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科技
導語:12月5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一屆「家庭與生育」國際研討會在多個平臺進行直播,聯合多國學者,共同探討世界範圍的第二次人口轉型為家庭及生育帶來的轉變與挑戰。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北大光華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梁建章在直播中做出了「從人力資源角度看中美科技競爭」的主題分享。
一邊是不願生,一邊是求著生,中國年輕人與社會的生育矛盾,也深刻影響著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競爭力。
人口數量作為人才儲備的分母,是考察一個國家人力資源的重要指標。作為最早開始研究人口經濟問題的企業家,在梁建章看來,中國家庭的「消亡」、年輕人生育意願的降低,將會逆轉中國在中美競爭中「全面趕超」的趨勢。
「二十年內,中國將保持強勁的態勢,中國的科技水平將繼續趕超美國;但在20年、50年之後還是這樣嗎?」帶著這個研究課題,在由北大光華學院舉辦的第一屆『家庭與生育』國際研討會上,梁建章從中美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出發,對中美科技競爭進行了對比分析:
從人力資源數量上來看,中國在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在高速增長中無限逼近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但美國憑藉其科技創新的規模效應,依然保持領先態勢;而在中美兩國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中,中國的增速也高於美國;中美理工科博士生數量上,中國也已經超越美國。
說完數量,再看看中美人力資源質量的對比:2006年-2016年這十年裡,被授予理工科博士學位的非美國公民佔比中,中國學生的人數遠多於其他發達國家,佔到37%,也就是說,每一百萬中國人裡,就有四個人獲得美國博士學位。
既然中國的人力資源在質量和數量上一片向好,為何還會引起梁建章的擔憂?因為在他看來,結合中國目前的低生育率,20年後,中國將因為人口問題而失去競爭優勢。
有兩個數據可以作為支撐:
對比中美25-44歲有大學學歷以上年輕人口的比例中,中國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並在2044年達到頂峰;隨後,中國的大學生人口比例將進入下降快車道,預計將在本世紀末開始再次低於美國。「目前中國的生育率接近1%,每代人口減半,就意味著中國現在的人口雖然是美國的4倍,但年輕人可能只有美國的兩倍左右。」梁建章表示。
另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生育率已經低到可以與發達國家持平。「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只有一萬美元,城市化率只有60%,生育率就已經與新加坡、韓國等發達國家持平。可以想像,當中國邁入發達國家行列之時,將成為世界上人口危機嚴重的國家。」梁建章說。
反觀美國,憑藉其開放的移民政策,已經將全球範圍的人才納入他的「人力資源池」,人口基數擴大了一倍之多。在美國的頂尖的科學家與企業家中,移民佔了將近一半。
中國有句老話:「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人口紅利曾成為中國30年經濟快速增長的跳板,面對下一代人口數量的驟減,也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桎梏。
近日,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十四五規劃建議輔導讀本》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一旦生育率低於1.5,則會掉入「低生育陷阱」,迎來一系列難以逆轉的社會問題。
梁建章認為,中國人口問題的迫切性和嚴重性急需得到重視。「中國作為一個具有強大執行力的國家,如果能夠提出切實鼓勵生育的政策,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將會有效解決中國人口減少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