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鄰近黑洞活動可通過可見光觀測

2020-12-07 環球網

日本科學家指出,使用業餘望遠鏡便能探測到鄰近地球的黑洞活躍性。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只需一個20釐米口徑望遠鏡,便能觀測到附近的活躍黑洞。這項發現首次表明,除X射線之外,光學射線也能提供黑洞活躍性的可靠觀測數據。

日本京都大學碩士生Mariko Kimura是該項研究負責人,他解釋稱,我們目前知道基於光學射線——可見光,便能對黑洞進行觀測,而不需要高品質X射線或者伽馬射線望遠鏡。

每隔幾十年,一些黑洞雙星經歷「爆發」,其內部包括X射線在內的龐大等級能量將從落入黑洞中的物質中噴發出來。黑洞通常被一個吸積盤環繞,吸積盤內的一顆伴星將以螺旋模式緩慢接近黑洞。

科學家通常使用X射線設備觀測黑洞的活躍性,黑洞活躍性形成於吸積盤內部,這裡的溫度達到100萬攝氏度或者更高。

V404 Cygni被認為是最接近地球的黑洞雙星之一,當它經歷一次能量噴發之後,預計2015年6月15日經過26年休眠之後將「甦醒」。研究小組成功地觀測到大量V404 Cygni黑洞雙星信息數據,以幾分鐘至幾小時的時間尺度進行重複模式探測。

研究小組發現光學波動模型與X射線有關,基於分析光學和X射線觀測數據,京都大學天文學家和研究同事發現環繞一個黑洞吸積盤最內部出現的X射線光線來源。

這些X射線照射和加熱了吸積盤外部區域,使其噴射光學射線,因為人們可以肉眼觀測到。研究人員指出,這項能量噴發觀測報告是科學家跨國合作的成果,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在不同時區觀測驗證。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Daisuke Nogami稱,恆星僅能在黑暗狀態下觀測到,每個夜晚僅能觀測幾個小時,但是從全球不同時差地區進行觀測將獲得更全面的數據。(悠悠/編譯)

相關焦點

  • 「看見」黑洞!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這張圖像展示的是位於7800光年外的黑洞天體「天鵝座V404」所發出的微弱可見光。其亮度足以被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任何一位擁有口徑20釐米或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者都能夠觀測到來自這個黑洞發出的暗弱可見光。
  •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EHT團隊在黑洞研究方面又有突破性觀測結果
    趣味探索訊 2019年4月10日,全球首張黑洞真實照被公布,轟動了全世界,從而創造了歷史,讓我們有了一張真實照片,意味人類對黑洞的研究將不再是「紙上談兵」。而現在,天文學家團隊對另一個黑洞又有了突破性觀測結果:拍到一張模糊不清的照片,全球第二張黑洞真實照,顯示了黑洞向外猛烈噴射了大量物質。
  • 天文學家發現質量是太陽170億倍的「黑洞」
    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據國外媒體報導,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一個酷似透鏡的星系,其被命名為NGC 1277星系,雖然該星系並不龐大,但其中卻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黑洞之一,達到了170億個太陽質量,由黑洞統治的質量佔到星系總質量的14%。
  • 研究發現:與黑洞、活動星系和類星體有關!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體物理學家已經接近確定來自太空的高能中微子來源,研究小組將南極中微子天文臺冰立方收集的數據與射電望遠鏡測量的長電磁波數據進行了比較。宇宙中微子被證明與遙遠活動星系中心的耀斑有關,這些星系被認為擁有超大質量黑洞。
  • 研究:鄰近星系將撞上銀河系,喚醒巨大黑洞
    由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科學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表明,銀河系的鄰近星系之一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可能會在20億年內撞上銀河系,進而喚醒銀河系中央的巨大休眠黑洞,並使其開始吞噬物質,直到尺寸增大10倍左右。
  • 科學家發現黑洞噴流神秘物質:接近光速66%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中的黑洞是一個神秘天體,我們無法通過可見光波段發現黑洞的身影,但是探測黑洞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當黑洞開始「進食」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到黑洞周圍的吸積盤結構,這些由被吸積天體物質形成的物質盤可以反映出黑洞的一些特徵,比如黑洞在吸積過程中可釋放X射線,科學家目前發現了黑洞釋放的神秘光束的組成奧秘,揭示了其中存在鎳和鐵的證據,表明黑洞並非奇異物質的天堂,「正常」物質在其中發揮了更大作用
  • 英媒: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巨大氣泡中的可見光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英媒稱,人類觀測到了神秘宇宙氣泡發出的光。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6月8日報導,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了費米泡——位於銀河系平面兩側的巨大氣團——發出的可見光。新發現的光是由氣泡內帶電子或電離的氫氣發出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天文學家達內什·克裡希納拉奧和同事們在6月3日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在線新聞發布會以及5月29日發表在阿奇夫論文預印本網站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這一發現。報導稱,費米泡最初是在2010年被觀測到的,釋放出被稱作伽馬射線的高能光。
  • 鄰近宇宙最大黑洞被發現,距地球僅7億光年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僅7億光年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高達太陽的400億倍,是地球附近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據報導,這個黑洞位於一個編號為Holmberg 15A的超巨橢圓星系中。它是一種外觀體積巨大的橢圓星系。
  • 「慧眼」衛星觀測到距離黑洞最近的相對論噴流
    低頻QPO發現於上世紀80年代,是一種在X射線雙星中普遍存在的時變現象,表現為光變曲線上出現類似周期性但是並非精確周期性的調製。30多年來,低頻QPO的起源一直是緻密天體研究的一個未解難題。目前,存在兩類最為流行的模型解釋低頻QPO現象,即物質在旋轉落向黑洞的過程中形成的吸積盤上的不穩定性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振蕩,或者靠近黑洞的冕狀X射線輻射區的進動或振蕩導致X射線輻射產生準周期調製。
  • 新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蟲洞
    新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蟲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巨大的蟲洞。在很多方面,蟲洞和黑洞多有相似。兩者都密度極大,對和它們差不多大小尺寸的物體有極強的引力。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理論上,沒有物體在穿過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後還可以再出來。黑洞的事件視界是一個邊界,物體速度在這裡超過光速時可以脫離黑洞。而蟲洞的話,任何進入其中的物體理論上可以返回。通過假設蟲洞的存在,研究人員研究了可以區分蟲洞與黑洞的方法。
  • 他用火箭上的望遠鏡觀測黑洞
    X射線與可見光非常不同,它們往往對應著幾千萬度高溫的宇宙結構 (人們當時還不知道這主要是由於物質掉進黑洞而引起的)。在導師的建議下,費邊打算用一枚雲雀 (Skylark) 探空火箭來研究宇宙X射線背景結構,這個項目的申請出奇地順利,僅僅隔了一個聖誕節就獲得了批准。
  • 最新研究:科學家使用創新的模型可洞察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行為
    拍攝一張這樣的好照片與洞察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行為將需要對它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更好的了解,由於所涉及的尺度很大,很具有挑戰性。研究人員說:「這是我們必須克服的最大問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確定黑洞的磁場是否由下落的物質產生。
  • 黑洞就是宇宙?研究發現黑洞演化和宇宙誕生相似,或顛覆認知
    黑洞,是人類天文觀測歷史中的一項重大發現。要知道黑洞可以吞噬一切,通過常規手段根本無法發現黑洞的存在,但是還好黑洞因為有巨大的引力,其周圍會形成吸積盤。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吸積盤來發現黑洞的存在,隨著人類對黑洞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他們發現黑洞的某些特徵和宇宙誕生時的情況非常類似。
  • 通過全波段的觀測才能揭示天體的性質
    另外中微子也要往往和一些劇烈的天體活動有關係,超新星爆發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中微子輻射源。根據電磁輻射的波長,從長到短可以分為:射電、紅外、光學、紫外、X射線和 γ射線,可見光又可分解為七色光,其中最長的是射電波段,最短的是γ射線波段,這些都是觀察研究天體最傳統的波段範圍。
  • 我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同食恆星現象,可從中研究巨型黑洞成長機制
    據央廣網等媒體報導,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的舒新文教授帶隊的一個天文觀測研究小組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黑洞一起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被認為是人類首次觀測到雙黑洞「爭食」一顆恆星的奇觀。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揭秘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可為觀測引力波指路
    揭秘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可為觀測引力波指路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3-06 08:09
  • 黑洞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三)如何給黑洞拍照片?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黑洞與暗能量揭秘 時光隧道可穿越千年
    原標題:黑洞與暗能量揭秘 時光隧道可穿越千年   近日,科學家在黑洞中發現了可穿越時空的時光隧道,而宇宙中暗能量也表現也證明了通過時空隧道可穿越千年,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黑洞與暗能量揭秘,時光隧道可穿越千年。   近日,關於黑洞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進展。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遙遠「隱形」超大質量黑洞
    維託等人通過觀測類星體PSO 167-13得出了這一發現。PSO 167-13最初由夏威夷的光學望遠鏡Pan-STARRS發現。根據Pan-STARRS的可見光觀測以及其它觀測,在宇宙年齡不到10億歲時(當前年齡的8%左右),大約200個類星體就已放射出耀眼的光茫。
  • 研究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的後果!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見證了黑洞與其他黑洞的合併以及中子星與其他中子星的合併。而現在天文學家們現在正等待著黑洞與中子星合併的第一次探測——這樣的碰撞可能會產生關於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見證,這是迄今為止對引力如何運作的最佳觀測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