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韓漫畫和輕小說培育出的英語讀者,對這類故事的套路感到厭倦時,他們便順理成章地將目光轉向新生的中國網絡小說。 因為中國特殊的出版歷史,網絡文學吞下了印刷文學沒吃到的最大一塊商業蛋糕——類型小說,再加上先進媒介蘊藏的巨大能量,長成了現在這樣的世界奇觀。
美國小夥凱文·卡扎德讀了半年中國網絡小說後,成功地戒掉了毒癮。
美國小夥凱文·卡扎德靠讀中國網絡小說成功戒掉了毒癮。 央視網 圖
2014年,卡扎德失戀了,他心情苦悶,不願出外見人,整日窩在家裡,用毒品自我麻醉。一段時間後,他的胸口開始劇痛。去醫院做了幾次掃描,結果都是「沒有異常」,卡扎德卻不放心,總覺得死亡的陰影籠罩著自己。
卡扎德喜歡讀漫畫。有天他正在網上讀漫畫,網站聊天室的對話框忽然不停地閃起來。卡扎德並不經常參與聊天,但這回的討論似乎異常熱烈。卡扎德終於耐不住性子進群圍觀,漫友們一窩蜂激動地勸他:「讀過CD沒?」「你一定得讀CD!」卡扎德一臉懵圈:「CD是什麼鬼?」
「CD」是中國玄幻小說《盤龍》(Coiling Dragon)的英文縮寫,2014年,《盤龍》被美國網友「任我行」自發翻譯成英文,在網上連載,令許多英語讀者大開眼界。
「我們西方文化有哈利·波特和各種優質小說,我長這麼大,什麼樣的小說沒讀過?」自詡閱歷豐富,卡扎德隨意點開小說連結,結果「徹底陷進去了」。一整天,他不吃不喝,一連讀了五六部(《盤龍》共二十一部),相當於中文一百多萬字。
2015年初,正是中國網絡小說在英語世界翻譯熱潮的開端,許多大部頭小說的翻譯才剛剛開始。一部小說譯者,每天甚至每周才能更新幾千字的內容,根本無法滿足卡扎德的胃口。卡扎德很快找到辦法:他多方尋覓,找到了三個翻譯網站,同時追更15部中國網絡小說,就像「美國大媽追肥皂劇」。
半年後,因為沉迷中國網絡小說,卡扎德徹底戒掉了古柯鹼。「過去我回家後只想著吸毒,現在我回家後滿腦子想的都是中國小說,它們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但至少不會傷害身體。」卡扎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像卡扎德這樣「滿腦子想著中國小說的」的國外讀者越來越多。2017年3月,南方周末記者委託全美排名第三的網文翻譯網站沃拉雷小說網站主艾菲爾(etvolare)在站內發布採訪徵集令。「6個小時之內收到上百封郵件。」艾菲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些讀者來自亞非歐美的18個不同國家,大部分是大學生,此外,多是軟體開發等理工科職業的從業者。
(原題為《中國網文入侵英文世界:美國小夥靠中國網絡小說戒掉毒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