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患者抽菸會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嗎?

2021-01-20 健康界

  腦動脈瘤患者抽菸會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嗎?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很常見,1-5%的人可能有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一儘管在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仍然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菸草含有7000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包括尼古丁,菸草產品的使用與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有關。吸菸是顱內動脈瘤破裂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吸菸者的破裂風險是非吸菸者的三倍。



  腦動脈瘤患者抽菸會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嗎?

  菸鹼乙醯膽鹼受體(nAChR)是菸鹼的生物靶標,通過乙醯膽鹼介導天然化學信號。nAChRs是神經遞質門控離子通道cys環家族的不同成員。在哺乳動物中,nAChRs由十六個遺傳上不同的跨膜蛋白亞單位的不同組合組成。每個nAChR亞型由其亞單位組合定義,這些亞型的亞型根據亞單位比例和排列進一步區分。

  每種nAChR亞型或亞型在細胞類型、器官和器官區域,甚至亞細胞中有獨特的分布,以及其自身的藥理學特徵和對尼古丁和乙醯膽鹼的反應性和敏感性。血管細胞包括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表達含α7亞單位(α7*-nAChR)的菸鹼乙醯膽鹼受體。尼古丁與血管細胞上的α7*-nAChR的相互作用促進炎症和血管生成,對顱內動脈瘤的發展、生長和破裂很重要的生物學過程。我們假設尼古丁通過激活血管壁中的α7*-nAChR參與顱內動脈瘤的病理生理學。因此,在這項研究中,使用小鼠顱內動脈瘤模型,我們研究了尼古丁暴露對動脈瘤破裂的潛在作用以及α7*-nAChR的作用。此外,利用細胞類型特異性nAChR α7亞單位敲除小鼠,我們確定了尼古丁對動脈瘤破裂影響的細胞類型。

  流行病學研究一再表明,吸菸與動脈瘤破裂(即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之間存在正相關。然而,潛在的機制還沒有被很好地理解,尼古丁本身相對於菸草和香菸煙霧的其他成分所起的具體作用也沒有被很好地理解。我們的數據表明,尼古丁單獨暴露會增加小鼠模型中動脈瘤破裂的發生率,這是通過激活血管平滑肌細胞α7*-nAChR發生的。這些觀察結果得到了研究的支持,研究表明α7 *-NaChR-選擇性拮抗或nAChR α7亞單位的整體敲除可消除尼古丁暴露對動脈瘤破裂的有害影響。此外,對血管平滑肌細胞有特異性的α7 KO,但在炎症細胞如巨噬細胞和粒細胞中沒有,消除了尼古丁對動脈瘤破裂的促進作用。

  雖然刺激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的α7*-nAChR發揮抗炎作用,血管細胞α7*-nAChR已被證明介導VSMC增殖、血管生成和血管炎症。已經在細胞培養環境中廣泛研究了α7nAChRs在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作用。尼古丁刺激α7*-nAChR可直接增加體外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遷移和增殖。此外,尼古丁與7*-nAChR的相互作用可能通過釋放細胞因子間接影響血管和炎症細胞的遷移和增殖。7*-nAChR介導尼古丁誘導血管細胞產生和釋放血管生成生長因子,包括PDGF-BB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PDGF-BB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引起平滑肌細胞增殖和持續血管生成的同時,促進炎症細胞引誘劑向血管壁的釋放。27據報導,人類破裂動脈瘤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VEGF腦血流蛋白的表達高於未破裂動脈瘤。炎性細胞分泌的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1等炎性細胞因子刺激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釋放生長因子。在我們的研究中,尼古丁治療通過7 * NaChR增加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PDGF B和炎症細胞因子的表達。人類和動物研究表明,持續的炎症和血管生成在顱內動脈瘤的生長和破裂中起著關鍵作用。尼古丁可能通過激活7*-nAChR直接和間接引起過度的血管重塑和炎症,從而促進動脈瘤破裂。

  有趣的是,在我們的模型中,尼古丁降低了TGF-β的基因水平,但α7 *-氯化鈉拮抗劑確實阻止了尼古丁的這種作用。其他nAChR亞型,如α9*-或α4β2-nAChR可能會調節TGF-β信號。由於TGF-β可以防止病理性血管重塑,尼古丁對TGF-β的非α7*-nAChR依賴性下調可進一步破壞血管壁的穩定性,促進顱內動脈瘤的破裂。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沒有發現尼古丁對動脈瘤形成的發生率有顯著影響。在這個模型中,動脈瘤形成被誘導,而動脈瘤破裂自發發生。當使用17.5毫單位的彈性蛋白酶時,該模型中對照小鼠的動脈瘤形成的發生率已經高達70%,因此可能難以可靠地檢測到尼古丁處理小鼠中動脈瘤發生率的進一步增加。此外,可能需要長期接觸尼古丁才能促進動脈瘤的形成。或者,動脈瘤形成的機制可能不同於動脈瘤破裂的機制。顱內動脈瘤的形成和破裂可能需要不同劑量的尼古丁或暴露時間。

  不同的nAChR亞型可能有相反的效果。例如,據報導,抑制或敲除α1*-nAChR可減少主動脈斑塊的形成。據報導,α4β2-nAChR在體外具有抗炎作用。雖然其他nAChR亞型可能對顱內動脈瘤病理生理學的不同方面有所貢獻,但我們的數據表明α7*-nAChR在介導尼古丁作用的血管平滑肌細胞中起著關鍵作用。使用其他nAChR亞型特異性敲除小鼠或抑制劑的進一步研究將闡明其他NaChR在顱內動脈瘤病理生理學中的作用。

  不同劑量的尼古丁可導致氯化鈉功能的激活或脫敏,並且在不同氯化鈉亞型的不同濃度範圍內如此。這項研究中使用的尼古丁劑量接近以前報告的重度吸菸者的水平。該劑量已被廣泛用於研究尼古丁在各種動物模型中的有害作用。然而,未來的研究可以調查低劑量尼古丁作為二手菸是否影響顱內動脈瘤破裂。

  最後,作為研究尼古丁和α7*-nAChR在顱內動脈瘤病理生理學中的作用的第一步,我們在這項研究中只使用了雄性小鼠。我們以前的研究表明,去卵巢雌性小鼠的動脈瘤形成和破裂率高於雄性小鼠和假去卵巢雌性小鼠,表明雌激素對顱內動脈瘤形成和破裂的保護作用。在雄性、未去卵巢雌性和去卵巢雌性小鼠中,動脈瘤形成和動脈瘤破裂發生率的基線差異使得這些組的包含和比較將使實驗設計更加複雜和高度膨脹。雖然這項概念驗證研究始於使用雄性動物的實驗,但性別差異和性激素的作用應該在未來的研究中仔細檢查。

  

  結論


  這項使用小鼠顱內動脈瘤模型的研究表明,尼古丁暴露通過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α7*-nAChR的作用以及通過促進持續血管生成和炎症而增加動脈瘤破裂。α7*-nAChR可作為預防顱內動脈瘤破裂的潛在治療靶點。


相關焦點

  • 腦動脈瘤:顱內的「不定時炸彈」
    景英朝稱,腦動脈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30~60歲為發病高峰,約60%的腦動脈瘤都發生在這個年 齡段,其中女性發病率更高,是男性的1.6倍,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患者更多。 據介紹,腦動脈瘤一旦破裂,死亡率較高。
  • 【醫療科普】「腦動脈瘤」是腦瘤嗎?
    在偶發的情緒激動、用力排便、疲勞等血壓升高時,腦動脈瘤極易突然發生破裂,所引起的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其導致的嚴重併發症,危害極大!腦動脈瘤一旦破裂,10%左右的患者等不及救治就已死亡,30%的患者即使送到醫院,也很難救治,即使患者有倖存活,腦動脈瘤也極有可能發生再次破裂出現二次出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腦動脈瘤也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
  • 顱內動脈瘤破裂,金海泉主任漂亮排「雷」
    金海泉主任介紹:腦動脈瘤具有隱匿性強、平時症狀不明顯、發病突然的特點,除非腦動脈瘤壓迫到鄰近的神經產生明顯的症狀,如眼皮不能上抬、眼球外展、瞳孔擴大、眼球突出等,才能意識到腦動脈瘤的存在。大型腦動脈瘤,一旦破裂, 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死亡率極高,記得7月初,科室做了一個病人,CT示中線結構左移,腦疝,成功地做了夾閉手術,但患者留下了後遺症,所以說這類疾病一旦發現後,及早解除風險警報是最佳應對手段。
  • 動脈瘤破裂出血竟然如此兇險?1/3患者當場死亡、1/3致殘
    動脈瘤患病人群廣,分布於男女老少,具有不可預測性、自發性破裂出血等風險,就像腦袋裡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起生命危險。腦動脈瘤是由於血管壁的內部肌肉層(內膜)變弱而導致的大腦中動脈的異常局部擴張。血管形成一種「水泡樣」的擴張,這種擴張會變得很薄,並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破裂出血。未破裂的動脈瘤通常是無症狀的,但在5%的病例中,它們可以引起癲癇發作,或者,如果大的話,會導致血栓栓塞事件或由於腫塊效應而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例如動眼神經麻痺)。
  • 頭疼欲裂 小心腦動脈瘤作怪
    這些患者在動脈的分叉處血管壁長得比較薄弱,當血壓升高時,這些薄弱處就容易鼓出囊狀的瘤,但這不是人們常說的「腫瘤」,而是一種血管瘤,被醫生形象地比喻為「車胎鼓包」。  動脈瘤常不知不覺地生長出來,症狀並不典型,患者甚至可能沒有任何感覺。  然而,這就像在大腦裡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出血就會有生命危險。
  •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壁增強的意義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壁增強的意義 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AI使能醫學,腦動脈瘤檢測重大突破
    該論文題為《基於深度學習的CT血管造影腦動脈瘤檢測算法》(「Deep Learning-Based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Cerebral Aneurysms on CT Angiography Images」),闡述了一種基於CTA影像的全自動化、高度敏感的腦動脈瘤檢測算法。
  • 科學家首次用人體細胞創造有生命的動脈瘤
    圖片來源:Elisa Wasson 腦動脈瘤是一種噩夢般的疾病,它會讓大腦中的血管悄無聲息地膨脹,並面臨隨時破裂的風險,從而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儘管有很多治療腦動脈瘤的方法,但腦血管手術的操作難度可以想像。
  • 中國研究登頂刊:AI輔助醫生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97.5%
    研究人員運用華為雲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開發了一套基於CTA影像的全自動化、高度敏感的腦動脈瘤檢測算法。如果不加以治療,它們可能會滲漏或破裂,有時甚至會致命。這些動脈瘤是否會破裂,何時破裂,取決於動脈瘤的大小、形狀和位置。目前,CT血管造影成像是評估腦動脈瘤的首選方法。CT造影本身準確度很高,但由於腦動脈瘤體積小,腦血管構造又極其複雜,初次評估造影時有可能出現漏網之魚。
  • 動脈瘤是腫瘤嗎?是怎麼形成的?破裂出血可導致哪些情況?
    動脈瘤患者通常都有動脈硬化的基礎。我們都知道,正常人的血管壁有三層組織結構,即外膜、中膜和內膜,三層結構貼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血管壁。當內膜硬化以後,內膜和中膜層就很不健康了,內膜會變脆、增厚,並凹凸不平,有粥樣斑塊;中膜會有一些纖維結締組織,甚至有一些變形壞死。此時,血管壁變得很不健康,承受長期高血壓的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動脈瘤了。多大的動脈瘤會有危險?
  • 顱內難治性大動脈瘤的「剋星」一腔內隔絕|顱內難治性|顱內動脈瘤|...
    文章轉載自:新民晚報 人與健康腔內隔絕技術一中國引領了世界近日,同濟醫院介入科運用國際上最先進的顱內動脈瘤腔內隔絕技術,救治了1名高危顱內巨大動脈瘤患者,並獲得成功,自治療至今,患者病情穩定。患者方某61歲,因為胃納減退,乏力,血糖控制不佳來院內分泌科就診。
  • AI輔助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97.5%,華為雲聯合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腦動脈瘤輔診:「人工智慧 + 醫學影像」新突破「人工智慧 + 醫學影像」是將目前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學影像診斷,幫助醫生診斷患者病情的人工智慧具體應用場景,可以廣泛用於各類病灶識別與標註,如宮頸癌、肺部結節、心腦血管疾病輔診等。
  • 八旬老太顱內動脈瘤破裂,大腦後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救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馬洪濤 八旬老太突發頭痛、噁心、四肢無力等症狀,經檢查為顱內動脈瘤破裂,日前在膠州人民醫院經過3小時手術治療,轉危為安。接診後,根據顱腦CT提示楊老太蛛網膜下腔出血,醫生初步估計老人應該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十分危險。據介紹,顱內動脈瘤被稱為大腦深處的「不定時炸彈」,如不及時治療,隨時可能再次破裂危及生命。因患者年齡大,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多年,醫生向患者家屬交待病情後,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家屬同意手術治療。
  • 顱內動脈瘤的魔爪正伸向青年人
    一旁的同事趕緊把許先生送到南京市第一醫院搶救,南京市第一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醫師蘇皓波接診後,通過許先生頭頸、頭顱CT血管造影診斷許先生患有顱內動脈瘤,索性沒有破裂,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許先生了解後非常震驚,他表示自己的身體一直很健康怎麼就患有顱內動脈瘤了呢?蘇主任告訴他,長期生活不規律、經常性熬夜、抽菸都是導致患顱內動脈瘤的原因。
  • 吳恩達最新醫學 AI 成果:利用 AI 提高腦動脈瘤檢測準確率,顯著...
    近日,史丹福大學官網發布了吳恩達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藉助人工智慧算法,幫助放射科醫師改進腦動脈瘤的診斷。該成果的論文發表在了《JAMA Network Open》。  未破裂動脈瘤的診斷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臨床任務——腦動脈瘤是大腦血管中的隆起物,可能會滲漏或破裂,可能導致中風、腦損傷或死亡。
  • 動脈瘤又是什麼呢?
    第一點是放射學可見雙側額葉、側腦室旁點狀異常信號,提示腦缺血灶,第二點是左側頸內動脈及大腦中動脈有流空信號,疑似動脈瘤,體檢報告上顯示腦缺血灶和疑似動脈瘤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體檢報告上的腦缺血灶和動脈瘤到底是什麼?
  • 26歲女子頭痛頭脹三四天 發現時已是腦動脈瘤
    患者頭痛頭脹渾身無力據了解,患者今年26歲,出現頭痛頭脹的症狀已經三四天了,持續的疼痛讓患者感到渾身無力。經過檢查,醫生發現,患者頭顱內有血腫。可是,女子頭部並沒有外傷,而且,之前也一直沒有出血過頭痛的症狀。那麼,這麼年輕的女性為什麼會顱腦出血呢?
  • 趙本山腦出血內幕:動脈瘤兩次破裂險送命(圖)
    蛛網膜下腔出血就是俗稱的腦出血,而趙本山的腦出血,是因為動脈瘤破裂所導致。腦出血有多嚴重?隨時都可能要了趙本山的命。「動脈瘤破裂本身是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趙本山的病情應該來說還是屬於出血裡面屬於比較輕的,就是說他的出血的量不大。」據搶救趙本山的幾位主治醫生介紹,院方的各項急救措施運用得相當及時準確,趙本山因此死裡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