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打發時間的兩大樂趣,一個是遊戲,一個是小說,相比傳統小說,國內的網絡小說無疑在腦洞上要大的多。當歐美讀者們對日韓漫畫和輕小說的套路感到厭倦時,他們便順理成章地將目光轉向新生的中國網絡小說。
許多國外讀者先接觸到《盤龍》漫畫才開始閱讀小說原著。有趣的是漫畫《盤龍》的官方譯名是「CrouchingDragon」,而國外翻譯組通用的譯名是「CoilingDragon」
因為中國特殊的出版歷史,網絡文學吞下了印刷文學沒吃到的最大一塊商業蛋糕——類型小說,再加上先進媒介蘊藏的巨大能量,長成了現在這樣的世界奇觀。
美國小夥凱文·卡扎德讀了半年中國網絡小說後,成功戒掉毒癮
2014年,卡扎德失戀了,他心情苦悶,不願出外見人,整日窩在家裡,用毒品自我麻醉。一段時間後,他的胸口開始劇痛。去醫院做了幾次掃描,結果都是「沒有異常」,卡扎德卻不放心,總覺得死亡的陰影籠罩著自己。
卡扎德喜歡讀漫畫。有天他正在網上讀漫畫,網站聊天室的對話框忽然不停地閃起來。卡扎德並不經常參與聊天,但這回的討論似乎異常熱烈。卡扎德終於耐不住性子進群圍觀,漫友們一窩蜂激動地勸他:「讀過CD沒?」「你一定得讀CD!」卡扎德一臉懵圈:「CD是什麼鬼?」
「CD」是中國玄幻小說《盤龍》(Coiling Dragon)的英文縮寫,2014年,《盤龍》被美國網友「任我行」自發翻譯成英文,在網上連載,令許多英語讀者大開眼界。
「我們西方文化有哈利·波特和各種優質小說,我長這麼大,什麼樣的小說沒讀過?」自詡閱歷豐富,卡扎德隨意點開小說連結,結果「徹底陷進去了」。一整天,他不吃不喝,一連讀了五六部(《盤龍》共二十一部),相當於中文一百多萬字。
2015年初,正是中國網絡小說在英語世界翻譯熱潮的開端,許多大部頭小說的翻譯才剛剛開始。一部小說譯者,每天甚至每周才能更新幾千字的內容,根本無法滿足卡扎德的胃口。卡扎德很快找到辦法:他多方尋覓,找到了三個翻譯網站,同時追更15部中國網絡小說,就像「美國大媽追肥皂劇」。
半年後,因為沉迷中國網絡小說,卡扎德徹底戒掉了古柯鹼。「過去我回家後只想著吸毒,現在我回家後滿腦子想的都是中國小說,它們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但至少不會傷害身體。」卡扎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像卡扎德這樣「滿腦子想著中國小說的」的國外讀者越來越多。2017年3月,南方周末記者委託全美排名第三的網文翻譯網站沃拉雷小說網站主艾菲爾(etvolare)在站內發布採訪徵集令。「6個小時之內收到上百封郵件。」艾菲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些讀者來自亞非歐美的18個不同國家,大部分是大學生,此外,多是軟體開發等理工科職業的從業者。
「我要成為 玄幻小說中的人物」
大概兩年前,《盤龍》的作者、著名網絡小說家「我吃西紅柿」聽說了卡扎德的故事。「當時我目瞪口呆。」「我吃西紅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也有好些讀者說,看了小說對生活有了新的認知,還有努力奮鬥成就一番事業的,我覺得是不是在忽悠我啊。」
接觸到中國網絡小說後,卡扎德一度也被小說《逆天邪神》中的主人公雲澈吸引,覺得他「很酷」。「他每到一個世界、一個新的城市,都會佔有那裡最好的女人。我是一個美國人,這在我們這兒是不現實的。」卡扎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我發現小說裡所有人物的生活方式都不現實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作者不太成熟,作者在生活中肯定不像他的小說主人公,遍地風流又戰無不勝。」
相比之下,卡扎德還是更喜歡《盤龍》的主人公林雷——他在找到靈魂伴侶後,就專注於家庭,並時刻疼愛妻子,雖然活在另一個世界、擁有魔法,卻有著現實的生活方式。
通過視頻,卡扎德向南方周末記者展示了他左臂上的一個黑龍文身。黑龍是小說《盤龍》主人公林雷變身後的樣子。
小說裡,林雷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大家族。他出生後母親失蹤,十幾歲時父親又被人殺害。林雷刻苦習武,以圖有朝一日報仇雪恨,振興家族。
卡扎德生長在美國南加州的河濱市,出生後父母離異。母親專門為他取了卡扎德這個姓,這個姓不同於他的父母和家族中的任何兄弟姐妹,母親希望他將來開創自己的家族。卡扎德據此覺得,自己的身世和雷林有幾分相似,他認真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比起文一個人物,我更想成為一個玄幻小說中的人物。」
卡扎德從小就喜愛中國武術,琢磨過太極等中國功夫。高中畢業後他應徵入伍,當了幾年美國海軍,在軍營裡如願以償地學了些擒拿格鬥。有回讀雜誌,卡扎德看到功夫明星李連杰的習武經歷,又震驚又羨慕:「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專門教武術的學校?」
然而美國沒有武校,海軍退役後,卡扎德在大學學了計算機專業,後來成為了一名軟體工程師,先後在AMD、亞馬遜等企業任職。
作為軟體工程師的卡扎德,是一位遊戲迷。在生產顯卡的AMD公司上班時,他就曾為自己組裝過一臺高配電腦,專門打遊戲。而在《盤龍》這樣的網絡小說中,主人公一段段的成長故事,其實和網路遊戲的打怪升級設定極為共通——儘管作者「我吃西紅柿」本人並未明顯受到網路遊戲的影響。「同齡人在玩遊戲的時候,我都在看小說。」「我吃西紅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因為沉迷中國網絡小說,美國小夥卡扎德徹底戒掉了古柯鹼
在追更網絡小說這方面,卡扎德有許多同好,他們彼此互稱「道友」。一些沉迷較深的「道友」,和卡扎德一樣,希望成為玄幻小說中的人物,並堅定地相信中國網文所描述的玄幻世界和神奇魔法確實存在。
「通過訓練,人們是可以看到能量的。」卡扎德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他的「研究成果」,「修行到一定級別,就能在人們身上看到不同顏色的波紋,由此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戀愛。」
「道友」們平時用網文中的設定互開玩笑,還會搜尋世界各地的「魔法書籍」,包括伊斯蘭、冰島、印度和西藏的民間傳說,翻譯後放到一個叫做「秘密文件」的網站上。卡扎德將這些傳說理解為「歷史上的事實」。
也正是因此,在許多人看來重複無味的網文情節,在他們看來,其實是了解平行時空風土人情的渠道。通過閱讀,他們時刻準備著迎接另一個世界的召喚。
當南方周末記者向網文翻譯站主艾菲爾提起這些人時,艾菲爾想起了一部小說:《穿越與反穿越》。小說女主角生活在現代,卻非常想穿越到古代,於是讀了很多穿越小說,並且開始學習劍術、古詩和宮廷禮儀,為穿越做好準備——這部小說本身,也已計劃被翻譯成英文。
在翻譯過程中,艾菲爾還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在中國,男性一般傾向閱讀玄幻、武俠、科幻等題材小說,即所謂「男頻」;女性則傾向於青春校園、都市職場和穿越宮鬥小說,即「女頻」。但這些小說被翻譯到英語世界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沃拉雷小說網在英語世界中翻譯女頻小說數量,讀者常常會跟譯者長篇大論地討論小說,艾菲爾查看後臺數據,驚訝地發現,這些讀者中竟有很多都是男性。
「女性作家經常寫到勾心鬥角或者用智力取勝的故事,英文世界的男性讀者也很享受這個過程。」艾菲爾分析,「男頻」和「女頻」的概念還沒有被英文世界大面積了解,這反而使他們的閱讀不受固有成見的約束。
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在國內深陷抄襲、口碑爭議,但經過自發的英文字幕組翻譯後,竟被國外觀眾打出接近5分(滿分)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