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作者是電廠工程師,中年失業後,卻因《三體》走紅

2020-12-05 貓叔談史

《三體》作者劉慈欣,有一次上《魯豫有約》接受採訪。魯豫就問劉慈欣,成為一個全職的作家以後,為什麼反而覺得寫作的時間比工作的時候少了?

大劉是一個特別實誠的人,他就回答說:「因為要是工作的話,特別是像電力系統這種工作,你必須按時去上班,堅守崗位,那麼堅守崗位的時候,你也未必真的有什麼事情對吧,所以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在那裡寫作了」。

魯豫表示不解:堅守崗位怎麼叫沒有什麼真的事情呢?

大劉解釋說,像他這樣的工程師,堅守崗位的意思就是,人待在崗位上,如果系統運行出了故障就去處理,如果平穩運行就沒有事情,所以他相當大一部分寫作時間都是在這個崗位上。而且大劉還說「在崗位上寫作,有一種佔便宜的感覺」。

這個採訪是2015年,大劉是一個名氣還沒有現在火,所以當時也沒有誰說什麼。

去年《流浪地球》火了,把大劉也帶的熱了,圈了一波粉絲。結果有人把他以前的採訪資料翻出來看,發現這個談話,這就是說劉慈欣的著作都是上班「摸魚」的時候寫的?網友:上班「摸魚」劉慈欣……一時間這個話題上了熱搜。

結果這個熱搜還引起了國資委注意,@國資小新 轉發了這條微博,並對大劉的這件事進行了回應:

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為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劉慈欣所說的人浮於事的現象。國資委點名@劉慈欣說,「還是改革好,企業能專心搞發展,您也能專心寫小說。」最後,還表示歡迎劉慈欣常回娘家看看,「再體驗一把」。

網友說:這個回應亮了。

其實大劉可以說是電力的老職工了。他大學畢業近30年來都沒有換過單位,一直在山西陽泉娘子關的火電廠做計算機工程師。他的本職工作是發電廠的計算機網絡和監控,也給上至領導、下到門衛的許多人修過電腦。

就是在火電廠工作期間,他利用業餘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包括《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三體》前兩部,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

2009年,劉慈欣寫到《三體3》時,娘子關火電廠關停。後來,他被調入陽泉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和研究工作。至此,這麼多年來一直把科幻作為業餘愛好的「劉工」,才終於成了一位正兒八經的職業科幻作家。

大劉在接受央視採訪的時候,認為自己特別幸運。他說:國運盛,文運盛。

大劉說,因為他趕上了國家快速崛起的現代化狀態,給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劉認為,中國現在最強的感覺是什麼?是未來感。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有在中國有這麼強烈的未來感,這種未來感就是未來給人的吸引力,世界上現在任何地方沒有辦法與中國相比。順理成章,它就促進科幻小說、科幻文學的繁榮。

我們在大劉的《三體》裡,也能滿滿地感受到大劉的愛國之情。

之前的科幻都是美國人用西方的思維拯救人類和地球,但是《三體》卻是中國人團結世界,拯救人類和地球。看完有滿滿的自豪感。

其實,大劉的《三體》獲得雨果獎都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國運盛,文運盛,科幻小說有土壤,是因為現在我們越來越重視科技的原因。至少現在小孩子們的課程裡,科學課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了。

科幻小說,是對孩子們最好的科普。有一位媽媽說自己五年級的女兒就是一個《三體》迷,課外書只讀《三體》,理想就是將來研究基礎物理,這就是大劉科幻小說對孩子們的科學的影響吧。其實大劉的《三體》,不僅有腦洞大開的科學幻想,還有歷史、哲學、和思想。

有一些句子,影響了好多人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我愛你,與你有何相干?

毀滅你,又與你有何相干?

大多數人到死都沒有向塵世之外瞥一眼。

在黑暗中沉澱出了重元素,所以光明不是文明的母親,黑暗才是。

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你得用空這種存在填滿自己。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正因為如此豐富,《三體》迷們遍布全世界,職業國籍各異,有美國的前總統歐巴馬,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也有我國的副國級領導李源潮;有網際網路的大佬馬雲、雷軍、馬化騰,也有美國的臉書的扎克伯格……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該作品在2015年8月獲得了有「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劉慈欣是亞洲獲得該獎的第一人。而劉慈欣則是被公認為國內科幻第一人,他之於中國新科幻的至高位置,已仿若金庸之於武俠。

我覺得看《三體》,你要有點耐心,要沉下心去看,看進去了,你會發現《三體》一部比一部好看。我第一次看《三體》就被那種宏大的宇宙觀興奮得一晚上沒睡,看後很震撼。這來自兩方面,一個是閱讀的震撼,另一個是思考的震撼。這種感覺只有你看過《三體》你才能感同身受。

科幻小說並不是作者的隨意發揮,而是作者結合一定的科普知識而闡發的科學構想。看科幻小說可以鍛鍊人的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

在這裡,我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下這套書,其中還有改編成電影的《流浪地球》,這套書真的值得看一看,這書看後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價值觀,對人生觀都有啟迪。這四本書原價138元的書籍,現只要79元,一頓飯的錢,讓你收穫的卻是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

相關焦點

  • 被流浪的望星人
    劉慈欣並未參加那屆大會,那一年,他還在山西的娘子關電廠做工程師。 電廠四野丘陵,山崖寸草不升,運煤火車從廠區大門呼嘯駛入,大門邊是一道小小的窄門,供人通行。 電廠內有醫院、舞廳、電影院,如微縮社會,按照古老的規則緩慢運行。在這規則下,寫小說無異於離經叛道。
  • 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力作,《三體》將拍電視劇,你期待嗎
    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力作,《三體》將拍電視劇,你期待嗎原創|迦木南喬話情感,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2019年開年《流浪地球》帶給了我們莫大震撼,也讓大眾知道了優秀小說家劉慈欣,但是他更為人所稱道的作品是連歐巴馬都催更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在之前有電影化的消息之後,據悉電視劇版也將於今年9月開拍。
  • 《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難怪他拒絕卡梅隆拍三體
    1999年,小說《流浪地球》首次發表,當時的劉慈欣還是一名電力工程師,憑藉這部作品,劉慈欣得到了2000元的稿費。《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很多人認為,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打響了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第一槍。科幻迷們在興奮不已的同時,也非常好奇一個問題:《流浪地球》票房這麼高,劉慈欣作為原作者,能夠分到多少錢呢?
  •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最強IP《三體II:黑暗森林》改成舞臺劇...
    春節期間,原本不被看好的中國科幻巨製《流浪地球》,最終以46億元的票房收官。不僅把觀眾帶進了充滿著無限可能的未來,也為中國科幻電影打開了全新的大門。這背後當然少不了原著作者劉慈欣「大劉」的功勞。2000年,37歲的劉慈欣憑藉《流浪地球》拿下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這是他「瘋狂人生」的開始。6年之後,劉慈欣最偉大的IP《三體》開始連載。就讓《三體》真正成為了劉慈欣的「標誌」。
  • 《流浪地球》票房高達46億,劉慈欣拿多少?網友:難怪不想拍三體
    之前熱映的《流浪地球》經歷了兩次秘鑰延期,一共上映了90天,總票房高達46億多人民幣。作為國產科幻電影的開元之作,《流浪地球》從官宣開始就受到了大家的熱切期待。上映後更是頻頻超越紀錄,風頭無兩。《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看了《流浪地球》後,卡梅隆導演把劉慈欣的《三體》連續看了2遍
    隨著《流浪地球》的大爆,劉慈欣(大劉)的另一部巨作《三體》的影視化議題再次被從頭提起。相比《流浪地球》而言,《三體》是實打實的一個超級大IP。僅僅是90萬字左右的文本,就讓許多軟科幻小說黯然失色。如果把三體的國際架構單個拆開,能衍生出100多個番外故事。
  • 流浪地球小說作者是誰?電影《流浪地球》的口碑怎麼樣?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是引發了很大的熱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家更關注的是如何面對災難,長遠的和突發的,這構成了一系列矛盾衝突,推動故事的發展。而到了後半段,真正面對希望還是毀滅,盡力而為還是適時放棄, 這時,影片的主題才慢慢清晰。
  • 《流浪地球》這麼火,為什麼《三體》沒人拍?劉慈欣終於說出原因
    在去年,一部《流浪地球》成為了國產電影中的爆款,原著作者劉慈欣的想像力,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劉慈欣還有一部比《流浪地球》更受追捧的作品,它就是《三體》。但是讓很多粉絲都不解的是,《流浪地球》都已經改編成電影了,可是為什麼《三體》卻遲遲沒有影視化的消息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目前國內的科幻電影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拍攝《三體》,很難將其中的內容100%還原,換句話說,因為大家不想毀掉經典,所以暫時沒有人敢拍。
  • 《流浪地球》票房45億,劉慈欣能拿多少錢?難怪不想拍《三體》
    《流浪地球》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部小說當時發表的時候,劉慈欣得到的稿費只有2000塊。2019年大年初一,電影《流浪地球》「橫空出世」成為電影春節檔口的黑馬刷爆了社交媒體。
  • 當流浪地球遇見三體艦隊,網友腦補的畫面太清奇,我忍不住笑了
    而新年檔開映的《流浪地球》無疑就是屬於第二種。以前的末日災難片,要是地球不適合居住了,大家要麼改善一下環境(比如住到地下),要麼用飛船帶一部分人逃離。而電影《流浪地球》卻開了一個大腦洞:帶著整個地球轉移。要不都說科幻作者想像力豐富呢,就劉慈欣這大膽的構思,一般人還真不敢想啊。不過就是這麼大的腦洞,還是有人吐槽,說這是什麼節奏,這是哪怕末日了也要繼續還房貸的節奏啊,哈哈。
  • 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科幻《球狀閃電》也被改編,網曝陣容很有意思
    不過,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科幻」這兩個字在國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期,網上又有消息傳來:科幻巨作《球狀閃電》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要上馬、開機,作為劉慈欣的大作,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在科幻小說領域,劉慈欣絕對是一把好手,《三體》、《流浪地球》等都是他的作品。
  • 《流浪地球》都拍成了電影,為什麼當年的《三體》沒拍成?
    根據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上映後,票房和口碑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大劉除了小說《流浪地球》外,還有一部曾經在國內外斬獲眾多大獎的科幻小說《三體》,其優秀程度絕不亞於《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為什麼科技大佬喜歡推薦科幻小說《三體》,劉慈欣在裡面藏了什麼
    《流浪地球》一開播註定就是一個轟動《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流浪地球》將上銀幕,大劉埋的這個「梗」會終結《三體》?
    由劉慈欣原著改編,郭帆導演執導的冒險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近日曝光第三支預告片。預告片中,吳京飾演的太空人和俄羅斯籍的同伴一起在空間站執行任務。《流浪地球》寫作於2000年,收入於200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集,講述了太陽將要「氦閃」,地球為了逃離太陽變化之後成為紅巨星的威脅,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將地球整體作為飛船,飛出太陽系。曾有文藝批評認為「此作品極為感人」。甚至圈裡有人表示,「沒看過這篇小說就不算看過小說」。【流浪地球將遭遇三體?】
  • 流浪地球出漫畫了!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流浪地球》電影在佔據了2019年那個春節檔,大家都在討論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帶火了網上的一批又一批段子,特別是那句臺詞「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都已經快成了交通標語了。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流浪地球》《三體》看不懂?那是因為你沒用它!
    或許大多數人都看過新年首映的《流浪地球》,它的火熱,開啟了2019科幻元年,科幻這個浪漫遙遠小眾的領域迅速為大眾所關注。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電影的改編已經非常通俗易懂,但是影片裡還有許多觀眾不易懂的燒腦細節。
  • 《流浪地球》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三體》還會遠嗎?
    我在上一篇文章裡提過一嘴,要聊一聊國內的現象級電影《流浪地球》,今天就當場兌現吧。《流浪地球》原著小說出自《三體》的發明人:劉慈欣先生;《三體》原版小說我讀過兩遍,所以對於劉慈欣的寫作風格也算略有了解。
  •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文/猿飛日月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已經看了,關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得熱血沸騰,這部電影更是被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其實流浪地球和三體一樣都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不過這確實是兩個世界的故事,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
  • 這位《流浪地球》背後的男人,憑什麼把歐巴馬迷得不要不要的?
    電影上映後,導演郭帆在微博上發布《給流浪地球的一封信》,感謝了三個人:第一是詹姆斯·卡梅隆,第二是劉慈欣,第三是吳京。郭帆當初正是因為受他啟發才立志拍科幻片,也才有了今天的《流浪地球》。吳京,不要片酬參與表演,而且在萬達中途撤資的情況下雪中送炭投資6000萬,可以說沒有吳京,《流浪地球》也就拍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