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電子系統的電磁幹擾

2021-01-09 EEToday電子頭條

Sam Holland

電磁幹擾(EMI),又稱「電噪聲」,是在各種電路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任何帶有快速變化電流的電路都容易通過雜散電磁場產生電磁(EM)幹擾。

什麼是電噪聲?

電噪聲是系統受雜散電磁場影響時發生的現象。這些磁場通常源自相關元件中的電流和電壓變化,並且可以通過輻射或通過與導體的物理接觸進行傳輸。電噪聲給電子和電氣裝置帶來一些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損害其功能並對內部部件甚至整個裝置造成損壞。因此,有必要儘量減少其影響,以確保系統按預期運行。

為了產生噪聲,必須存在以下三個方面:電磁輻射源——產生EMI的元件或系統;傳播途徑——EMI可以通過輻射或物理接觸傳播;接收介質——受到幹擾的電路。隨著電子設備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小型化,集成到PCB中的元件數量正在增加。這些元件中的一些通常在運行過程中會發射EM能量。此外,沒有噪聲過濾系統的電力系統可能會受到EM噪聲的有害影響。最常見的EMI問題是射頻(RF)噪聲、電源線噪聲和靜電放電(ESD)。

電力線幹擾與高壓裝置有關。在高電壓下,當導體的高電場強度未被適當過濾時,電源線將發出可聽見的噪聲。這種聲音是由「電暈放電」引起的:這種現象產生可見光,可以在裸導體附近觀察到。靜電放電(ESD)在靜電荷轉移到電氣系統時會產生電磁幹擾。它可能導致元件損壞或降低信號質量。由諸如發射器、LED燈、雙向和放大器之類的電子元件產生的RF噪聲也產生可能損害無線電/數據傳輸中的信號完整性的EM波。

電路板上的感應線圈。圖片由Pixabay提供。

減少電磁幹擾的技術

我們現在將討論一些在電子電路中減少EMI的最佳實踐。工程師可以考慮在他們的PCB設計中使用以下技術。

適當的布局或元件布置

元件在PCB上的排列方式會影響將產生的電磁能的數量。設計PCB元件布局的最佳實踐涉及以下內容:模擬和數字電路的分離,以防止信號傳輸過程中的串擾;信號電纜與電源線分離,以保持信號完整性;高速走線與走線布局中的低速走線分開;返迴路徑儘可能短。

EMI屏蔽

在電子電路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EMI屏蔽。常見的屏蔽裝置是法拉第籠:由合適厚度的導電材料製成的外殼,其有助於阻止RF波的通過。所用元件的屏蔽效能與材料的導電率成正比。因此,工程師必須使用低電阻的高導電率材料,以顯著減弱EM輻射。

EMI濾波

EMI濾波器是用於衰減電力系統和電子電路中產生噪聲的裝置。濾波允許低頻信號通過,同時阻塞導致電子幹擾的高頻信號。例如,包含電感器和電容器的EMI濾波器可以將直流電機中產生的噪聲降到最低。

PCB上的無源元件。圖片由Pixabay提供。

正確接地

在電路設計中,確保正確的接地對減少電磁幹擾至關重要。在PCB中,接地層為電源接地端子提供0伏線路。通常,接地平面的橫截面積越大,整個電路板的EMI就越有效。工程師可以採用以下接地技術來最大限度地減少PCB中的EMI:在地平面太小的地方使用多層電路板;將地平面分成模擬和數字部分,以防止噪聲耦合;在地平面中集成去耦電容,以最大限度地減小回流路徑;不會造成太多的接地連接,從而在電路板上輻射更多的EMI。

差分對布線

適當的差分對布線可幫助設計人員在高速電路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並保持信號完整性。該技術用於設計平衡傳輸系統,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時,防止共模噪聲和信號丟失。創建差分對的一些最佳實踐包括:在差分對布線時,導電跡線應保持相互平行;差分對應有足夠的間隙以防止EM感應;在差分對布線時,應避免急轉彎,因為它們往往會產生EMI。如果需要曲線,則應使其平滑並偏離不超過45 °;差分對的走線長度應均勻匹配或保持在允許的失配容差範圍內。廣泛不匹配的長度會產生EM輻射,從而對信號完整性產生負面影響。

相關焦點

  • 如何消除電子設備電路中的電磁幹擾
    隨著電子產品集成度、處理器速度、開關速率和接口速率的不斷提升,電子產品ESD/EMI/EMC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當手持電子設備向輕薄小巧方向發展而且產品功能不斷增加時,它們的輸入/輸出埠也隨之增多,導致靜電放電進入系統並幹擾或損壞集成電路,電路保護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 如何減少電路在樣機中發生電磁幹擾
    如何減少電路在樣機中發生電磁幹擾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6:02:39 電磁幹擾的三要素是幹擾源、幹擾傳輸途徑、幹擾接收器。EMC就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 電磁幹擾很嚴重,如何提高CAN總線電磁兼容性
    但是,工業現場環境惡劣,電磁幹擾較為嚴重,如何保證CAN總線通訊的可靠性尤為重要。本文著重介紹CAN總線電磁兼容性能,提出幾種改善CAN總線電磁兼容性能的措施。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52526.htm一、CAN總線電磁兼容性能分析電磁兼容性能對CAN總線系統的運行可靠性具有較大的影響, 目前,在電子產品設計中,電磁兼容EMC性能對系統的影響非常大,關係到其能否正常穩定運行。
  • 電磁幹擾原理
    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電磁幹擾是如何產生的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6278.htm  電磁幹擾,英文名稱為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簡稱EMI,是指任何在傳導或者在有電磁場伴隨著電壓、電流的作用下而產生會降低某個裝置、設備或系統的性能,還有可能對生物或者物質產生不良影響的電磁現象
  • 詳解電磁幹擾的原理
    詳解電磁幹擾的原理 佚名 發表於 2016-01-28 14:01:11   所謂的電磁幹擾,廣義來說,一切進入信道或通信系統的非有用信號,均稱之為電磁幹擾。
  • 在設計使用變頻器控制系統時,如何解決電磁幹擾問題?
    電磁幹擾可能是最容易通過增加系統之間的距離來緩解。濾波器和鐵氧體磁芯可用於進一步協助此問題。正確或足夠大小的電源是關鍵,因為如果上遊變壓器對於驅動器而言太大,則阻抗將太低而導致許多問題。精心設計的接地系統有助於減輕噪音。隔離變壓器或輸入線電抗器的使用,以及附圖中所示的EMI和RF濾波器,對於解決與VFD相關的幹擾至關重要。
  • 如何搞定開關電源EMC設計中難纏的電磁幹擾?
    打開APP 如何搞定開關電源EMC設計中難纏的電磁幹擾? 佚名 發表於 2016-12-22 09:29:41   在開關電源的EMC設計中,工程師需要解決的電磁幹擾問題來自多個方面,電源的主電路系統、變壓器、分布電容等都是引起電磁幹擾的「幕後主導」
  • 如何解決傳導電磁幹擾噪聲?我有招
    打開APP 如何解決傳導電磁幹擾噪聲?我有招 發表於 2016-11-30 15:04:11 使用電磁幹擾濾波電路是為了使最終產品滿足適用的電磁兼容性標準。
  • 電磁幹擾主要來源哪些方面
    傳導幹擾是指通過導電介質把一個電網絡上的信號耦合(幹擾)到另一個電網絡。輻射幹擾是指幹擾源通過空間把其信號耦合(幹擾)到另一個電網絡。在高速PCB及系統設計中,高頻信號線、集成電路的引腳、各類接插件等都可能成為具有天線特性的輻射幹擾源,能發射電磁波並影響其他系統或本系統內其他子系統的正常工作。   所謂「幹擾」,電磁兼容指設備受到幹擾後性能降低以及對設備產生幹擾的幹擾源這二層意思。
  • 5G通信技術來襲,電磁幹擾問題如何解決?
    隨著5G 通信技術的誕生和發展,高速電子設備集成度和時鐘頻率逐漸升高,日漸複雜的電磁環境使得電子設備飽受電磁幹擾的影響,這在 5G 通信天線系統和晶片封裝中表現尤為突出。如何有效利用電磁信號傳播,同時抑制有害的電磁輻射,進而實現「兼容並畜」,成為通信技術發展革新的一項重要挑戰。天線作為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其所處的電磁環境一直備受關注。
  • 電磁兼容測量及電磁幹擾三要素
    這個定義的前一半體現的是設備的電磁幹擾(EMI) 特性,即不對其他設備產生電磁幹擾,不對環境構成電磁汙染;後一半體現的是設備的電磁敏感(EMS) 特性, 即不受其他設備的電磁幹擾,不對電磁環境產生敏感反應。 符合電磁兼容的不同電子設備可以在一起正常工作,它們是相互兼容的, 否則就是不兼容的。
  • 如何利用電感技術來降低電磁幹擾
    如何利用電感技術來降低電磁幹擾 佚名 發表於 2019-11-05 16:26:51 LT8650S器件 我們來看一下ADI公司最近推出的LT8650S器件:雙通道4A 42V同步降壓靜音電源開關
  • 14篇EMI(電磁幹擾)的實際應用案例和技術文獻
    電磁幹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簡稱EMI),直譯是電磁幹擾。這是合成詞,我們應該分別考慮"電磁"和"幹擾"。是指電磁波與電子元件作用後而產生的幹擾現象,有傳導幹擾和輻射幹擾兩種。
  • 開關電源電磁幹擾的產生機理與抑制技術
    自從2003年8月1日中國強制實施3C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工作以來,掀起了「電磁兼容熱」,近距離的電磁幹擾研究與控制愈來愈引起電子研究人員們的關注,當前已成為當前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熱點。本文將針對開關電源電磁幹擾的產生機理系統地論述相關的抑制技術。l 開關電源電磁幹擾的抑制形成電磁幹擾的三要素是幹擾源、傳播途徑和受擾設備。
  • 電磁幹擾在電磁波頻譜中的劃分介紹
    如果按最常見的幹擾的頻譜來劃分,則可粗略分為以下幾個頻段: 1. 工頻幹擾:頻率50~60Hz左右,主要是輸、配電系統以及電力牽引系統所產生的電磁場輻射; 2. 甚低頻幹擾:30KHz以下的幹擾輻射、雷電、核爆炸以及地震所產生的電磁脈衝,其能量主要分布在這一頻段; 3. 長波信號幹擾:頻率範圍10KHz~300KHz。
  • 電磁幹擾介紹及電磁兼容設計原理及測試方法
    摘要:針對當前嚴峻的電磁環境,分析了電磁幹擾的來源,通過產品開發流程的分解,融入電磁兼容設計,從原理圖設計、PCB設計、元器件選型、系統布線、系統接地等方面逐步分析,總結概括電磁兼容設計要點,最後,介紹了電磁兼容測試的相關內容。
  • 如何降低D類音頻應用中的電磁幹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6962.htm對於D類放大器來說,常見的問題包括:濾波器的大小、電磁幹擾(EMI)、射頻幹擾(RFI)和不良的總諧波失真+噪聲(THD+N)。
  • 汽車內電磁幹擾現象與減小汽車對無線電幹擾的措施
    汽車產生電磁幹擾的源,不單純是點火系統,應用於車輛上的各種電子電器設備也同樣產生電磁幹擾。幹擾不但對車輛外界的無線電設備造成影響,而且也會對車輛內部的各種電子部件造成不良影響。  1)、汽車內電磁幹擾的特點  車輛內部的電磁幹擾擾特點不同於車輛對外部的幹擾。車內電磁幹擾可以通過各種連接線纜傳播,也會以耦合方式、空間輔射發射的方式進行傳播。典型的形式有:沿電源線傳導幹擾;人體靜電放電對電子部件的幹擾;幹擾能量通過空間輻射等。下面就一些典型幹擾源的特點進行分析。
  • 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電磁幹擾,會威脅人身安全,如何有效抑制?
    然而,它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摩擦與老化引起的安全問題,可攜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式醫療設備充電的不便,以及在礦井和水下工作環境下電力傳輸的危險性。無線電能傳輸(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電能傳輸方式,可有效地實現非接觸式電能傳輸,減少觸電危險的同時大大地提高了充電系統的安全性。
  • 電磁幹擾的來源及抑制措施解析
    1.幹擾的來源 複雜和惡劣的工作環境是產生電磁幹擾的源頭。又如35kV以上升壓站隔離開關分合操作以及直供饋線停投操作;電力系統接地故障時,工頻故障電流流入接地網上不同兩點間將呈現較大電位差;惡劣天氣雷擊等外部幹擾。有時也受到內部電氣設備本身產生的幹擾,如機端勵磁或矽整流勵磁系統、輸出高次諧波對轉子保護等的幹擾;電壓波動、系統多點接地電位差,(無蓄電池的)變電站繼電保護電源濾波不好,或浮充電供電品質差等的內部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