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顱內的「不定時炸彈」

2021-01-20 今日惠州網

近來,美國總統選舉風波不斷,各種意外如劇情一般跌宕起伏,吃瓜群眾也看得不亦樂乎,各種八卦討論得不少。其中,不少網民對這兩位高齡總統競選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感興趣,例如拜登曾因腦動脈瘤而與死神擦肩而過,就被不少自媒體報導。

什麼是腦動脈瘤?動脈瘤破裂有沒有徵兆?如何預防?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景英朝給大家進行了解答。

腦動脈瘤是一種血管病變

據報導,1988年拜登外出演講,連續幾周持續發生頭痛、噁心的症狀,最終在紐約一家酒店的房間裡暈倒。隨後他被緊急送往醫院,醫生通過CTA檢查發現,拜登腦中長了兩個動脈瘤,其中一個出現破裂。當時開顱手術是挽救生命的最好機會,於是拜登做了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並逐漸康復。

他在書中寫道:這感覺就像「腦海中一道閃電,有一股強大的電流經過,繼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撕裂般的疼痛。」三個月後,他又做了第二次腦動脈瘤手術,處理那個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手術同樣取得成功,完全治癒。

景英朝說,首先要明白的是腦動脈瘤不是大腦腫瘤,而是一種血管病變,又叫顱內動脈瘤。簡單來說,腦動脈瘤是局部腦血管壁受損,異常膨出形成的一個血泡,看起來就像大腦動脈血管上長出了一個形似腫瘤的包。

這個「血泡」就像是一個「不定時炸彈」,很多人都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但因其血管壁非常薄弱,一旦破裂就可能瞬間致命。因此,也有人將其比喻為汽車輪胎磨損後形成的局部小鼓包,雖然小得不起眼,卻可能在行駛過程中突發爆胎甚至造成車禍。

動脈瘤又分為破裂出血動脈瘤和未破裂動脈瘤。

一旦破裂致死率高

據介紹,腦動脈瘤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3-5%,患者每年發生動脈瘤破裂的概率只有1%,但動脈瘤一旦發生破裂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其致死率可高達40%。

景英朝稱,腦動脈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30~60歲為發病高峰,約60%的腦動脈瘤都發生在這個年

齡段,其中女性發病率更高,是男性的1.6倍,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患者更多。

據介紹,腦動脈瘤一旦破裂,死亡率較高。顱內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致殘致死率大約為30~40%;更嚴重的是,出過血的動脈瘤再次破裂的機會及危險程度均大大增加,大約有40~60%的病人會在動脈瘤出血後的一個月內再次發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後致殘致死率高達60~80%。許多患者甚至在破裂後幾十分鐘內就會出現呼吸衰竭,部分得到及時醫療救治的患者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成為植物人。

對於未破裂腦動脈瘤而言,隨時也存在破裂的風險,患者情緒激動、酒後勞累等都是誘發因素,可以說防不勝防,所以顱內動脈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腦中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一旦引爆,後果不堪設想。

戒菸限酒降低動脈瘤發生率

景英朝提醒,腦動脈瘤破裂後風險很大,因此一定要早防早治。腦動脈瘤患者要控制情緒,戒菸限酒,少發脾氣,控制血壓,避免劇烈運動。

對於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長期抽菸、多囊腎、父母親戚有腦動脈瘤者,發現有腦微小動脈瘤、小動脈瘤時,要定期(6個月左右)進行磁共振腦血管成像(MRA),以便能夠在動脈瘤破裂出血前發現病變並給予及時治療。

景英朝說,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議要定期檢查,可通過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進行初步篩查。40歲以上高危人群,最好進行一次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日常生活中還要對危險因素加以控制,如戒菸限酒、控制血壓、血糖,從而降低動脈瘤的發生率。

相關連結

這些症狀小心動脈瘤破裂

動脈瘤一旦形成,絕大多數會永久存在,而且可能會逐漸長大,需要引起警惕。顱內主動脈瘤主要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主動脈瘤破裂

突然、嚴重的頭痛是動脈瘤破裂的主要症狀,這種頭痛常被描述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頭痛。

動脈瘤破裂的常見症狀還包括:突然的,極其嚴重的頭痛;噁心和嘔吐;斜頸;模糊或復視;光敏度;癲癇發作;眼瞼下垂;意識喪失;意識混亂。

2、動脈瘤滲血

在某些情況下,動脈瘤可能會少量滲血。這種滲血將導致突然的、極其嚴重的頭痛,嚴重的動脈瘤破裂常常發生在滲血之後,需要引起警惕。

3、未破裂的動脈瘤

未破裂的腦動脈瘤可能不會產生任何症狀,特別是當它還很小的時候。

較大的、未破裂的腦動脈瘤可能會壓迫腦組織和神經,可能導致某側眼睛疼痛,瞳孔擴大,視力改變或復視,臉部出現麻木感,復視或重影,噁心等症狀。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歐永傑 張文杰

相關焦點

  • 【醫療科普】「腦動脈瘤」是腦瘤嗎?
    在偶發的情緒激動、用力排便、疲勞等血壓升高時,腦動脈瘤極易突然發生破裂,所引起的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其導致的嚴重併發症,危害極大!腦動脈瘤一旦破裂,10%左右的患者等不及救治就已死亡,30%的患者即使送到醫院,也很難救治,即使患者有倖存活,腦動脈瘤也極有可能發生再次破裂出現二次出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腦動脈瘤也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
  • .| 拜登曾與死神擦肩而過,只因腦子裡的不定時炸彈|顱內動脈瘤|...
    其中,中年拜登罹患的顱內動脈瘤,在讓人害怕的同時又感到一絲絲熟悉。 前兩年風靡一時的美劇《權力的遊戲》中,龍媽的扮演者就曾罹患過這一疾病,其演藝生涯險些因此終止。她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和病魔鬥爭,歷經兩次手術戰勝了它,並且完美詮釋了對角色的演繹。
  • 腦袋裡有個不定時炸彈?顱內動脈瘤的魔爪正伸向青年人
    一旁的同事趕緊把許先生送到南京市第一醫院搶救,南京市第一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醫師蘇皓波接診後,通過許先生頭頸、頭顱CT血管造影診斷許先生患有顱內動脈瘤,索性沒有破裂,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許先生了解後非常震驚,他表示自己的身體一直很健康怎麼就患有顱內動脈瘤了呢?蘇主任告訴他,長期生活不規律、經常性熬夜、抽菸都是導致患顱內動脈瘤的原因。
  • 顱內動脈瘤破裂,金海泉主任漂亮排「雷」
    神經外科主任金海泉閱片後,高度懷疑顱內動脈瘤出血,金海泉主任迅速安排病人行頭顱CTA檢查。果不出其料,檢查結果提示前交通動脈瘤。這時候病人家屬趕到,意識到病情的兇險和救治的刻不容緩,與金主任溝通後,進行了急診手術。金海泉主任熟練地完成了精細的手術,「地雷」被排險了,手術很順利。術後劉阿姨恢復良好,昨天高興的出院了。
  • AI使能醫學,腦動脈瘤檢測重大突破
    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的一種瘤狀突出,存在滲漏或破裂風險,位居腦血管疾病病因中的Top3位置,堪稱是沉默又致命的殺手。腦動脈瘤造成了大約80%-90%的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這一嚴重的腦部疾病,死亡率為23%-51%,另外還有10%-20%的永久殘疾風險,對其進行早期診斷與治療非常必要。動脈瘤位置多發,形態多樣,對醫生資歷要求較高。
  • 腦動脈瘤患者抽菸會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嗎?
    腦動脈瘤患者抽菸會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嗎?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很常見,1-5%的人可能有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一儘管在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仍然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菸草含有7000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包括尼古丁,菸草產品的使用與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有關。
  •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壁增強的意義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壁增強的意義 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AI輔助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97.5%,華為雲聯合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腦動脈瘤診斷難點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的一種瘤狀突出,存在滲漏或破裂風險,位居腦血管疾病病因的 Top3,堪稱「沉默又致命的殺手」。腦動脈瘤造成了大約 80%-90% 的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這一嚴重的腦部疾病死亡率為 23%-51%,另外還有 10%-20% 的永久殘疾風險,對其進行早期診斷與治療非常必要。
  • 吳恩達最新醫學 AI 成果:利用 AI 提高腦動脈瘤檢測準確率,顯著...
    近日,史丹福大學官網發布了吳恩達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藉助人工智慧算法,幫助放射科醫師改進腦動脈瘤的診斷。該成果的論文發表在了《JAMA Network Open》。  未破裂動脈瘤的診斷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臨床任務——腦動脈瘤是大腦血管中的隆起物,可能會滲漏或破裂,可能導致中風、腦損傷或死亡。
  • 顱內難治性大動脈瘤的「剋星」一腔內隔絕|顱內難治性|顱內動脈瘤|...
    文章轉載自:新民晚報 人與健康腔內隔絕技術一中國引領了世界近日,同濟醫院介入科運用國際上最先進的顱內動脈瘤腔內隔絕技術,救治了1名高危顱內巨大動脈瘤患者,並獲得成功,自治療至今,患者病情穩定。患者方某61歲,因為胃納減退,乏力,血糖控制不佳來院內分泌科就診。
  • 中山青浦分院摘除顱內動脈瘤
    近日,中山青浦分院緊急收治了一名因顱內動脈瘤破裂大出血而暈倒的71歲老人,所幸在醫院神經外科的精心治療下,這位老人已經通過手術治療成功化險為夷。71歲的包阿婆最近總是感到頭疼、乏力,這天下午,包阿婆走在路上時頭痛加劇,暈倒在了路邊。隨後,包阿婆被救護車緊急送往中山青浦分院。經醫生仔細檢查,包阿婆被確診為顱內動脈瘤,並且已經破裂導致顱內大出血。
  • 大醫說丨聚焦醫術:不開顱,「拆彈專家」巧拆顱內微小動脈瘤
    還是不開刀、不開顱,經血管內介入治療?、不開顱、不留疤就與顱內「炸彈」告了別是什麼手術如此神奇?○醫者擔當:經過綜合評估,唐海濤團隊認為患者的微小動脈瘤,適用於血管內介入治療也就是說微小腦動脈瘤手術可以不動刀,不開顱,不留疤但是——
  • 八旬老太顱內動脈瘤破裂,大腦後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救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馬洪濤 八旬老太突發頭痛、噁心、四肢無力等症狀,經檢查為顱內動脈瘤破裂,日前在膠州人民醫院經過3小時手術治療,轉危為安。接診後,根據顱腦CT提示楊老太蛛網膜下腔出血,醫生初步估計老人應該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十分危險。據介紹,顱內動脈瘤被稱為大腦深處的「不定時炸彈」,如不及時治療,隨時可能再次破裂危及生命。因患者年齡大,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多年,醫生向患者家屬交待病情後,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家屬同意手術治療。
  • ​經常頭暈頭痛,可能是大腦中的「定時炸彈」在作祟,警惕腫瘤找...
    而王女士因為自己的敏銳和警惕,注意到了自己的頭暈頭痛「不簡單」,從而及時逃離了即將襲來的巨大危險。 近日,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劍新團隊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腦膜炎手術,在大腦的禁區「鞍區」開展手術,為一名莫名頭疼20天的60歲女患者成功發現並解除了藏在大腦中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