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欲裂 小心腦動脈瘤作怪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最近,冷空氣再度來襲、氣溫大幅下降,導致心腦血管病的發病人數明顯增多。在心腦血管病中,腦動脈瘤更應受到關注。很多人對腦動脈瘤認知不足,知曉率非常低。但腦動脈瘤一旦發生,常會危及生命或留下嚴重後遺症。

  腦動脈瘤是什麼病?什麼樣的人更易發病?是否有早發現或預防手段?

  為了探究腦動脈瘤的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南京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羅良生。

  突發頭痛差點丟性命

  34歲的陳先生是網際網路企業高管,最近幾天熬夜後,陳先生突然出現了劇烈的頭痛症狀,伴隨著嘔吐、睜不開眼。

  同事們趕緊將其送往南京市第一醫院搶救。

  經診斷發現,陳先生患上了腦動脈血管瘤。「之所以頭痛,就是因為瘤體破裂,血液刺激腦組織引起的,若稍微晚一點送過來,很有可能就保不住性命了!」接診的醫生說。

  據南京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羅良生介紹,腦動脈血管瘤的發病率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隨時威脅著人的生命。從病理形態上看,顱內動脈瘤相當於腦部血管壁上鼓起的「氣球」,這是大腦動脈先天發育不良所導致。

  這些患者在動脈的分叉處血管壁長得比較薄弱,當血壓升高時,這些薄弱處就容易鼓出囊狀的瘤,但這不是人們常說的「腫瘤」,而是一種血管瘤,被醫生形象地比喻為「車胎鼓包」。

  動脈瘤常不知不覺地生長出來,症狀並不典型,患者甚至可能沒有任何感覺。

  然而,這就像在大腦裡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出血就會有生命危險。

  發病群體死亡率很高

  羅主任解釋說,過去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年齡多為40-60歲,但是現在年輕人破裂的病例越發多見,這與長期熬夜、工作壓力大、有菸酒習慣等有關。

  在頭部劇烈擺動、猛地彎腰或起身、用力排便等情況下,動脈瘤有可能突然破裂,形成腦出血,大量血液湧入大腦底部,形成顱內血腫,嚴重時形成腦疝可以致死。飲酒和性生活也會誘發動脈瘤破裂,尤其遇到大起大落的賽事時,心情隨進球而變化,導致神經機能失調,促使生長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結果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更容易誘發腦出血。

  一般來說,大多數先天顱內動脈瘤患者可終生安然無恙,只要不破裂發作,患者沒有任何症狀。但一旦發作則非同小可,據統計,腦動脈瘤第1次破裂後死亡率為30%,而倖存者動脈瘤再次破裂的機會及危險程度進一步增加,40%-50%的患者會在1個月內發生第2次破裂,死亡率約為70%,若發生第3次破裂,死亡率為100%。

  冬季要預防腦動脈瘤

  羅主任解釋說,秋冬季是腦動脈瘤破裂多發期,因天氣驟然變冷,血管收縮引起血壓突然升高,腦動脈瘤破裂的機率增大。專家提醒,這個季節,喜歡晨練的朋友不宜過早出門,出門應注意添加衣物,避免溫差懸殊所導致的血壓改變。

  此外,長期處於過高的工作壓力而焦慮、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激動都可能成為破裂出血誘因。羅主任建議,在積極預防腦動脈瘤發生上,應儘可能舒緩工作與生活壓力,謹防過度疲勞,調整心理與情緒。此外,有家族史、高血壓患者、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如酗酒、吸毒等,均是腦動脈瘤患病的高危人群。

  羅主任介紹,約有半數病人在動脈瘤發生大量出血之前出現過先兆症狀。最常見的是由於動脈瘤開始小量出血,進入大腦蛛網膜下腔,患者突然感到劇烈的頭痛,猶如挨了當頭一棒,同時伴有劇烈的噴射狀嘔吐; 動脈瘤在未爆之前充血增大,會壓迫到鄰近的神經組織,引起眼瞼下垂、一側眼睛睜不開、視力喪失以及面部疼痛等症狀;亦有患者因血管痙攣而出現頭暈等缺血症狀。因此,上述動脈瘤疑似先兆出現時,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這樣可有效減少死亡和殘疾的風險。

相關焦點

  • 33歲男頭痛欲裂突發腦出血,沒想到病根竟是煙霧病
    楚天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年末事多工作忙,33歲的劉先生在勞累後感覺頭痛欲裂,本以為是壓力大沒休息好,沒想到竟然是煙霧病,合併血流相關動脈瘤破裂,所幸經神經外科專家團隊在神經導航下精準手術,患者轉危為安。
  • 33歲男子頭痛欲裂突發腦出血 病根竟是煙霧病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林琳 通訊員 劉姍姍)年末工作繁忙,33歲的劉先生加班後感覺頭痛欲裂,以為是壓力大沒休息好,沒想到竟是煙霧病,合併血流相關動脈瘤破裂。所幸經神經外科專家團隊在神經導航下精準手術,劉先生轉危為安。
  • 脈絡膜後動脈解剖及其動脈瘤
    由大腦後動脈內側面發出後,與等大的四疊體動脈伴行,走在大腦後動脈與中腦之間,經丘腦枕到達四疊體池,在松果體附近轉向上前,進入大腦橫裂,沿第三腦室頂前行,形成第三腦室脈絡叢,並在室間孔處與側腦室脈絡叢連接。沿途發出分支供應大腦腳、中腦被蓋、膝狀體、丘腦枕、上下丘、松果體、韁三角、丘腦背內側部、脈絡叢等,是松果體血供的恆定來源。
  • 60歲女士頭疼欲裂,暴瘦15斤! 醫生用「磁鐵」吸出血液中的致病元兇
    來源: 闌珊質夏 舉報   近日,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接診了一名罕見自身免疫性GFAP腦膜腦脊髓炎患者
  • 【基礎】脈絡膜前動脈動脈瘤
    一、脈絡膜前動脈動脈瘤的分型 (1)根據動脈瘤與頸內動脈及脈絡膜前動脈的位置關係,可以將脈絡膜前動脈動脈瘤分為A型、J型和I型三型:A型是指動脈瘤完全起自脈絡膜前動脈;J型是指動脈瘤起自脈絡膜前動脈與頸內動脈交界處;I型是指動脈瘤起自脈絡膜前動脈以遠的頸內動脈
  • 腦科學日報:首次用人體細胞創造有生命動脈瘤;靜脈植入腦機接口
    動脈瘤模型中的凝塊(紅色)和內皮細胞(綠色)腦動脈瘤是一種噩夢般的疾病。他們在體外製造了第一個生物列印活體動脈瘤,並對它進行了醫療操作程序,然後觀察它的癒合情況。該團隊使用明膠-纖維蛋白水凝膠3D列印出一個動脈瘤形狀的結構,然後小心地在支架上植入hCMEC(人類大腦微血管內皮細胞)。
  • 看美劇,聊動眼神經麻痺與顱內動脈瘤的前世今生
    創傷科主任「虎爺」查看瞳孔對光反射,說了一句「Bullshit,這個病人腦子裡有一個定時炸彈」,呼叫神外醫生Wilson,開顱夾閉動脈瘤。急救人員認為是自殺導致車禍的女性,卻在創傷科主任Jorge「虎爺」查了瞳孔後判斷患者有顱內動脈瘤。為什麼?是哪個部位的動脈瘤?你看了一眼瞳孔就知道是動脈瘤?還有什麼別的可能的原因嗎?
  • 頭疼的原因是什麼 治療頭疼的方法有哪些
    頭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我們頭疼的原因有很多,我們最好先鑑別自己的頭疼是什麼類型的,然後再根據這些原因治療。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頭疼產生的原因以及用哪些方法來解決頭疼。頭疼的原因是什麼1、睡眠不足這是我們常見的頭疼原因之一,例如頭一天晚上熬夜或者失眠,第二天起來之後便會頭疼欲裂,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現象。
  • 動脈瘤破裂出血竟然如此兇險?1/3患者當場死亡、1/3致殘
    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部或腦表面的病變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症候群,約佔急性腦卒中的10%,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常見疾病。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殘率極高,其中10%~15%的患者來不及就醫直接猝死,25%將在出血後24小時內死亡,首次出血病死率高達35%,再次出血病死率則達60%~80%,倖存者亦多有殘疾,總生存率估計為50%。
  • 中山青浦分院摘除顱內動脈瘤
    2021-01-12 09:15:18近期氣溫驟降,許多老年人都出現了頭疼、乏力等症狀,在這些普通症狀的背後有時可能潛藏著嚴重的風險,甚至會危及生命。近日,中山青浦分院緊急收治了一名因顱內動脈瘤破裂大出血而暈倒的71歲老人,所幸在醫院神經外科的精心治療下,這位老人已經通過手術治療成功化險為夷。71歲的包阿婆最近總是感到頭疼、乏力,這天下午,包阿婆走在路上時頭痛加劇,暈倒在了路邊。隨後,包阿婆被救護車緊急送往中山青浦分院。經醫生仔細檢查,包阿婆被確診為顱內動脈瘤,並且已經破裂導致顱內大出血。
  • 顱內動脈瘤破裂,金海泉主任漂亮排「雷」
    神經外科主任金海泉閱片後,高度懷疑顱內動脈瘤出血,金海泉主任迅速安排病人行頭顱CTA檢查。果不出其料,檢查結果提示前交通動脈瘤。這時候病人家屬趕到,意識到病情的兇險和救治的刻不容緩,與金主任溝通後,進行了急診手術。金海泉主任熟練地完成了精細的手術,「地雷」被排險了,手術很順利。術後劉阿姨恢復良好,昨天高興的出院了。
  • Hazelcast在其最新版本中引入了一些新的裂腦增強功能
    受開源社區的推動,主要主題包括發布無衝突的複製數據類型(CRDT),Flake ID Generator和一些裂腦保護增強功能。它生成的ID無需Hazelcast成員之間的協調,這意味著即使在裂腦和網絡分區失敗期間,它也可以生成唯一的ID。為了響應社區對裂腦保護和整體裂腦功能的反饋,Hazelcast在其最新版本中引入了一些新的裂腦增強功能。網絡分區發生後,以前僅Map,ICache和ReplicatedMap支持合併。
  • .| 拜登曾與死神擦肩而過,只因腦子裡的不定時炸彈|顱內動脈瘤|...
    此外,本山大叔等演藝名人的報導也和顱內動脈瘤有關係。 那麼,這一恐怖的病魔——顱內動脈瘤到底是什麼疾病呢? 動脈瘤好發於腦大動脈分支或分叉的隆突處,此處是血管壁的薄弱部位,即中層缺陷和血流衝擊點,如果內彈力層退化,就會逐漸膨出而形成動脈瘤。
  • 動脈瘤又是什麼呢?
    第一點是放射學可見雙側額葉、側腦室旁點狀異常信號,提示腦缺血灶,第二點是左側頸內動脈及大腦中動脈有流空信號,疑似動脈瘤,體檢報告上顯示腦缺血灶和疑似動脈瘤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體檢報告上的腦缺血灶和動脈瘤到底是什麼?
  • 顱內動脈瘤的魔爪正伸向青年人
    一旁的同事趕緊把許先生送到南京市第一醫院搶救,南京市第一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醫師蘇皓波接診後,通過許先生頭頸、頭顱CT血管造影診斷許先生患有顱內動脈瘤,索性沒有破裂,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許先生了解後非常震驚,他表示自己的身體一直很健康怎麼就患有顱內動脈瘤了呢?蘇主任告訴他,長期生活不規律、經常性熬夜、抽菸都是導致患顱內動脈瘤的原因。
  • 動脈瘤是腫瘤嗎?是怎麼形成的?破裂出血可導致哪些情況?
    動脈瘤是腫瘤嗎?高血壓性腦出血多因腦內微動脈瘤破裂引起,這種微動脈瘤的形成常與高血壓動脈硬化有關。還有一些動脈瘤的發生與先天性因素有關,或在先天性與後天性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這種動脈瘤一般較大,多分布在顱內腦外蛛網膜下腔中的動脈段,尤其是腦底部的動脈環區域。動脈瘤雖然也叫「瘤」,但它與腫瘤有本質的區別。前者只是動脈的局限性擴張,後者則有細胞增生的特徵。
  • 血泡樣動脈瘤研究新進展
    腺苷的使用對夾閉動脈瘤有一定作用,紀文軍介紹了顱內動脈瘤手術過程中腺苷的使用,腺苷可誘發心臟驟停,短暫的心臟停搏可以降低術中動脈瘤張力,減少術中動脈瘤破裂,從而有助於成功夾閉動脈瘤且在短時間內引起控制性低血壓,這是一種可行的藥物選擇。然而典型的BAA無明顯的瘤頸,基底部較寬,給予直接的夾閉時常常需要夾閉一些載瘤動脈,在動脈瘤周圍常有較多的血塊,從而增加出血等併發症的風險。
  • 科學家首次用人體細胞創造有生命的動脈瘤
    他們在體外製造了第一個生物列印活體動脈瘤,並對它進行了醫療操作程序,然後觀察它的癒合情況。外科醫生切除患者的部分頭骨,在動脈瘤的底部放一個小金屬夾子。 另一種方法是血管內彈簧圈栓塞術:將導管插入腹股溝的動脈,然後穿過身體到達動脈瘤。栓塞通過導管進入動脈瘤。 這兩種治療方法都會阻止或中斷血液流動,這意味著動脈瘤不會變得更大,因此不會破裂。但這兩種方法也都有各自的問題,很難選擇對特定患者最好的方法。
  • 顱內難治性大動脈瘤的「剋星」一腔內隔絕|顱內難治性|顱內動脈瘤|...
    文章轉載自:新民晚報 人與健康腔內隔絕技術一中國引領了世界近日,同濟醫院介入科運用國際上最先進的顱內動脈瘤腔內隔絕技術,救治了1名高危顱內巨大動脈瘤患者,並獲得成功,自治療至今,患者病情穩定。患者方某61歲,因為胃納減退,乏力,血糖控制不佳來院內分泌科就診。