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可,香奈兒,柳博 - 低碳貝貝
03:54來自幼兒園的小姐姐lucia
我們喜歡太陽公公,因為太陽公公給我們陽光與溫暖;我們喜歡風婆婆,因為風婆婆能給我們能吹動風車,將風力轉換成電力;我們喜歡溪流,因為溪流滋潤大地,讓所有的植物,動物都有生命之源……
熱愛地球,我覺得是每個公民的職責,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那我們怎麼怎樣把愛地球這樣的責任傳授給我們的下一代呢?
我覺得應該從家庭、幼兒園、社區三部分來抓。
一、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蘇霍姆林斯基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場所,是孩子形成習慣的一個主要地方,孩子喜歡模仿,在家庭裡通常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表現,那麼愛地球,從家庭方面,我們應該做什麼,孩子才有愛地球的意識呢?
繪本故事閱讀是一個好習慣,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給幼兒講一些繪本故事,比如:《我們的地球發燒了》、《貝爾一家——保護地球家園》、《The Earth Book》、《空氣與汙染》、《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學會愛地球——愛護地球的最佳指南》……
讓孩子在閱讀中了解地球,知道地球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愛護我們的環境!
兒歌在家也可以為幼兒搜索一些關於愛地球爺爺的兒歌,了解我們怎樣做才能保護地球爺爺,比如:「低碳貝貝」,「綠帶飄起來」、「給未來一片綠色」、「地球水噹噹」……
通過兒歌,讓幼兒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我們的環境,愛惜,珍惜我們的環境!
垃圾分類將我們家裡的垃圾桶分類:廚房殘餘,可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放在一個垃圾桶裡,有毒的放在一個垃圾桶裡,讓幼兒從小有垃圾分類的意識。
對於小寶寶,可能剛開始,他並不懂哪一類是可回收的垃圾,哪一些是廚餘垃圾,只有我們不斷重複的在幼兒面前展示,每當扔垃圾的時候多說幾句話,幼兒看的多的,聽得多了,也就知道塑料礦水水瓶是可回收的垃圾,而那些骨頭,魚刺則是廚餘垃圾了!
幼兒通過我們不斷的重複給他介紹不同種類的垃圾的分類情況,幼兒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了垃圾分類的方法了,等他長大一些,他也就很自然的將各種垃圾分類處理了!
節約資源水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如果我們浪費掉了水,那別人可能就沒有了,有一些山區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有水喝呢!要去小溪裡挑水喝;你看有的小花,小草不澆水是不是就渴死了啊!我們不能總玩水,我們用的那些水可以救活小草,小花,也可以給大卡車裝水(小男孩比較喜歡車),車有水了就跑的快樂,我們把水浪費掉了就沒有水給車用了!
可能有小朋友聽不太懂,但是你跟他說,他感興趣的事物上,一般孩子還是能理解的,因為我們家的「小寶寶」喜歡車,但是他自己不喜歡喝水,每次讓他喝水就說是「給車加點水,他喝水,車才能跑的快」,小朋友還不到2歲7個月,每次說完這句話,就立馬跑過來喝水!
父母的以身作則只有我們成人按照這個標準去實行,孩子才會模仿我們,才會真的珍惜、愛護地球,如果我們都做不到,那我們又怎麼能去要求孩子去做這些呢?只有我們做到「知行合一」,孩子才會跟著我們一起做!
二、幼兒園
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年齡段不同,可能在某些方面的難易程度不同,可以根據幼兒的能力,年齡進行相關的「愛地球」活動。
健康在健康方面,我們吃的蔬菜,水果都是大自然的產物,當然也有我們農民伯伯,果農叔叔的辛勤勞動,因為大自然有我們人類和諧相處,我們才能有現在的美好生活!
霧霾,溫室效應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危害,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大自然;還有野生動物也不能吃,因為它們身體上有一些病毒,像以前的非典,今年的肺炎,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惜它們,保護它們,因為有一些動物因為環境的問題有的已經快瀕危滅絕了!
語言因為自己也是一線老師,所以對幼兒園的教學還是有所了解的,雖然,可能園所不同,文化不同,但是在語言方面,小班可以學一些兒歌,讀繪本,當然,大班也可以學這些,但是,大班可能比小班學的更深一些,了解的知識面也更廣一些!
小班只是簡單的學習,模仿;大班的可以表演,複述,甚至是改編,創編故事!
社會幼兒園可以組織一些環保活動,比如:跳蚤市場、二手市場……讓幼兒們在這些活動中了解,物品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我們既處理了舊物,也節省了空間,也可以換有一些零用錢,同時也保護了環境!
科學在科學方面,我們可以製作一些關於大自然現象的實驗,讓幼兒了解自然現象的各種變化的原因,一些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
比如:「變色花」,把變色花在水裡,遇到酸變紅,遇到鹼變藍或變綠,因為花裡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天然的酸鹼指示劑!
藝術美育就是給幼兒美的薰陶,提高幼兒美育,同樣在幼兒園也有關於「地球」的美育,藝術的薰陶,培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欣賞祖國的河山,還可以利用廢舊材料製作青銅器,長頸鹿等。
藝術,在我們生活中的,大自然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自然創作了獨一無二的藝術,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三、社區
因為我們都生活在每一個社區裡,其實我覺得在大家休息的時間也可以組織一些社區活動,比如「關愛地球」、「呵護地球」、「環保衛士」……調動大家一起愛護地球的積極性。
知識宣傳如果社區可以的話,也可以組織一些「座談會」,每個月一次或者每兩周一次,讓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研究關於「地球」的知識,比如:地球的結構,地球的組成等,一些知識性的知識宣傳。
地球進家讓每個家庭都參與進來,做一些海報或者一些項目,讓孩子們也加入進來,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地球的重要性!
因為現在提倡垃圾分類,有的人可能還是不太自覺,社區可以組織人去監督,發現不遵守的人就給他普及知識。
二手便民因為有的人可能要搬家或者有一些東西用不到了,社區也可以組織一個這樣的活動,讓一些可以利用的東西在重新創造它的價值,因為有一些人也喜歡極簡主義,東西太多,丟了可惜,不丟空間有限!
以上是我的針對「小寶寶愛地球」從家庭、幼兒園、社區三個方面的一個建議,我們作為家長,可能幼兒園、社區,我們也沒有辦法,但是我們作為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也是很多的;我也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在幼兒園也是會組織愛地球的活動的,所以即便這兩個方面一起做,也會慢慢培養孩子「愛地球」的意識,但前提還是:我們要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