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神舟八號任務成功完成,我國有了打開空間站大門的能力

2020-11-08 隔壁老Cui

自從1966年3月雙子座號飛船與阿金娜目標飛行器完成人類首次交換對接之後,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就成為了載人航天的關鍵技術之一。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就等於是擁有了打開空間站大門的能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首次成功完成在軌交會對接的兩個太空飛行器是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

時間軸

2011年11月1日5時,長徵二號F Y8火箭託舉著神舟八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次,神舟飛船將驗證一項關鍵技術,這項技術將影響以後神舟飛船的任務——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我國採用的是導向板內翻的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與美國的對接機構相似。首先利用捕獲子系統實現兩太空飛行器間的導向、捕獲和初始柔性連接。另外,緩衝系統能夠吸收並緩衝對接機構與對接環推出和碰撞時的能量。最後利用密封分離子系統實現剛性連接、密封和電路連通分離。

和上代相比這艘飛船有較大的升級,在神舟八號飛船上的600餘套設備中,有一半以上進行了改進和升級,其中約有15%為新研製設備。在外觀上飛船最大的變化就是前段新增加了自動對接機構,同時還有微波雷達、雷射雷達、CCD敏感器等設備來進行對接測量。出於安全考慮,這次飛行任務並沒有航天員。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完成首次交會對接。這次成功對接也宣告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交匯對接技術的國家。

同年11月4日,「組合體」完成第一次軌道高度維持工作。13日,「組合體」在距地343千米高的近地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14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成功完第二次交會對接。15日,「組合體」完成最後一次軌道維持工作。17日,「組合體」解體,準備返航。

對接

對接是載人航天的難點之一,對接機構要在極端的外部環境下,為航天員建立一條轉移通道。

「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的對接機構共有118個傳感器用於測量、5個控制器接發指令、上千個齒輪和軸承進行力的傳遞、18個電機和電磁拖動機構提供動力,整個對接機構由數萬個零件組成。

除了對接機構自身的可靠外,太空飛行器要想完成交會對接,就需要較高的飛行精度。為完成這次任務,我國的航天人們突破了運載火箭高精度迭代制導,空間飛行器自主相對測量技術、制導導航和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截止目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完成了10次空間交會對接,自動交會對接8次,手動2次。並且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首次驗證了空間繞飛交會對接和快速自主交會對接技術,這兩項關鍵驗證再次鞏固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能力,為後續的空間站任務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神八飛船成功對接天宮一號 中國叩開空間站時代大門
    隨著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緊緊「相擁」,中國航天人成功叩開通向空間站時代的大門。  0時16分,1日5時58分07秒發射的神八飛船飛抵對接入口點,與32天又8小時前升空的天宮一號同處於一條直線上,二者相距5公裡。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圖片來源:東方IC中國網新聞9月14日訊(記者 張豔玲)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預計於9月15日到20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首個真正空間實驗室。經過24年的努力,中國實現發射真正空間實驗室的目標,即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2020年前,完成第三步,即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 20年前建空間站不帶我們玩,20年後,近地軌道將僅剩中國空間站
    2000年11月2日,國際空間站完成首次載人任務,到今天已經運行20年。期間完成了無數實驗,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然而中國身為航天大國,卻並沒有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並非中國不想參與其中,甚至2003年中國「神州五號」返回後,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專家都表示,邀請中國進行國際空間站建設。然而最終卻被美國拒絕。
  • 「天宮一號」完成任務告別太空
    任務  超期服役 完成多項突破性工作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的任務就是為空間站的研製積累經驗。
  • 解讀神舟八號發射任務四個關鍵詞 揭開神秘面紗
    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和空間出艙技術,一旦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就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技術和能力,為開展更大規模的航天活動提供了可能性。這是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公眾對其關注度之高,可想而知。記者今天就為讀者解讀關於神舟八號的關鍵詞,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交會對接過程(視頻截圖)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周而捷、吳晶晶、白瑞雪)不到10分鐘,中國兩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在近地軌道成功對接;40多年,中國實現了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開展深空探索。空間交會對接重大突破將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奠定關鍵技術基礎。空間站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最重要平臺之一。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研究室副主任齊俊桐說:「這是中國走向強大的有力標誌,是中國人獨立自主、勤學苦研、合作奮鬥、勇攀高峰的又一歷史性成就。航天精神激勵著全國人民努力實現現代化。」
  •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07毫秒,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著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首次自動點火。21時39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 "天宮一號"2011年下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戚發軔告訴新華社記者,2020年前,中國將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有中國特色的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談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他說,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實現多人多天飛行、安全返回和精確落點。這個任務神五、神六已圓滿完成。
  • 通向中國空間站的11級階梯
    第一次進入軌道艙,第一次進行航天醫學空間實驗研究,第一次進行壓力服脫穿試驗……神舟六號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六號任務的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圓滿實現了「三步走」中第一步的目標。
  •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相距約52公裡時將收到信號
    如果把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看成是一對熱戀情侶的盟約,那將是這個季節裡最浪漫的事情。秋末,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八號飛船從這裡出發,他,和天宮有個約會。等待:相約在32天後天宮一號像個羞澀的少女,早早來到約會地點,一圈一圈地踱著步,等待著心中的「戀人」。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將穩步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北京時間19日凌晨3點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實施了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模擬未來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方式,即載人飛船利用自身機動能力去主動追蹤空間站。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於北京時間凌晨1點36分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的首次交會對接。2012 年6月18日14點14分,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的首次載人交會對接。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應用性飛行任務。
  • 厲害了,中國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2030年完成載人登月
    就在近日,中國航天科技五院發布了中國航天的發展路線以及目標,其中提到中國將在2022年前完成空間站的建設、計劃在2030年前完成載人登月的目標,對於這2大時間點布武只想說「太厲害了」。在今年5月份發射成功的長徵-5B運載火箭就是為建設空間站「量身定製」的。
  • SpaceX重型獵鷹火箭首次商業發射成功,並完成回收任務
    洛杉磯時報報導,4月12日美國SpaceX公司首次用獵鷹重型火箭完成商業發射任務,發射了一顆通訊衛星,為未來發射商業和軍事有效載荷打開了大門。發射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進行,並獲得成功。大約在升空8分鐘後,火箭的兩個助推器返回附近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幾乎同時著陸。
  • 對話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中國空間站未來將會一家獨大
    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文昌航天發射場:明年承擔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發射任務
    文昌航天發射場:明年承擔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發射任務 王祝華/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 2020-12-22 15:43
  •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預計2020年完成空間站建造
    中央軍委委員、天宮二號發射任務指揮長張又俠宣布,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為滿足中期駐留需要,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重大改善,具備支持兩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據介紹,按照發射傾角42.5度計算,在徐州至青島一線的地面可以肉眼觀看到,當然要取決於飛行路線的天氣狀況。
  • SpaceX創造歷史 載人龍飛船成功降落!9月將有正式太空任務
    美西時間2020年8月2日,據洛杉磯時報報導,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道格·赫爾利和鮑勃·本肯乘坐SpaceX公司的太空艙在國際空間站完成兩個多月的任務後,於周日成功降落在墨西哥灣,這是這艘私人飛船完成的首次任務。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
    長五B首飛成功,使我國大型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梯隊,與俄羅斯「質子-M」火箭、美國「獵鷹-9」火箭、「德爾塔IV」火箭、歐洲「阿麗亞娜-5」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同時,長五B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發展的代表,將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提供重要技術積累。
  • 天宮一號最快下周二升空 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為建空間站積累經驗火箭已根據近期事故改進昨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向外正式宣布,備受矚目的「天宮一號」將於9月27日至30日擇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按照計劃,首次交會對接任務,首先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之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實施無人自動交會對接試驗。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實施太空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提供交會對接目標,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空間站研製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科學試驗、航天醫學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