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的過去、現在、將來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董學仁/攝

在很早以前,中國有個作家李商隱,在不止一首詩裡寫到了複雜的時間關係。

其中一首詩《錦瑟》,前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說的是作者身處現在回想過去的時光,這是當時許多作家常見的思維方式。到了最後兩句,他寫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說的是這種情感可以留待將來去回憶,可是在將來的回憶裡,過去情景很難想起,讓人感覺到無奈和迷失。他身處現在,想像著在未來的時間裡怎樣追憶過去,這種方式是當時作家裡少有的。

他有一首詩《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的後兩句,也是在想像著未來,自己會在未來某一天裡追憶過去的往事 。如果換成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語言,可能是這樣一種描述:許多年以後,面對燭光下的你,我將會回想起在巴山被雨圍困的那個遙遠的夜晚。

在李商隱之後的一千年裡,這種「在現在想像將來的過去」的描述方式,幾乎無人使用。

傳統的小說寫作,在很多年月裡只有過去時態。故事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尾,那些具體事件都按照先後順序排列,用一條時間線串聯起來。當然也有小說中的倒敘和插敘等方式,只是迫不得已,或者想讓作品豐富一些,用起來不會破壞小說的線性敘事。直到20世紀,才有一些作家,嘗試了小說的各種寫作方式,包括利用時態上的變化。

我想說到中國的一位詩人、小說家,他就是曾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廢名。在現代作家群體中,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接觸比較多,領會比較深,因此對唐朝詩人李商隱有一種特別的喜愛和繼承。有評論者認為:「他把陶淵明的樸質淡泊、庾信的清新別致、李商隱的靈動跳躍和杜甫的悲天憫人以及哈代的辭語簡約、契訶夫的描述細膩,都揉合到自己的創作中。」沈從文、汪曾祺等人都受到廢名的影響,演化出自己的風格。

我們可以推測,他從李商隱的詩中得到了時空跳躍的自由表達。這明顯地影響到他小說創作的時態,在20世紀初的作品中就有了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的轉換。他的這種轉換,比一些具有相同追求的歐洲作家還早。

「廢名的小說中的時態比較複雜,既有過去時、現在時,一般將來時,甚至還有將來過去時。」作家格非評論說,「這些時態有時是交替使用,有時則是像繩子似的糾纏在一起,時間的長河往往就被壓縮於同一個平面。」

格非認為,在廢名那裡,時間從根本上來說處於一個混沌狀態,似乎從未對敘事形成任何障礙。過去與將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它們同屬於歷史長河中一個個瞬間,處於同等的地位,而歷史則是無始無終的。正因為廢名對時間與歷史的獨特理解,他能夠自由地出入其間,無拘無束。

舉例來說,廢名的自傳體小說《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有一章寫的中心情節是「跑反(指為躲避兵亂或匪患而逃往外地)」。廢名的敘述常常偏離這一情節,將敘事引入對過去年月跑反的描述和對「跑反」這個詞彙來源的考證,同時,還讓時間向未來延伸,敘述抗日戰爭勝利後這些地方的社會變化,以及莫須有先生以後回到北京教書時與鄉親回憶當初跑反時的情景。

在這裡,廢名體現出他很強的文學功底。他將過去、現在、將來彼此交織在一起,不同的敘事時間圍繞著一個主題並列,儘管時態變化頻繁,但敘述上自然從容、遊刃有餘。

請看這部小說中的兩個例句,都採用了將來時態,把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與現在的情節並列起來:

「(他)現在不同莫須有先生見面,三年以後卻是同莫須有先生朝夕相處,在縣中學做校工。」

「數年以後,慈同純都已不覺得自己是難民了,一切都是本地風光了。」

在廢名的小說《橋》中有一段情節,寫的是琴子坐在一棵松樹之下休息,想像著一匹白馬系在松樹那裡。接下來就想到:「以後,坐在家裡,常是為這松樹所遮,也就永遠有一匹白馬,鶴那樣白。」這種句式一般被稱為「將來過去時」,作者以未來的某一段時間為基點,讓敘事向過去延伸。很多人都熟悉的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開篇的那句話,「許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用的就是這種「將來過去時」。

今天的寫作練習課有三個步驟,實際上是三個方面的練習。

一、一篇傳統文化中深入描述時間的作品重讀,領會之後,記下自己所有的感受。

小說的過去現在時和將來過去時等等,只是一種技巧而已。比它更重要的是你對時間的理解,要優於別人。

如果你選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讀到有些詩句要停下來多想一想。比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能不能把你帶回到久遠的過去,讓你想一想到底是月亮的歷史更長,還是人類的歷史更久?接下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時間?它只包含過去嗎,它也包含現在嗎?它是不是也包含未來?它是不是過去、現在、將來幾種時間的混合?

二、選擇你喜歡的作家重讀,最好是時間意識很好的作家。

如果你選擇張愛玲,重讀時要注意其描述時間的方式和效果。比如有評論者說過,張愛玲的作品裡,不同時間空間的事件和場景組合,製造了時間的混亂,過去、現在、未來三者在心理變化和意識流動中交織、滲透和融合。你是否同意這種評價,有什麼補充沒有?

這次寫作練習,不必讀完某作家的所有作品以及一部作品的全部,找到你的收益就可以了。

讀後的思考要記下來,以後會有用。

三、從你寫過的小說中找出一個人物,或者重新構思一個,結合為其設置的情節,寫出靈活運用小說各種時態的幾個句子或段落。

要注意的是,有些時態浮在表面,而有些則不在表面,要仔細品味。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本童書,隨手翻了翻,看到了開篇,注意到其中的時間變換:

「一名普通的偵探永遠不可能偵破這宗雙胞胎失蹤的謎案。當然,巴茲爾可不是什麼普通偵探。他那敏銳的頭腦,甚至在綁匪來信之前,就已經推斷出兇犯真正的意圖。」

作者寫的是現在,案發之後破案之前的現在。第一句中,「永遠不可能」則暗中包含了對未來時間的想像,「這宗雙胞胎失蹤的謎案」則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是過去的時間。後一句中,「綁匪來信」是將來才會發生的事情,「兇犯真正的意圖」卻是兇犯作案時的想法,產生於過去的時間。

這樣一來,時間的視角在暗中變換。這種方式在當今小說裡很容易見到。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科幻小說:遙遠的過去,被改變的現在、還未到達的將來
    這就是科幻小說,有人如痴如醉、無法自拔,有人卻覺得難以下咽。正如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吳巖所說的一樣:「科幻故事多數發生在我們不熟悉的世界裡:遙遠的過去、被改變的現在、還未到達的將來。」科幻小說虛構的成分很多,其中包含了人類的期盼和願望。我們希望科學給我們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也對科學發展可能造成的種種風險懷有警剔。」
  • 30 英語語法·時態篇——完成時(過去、現在、將來)
    我們這套課程,就是針對完全零基礎的同學設置的,希望幫大家掃清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語法障礙。如果你基礎還不錯,也可以作為查漏補缺的一種的方式哦~好了,開始我們今天的知識講解吧~Part1 一般時昨天幫大家建立了時態的概念,也講解了第一類時態——一般時(按時間分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
  • 過去現在將來(作文素材)
    過去現在將來(作文素材) 2013-09-04 17:1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中國中藥協會:過去是過去,我們看的是它的現在和將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中藥協會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鴻茅藥酒(註:鴻茅藥業旗下產品)的過去是過去,過去的鴻茅藥酒通過法律、媒體(的規治)已經翻篇了,也就承擔起了社會責任,我們鼓勵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看的是它的現在和將來,這事有錯嗎?」此外,關於該獎項的「評選標準」,對方稱「我們有我們的標準,不能公開。」
  • 老外看小說戒毒癮:過去只想吸毒 現在想的都是中國小說
    當日韓漫畫和輕小說培育出的英語讀者,對這類故事的套路感到厭倦時,他們便順理成章地將目光轉向新生的中國網絡小說。 因為中國特殊的出版歷史,網絡文學吞下了印刷文學沒吃到的最大一塊商業蛋糕——類型小說,再加上先進媒介蘊藏的巨大能量,長成了現在這樣的世界奇觀。  美國小夥凱文·卡扎德讀了半年中國網絡小說後,成功地戒掉了毒癮。
  • 詹姆斯vs.威廉姆森一番戰:NBA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較量
    勒布朗-詹姆斯與錫安-威廉姆森的這場對決可謂是NBA的過去與未來之戰。儘管考慮到湖人隊本賽季的無敵狀態,將其稱之為NBA過去,現在和短期將來與NBA中期和長期將來的對決可能更準確。如果我們夠幸運的話,希望後者意味著是下一個十年。無論你如何描繪這次對決,它都是兩個時代的對決。至少在這一刻。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殺氣。你只需要觀看上一兩段比賽的視頻就會了解他們都在試圖給對方施加怎樣的壓力。
  • 過去是我們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的現在
    那些晚歸的年輕人,那些聚集在小飯館高談闊論的年輕人,那些手挽著手在簡易市場閒逛買便宜服裝的年輕人,就是他們中的。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族群,巫解只是把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忠實地描述出來。真實與忠實,是這本書的魅力,是最感人的地方。這比那些描述浪漫愛情、優雅場所、高檔寫字樓的青春小說,都更富有吸引力。
  • 我們人,生活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織中
    上面那個標題中的觀點,也是不記得從哪一本書裡看到。今天想寫文章的時候,就這麼突然的冒出了我的腦海中。想到也許有一些人,並不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所以在這裡,要給大家解釋一下。在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會為了過去的事情而憂愁,會為了將來做出打算。而和我們類似的動物,只能夠對當下進行反應。被動地接受環境的變化。
  • 奇門預測中如何看過去、現在、未來之事
    現在: 第一看值符落宮, 第二、看值使門,值使門代表總的事情, 第三、看天盤日乾落宮, 第四、看天盤時乾落宮。
  • 一般過去將來時講解:構成+用法+注意事項
    一般過去將來時:表示從過去的某一時間來看將來要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過去將來時常用於賓語從句和間接引語中。 一般過去將來時的出發點是過去,即從過去某一時刻看以後要發生的動作或狀態。   構成:一般過去將來時是由"should / would + 動詞原形"構成的。
  • 「量子躍遷」通俗解釋: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量子躍遷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概念之一,這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從一個軌道或一個能級隨機瞬間地跳到另一軌道或一個能級,而不會佔據中間的空間。「躍遷」這一詞現在社會、經濟、思想、心理等領域都得到廣泛運用,但其科學涵義只能用量子力學來解釋。
  •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共產主義者
    葡萄牙共產黨認為,無論如何詆毀社會主義,當前資本主義在整個20世紀中已證實了它的無能,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無力解決人類的主要問題,根源在於它不斷面臨的嚴重的結構性危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葡萄牙共產黨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削弱政權之人民性的問題,是否促進並確保了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富有創造力的參與,但無論如何,葡共都堅信共產主義理想和事業是正確的,是有生機和光明未來的。
  • 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金星和火星的公轉軌道和地球相鄰,從這來說可以說是地球的鄰居,不過由於公轉的周期不同,也只能算是周期性的鄰居。2、太陽會不斷膨脹金星是緊鄰太陽的第二個行星,半徑和地球極為相近,表面有著濃密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到了96%以上,表面溫度常年為465℃~485℃,現在看來簡直是水深火熱,地球上的生物根本無法生存。但實際上地球形成之初和這個環境相比也好不到哪裡去。
  • 核磁共振(NMR)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此外,調查食品欺詐的工作人員使用 NMR 技術鑑定了仿製奶酪和冰淇淋等產品中牛奶脂肪和/或牛奶蛋白被替換為成本更低的非牛奶成分,如大豆、澱粉或植物油(2)。下面的時間圖解突出顯示了「第二波」發展中的一些關鍵裡程碑。有趣的是,一些 NMR 的先行者和早期採用者就這項技術從1980年到2010年的幾十年間的發展進行了個人敘述和回顧,提供了大量吸引人的見解(4、5和6)。
  • 過去、現在和未來
    人群中發出一片歡呼:「現在出來了,太陽現在出來了!」 這裡的「現在」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約1.5億千米,光速為30萬千米/秒,太陽發出的光需要約8分鐘才能到達地球。這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第一束太陽光,是太陽在8分鐘前發出的,我們的「現在」,已成為太陽的過去。
  • 將來光錐和過去光錐的穿越的通道?
    將來光錐和過去光錐的穿越的通道?早在1930年代,愛因斯坦在研究引力方程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設想,宇宙中可能存在連接兩個時空的通道,這時候以色列裔的美國物理學家羅森一同與愛因斯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且給出了假設方程,這就是愛因斯坦羅森橋。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不像現在具有政治目的,廣告式渲染幾年後就可載人登陸火星。本世紀能否實現載人火星飛船發射?現在都很難預測。 把上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未,稱為火星探測過去階段,本世紀初至 30年代稱為火星探測現在階段;再以後稱為火星探測將來階段。從上世紀60年代到2020年6月全球總共發射44次,成功僅為一半,過去階段失敗多於成功次數,現在階段失敗少於成功次數。
  • 三個「我」;過去·現在·未來
    這裡的「我」非本我也是我,是不是有點繞,其實不然,「我」是不同階段認知的我,即過去·現在·未來過去,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對任何的事和人都從滿熱情和幹勁,對社會充滿希望,經歷過很多的事,沉澱自己,無拘無束,自由的馳騁,那是非常美好的時光,沒有啥顧慮
  • 如果能穿越,回到過去殺了自己,你現在還活著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大多數人都認為,時空穿越只是一個存在於電影,電視劇或者小說中的臆想並不會發生在真實的生活之中。可我們偉大的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卻不這樣認為。愛因斯坦著名的相對論指出,時空穿越從理論上來看可以實現的。事實上,穿越這種事情是有也一定的可行性的。 早年前,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就曾乘坐著時速為27359千米每小時的飛行器去太空中持續飛行了879天。
  • 背景:人類在愛滋病面前——過去、現在和將來
    在過去的20世紀,人類依靠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最終消滅了天花,遏制住了流感、西尼羅河病毒……而在愛滋病的面前,似乎無所不能的人類卻顯得有點「不知所措」。目前,愛滋病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醫學問題,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  禍起同性戀  1981年的春天,一名奇怪的病人走進美國洛杉磯的一家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