理流派的假設出發,人類所熟悉的時間突然變得陌生。
  • 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金星和火星的公轉軌道和地球相鄰,從這來說可以說是地球的鄰居,不過由於公轉的周期不同,也只能算是周期性的鄰居。2、太陽會不斷膨脹金星是緊鄰太陽的第二個行星,半徑和地球極為相近,表面有著濃密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到了96%以上,表面溫度常年為465℃~485℃,現在看來簡直是水深火熱,地球上的生物根本無法生存。但實際上地球形成之初和這個環境相比也好不到哪裡去。
  • 無論現實還是夢境,無論平行還是多維,都是意識模擬的場景
    世界是意識思維模擬的場景,意識處於何種頻率,我們就處於什麼世界。現實與夢境本質都是意識能量模擬的場景。無論現實還是夢境,無論平行還是多維,都是意識能量模擬的場景,意識能量的頻率在哪我們就處於何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